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SBD2018双相障碍诊断研究进展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主要内容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双相障碍研究不断深入 双相障碍的相关研究正逐年增长 准确快速诊断是双相障碍治疗进步的前提和基础 双相障碍相关文献的Pubmed检索结果 https www ncbi nlm nih gov pubmed term Bipolar disorder 文献数量 年限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双相障碍诊断标准历经多年 不断修订 ICD 11 2018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ICD 11有望于2018年发布 2017年11月 世界卫生组织 WHO 主办的 国际性疾病分类精神与行为障碍诊断指南现场研究协调会 在沪召开中国 美国 墨西哥等国的32位专家共同讨论和制定了ICD 11精神与行为障碍诊断指南ICD 11预计于2018年发布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ICD 11关于心境障碍部分的总体变化 与ICD 10相比组织架构发生了变化心境发作 moodepisode 作为心境障碍的基本组成部分 需要首先描述 心境发作本身不作为诊断类别 而心境发作的次数和模式才构成了心境障碍的诊断 取消了ICD 10的持续性心境障碍类别 分为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两个亚组 ICD 10组织架构F30躁狂发作F31双相情感障碍F32抑郁发作F33复发性抑郁障碍F34持续性心境障碍F38其他心境障碍F39未特定的心境障碍 ICD 11draft组织架构心境发作的症状和时程表现抑郁发作 躁狂发作 轻躁狂发作 混合发作双相障碍亚组双相障碍 型 双相障碍 型 环性心境障碍抑郁障碍亚组单次发作的抑郁障碍 复发性抑郁障碍 心境恶劣障碍 混合性抑郁和焦虑障碍 https icd who int dev11 l m en 陈俊 等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7 6 417 419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ICD 11关于心境障碍部分的总体变化 与DSM 5相比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陈俊 等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7 6 417 419 DSM 5在编写中考虑到双相障碍虽然从临床表现上与抑郁症类似 但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其与精神分裂症的相似度更高 因此将双相障碍独立成章 ICD 11心境障碍章节诊断分类的基础是心境发作的特点 次数和变化模式 因此ICD 11仍然将双相障碍归类在心境障碍之下 ICD 11关于心境发作的诊断标准 陈俊 等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7 6 417 419 轻躁狂发作定义 其核心症状与躁狂发作一致 不同之处在于程度较轻 不会导致显著的功能损害或导致入院治疗 并且强调不能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ICD 11关于心境发作的诊断标准 陈俊 等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7 6 417 419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ICD 11关于心境发作的诊断标准 陈俊 等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7 6 417 419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ICD 11关于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变化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陈俊 等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7 6 417 419 ICD 11中双相障碍的诊断分类与ICD 10相比变化较大 与DSM 5更接近取消了ICD 10中的单次躁狂发作的独立诊断类目 若患者表现出躁狂或混合发作 应当归类为双相障碍 型取消了ICD 10中的单次轻躁狂发作独立诊断类目 若患者具备至少1次轻躁狂发作和至少1次抑郁发作 应当诊断为双相障碍 型对双相障碍 型和 型的目前发作做了明确描述对附件限制条件进行了描述 包括伴显著焦虑症状 伴忧郁特征等环性心境障碍取代了ICD 10中的环性心境 HeeRyungWangM D Depression Anxiety 2015 32 7 527 538 FengY WangYY HuangW etal Psychiatry ClinicalNeurosciences 2017 71 6 403 ClarkCT etal Depression Anxiety 2015 32 7 518 526 MDQ HCL 32等经典评估量表有助于双相障碍的识别 近年来对MDQ HCL 32效能的研究仍在继续 借助量表更有利于双相障碍的识别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MDQ 心境障碍问卷HCL 32 轻躁狂自评量表 新的量表工具仍在探索 HCL 33 YuanF etal JournalofAffectiveDisorders190 2016 214 220 鉴别诊断界值 双相障碍与单相抑郁区分界值为15 最大敏感性0 62 双相障碍I型与单相抑郁区分界值为14 0 67 双相障碍 