秦氏飞针术PPT课件.ppt_第1页
秦氏飞针术PPT课件.ppt_第2页
秦氏飞针术PPT课件.ppt_第3页
秦氏飞针术PPT课件.ppt_第4页
秦氏飞针术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氏飞针术教学片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三病区区长秦敏教授 秦敏教授简介 秦氏飞针 创始人 秦敏教授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三病区主任 教授 主任中医师 硕士生导师 中西医结合脑病学会常委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理事 广州市首批中医优秀临床人才 师承广东省名老中医张家维教授 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 师承广东省名老中医卢桂梅教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首席专家 198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从事中医内科 针灸康复科临床 教学 科研工作近30年 独创快速无痛进针针灸手法 秦氏飞针术 及秦氏整体针法之 秦氏头皮针 秦氏腹针 秦氏太阳夹督围刺针 系列针法 擅长中药及针灸结合治疗脑病 小儿脑瘫 顽固性失眠等各种其难杂症 并精通养生八段锦 吴氏太极拳 在传统中医养生保健 亚健康疾病预防等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及方法 是省市电台 电视台 名医热线 名医面对面 等专栏节目的特约专家 曾获1998年 广州市十大青年岗位能手 独创 鼻吸药氧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获1999年度 广州市青年五小发明科技创新奖 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 省级科研课题 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并出版专著 针灸整体论初探 作为中医药文化推广学者 由卫生部及文化部公派至美国 俄罗斯 澳大利亚等国家推广中医药文化 多次到新加波 马来西亚 加拿大 香港 澳门进行针灸国际交流 是我院中医适应技术培训专家 曾在省内外上海 宁夏 龙门等数十家基层医院进行 秦氏飞针 及 秦氏针灸整针法 的技术推广工作 秦氏整体疗法学术思想简介 从医30余年对针灸的探索 初入 针灸临证 大门 循老祖宗传统 熟记 面口合谷收 腹痛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在治疗各类痛症患者 确有较佳疗效 但随着临证的深入 各类非疼痛类的患者及亚健康状态的人群 比如失眠 内分泌失调 更年期综合征等患者求针灸者日益增多 按传统的十二经循经取穴治疗不论辩证还是施治及疗效 均无法与传统中医内科比肩 从传统针灸中总结 三 从黄帝内经思考针灸 启发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 日 善用针者 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 灵枢 终始 病在上者下取之 病在下者高取之 任督通则百脉皆通 对针灸的创新与改进 四 针灸整体论 一 理 整体理论基础二 法 打通任督二脉三 方 秦氏头皮针 安神醒脑针 秦氏腹针 调气扶阳针 秦氏太阳夹督围刺针四 术 秦氏 飞针术 理 整体观念 中医理论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特点为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 秦敏教授一直秉承传统中医理论 认为针灸学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 在临床中亦充分体现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并认为针灸的核心就是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一种认为人和外界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并且人体也是一个统一完整的有机整体的思想 