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历史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反思.doc_第1页
中学生历史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反思.doc_第2页
中学生历史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反思.doc_第3页
中学生历史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反思.doc_第4页
中学生历史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反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提高中生学历史课堂学习的效率济源高级中学 郭小勇长期以来,我国广大中学生采用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特征的方式学习历史,给历史教学和历史知识的学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转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非常必要。一、中学历史课堂现状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对历史考试比较头疼。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历史投入的时间最长,但考试成绩往往很不理想,久而久之,就有一种自暴自弃的感觉。不少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就是听老师讲授,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去“领会(背)”,“掌握(记)”,然后在考试中得到一个高分,这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都是无法绕开的事实,然而单纯由考试而引起学习需求是没有张力的,因为它缺乏真正内在的学习热情,没有热情的学习是没有效率和不能持久的,单纯为了提高分数,老师反反复复陈述史实,学生一遍一遍地死记硬背史实和机械地做那些似乎永远都做不完的模拟题。老师教的很累,学生学得更累。于是便有了“满堂灌,遭人厌”的局面。尽管如此,为了考试能得到高分,老师和学生都不得不硬撑着完成“教”和“学”的任务。如果我们放下对分数的追求来研究学生,我们会发现他们真正内在的学习需要是对未知世界探求的渴望,是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他们对自身前途和国家与民族命运联系的关注,这是由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学习历史的潜在热情比任何其他学科都高。但是,现今阶段我国绝大多数中学生采用的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陈旧的历史学习方式,有着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知识不系统,不求甚解,记得知识点也是支离破碎,不理解知识的内涵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它会消磨广大学生上历史课的兴趣,让学生更加讨厌历史考试;并且影响学习质量,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历史,不仅所学的知识质量不高,而且记忆的牢固程度也很低,学生普遍感觉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另外,这种方式强调重复和模仿,注重机械记忆,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思维的主动性、新颖性、发散性、变通性和流畅性。简言之,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养成和发展,久而久之,这会逐渐使学生形成“唯书唯上”的品行,影响其个性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对他们一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二、转变教学与学习的方式历史是人类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类在不同领域不断创新开拓和战胜困难挫折的一部奋斗历史。历史的经验教训是只有在人类付出重大代价之后才会体验到的,是思想的财富。正如一个哲人所说,“欲知大道,必先治史”。历史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借鉴历史,明理启智。学史使人明智,这里的智,既包括“鉴往知来、察人观世”的认知智慧,也包括“开拓进取、推陈出新”的创新智慧。史学的宗旨在于“经世致用”、“彰往而察来”,学习历史要注重从中领悟做人行事的智慧。治国安邦的道理、军事外交的谋略、科技发明的创见、思想观点的深刻、文学艺术的魅力以及个人成就的历程,无不给后人以智慧的启迪。历史学习有助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如思考事物发展的成败得失,培养理性判断力和“合理精神”;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如何和谐共处,培养人文精神:“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爱善憎恶、追求真理,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等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历史中都可以寻求借鉴。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思说:“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在历史中汲取养分。”(这一部分是说历史学习对学生的重要作用,而不是讲历史教学方式的转变重要性,放在论文开始比较合适。后面紧跟在当今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要转变历史学习的这种矛盾的现状,我们要从教师和学生这两方面的角度着手,转变历史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一)从教师的角度来讲。首先,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既要让学生了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和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学会学习历史,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而决不仅仅是把历史课本上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就行了。要认识到学生是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探索者,也是历史知识的体验与质疑者,又是历史知识的评议与运用者,还是历史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者。因此历史学习方式的改变对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影响是巨大的。其次,要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与具体教学方法,即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思路与教学重心,使传授知识和调动学生学习并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尽量设计活动来帮助、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历史,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这里,注意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十分关键,因为这是学生学好历史、也是教师教好历史课的基础。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动力学习才有积极性,才肯动脑筋想问题,才会钻研历史问题,才会觉得学历史有意思。在过去,历史老师对这方面关注不够,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也影响了历史教育质量。从而课堂教学效率也大打折扣。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和重视。在新课程实施中要通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刻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读历史课本、听历史故事,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为顺利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第三,是历史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教学活动中去。比如我校正在进行五环自主教学法。