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4页
高中地理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主学习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并在其间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自主学习1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2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3平衡功能:主要指大气中碳氧的平衡。合作探讨1读自然要素关系图,探讨下列问题。(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生物(植被)。(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c,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a,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b,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d。(填字母)(3)根据自然要素关系图,说明哪些自然要素导致黄河含沙量大?答案:黄河含沙量属水文要素,由图知,气候、植被(生物)、地貌可能导致水文的变化。因此,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地貌、土壤),植被破坏严重,加之暴雨(气候)的冲刷,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故黄河含沙量大。同步辅导1课堂归纳2难点解惑(1)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变换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传输同步检测 1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c)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d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2)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d)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造成臭氧层空洞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许多物种灭绝a bc d自主学习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1)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2)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发生变化。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生物和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合作探讨2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探讨下列问题。(1)判断方框、内容,把数字内容正确填入相应方框内。土壤水增多库区蒸发量增大蒸腾加强植被覆盖率增加(2)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d)土壤肥力下降产生土壤盐碱化洪涝灾害加剧渔业产量下降三角洲面积扩大a bc d同步辅导1课堂归纳2难点解惑(1)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图:(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变化。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也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以碳元素的含量变化为例分析如下:同步检测2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c)a差异性 b制约性 c整体性 d平衡性(2)引起图中生态环境失调的主导自然要素是(d)a气候 b大气 c水文 d生物一、选择题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a)a气候 b生物 c水文 d地貌解析: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中,气候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作用排在各要素的首位。2能表示桂林山水形成的箭头是(b)a b c d解析:桂林山水是由于石灰岩石遇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蚀形成的景观。从地理环境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角度看,是水文对岩石(地貌)的作用。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c)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独特的功能,各要素相互作用不会产生新功能b地理环境各要素虽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d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解析: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作用在某一区域或某时段,各要素的作用是不同的,但它们依然共同作用、共同影响,而非独立存在与发展。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图所示,据此,完成45题。4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解析:材料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一个要素的变化而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5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c)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地下径流增多解析:由于植被砍伐而导致蒸腾作用减弱,a错误;则降水量减少,b错误;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c正确。读下图,曲线、分别表示中国西南某区域石漠化、环境人口容量、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的统计资料,完成第6题。6图中曲线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是(d)a上升:植树造林;下降:砍伐森林b上升:环境改善;下降:生态破坏c上升:人口增长;下降:计划生育d上升:科技进步;下降:资源减少解析:图示四个统计资料,显示了我国西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森林资源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石漠化加剧、人口环境容量下降。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绿草遍地、无人居住的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因无天敌,环境又好,10年后繁衍到1 000只,20年后到了6 000只,然后又过了3年调查时发现只剩下42只。据此,完成第7题。7正常情况下,该地区的驯鹿数量虽有波动但会基本稳定。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b)a具有生产功能b具有平衡功能c具有统一的演化进程d“牵一发而动全身”解析: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2007年9月15日是个打猎的好日子。令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猎手吃惊的是:一直以来穿过峡谷和河川的雪桥,现在消失了;阿尔卑斯山的长草带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来越高;曾经的冰雪地区,如今出现了冰碛和石头;古代地图说明“那里有很多冰川,没有人能到达”,而呈现在猎手眼中的却是一个大湖。气候改变就在身边!据此,完成89题。8导致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的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b)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植被解析:材料中的“气候改变”就在你身边可以直接得到正确选项。9资料中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c)a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差异性b各要素间相互制约,体现复杂性c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整体性d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体现稳定性解析:气候这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跟着变,最终导致整体环境的改变,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0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a)a风力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强烈b多外流河和咸水湖c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多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降水少,气候干旱,多为内流河;风力大,风力侵蚀强;植被少,土壤有机质少。11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c)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解析:从题干来看,该地有植被退化,土壤流失,岩石溶蚀,从这几点来看,应当是石灰岩地区受到水,人类活动等作用的影响形成的石漠化现象。二、综合题12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各题。(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以完成对该地自然环境的描述。降水_;气温日较差_;地表水_;地貌多_;土壤有机质含量_;植被_。(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本题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从而导致在水文、植被、土壤、地貌等方面相应的变化。(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成与植被破坏、夏季多暴雨密切相关。(3)图示信息主要表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及某一要素变化导致整个环境的变化两个方面的内容。答案:(1)少大少戈壁荒漠少稀少(2)植被遭破坏,加速了流水侵蚀。(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变化。13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到下列相关材料:材料一“当你在上海、杭州等地享受着温和湿润的海洋季风时,可曾想到,大约在3 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材料二根据以上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兴趣小组展开了研究。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1)请你帮该小组拟定一个研究课题:_(写出课题名称)。(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青藏高原隆起的主要原因是_。(3)认为“3 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4)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高原季风。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请你判断材料2中高原季风环流出现的季节:a图表示_,b图表示_。(5)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气候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_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业季风环流势力加强;二是青藏高原的隆起,迫使_东移南下,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降低。(6)上述研究表明,地理环境具有_性,其表现有_。解析:本题以青藏高原隆起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案例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青藏高原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高原季风。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东亚季风环流势力加强,并迫使冬季风东移南下,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降低。答案:(1)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地区)气候的影响或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或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