主要包括两方面 第一 人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灵枢 邪客 中所提及的 人与天地相应也 以及 灵枢 岁露 中 人与天地相参也 与日月相应也 都表明了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中医学根据这种 天人相应 观点 认为天有三阴三阳六气的变化和木 火 土 金 水五运的变化 人体亦有三阴三阳六经之气和五脏之气的运动 而且自然界中阴阳五行的运动变化 与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是相互通应的 人不仅处于自然环境中 更多的是生活在需要人与人交流的社会环境中 灵枢 外揣 中 夫九针者 小之则无内 大之则无外 余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也 就体现了人和社会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 第二 人体本身的整体性 人是一个由具有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脏腑经络 四肢百骸及所有组织器官组成的有机整体 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结构上不可分割 功能上相互协调 病理上也相互影响 机体整体统一性的形成 是以五脏为中心 配以六腑 通过经络系统 内属于脏腑 外络于肢节 的作用而实现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 通过经络系统 把六腑 五体 五官 九窍 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 并通过精 气 血 津液的作用 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中医学正是通过这种整体观念认识和研究人体的生理 病理变化以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全面指导针灸等各科临床实践 9 2020 2 6 理 整体观念 秦敏教授根据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中 故善用针者 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 以右治左 以左治右 及 灵枢 终始 病在上者下取之 病在下者高取之 的整体理论来确立针灸思想 认为针灸不是简单的头痛针头 脚痛针脚 而要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确定针灸整体治疗的原则 认为人之所以生病 主要原因是经络阻滞 气血不通 针灸治病正如治水患用锹铲疏浚河道 治疾病则可用 毫针 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 10 2020 2 6 中医理论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特点 释义 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释义 血管中运行的红色液体 血 生成 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 营气 津液等 功能 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 针灸整体观的体现 若经络阻滞 气血不通人即生病 一如治水患用锹铲疏浚河道 治疾病则可用 毫针 细如毫毛 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 一个是治理河流水患 一个是治疗人体疾病 但二者所遵循自然法则相同 一如治水追溯源头 高明中医扎针亦非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而选取远离病变的穴位 本人对气血与中医发病机理的理解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针灸整体论 理 现代医学认识 人体电场和磁场的影响 内分泌调节 损伤再修复 人体电场和磁场的影响 人体电场 人体磁场 针灸对机体的多种效应往往与其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相关 