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筝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并掌握文学常识。、掌握生字新词。3、整体感悟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4、把握课文脉络。学习重难点:1、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能理清课文脉络,体会作者心情。知识链接: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周树人)是大哥 ,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为什么叫 “鲁迅”呢?原由有三:“1、母亲姓鲁;2、周鲁是同姓之国;3、兼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学习过程:一、常识、背景及生字。1、文学常识填空:(学法:阅读知识链接,查阅相关资料。)风筝选自 ,作者 ,原名 ,字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 、 。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一生著作很多,其中有小说集 、 、杂文集 、 、 、 、散文诗集 、散文集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2、了解写作背景:(学法:查阅相关资料)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这一天恰逢旧历年正月初一。后来由着这编入散文诗集野草1932年,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说:“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风筝一文所写的就是作家对现实的“感触”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摧残触目惊心。3、读准字音(学法:先做,然后借助书本及工具书纠错,再强化记忆。)丫杈憔悴肃杀诀别荡漾 嫌恶可鄙什物惊惶瑟缩虐杀 宽恕苦心孤诣 伶仃 模样 惩罚二、整体感悟课文。1、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 ),后来我知道自己( ),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 )。其中“风筝”在课文中起着 作用。2、通读课文,文章分几个部分,并说出每层表达的意义?(学法:先读课文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小展示)三、当堂训练: 做优化56页1-3题。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能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题。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感情观,感悟亲情的意义。学习重难点:1、理解鲁迅的自省精神2、正确看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知识链接: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散文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渲染、以小见大等。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例如: 绿、荷塘月色以游踪为线索,灯、蒲公英和故乡的榕树则分别以“灯”、“蒲公英”和 “故乡的榕树”为线索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学习过程:一、合作探究质疑、讨论、答疑12段:第一组问题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前后是否矛盾?(学法引导: 1、比较北京与故乡放风筝的时令,理解惊异之情,看下文回忆的精神虐杀一幕,理解悲哀之情。2、作者把风筝看作春天的象征。结合下文的故事来回答,要仔细研读文本。)34段:第二组问题1、3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2、对“我”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学法引导:找出描写小兄弟对风筝着迷的情状的语句)58段:第三组问题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学法引导:把“我”分为明理之前的“我”和明理之后的“我”,可以理解为什么说“不幸”。)2、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学法引导:朗读体会;调动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912段:第四组问题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要学会把它化成几个小问题来思考:在鲁迅先生看来,被虐杀的一方应该怎么样才是对的?为什么小兄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文章是不是局限在风筝事件上,有没有更加深广的含义?)2、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学法引导:从正面思考,鲁迅先生正面的主张是什么?)二、纵观全文: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学法指导:用词语或短语概括)本文表现了的中心是什么?三、当堂训练:完成课后习题三。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培养质疑的学习习惯。2、积累鲁迅的更多知识。学习重难点:1、培养质疑的习惯。2、培养信息搜集整理的能力。学习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