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基础练习1关于支点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支点一定在杠杆的某一端B支点必须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之间C支点一定在杠杆上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B有力作用在杠杆上不一定能使杠杆平衡C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其力臂不可能为0D力臂就是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3如图所示,起瓶器开启瓶盖时,可看作是()A以B为支点,动力方向向下的杠杆B以B为支点,动力方向向上的杠杆C以A为支点,动力方向向下的杠杆D以A为支点,动力方向向上的杠杆4如图,这款图钉来自于一个初中生的创意,翘起部分为我们预留下施力空间。当拔起图钉时,将图钉看作杠杆,其支点为()AA点BB点CC点DD点5如图中的皮划艇运动员一手支撑住浆柄的末端,另一手用力划桨,此时的船桨可看作是一个杠杆。下图中的船桨模型中最合理的是()ABCD6如图中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能使杠杆左端下沉的是()A两边各加一个钩码B两边钩码各向外移动一格C左边增加一个钩码,右边向外移动两格D左边向外移动二格,右边加一个钩码7如图所示,OB为一轻质杠杆,O为支点,OA=0.3m,AB=0.2m,将重30N的物体悬挂在B点,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A点至少需加 N的拉力。8在力的作用下, 叫做杠杆。杠杆平衡时,杠杆处于静止或 状态。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是4N,阻力是12N,当杠杆平衡时,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 。9请分别画出F1的力臂L110如图所示是液压汽车起重机的示意图。请分别画出作用在吊臂上的动力F的力臂和重物A受到的拉力。11如图为脚踩式垃圾桶的示意图,在打开盖子的过程中,是杠杆ABC和杠杆ABC在起作用,杠杆ABC是 杠杆,杠杆ABC是 杠杆。画出ABC的动力的示意图和阻力臂。12如果使用杠杆是为了省力,那么动力臂应当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阻力臂;如果为了少移动距离,那么动力臂应当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阻力臂。13小刚家厕所的水龙头坏了,关不住水。看到会浪费不少水,小刚很心疼。他立即找来扳手换水龙头,可是费了好大的劲,坏的水龙头却纹丝不动。他又找来一根粗铁管和一段粗绳子。你觉得应该选用这两件物品中的 来辅助扳手把龙头扳拧下来,具体的方法是 ,这样做的物理原理是 。14如图所示,我们常使用的拉杆行李箱是 (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在拖动行李箱时一般先拉出行李箱上方的拉杆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大 。15小明在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和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则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本实验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2)在图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调节左边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F1=1.2N,F2=1.5N;OA=30cm,OB=20cm他将所得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中,发现F1OA和F2OB并不相等,从而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不一定是F1l1=F2l2小明的失误是 。(3)画出F1的力臂。答案和解析1【解答】解:A、杠杆的支点不一定在杠杆的某一端,也可以在中间;故A错误;B、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所以支点在杠杆上,动力与阻力不一定在支点两侧,也可能在支点同一侧,故B错误;CD、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所以支点在杠杆上,并且支点的位置是杠杆上的任意位置,故C正确;D错误。故选:C。2【解答】解:A、杠杆可以是直棒,也可以是弯曲的,但杠杆一定是硬棒,故A错误,B、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有力作用在杠杆上只有满足F1L1=F2L2时杠杆才平衡,故B正确;C、力与力臂是五要素中两个独立的要素,支点确定,力的方向不同,力臂大小不一定,甚至可能为零,故C错误。D、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故D错误。故选:B。3【解答】解:我们在使用起瓶器开启瓶盖时,瓶盖中的B点被撬起,所以B点是阻力的作用点,并且在开启的过程中,起瓶器绕A点转动,所以A是支点,在开启瓶盖时,杠杆应绕A逆时针旋转,所以动力的方向向上,在整个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省力杠杆。故选:D。4【解答】解:这个装置的目的是为了能把图钉拔出来,该图钉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用力向上撬杠杆的A点,设备绕着D点顺时针转动,使图钉被拔出,由此可知D点是支点。故选:D。