针灸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作用基本的方式是影响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及使激素从产生到发挥作用的每一个环节 从而协调了激素对机体的调节功能 值得说明的是 针刺在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中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神经系统的某些机制在这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针灸整体疗法 法 调和阴阳 补虚泻实 调理一头三脉的气机通路 打通任督二脉 法 打通任督二脉 任督二脉原属于奇经八脉 分别位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 医家将其与十二正经脉合称十四正经脉 任脉主血 行于腹面正中线 其脉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 能总任一身之阴经 故为 阴脉之海 因其起于胞中 与女子妊娠有关 故有 任主胞胎 之说 督脉主气 行于背部正中 其脉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 能总督一身之阳经 故为 阳脉之海 其行于脊里 上行入脑 并从脊里分出属肾 故与脑 脊髓 肾有密切联系 任督二脉分别对十二正经脉中的手足六阴经与六阳经脉起着主导作用 当十二正经脉气血充盈 就会流溢于任督两脉 若任督二脉气机旺盛 亦会循环作用于十二正经脉 故曰 任督通则百脉皆通 秦敏教授认为 任督二脉是气之根本 所谓打通 其实是回归根本 人刚出生时任督二脉是贯通的 但不健康的生活起居违背了自然规律 致使物欲耗损 精气不足而导致气不能贯通二脉 十人九虚 可以准确地形容如今运动少 整日活在空调房 夜生活频繁的现代人群 对于 虚 人来说 调理统摄全身阴阳气血的任督二脉尤其重要 可以通过针灸的整体疗法使后天精气充实起来 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气 从而达到贯通任督二脉 防病祛病 延年益寿的目的 21 2020 2 6 方 安神醒脑头皮针 22 2020 2 6 方 调气扶阳腹针 23 2020 2 6 方 太阳夹督围刺针 24 2020 2 6 术 秦氏飞针三法 秦敏教授通过对传统飞针法的分析总结 自创了具有无痛 快速 高效 安全 灵巧等特点的秦氏飞针三法 具体有 一拍 一推 一旋转 的注射式 适用于头皮针的进针 一压 一提 一旋转 的指压式 适用于短毫针进针 一旋 一翻 一点头 的旋转式 适用于一寸针的进针 秦氏飞针三法在针灸整体疗法的理论指导下与安神醒脑头皮针 调气扶阳腹针 太阳夹督围刺针相结合 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疗法体系 能够更好地达到贯通任督二脉 健身强体 防病祛病的临床疗效 25 2020 2 6 秦氏三大方的介绍及应用 秦氏头针原理及分区 安神醒脑 头皮针的治疗原理 根据以上理论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流系 秦敏教授受 素问 脉要精微论篇 头者 精明之府 的启发 自创了通过针刺人体头皮下 腱膜下层 组织中的特定刺激点 区 带 腧穴 来治疗疾病的安神醒脑头皮针 认为头为诸阳之会 手足六阳经皆上行于头面 六阴经中手少阴心经与足厥阴肝经直接行于头面部 所有阴经的经别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相合后上达于头面 督脉上至风府 入脑上巅 阳维脉至项后与督脉会合 阳跷脉至项后合于足少阳胆经 因此 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 经别 皮部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 由于经络内连脏腑 外络肢节 沟通内外 贯穿上下 能运行气血 濡养周身 同时又能反映病候 传注病邪 而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 故针刺安神醒脑头皮针穴位区 不仅可疏通气血 调理阴阳 治疗经脉病症 同时也可以治疗脏腑病症 29 2020 2 6 秦教授对头皮针的理解及创新 1 头部厥阴区 足厥阴肝经对应手厥阴心包经 2 上病下治与下病上治 