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学会自己搜集、整理、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质疑历史过程,最大限度的利用当地历史教育资源体验历史学习过程。在课堂上,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引下,一步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课堂的重心就是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中学历史课的面貌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历史教学的质量就会有显著提高。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时,应体现师生平等、共同参与、多元交流、机会均等、积极体验、人人参与的原则,历史教师尤其要注意调动比较腼腆、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对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对他的一生发展都至关重要。参与式教学活动有效实施的前提是要设计好活动方案。通常,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名称、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要求、活动材料、活动步骤、活动时间、活动方法、活动注意事项等,必要时还可以设计活动说明。参与式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分组同时活动,根据我国中学人数多的特点,一般一个小组6-8人即可。分组时要注意男女搭配适当,在此前提下可自由组合,最好每次活动都重新组合。在小组活动前,应推举一名召集人(组长)来主持活动,最好每次活动都换召集人以体现公平性。第四,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培养中学生学习的团队精神即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与他人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是进行参与式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信息与资料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课本上、在其他报刊上、在学校、在家里、在社区、在网络上发现与搜集所需要的历史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也提升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历史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使学生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有利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第五,教师需要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历史新课程能否顺利进行,一要看新课程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学习,即要有好的内容来吸引学生;二要看教师能否胜任新课程,即要有好的教师来教学生。根据现代教育观念,教师是学生学习时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和利用最方便,即使用频率最高的教育资源,人们常说教师即课堂、课本即课堂就是这个道理。教师靠自己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由喜欢老师到喜欢课程,这种现象在学校是常有的。因此教师就需要通过努力学习来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进而使学生喜欢自己、喜欢历史课。历史教师要通过学习、研究和探索,发现历史教育新信息、创造历史教育新知识,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历史知识的传递和解释。通过学习和提高,历史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其教学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历史信息和利用历史信息的能力,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人类和社会的能力,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因此,历史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是“完整型”的,即历史教师的人格与行为的各个方面,都要体现一定的社会要求,其责任心、爱心、态度、热情、理智、聪明、沉稳、耐心、可靠、公正、活泼、善于诱导善于交往、有知识、有能力、能决策、会领导等才智和品格,都是人们评判一个教师的标准。人们会用更高的标准要求教师,而历史教师的学问对象是与自然、社会、人的活动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历史教师应成为社会、尤其是学生的榜样。这是历史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转变历史学习方式的重要保证,也是历史教师顺利进入历史新课程的重要条件。(二)从学生角度来讲。每个学生都应明确,转变历史学习方式是自己的事情,过去采用的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了,应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历史学习观,以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坚韧的毅力,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将身心投入到历史学习过程中去,合理的安排学习程序,采取适合自己特点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科学的历史学习方式,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关于具体的新的学习方式,笔者有以下几种看法:第一、将读书和活动结合起来。读书,对于中学生来说,首先是认真阅读历史教材的基本内容。同时,课外要读一点历史通俗读物,如中华上下五千年等。在此基础上,应再读一些浅近的或有注释有今译的历史文献资料,如史记资治通鉴的选本等。其实,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就选编了不少有史料价值的文章,善于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对学习历史很有帮助。在活动方面,中学生应积极的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遗迹,编演历史剧,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阅读欣赏历史文学艺术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板报、通讯、刊物,采访历史见证人,撰写家庭简史和社区简史,举办专题展览等学习活动。开展这些活动将大大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读书和活动二者相得益彰的。第二、以往学生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是作批注、制卡片、写读书笔记,并且还十分重视做练习、解习题。这些传统的学习方法今后还可以继续使用。但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渐普及的今天,仅此是不够的,应提倡使用借助与现代技术手段的新的学习方法。应引导中学生更多地经常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学习历史,利用信息技术的好处很多。年轻人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一旦中学生掌握了网络信息技术并运用于历史学习,其收获将远远超过传统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主动接受学习,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主动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主动积极的精神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应发挥主体作用,这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主地选择接受内容。如学生甲可以多学中国史,学生乙可以更多地学世界史。在一课中有两个子目,学生甲可以着重学第一个子目,学生乙可以更多的学第二个子目。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应有这样的“自主权”。随着教材的不断改革,教材的弹性增加,在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之间、正文和注释之间、大字内容和小字内容之间,学生的自主权会更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