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第2框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doc_第1页
第四课.第2框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doc_第2页
第四课.第2框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 高一政治课导学案 第 周 第 课备课时间: 2013 年 2月 主备人: 陈朝云 备课组长签字: 谢荣 审核:谢荣 、杨晓军、何发良、钟长清 第四课 第2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导学案 NO.8【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识记并理解运动、静止、规律的概念;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懂得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明确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增强在实践中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生产、自然运动规律科学的分析,训练学生的分析、比较、鉴别、理论总结能力,培养哲学思维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生活、生产、自然运动规律科学的分析,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规律的科学知识分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规律的客观性,正确认识事物存在状态的客观性。【重点】 1、识记并理解运动、静止、规律的概念。2、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3、懂得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难点】 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有关规律的科学知识 2、明确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增强在实践中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学法指导】1、结合学习目标和重点与难点,研读课本3134页,勾画规律的含义,归纳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做好问题的标注。2、独立完成学案,并记录好个人的疑难,准备课上的讨论。3、认真书写,小组长做好指导和督促,按时上交导学案。 【课前预习案】(充分预习课本,熟记重点基础知识)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 和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 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 和一定 ,其 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 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 的运动。运动是 的、 的和 的;而静止是 的、 的和 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 状态。物质世界是 和 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 和诡辩论。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的本质的、 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 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 ,也不能被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 。(2)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 。没有 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3.方法论要求:(1)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 规律。(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 的。人可以在 和 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 和 利用规律,改造 , 。 【课中探究案】 一、教材探究1.(1)谈谈你对31页易传这句话的理解。 (2)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2.(1)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2)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 3.(1)33页“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2)33页 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二、知识探究 探究点一 正确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问题:.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特别提醒】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角度来说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换言说是“客观实在”怎么样的问题。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固有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属性,这些属性与物质也是不可分的,但只有运动才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如果没有运动,物质就不存在了,也就无法谈得上其他属性的问题了。因此,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探究点二 规律的客观性谈谈规律的客观性? 探究点三:背景材料:神奇的地震直线 2008年5月12目的汶川大地震造成数万人死亡,伤者更是不计其数,现在民众提到地震仍然余悸犹存。其实过去数百年来中国从北到南发生的地震,造成重大伤亡的数量不少,有位中国民间地震科学爱好者灵机一动拿出地图作分析,竞发现了一个相当惊人的结果。翻开中国地图,一条假想的红线从东北到西南一字画开,从上到下地震发生的地点居然都巧合的坐落在同一条斜线上,包含了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66年河北邢台大地震,推到更早的1695年山西临汾大地震,以及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中的重灾区北川、映秀,全都无一例外。不过地震专家指出,中国内地确实有地震带的分布,也是依据地壳变动所产生,地震直线表明了作者的善于发现和善于思考,但也仅仅如此而已,并不具有多少科学意义。 问题探究 1.议一议:地震直线只是作者有目的地选择了一些地震震中,并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排列方式连成一条线罢了。由此来说,现象能不能等同于规律? 2.论一论:专家之所以断定“地震直线表明了作者的善于发现和善于思考,但也仅仅如此而已,并不具有多少科学意义”。其哲学依据是什么? 【课堂检测】 1.“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不外于吾心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2.“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3.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 ( ) 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