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工程报告.docx_第1页
能源管理工程报告.docx_第2页
能源管理工程报告.docx_第3页
能源管理工程报告.docx_第4页
能源管理工程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管理工程报告学 号姓 名专 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指导教师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2015年1月我国能源使用现状和对策分析一、 引言能源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的使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的便利和舒适。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如早期的工业革命,正是对煤炭资源的充分利用,带领人们走进蒸汽时代。与此同时,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能源资源的不合理使用 , 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首先是能源的过度开采,破坏地表结构,影响自然的自愈能力;其次是能源的任意消费,其中最为严重的影响就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建立一个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能源供应体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梦想。二、 能源概况1. 全球能源概况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靠程度不断增加,生态和环境对能源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强,能源安全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孕育和发展。自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以无节制消耗世界廉价的化石能源,支撑其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化石能源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能源,人类社会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消费结构在较长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2012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达到124.77亿吨石油当量,较11年上升1.8%,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占据主要部分。在化石能源长期占据能源供应主导地位的同时,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深刻的变化。出于对能源供应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担忧,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寻找传统能源的替代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特别是石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石油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1973年达到峰值,随后开始持续下降。到2009年,石油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下降到32.9%,比1973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石油所占比重也从峰值的48.1%(1972年)下降到41.6%(2009年)。与此同时,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总体呈上升态势。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及构成情况见表1-1。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际格局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能源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在追求能源可持续供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大背景下,全球能源日益呈现出结构多元化、开发清洁化、配置远程化、消费电气化、系统智能化等特征。表1-1 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及构成能源品种1971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05年2009年煤炭26.1%24.8%25.3%22.9%25.3%27.2%石油44.0%43.0%36.7%36.5%35.1%32.9%天然气16.2%17.1%19.1%20.8%20.7%20.9%核电0.5%2.6%6.0%6.7%6.3%5.8%水电1.9%2.0%2.1%2.2%2.2%2.3%其他11.3%10.5%10.8%10.9%10.4%10.9%合计亿吨标准煤79.04 103.27 125.16 143.12 163.22 173.31 2. 中国能源概况我国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和优质能源相对较少。改革开放以来,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生产和消费规模大幅增长,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传统化石能源资源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等优质化石能源相对不足。截至2009年,我国煤炭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1636.9亿吨,石油为21.6亿吨,天然气为2.9万亿立方米,三种化石能源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共计1238.6亿吨标准煤。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水电技术可开发量为5.4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生物质能年可利用资源量约为8.9亿吨标准煤;50米高度三级以上风能资源潜在开发量25.8亿千瓦,按年利用2000小时计算,年可利用资源量为6.34亿吨标准煤。按照5%的沙化面积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计算,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总容量可达34.6亿千瓦,按年利用1400小时计算,年可利用资源量为5.96亿吨标准煤。2010年,我国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为22.8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电能、热力所占比重分别为44.0%、25.5%、4.8%、21.3%和4.1%。煤炭比重比1990年下降约25个百分点,电能比重上升约12个百分点,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成效显著(见图1-1)。 图1-1 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结构英国石油(BP)的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显 示,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占全球的20.3%,超过了美国19%的 占比。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支撑,能源产业的发展和结构的优化,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能源消费的主要特点为: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优质能源比重上升,石油安全不容忽视;工业用能居高不下,结构调整任重道远;生活用能有所改善,用能水平仍然很低。三、 中国能源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能源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带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突出,能源对外依存度持续升高,保障能源稳定工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分布不均匀的现实国情,对进一步增强能源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提出了客观要求。我国能源开发利用效率总体较低,能源结构有待优化,城乡能源发展不平衡,能源发展质量亟待提高。1 、能源效率低,资源消耗大建国60多年来,我国经济正处于资源密集开发和快速消耗的进程中,城市化和工业化脚步的加快,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与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矛盾日益尖锐。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8.6%,但能源消耗占世界的19.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2010年全国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20%。目前我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于发达国家 10%, 能源系统总效率只能达到发达国家的 50%, 大量能源在开采 、加工、转换、运输、 存等过程中浪费流失。2、 能源总量丰富, 人均资源稀缺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着非常大的意义。