5【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撑住浆柄的末端为支点,下面的手给浆向后的力,这时水给浆一个向前的力,所以船前进。故选:B。6【解答】解: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一格的长度为L;A、两边各加一个钩码,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为3G2L=6GL,右侧力与力臂的乘积为2G4L=8GL;则右侧左侧,所以杠杆右端下沉;故A错误;B、两边钩码各向外移动一格,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为2G3L=6GL,右侧力与力臂的乘积为1G5L=5GL;则左侧右侧,所以杠杆左端下沉;故B正确;C、左边增加一个钩码,右边向外移动两格,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为3G2L=6GL,右侧力与力臂的乘积为1G6L=6GL;则右侧=左侧,杠杆仍然平衡;故C错误;D、左边向外移动二格,右边加一个钩码,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为2G4L=8GL,右侧力与力臂的乘积为2G4L=8GL;则右侧=左侧,杠杆仍然平衡;故D错误;故选:B。7【解答】解:由图可知,O为支点,阻力大小等于所挂物体的重力,OB为阻力臂,在A点的拉力为动力;OB=OA+OB=0.3m+0.2m=0.5m;要在A点施加最小的拉力,则拉力F的最大力臂为OA(即竖直向上拉),根据杠杆的条件可得:F1OA=GOB,所以,最小拉力:F1=50N;故答案为:50。8【解答】解:(1)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2)杠杆平衡时,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3)由题意可知,F1=4N,F2=12N,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1L1=F2L2,则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故答案为: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匀速转动;3:1。9【解答】解:先反向延长画出F1的作用线,从支点O向F1的作用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为动力臂L1,如下图:10【解答】解:从支点O向动力F的作用线作垂线段,即动力臂;A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的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拉力沿绳子竖直向上,作用点在物体A上表面。如图所示:11【解答】解:对于杠杆ABC,B点是支点,动力作用在A点,阻力作用在C点。脚踩下踏板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对于杠杆ABC,支点是A,动力作用在B点,阻力作用在C点。在打开盖子的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延长动力作用线,过支点O分别作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L2和L1如图所示:故答案为:省力;费力;12【解答】解:省力杠杆的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动力臂应大于阻力臂;费力杠杆的特点是费力但能省距离,动力臂应小于阻力臂。故答案为:大于;小于。13【解答】解:扳手相当于轮轴,动力作用在轮上,轮半径越大越省力;他应该选用粗铁管协助扳手把水龙头拧下来,具体做法是将粗铁管套在扳手的手柄上;理由:将粗铁管套在扳手的手柄上,增大了轮轴的轮半径,动力作用在轮上,轮半径越大越省力。故答案为:粗铁管;将粗铁管套在扳手的手柄上;增大了轮轴的轮半径,动力作用在轮上,轮半径越大越省力。14【解答】解:由图知,拉杆行李箱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在拖动行李箱时,阻力、阻力臂不变,拉出行李箱上方的拉杆儿,增大了动力臂,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可以省力。故答案为:省力;动力臂。15【解答】解:(1)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杠杆重力的力臂为0,从支点到挂钩码处杠杆的长度即为力臂长度,方便的测量力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虚增销售合同协议
- 钻机合同租赁协议
- 租房餐厅合同协议
- 通州合伙合同协议
- 租赁附属合同协议
- 鲜奶运输合同协议
- 租凭解除合同协议
- 研发框架合同协议
- 整店回收合同协议
- 用工合同期满协议
- 华为跨部门协同机制建设
-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MOOC 中国传统艺术-篆刻、书法、水墨画体验与欣赏-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热工基础课后答案超详细版(张学学)
- 初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 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故事
-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数学试题
- 译林英语六年级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 金融领域AI大模型和AGENT实践
- 钢板加固梁施工方案
- GDAL源码剖析与开发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