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发展-二十世纪莎评综述_第1页
继承与发展-二十世纪莎评综述_第2页
继承与发展-二十世纪莎评综述_第3页
继承与发展-二十世纪莎评综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继承与发展二十世纪莎评综述没有莎士比亚,整个文学史将被改写,而文艺复兴运动,这个欧洲人引以为豪的运动也将不会达到这样的高度(尤其是文学)。 对于这样一位文学史上的大师,从他的作品出现的那一刻起,人们对他和他的作品的关注就显得十分的积极。我们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要对这样一个作家进行研读,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前人的学术成果。因此,在这里,我们把二十世纪对于莎士比亚的评论做一个简单的整理和分析。 由于时间关系,笔者的视野仅落于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但也大体上能够反映整个二十世纪莎评的总的趋势。总的来说,二十世纪莎评是十九世纪莎评的发展,同时也是十七、八世纪的发展。不过,我们从文艺理论的角度来讲,十七、八世纪的批评受着当时古典主义理论的影响,对于莎氏及其作品的评价不无微词的。十九世纪以后,这种现象较为改观。这里,我们按照时间顺序,逐一介绍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界对莎士比亚的看法和见解。 德国人许金(L.L.Schucking)认为“当时舞台传统中的独白技巧使人物可以向观众自我表白,这样来表现人物性格,例如通过这种技巧就能显示出Hamlet性格中自我谴责的内向特点”他又从观众的接受能力来解释人物的塑造,比如他说凯撒中的勃鲁托斯,Hamlet父亲的亡魂,在自我刻画时都近于夸耀,就是怕观众对“人物的主要轮廓发生误解。” 美国的斯托尔(E.E.stoll)认为对喜剧应当了解当时人的喜剧概念,“我们如果同浪漫主义批评家一样,考虑到福斯特夫少年时如何充满希望,老年时如何落魄失望,或把他的缺德行为看作是假装的,他就不成其为可笑的人物了。”也就是说,Stoll认为人们必须承认一些假设,如误认、伪装,才能进入喜剧世界,引起喜剧效果。再如多佛威尔逊(J. DoverWilson)认为亨利四世是中古道德剧的发展,福斯塔夫,不象布拉德雷所肯定的,是个中世纪道德剧中代表放荡骚乱的反派角色的后裔。对这个人物应当回到古典主义评论家约翰逊的“不偏不倚”的评论。 以上三位的评论,我们如果从文学评论的方法论角度讲,则是属于“历史现实”派。他们的评论把莎剧放到历史现实环境中来考察,放到当时的戏剧传统、舞台结构、演员的特点、演出技巧、观众的结构、当时的风俗习惯以及各种的流行思想中来考察。 第二个,我想提的是斯图厄特(J.I.M.Stewart),他提出莎氏在剧中并没有表达正面的道德观,莎氏没有是非观念,认为剧中人物的言论不能代表莎氏的思想,莎士比亚只不过是客观地、如实地反映人们的道德面貌。我认为这种见解有一定的道理,然则忽略了作者作为创作主体的主观意图,显然是片面的。二十世纪的文学评论在结构主义和语言学方面有重大突破,布伦顿(Edmund Blunden)从语言文字入手,分析莎剧的意义。他发现李尔王表面上语无伦次的“疯话”背后有一条连贯的线索,这条线索反映了李尔的一个牢固的思想,从这思想可以看出李尔的性格。这种方法是新颖的,我们试看布伦顿对这段话的评析:“李尔在葛罗斯特的田舍里将要休息一下。风暴似乎过去了,弄人衣服淋透,全身打颤,正在服侍着主人就寝。李尔:不要吵,不要吵;放下帐子,好,好,好。我们到早上再吃晚饭吧;好,好,好。弄人:我一到中午可要睡觉哩。”这里,布伦顿说“这些字给我的印象可能含有七种意义:1这一行文字是对李尔睡晚的一种讥笑;2它好象开玩笑地申诉弄人在睡觉之前想吃一点东西;3还将发生更大的风暴,而且就要来临了;4他摘下鸡冠帽,向他的老朋友们作最后的告别。”(布伦顿莎士比亚的多种意义(1929)从中,我们可以初步感受到语义分析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式在大西洋西岸的四、五十年代达到了高峰。美国布鲁克斯(Cleanth Brooks)分析麦克白中赤裸婴儿和雄伟外衣这两个意象,分析他们的象征意义,细致入微。他认为这两个意象是同全剧结构有关的,同人物伪装善良的形象,他的恐惧和他的失败的命运,密切相关的。英国的里维斯(F.R.Leavis)认为用写实的观点或用“情理”的观点去解释莎剧,往往解释不通,但“主题借助意象和象征而发展,而意象和象征又影响我们理解剧中人物性格、情节和结构。”“我们不能擅自假定莎剧的组织如何。”这种用“主题”分析文本的方法恐怕同人类学发展有所联系。 二十世纪文伦的另一个长处是心理分析法的盛行。弗洛伊德学说德核心是Libido(利比多)。他认为Libido受到自我和超我的压抑,成为“潜意识”,“潜意识”表现为各种变态心理或“情结”(complex)。琼斯(Ernest Jones)就是用这一观点来解释Hamlet的,他以为Hamlet仇恨Claudius是因为Claudius做了他潜意识里想做的事弑父娶母。但他又无力去反对对手Claudius,因为他受着“犯罪心理”的限制,同时,杀死Claudius就等于自杀,因为Claudius代表他所希望做到的一切。另外,俄狄浦斯情结又使Hamlet憎恨其他女性,包括Ophelia。 这样的解读,乍看之下,似乎觉得十分新奇,然而,仔细研读,你就会发现它实在无法成立,甚至对这样的评论感到一种恶心。Hamlet对于Ophelia的爱情,我们都应该看得出来是忠贞的,绝对不可能像Jones说的是一种憎恨。我个人在解读Hamlet时,一直认为Hamlet和Ophelia的爱情是纯洁的,而正是Claudius和Gertrude这两个恶的化身在破坏着这种“纯洁”。这里要提到的是基托的观点与我类似,详见他在1956年发表的Hamlet文。 当然,我不是说要一味地否定心理分析,对作品中人物的一般心理分析于解读作品是又很大帮助的。心理学派之所以会变得有些“荒谬”,在我看来,是因为弗洛伊德是一个精神病学家,我们将他总结自病者“变态心理”的经验用来诠释所有人类(尤其是正常的人类心理)显然是走入了审美误区。最后,还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评论。他们的观点,我们比较熟悉,故不再罗嗦,只将其主要特点罗列如下:1力图贯彻唯物主义观点,把莎作放到历史发展和阶级斗争中去考察;2强调莎作的历史进步意义,反对把它同中世纪意识形态和艺术文法联系起来看;3强调莎氏之人民性;4与以上诸特点相联系,强调莎氏的乐观主义;5强调莎氏的现实主义。从这些特点中,我们很明显地看出其缺乏辨证性的缺点。终上所述,对于莎士比亚作品的评论,二十世纪西方国家大致呈现如上之观点和方法(这里着重谈了方法)我以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结构主义的、语言学的分析方法,他们着重于文学内部结构的评析;另一种是我们所谓的“传统评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