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拥有较为丰富的石化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2006 年,中国煤炭资源的开采量为 10345 亿吨,而剩余的已探测明确的粗存量约为国际总量的 13%;水力资源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总量的 12%,位居世界首位。中国的能源需求问题首先是相对于储量和人口而言的, 虽说我国资源总量丰富, 但人口基数过大, 所导致人均资源拥有量低, 就算是我国储存资源总量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以及水资源来说, 也远远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50%,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6.7%,严重阻碍和制约了能源经济的健康发展,十几亿规模的人口一旦开始能源需求增长,人均资源稀缺性的问题就越发强烈。3、 能源资源分布不均我国资源分布很不均匀, 比如说,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 西北等地区; 水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由于能源的分布问题, 为开采问题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如煤炭资源的开发需要井工开采, 极少的一部分才可供露天开采。石油、 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 西部等地区; 为了应对东西石油, 天然气等石化燃料的需求量大的情况, 有了 “ 西气东输” 这一措施的实施, 说明我国西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 东部地区则相对贫乏, 也说明东部地区对石油或天然气的使用需求量较大。4、 能源生产与消费对环境影响极大能源经济在给人类做出经济贡献的同时, 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日益严重的能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这个也制约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我国特殊的能源消费模式和消费特征等因素, 使得我国成为典型的能源污染。 能源环境的研究已经成为环境经济学与工程技术学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5、 能源运输面临安全隐患由于我国能源分布不均, 能源运输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就不容忽视。 第一, 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围绕石油展开的, 其所谋求控制世界一大部分的石油供给和运输链给中国能源的运输带来威胁; 第二, 中国海上运输能力相对薄弱, 进口原油的运输过程中 , 中国船舶只能承担运输原油总量的 10%, 尤其在运输途中遇到诸多不可知的因素影响时, 石油将面对严重的危机;第三, 海上恐怖势力肆意横行, 也为海上运输带来诸多的威胁, 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是中国石油重要运输线, 而这条运输航线上为海盗多发带, 过往的船只经过该海域都会频频受到威胁, 使得能源运输的安全系数下降。四、我国能源的发展思路面对国内资源环境制约和全球气候变化形势 ,大力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推进能源体系的革命性变革,既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积极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战略选择。因此,中长期能源战略要有创新的思路和超前的部署,走出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出5点要求,即推动能源消费、能源生产、能源技术、能源体制革命以及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并部署制定2030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战略。 因此, 推动能 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已成为我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和关键着力点 , 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根本性的战略选择。 当前需要全面统筹, 发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多方面和全方位的协同效应,整合各项政策措施。首先, 转变发展观和消费观,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技术效率和经济产出效益是能源消费革命的核心内容和关键对策。因此能源发展战略需要有创新的思路,要改变传统能源战略以保障能源供应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要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引导和调控能源需求。习近平主席把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放在优先地位,提出控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从而形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倒逼”机制,以低能源消费、高产出效益支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当前我国仍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口转入城市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会导致能源消费增加。因此城市化进程中要努力构建低碳型的城市布局、基础设,引导公众消费观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可有效降低最终能源需求服务水平,并引导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避免沿袭 发达国家城市建设 的高碳基础设施和高碳奢侈性消费的传统发展模式, 避免形成只能在宏观高能耗和 高碳格局下寻求具 体设施和单项技术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被动局面。 要以建设生态文明和低碳社会的理念为指导, 探索新型的以低碳为特征的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和绿色人居的生活方式, 走出新型的低碳城市化道路。第二, 推动能源体系的清洁化和低碳化,以多元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是我国能源生产革命的战略目标和根本途径。中国自然条件和能源资源禀赋差别巨大, 中国能源供应在总体上向低碳转型过程中 , 不同地区要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资源, 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资源, 对多种先进能源技术进行技术与经济上的优化配置, 以多元化能源结构体系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核能在向可持续能源体系过渡过程中,以及实现 减排目 标,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 技术创新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支撑。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战略目标,总体上可概括为高效、安全、清洁、低碳。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推动能源技术的革命, 以先进技术创新支撑能源体系的革命。 全球能源变革的发展趋势将引发世界范围内经济社 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从而影响国际经济技术竞争格局的变动。夺取先进能源技术的竞争优势和制高点,也是大国参与气候变化领域博弈的重要动因和战略目标。发达国家也旨在凭 借自身在能效和新 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市场,扩充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先进能源技术研发的诸多领域,我国和发达国家同步开展,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当前要进一步加强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的力度,利用我国市场需求大的优势, 打造能源企业先进技术的竞争优势 。第四,深化改革,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是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根本保障。要进一步完善促进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等政策体系,改革和完善能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源、 环境税费制度。加强能源市场机制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建立公正公平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既要破除某些领域的市场垄断,也要纠正和避免市场的无序竞争。第五, 全方位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是对新形势下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综合部署。 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进程以及全球能源变革的趋势, 为我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 命提供了较好的国际合作环境和共赢的机遇。全方位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