型与单相抑郁区分界值为13 0 72 轻躁狂评估量表 33项 HCL 33 是在HCL 32基础上整合了其他问题的调整版可作为鉴别双相障碍与单相抑郁的新工具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研究设计 该研究纳入国内一家精神病医院中350例抑郁患者 进行连续访问 采用HCL 33评估患者躁狂与轻躁狂症状 检测HCL 33对双相障碍诊断的效能 ChiMingLeung etal PLOSONE DOI 10 1371 journal pone 0149752 新的量表工具仍在探索 BPIIDQ 双相障碍II型抑郁问卷 BPIIDQ 由A部3项问题以及B部10项问题组成 可用于区分双相障碍与单相抑郁 敏感性为0 75 特异性为0 63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研究设计 该研究纳入298例患者 其中112例双相抑郁患者 182例单相抑郁患者 均接受BPIIDQ评估 采用判别分析与逻辑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 评估BPIIDQ对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鉴别的效能 新的量表工具仍在探索 MAThyS MAThyS表现出良好的心理测量特性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的描绘与随访双相发作 特别是混合发作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HenryC etal BmcPsychiatry 2013 13 1 79 MAThyS Thymic状态多维评估量表 主要内容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AldaM KapczinskiF Stagingmodelraisesfundamentalquestionsaboutthenatureofbipolardisorder J JournalofPsychiatry NeuroscienceJpn 2016 41 5 291 双相障碍分期模型的诊疗意义深远 基于上述原因 分期模型值得更多关注与更为深入的研究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ISBD分期工作组致力于双相障碍分期系统的探索 2014年 2015年 对双相障碍分期模型的探索 对双相障碍分期模型命名的探索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RalphKupka Nomenclatureofstagingmodelsinbipolardisorder ISBD2018 2018ISBD 分期工作组对分期模型命名进行了初步汇报 大会中 RalphKupka教授介绍了ISBD分期工作组进展 主要包括当前的模型评价以及分期的命名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RalphKupka Nomenclatureofstagingmodelsinbipolardisorder ISBD2018 双相障碍分期先后存在三种主流模型 Berk2007分期模型偏重于复发 Kapczinski2009分期模型偏重于功能障碍与晚期 Duffy2014分期模型偏重于前驱期与早期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RalphKupka Nomenclatureofstagingmodelsinbipolardisorder ISBD2018 Berk M etal BipolarDisord2007 9 7 671 678 Berk分期模型偏重于复发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Kapczinski F etal ExpertRevNeurother2009 9 7 957 966 Kapczinski分期模型偏重于功能障碍与晚期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Duffy分期模型偏重于前驱期与早期 Duffy A CanJPsychiatry2014 59 12 659 666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Berk M etal 2017 Staginginbipolardisorder fromtheoreticalframeworktoclinicalutility WorldPsychiatry16 3 236 244 ISBD2018 双相障碍分期模型不断优化 Berk提出多维分期模型 2017年Berk等对既往分期模型进行总结 提出多维分期模型 非稳态负荷是指在应激或物质滥用等干扰因素出现后 机体为恢复稳态所积累的负荷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0 潜伏期 1 前驱期 2 首次发作 3 复发 4 慢性化 多维分期模型同样有待改进 这一模型阐明了双相情感障碍的进程与演变 但线性阶梯式的疾病进展并非适用于每个人 因此就需要更加精细化的亚分期 典型发作之前的抑郁 焦虑 认知损害等症状 疾病后期的功能损害 共病以及神经生物标志物等可以引入作为分期细分的指标 可操作性 特异化截断值 统一术语仍需明确 从而提高信度 效度和临床效用 Berk M etal 2017 Staginginbipolardisorder fromtheoreticalframeworktoclinicalutility WorldPsychiatry16 3 236 244 ISBD2018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双相障碍分期模型如何命名 以Berk分期模型为例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症状前期 包括危险因素暴露期和前驱症状期 在危险因素暴露下 个体开始表现出双相障碍相关的轻微或非特异性症状 或疾病进一步发展 逐渐呈现出某些前驱期的症状特点 Vieta