3 调动气血 安神醒脑头皮针为什么能治病 脑颅共有8块骨构成 出生时的囟门以及各骨之间存在着骨缝 针刺信息是可由后天闭合的囟门及颅骨缝的骨膜传人颅内 因此它可成为沟通内外的媒介桥梁 安神醒脑头皮针与传统头皮针对比 传统头皮针 1 3 2 取穴少 单针 多为1寸针45 斜刺 进针手法无要求 按西医头颅解剖部位分区 按中医经络走行 功能主治分区 取穴多 三针一组 使用1 5寸针15 平刺 使用秦氏飞针法注射氏入针 深度大 更强刺激 阳明区 安神醒脑头皮针之阳明区 共6穴左右头维穴往交接点下一寸 两侧头维穴连线中点往印堂下一寸 左右眉间跟交界点连线的中点 印堂上1寸 33 2020 2 6 厥阴区 安神醒脑头皮针之厥阴区 共9穴第一组针 中心点往前1 5寸 中线上取穴 两侧旁开1寸各取一穴 第二组针 百会穴往前3寸一组 中线上取穴 两侧旁开1寸各取一穴 第三组针 百会穴往后1 5寸一组 中线上取穴 两侧旁开1寸各取一穴 若俯卧位 针尖向鼻尖 若仰卧位 针尖向后脑 34 2020 2 6 35 2020 2 6 少阳区 安神醒脑头皮针之少阳区 第一点 耳尖跟眉尾连线前发际交界处第二点 头维穴第三点 百会跟风池连线与眉间跟耳尖往后延伸交叉处第四点 头维跟耳尖方向往后延伸 百会风池连线交叉 中心针 耳尖向上1 5寸 2 5寸 3 5寸各一针 仰卧位 针尖向后俯卧位 针尖向前坐位 针尖向下 前后各旁开1 5寸 36 2020 2 6 37 2020 2 6 38 2020 2 6 太阳区 安神醒脑头皮针之颈区 枕区 第一组 中心线针尖向下 左右旁开1 5寸各一针第二组 风池点往百会方向上一寸风府往百会上一寸 39 2020 2 6 秦氏腹针原理及分区 调气扶阳 秦敏教授受薄智云腹针的启发 对薄氏腹针进行改良 自创了以针刺腹部穴区为主的调气扶阳腹针 秦敏教授根据 从阴引阳 的原理 认为 阴脉之海 任脉循行于腹部 腹属阴 督脉循行于背部 背属阳 通过针刺腹部穴位 刺激 阴脉之海 可以激发阳气生长 并且腹部浅层神经 淋巴管 血管丰富 浅刺可激发脏腑经气活动 向前激发阴脉 向后连通阳脉 从而达到从阴引阳的整体疗效 再者 腹部为上中下三焦的交接之处 三焦的生理功能是运行元气 水谷和水液 针刺腹部穴位亦能起到强身保健 防病祛病的效果 41 2020 2 6 秦敏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 基于现代人的疾病特点 结合飞针的针刺手法创立 调气扶阳腹针 通过刺激 阴脉之海 激发阳气生长 调气扶阳腹针创立思路 42 2020 2 6 秦敏主任对腹针的理解及创新 从阳引阴 从阴引阳攻补兼施 标本兼治调气扶阳腹针针刺顺序 从下焦到上焦 气机升降腹针改良 三针一组 独有的飞针调气 43 2020 2 6 调气扶阳腹针为什么能治病 44 2020 2 6 腹部以脐为中心 背属阳 腹属阴 任脉循行于腹部 督脉循行于背部 阳在上 阴在下 阳下降 阴上升 2 从阴引阳 1 腹为第六脏 腹部是人类的第二大脑 腹部含有的神经细胞与大脑数量相等 与大脑的细胞类型 感受器都极其相似 调气扶阳腹针为什么能治病 45 2020 2 6 4 三焦理论 3 神经解剖理论 调气扶阳腹针为什么能治病 46 2020 2 6 调气扶阳腹针怎样治病 3 经络双向流动理论 1 素问 指出经络是外邪由表传里的途径 2 灵枢 指出经络是体内病变反映于外的途径 因此 根据经脉特点来分析临床表现 可推断疾病发生在何脏 何腑 同时 针刺相应的穴位 通过经络的传输 到达病所而发挥治疗作用 47 2020 2 6 调气扶阳腹针的针刺方法 飞针手法特点一 搓捻进针或运针 二 进针或运针后手形张开如鸟飞状 进针后针体周围出现红晕 红软暖 气血调动的表现 48 2020 2 6 调气扶阳腹针的操作方法 针刺手法 采用飞针法 浅刺为主 腹部浅层神经 血管丰富 浅刺可激发脏腑经气活动 以针刺周围有红晕为佳 49 2020 2 6 上焦区 调气扶阳腹针分区 上焦区 剑突下至脐上2 5寸 腹部正中线上每隔1寸取一穴 左右旁开0 5寸各取一穴 三寸各取一穴 三针为一组 若上焦病变则在腹中线上每隔0 5寸再加一组 上焦如雾为心肺之府 治疗心胸相关疾患 以任脉为基础 旁开0 5寸为两条旁线 50 2020 2 6 中焦区 中焦区 脐上2 5寸至脐下2 5寸腹部正中线上每隔1寸取一穴 左右旁开0 5寸各取一穴 三寸各取一穴 三针为一组 若中焦病变则在腹线上每隔0 5寸再加一组 中焦如沤为脾胃之所 主治脾胃肠道疾患 以任脉为基础 旁开0 5寸为两条旁线 调气扶阳腹针分区 51 2020 2 6 下焦区 下焦区 脐下2 5寸至耻骨联合处腹部正中线上每隔1寸取一穴 左右旁开0 5寸各取一穴 三寸各取一穴 三针为一组 若中焦病变则在腹线上每隔0 5寸再加一组 