E etal AmJPsychiatry appiajp201717090972 双相障碍分期 症状前期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症状期表现为阈值水平的发作 顺序依次为轻微情绪障碍 单次抑郁发作 抑郁 躁狂双相发作 双相障碍分期 症状期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RalphKupka Nomenclatureofstagingmodelsinbipolardisorder ISBD2018 症状期 抑郁 抑郁 躁狂双相发作的危险因素 症状期需警惕从单相到双相的转化 Vieta E etal AmJPsychiatry appiajp201717090972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症状晚期患者存在某些综合性症状群 为难治性病程 难以康复反复发作是症状晚期的重要危险因素 与1 更高复发风险 2 更长的发作持续时间 3 症状严重性 4 发作阈值下降和5 痴呆发生等相关 Kessing L V andP K Andersen ActaPsychiatrScand2017 135 1 51 64 双相障碍分期 症状晚期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2018ISBD 分期模型相关问题仍待进一步探讨 双相障碍分期模型的定义所有双相障碍是否均属于一个渐进性发展过程 不同亚型是否有不同的进展过程和预后 如何将偏重于症状复发和偏重于发作间期功能损害的分期模型整合 除阳性家族史外 是否存在其他确定性危险因素 怎样对双相障碍高危患者初始表现为重度抑郁进行分期 双相障碍1期或抑郁2期 对生物学标记物与分期关系的研究有多大进展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RalphKupka Nomenclatureofstagingmodelsinbipolardisorder ISBD2018 主要内容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Vazquez G H etal JAffectDisord2018 225 756 760 荟萃分析发现 重度抑郁 MDD BD I型 BD II型患者混合特征检出率分别为23 8 35 1 35 2 2018ISBD 双相障碍伴混合特征临床发生率高 研究概况 2017年09月发表的一项纳入17例研究 包括13个地区的19198名重度抑郁或双相障碍患者的荟萃分析发现 约27 8 的患者呈现混合特征 其中重度抑郁 MDD BD I型和BD II型患者混合特征检出率分别为23 8 35 1 和35 2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伴混合特征患者的预后更差 Muneer A ChonnamMedJ2017 53 1 1 13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临床对伴混合特征双相障碍的诊断并不乐观 1Vieta E etal JAffectDisord2014 156 206 213 研究显示 38 9 的躁狂发作伴混合特征患者既往被误诊 研究设计 该多中心 国际在线调查 IMPACT研究 纳入700例符合DSM 5躁狂发作伴混合特征诊断的双相障碍患者 接受54项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症状 诊断 生活影响等信息 分析躁狂发作伴混合特征患者的躁狂与抑郁表现 图误诊疾病类型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既往诊断体系对混合发作的定义过于严格 不符合真实世界需求 ICD 101目前发作以躁狂和抑郁症状混合或迅速交替 即在数小时内 为特征 躁狂和抑郁症状均很突出至少持续2周 以前至少有1次发作符合某一型抑郁标准或躁狂标准 DSM IV1同时符合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持续至少1周 归属双相I型障碍 1 中华医学会 双相障碍防治指南20152 VietaE etal JAffectDisord 2013 148 1 28 36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伴混合特征 withmixedfeatures 躁狂发作 伴混合特征 满足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的全部标准 目前或最近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大部分时间里至少具有以下三项症状 抑郁发作 伴混合特征 满足抑郁发作的全部诊断标准 同时在目前或近期抑郁发作的大多数时间了 至少伴发以下3项躁狂 及轻躁狂发作的症状 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FIFTHEDITION DSM 5 明显的抑郁情绪 丧失兴趣及乐趣 精神运动心迟滞 疲乏感或精力减退 无价值或过度的罪恶感 自杀意念或企图 自我评价增高 睡眠需求减少 话语增多 思维奔逸 情绪高涨 活动增多 高危行为 DSM 5 双相障碍伴混合特征的标准 DSM 5提出 混合特征 概念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严禁其它用途 以DSM 5为标准 混合特征的诊断率有所提高 同一患病人群 按照DSM 5混合特征 3个抑郁特征的患者为328名 而符合DSM IV TR混合状态的患者为295名 McIntyreRS etal Journalofaffectivedisorders2013 150 378 383 研究设计 一项事后分析的研究对双相障碍I型患者中伴有躁狂事件的混合特征的频率进行了统计 研究共纳入960名伴躁狂 混合状态的双相障碍I型患者 以上 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仅供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