下焦如渎为肾膀胱之居 主治智能 生殖疾患 以任脉为基础 旁开0 5寸为两条旁线 调气扶阳腹针分区 52 2020 2 6 调气扶阳腹针 上焦区 中焦区 下焦区 53 2020 2 6 以任脉为基础任脉旁开0 5寸为两条旁线以脐上下3寸 6寸分为四组 共12针 取穴方法 调气扶阳腹针 54 2020 2 6 秦氏太阳夹督围刺针原理及分区 秦敏教授以 督脉督一身之阳气 为理论根据 自创了以针刺背部穴区为主的太阳夹脊围刺针 认为督脉为人体阳脉之总纲 总督一身之阳气 为 阳脉之海 督脉行于脊背的正中 上行至风府 入于脑 与脑和脊髓有着密切的关系 针刺督脉可以振奋阳气 疏通经络 健脑补髓 醒脑开窍 另外督脉与任脉相通 一阳二阴 相互协调 通调督脉之经气对于调节十二经脉和五脏六腑之气血有着重要的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 络肾 其经脉从 巅入络脑 与心 脑有联系 亦主一身之表 在抵御外邪 调整体内气血运行方面作用突出 具有调督脉 理脏腑的作用 灵枢 经脉 曰 督脉之别 挟膂 下当肩胛左右 别走太阳 入贯膂 又曰 膀胱足太阳之脉 挟脊抵腰中 入循膂 下挟脊 督脉通过督脉之别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联系 通过经络经筋之联系与其他经脉之气相通 主治经气所过之疾患 秦氏太阳夹督围刺针选取围绕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上穴位 采用多针 斜刺 一针透三穴的方式 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多针 每一穴区或部位的针刺数 均超过3针 多则数十根 意在增强刺激量 二是围刺 即以病变部位 或穴位 为中心 进行一层或多层包围性针刺 56 2020 2 6 何谓太阳夹督围刺针 太阳夹督围刺针 以 督脉 为主 采用围绕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上穴位 采用多针 斜刺 一针透三穴的方式治疗疾病的针法 57 2019 10 20 黄帝内经 云 善用针者 从阳引阴 在全身所有经络中 足太阳膀胱是人体最长的脉也唯一与五脏六腑都直接关联的经脉 督脉为阳经之海 秦敏教授发现通过针刺太阳夹督 可以治疗全身疾病 太阳夹督围刺针为什么能治病 58 2020 2 6 何谓夹督 夹督 督 即为督脉所处 为阳脉之海 督脉的 督 字 有总督 督促的含义 总督全身之脉 太阳与督脉 相互作用激发人体阳气 刺激阳脉之海 阳气生发 阴阳相长 59 2020 2 6 明代李时珍指出 脑为元神之府 是人体一切活动的中枢 锦囊密录 说 脑为元神之府 主持五神 以调节脏腑阴阳 四肢百骸之用 历代医家总结为 病变在脑 首取督脉 以指导针灸临床 太阳夹督围刺针理论基础之督脉 60 2020 2 6 太阳夹督围刺针理论基础之膀胱经 中西医结合认识膀胱经 1 足太阳经循行与交感干列于脊柱两侧的循行线路基本一致 61 2020 2 6 太阳夹督围刺针怎样治病 62 2020 2 6 太阳夹督围刺针特点 特点一 重视针刺手法 针法 63 2020 2 6 太阳夹督围刺针特点 特点二 多针 每一穴区或部位的针刺数 均超过4根 多则数十根 意在增强刺激量 特点三 围刺 以病变部位 或穴区 为中心 进行一层或多层包围性针刺 总结 采用围绕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上穴位 采用多针 斜刺 一针透三穴的方式 64 2020 2 6 上焦区 太阳夹督围刺针分区 以督脉为基础 督脉旁开3至5寸为两条旁线 上焦区 后发际至第七胸椎 后正中线上每隔3寸取一穴 左右旁开3至5寸各取一穴 三针为一组 若上焦病变则在后正中线每隔1寸再加一组 上焦如雾为心肺之府 治疗心胸相关疾患 65 2020 2 6 中焦区 中焦区 第七胸椎至第十二胸椎 后正中线上每隔3寸取一穴 左右旁开3至5寸各取一穴 三针为一组 若中焦病变 则在后正中线上每隔1寸再加一组 中焦如沤为脾胃之所 主治脾胃肠道疾患 太阳夹督围刺针分区 66 2020 2 6 下焦区 下焦区 第一腰椎至骶尾部 后正中线上每隔3寸取一穴 左右旁开3至5寸各取一穴 三针为一组 若下焦病变则在后正中线上每隔1寸再加一组 下焦如渎为肾膀胱之居 主治智能 生殖疾患 太阳夹督围刺针分区 67 2020 2 6 术 秦氏飞针 何谓 飞针 69 2020 2 6 70 飞针术 是快速无痛进针手法的简称 70 古代记载如 难经 七十八难 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