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doc_第1页
自然辩证法论文.doc_第2页
自然辩证法论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科学研究中怎样提出科学假说 摘要:科学假说在当今科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成败得失,是人们探寻真理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首先运用大量的事例详细的介绍了科学假说的特点,又叙述了科学假说在演变成科学理论中的作用,最后通过例子阐述了科学假说的形成问题。以期怎样深入浅出的提出科学假说。关键词:科学假说 科学理论 猜测性 探究 真理科学假说是一种复杂的理论思维形式,是人们运用科学思维,根据已知的事实材料,对未知的事物及其规律所作的推断和假定,是一种带有推测性和假定性的理论形态,是没有经过实践充分证实的理论。恩格斯指出:“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的形式,假说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在我们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尤其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中参与竞争的学生,培养探究形成假说的能力,严密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是十分必要和十分紧迫的。然而,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科学假说是如何提出的,又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检验的呢?而经过检验的科学假说,或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又是怎样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的呢?毫无疑问,这些问题应该首先进入科学哲学的视野。一、科学假说的巨大影响为了解科学假说及其特点,我们看看科学家培塞尔对天狼星有伴星的猜测是怎样进行的。在1844年,德国天文学家培塞尔研究天狼星位置的变化,发现天狼星的运动具有周期性的偏差,即忽左忽右地摆动。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这在当时是天文学中的一个谜。他根据对天狼星观测的材料,以万有引力定律为理论根据,对天狼星位置的周期摆动做出假定性的解释:可能是因为有一个光度较弱、质量较大的伴星,它们围绕着共同的引力中心运转,随着伴星位置的不同,就使天狼星具有周期性的摆动现象。这就是培塞尔提出的科学假说。1862年,人们真的观察到了天狼星的伴星,培塞尔的科学假说被证实了。其实随着各门科学在发展中,都提出过一定的科学假说。在天文学中,康德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在地质学中,李四光提出的地质力学的假说;在物理学中,关于原子结构各种模型的假说;在化学中,关于元素周期性变化的假说;在电学领域,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证明了自己的“闪电确实是一种放电现象,与室内电火花一样”的假说,揭开了神秘的雷电之谜;在生物学领域,中国辽西发现的古鸟类和带毛恐龙的事实,使“鸟类起源于恐龙以及一些小型的兽脚类恐龙是热血动物”这样的科学假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一理论的出现被称为是古生物学上的一场革命;在地球科学领域,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阿尔弗莱德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后来发展成“板块构造学说”,并成为20世纪地球科学的主流。有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科学假说的对科学研究的巨大影响。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如何在我们的研究和学习当中正确提出自己的科学假说呢?在科学领域里的从未知到已知的自行探究、自主探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测或假想制订计划实验探究形成结论实验验证”等。二、科学假说的基本特征在要进行科学假说的提出之前,明白科学假说最基本的特征也是非常必要的。1、假说具有猜测性假说之所以称为假说,就是因为它是一种“毛坯”,是具有一定猜测性的理论“预制品”,在未证实之前只能说是对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推断、猜测。假说只有通过实践检验和证明,才能上升为理论。例如,哥白尼的“日心说”,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大爆炸宇宙说”,“黑洞假说”等等。近代物理中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玻尔量子假说等等,在未证实之前均为假说,不能看成是一种完美的理论。有的至今未(进化)上升为理论,因为未得实验的检验。2、假说具有科学性假说虽然是一种想象或猜测,但它的提出不但要以实验材料与经验事实为基础,而且要以科学理论为依据,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所以假说不是无根据的猜测和幻想,不是主观臆造。假说一旦失去事实基础和科学依据,又未经受一定的实践或检验,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虽然有其很大的缺陷,但是它有科学依据,又能经得起a散射实验的检验,能推算出原子和原子核的半径。玻尔的原子模型是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克服了卢瑟福模型的某些缺陷,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因而是更为合理的一种新的假说,但是它还是有自己的缺陷。因此每一种假说都有科学依据,但它又随科学的不断发展而“进化”。3、假说具有可变性假说是一种对实践证实的东西,因而通过实践检验可能成为真理而发展成一种理论,也可能成为谬误而被淘汰,也有可能被证实具有某种不完整性而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假说。有时也通过相反的假说之间对峙和争论,形成一种变动更迭、新旧交替的局面,使假说得以发展。关于太阳系演化的假说,18世纪康德拉普拉斯提出了“星云假说”,到本世纪70年代又出现了“星子假说”、“陨星假说”、“宇宙大爆炸说”等,这些假说都有科学价值,因为都从某一角度反映了太阳系起源的可能性,都为解决太阳系起源作了贡献。关于光的本质,历史上出现了以牛顿为代表的“微粒说”和以惠更斯为代表的“波动说”的对峙与争论。两种学说争论都为揭示光的本性问题作出巨大贡献,最后为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所统一,给出了反映光的本性的“波粒二象性”的辩证图象。又如“以太”假说在科学事实面前证明是一种谬误,因而被人们抛弃。三、科学假说的形成一般而言,科学假说的形成经过两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尚不充分的事实、经验材料和科学理论,通过逻辑推理,对已知自然事物的性质及其规律,先做初步的假定性解释。例如关于“通古斯爆炸之谜”,几十年来曾有过许多科学假说就是如此。“通古斯爆炸之谜”是这样: 1908年6月30日,格林威治时间零点十四分,在前苏联的西伯利亚大森林通古斯地区的上空,突然发生了一次极其猛烈的大爆炸。科学家们对此爆炸产生的原因做过多次考察,提出过多种科学假说。有的认为是“外星人”飞船失事,有的说是“反物质”爆|炸,更多的则认为是大流星坠落造成的,等等。 但是,多年来人们一直没有发现任何飞船或流星的残迹。苏联科学家根据多年来的反复考察和规律做出初步推测。这一推测具有试探性,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去试探,对同一个研究对象,也可同时提出几种不同的推测。经过反复的实验、观察和认真的思考,进一步掌握材料,并从理论方面进行广泛的论证筛选之后,最后选定一个理由最充分的推测,这是第一步,即形成初步假定性的解释。 第二步,从初步的假定性解释出发,通过多次的实验和观察,进一步掌握经验材料,并经过理论和逻辑的广泛论证,使这个初步的假定性解释逐步充分,成为一个稳定的结构和系统,这就形成了科学假说。结论:科学假说是人们认识未知事物的一条重要途径,应以辩证法的观念去看待科学假说,以科学的态度去发展验证和发展假说,科学假说才会引导人们走向真理的殿堂。在我们认清了问题的本来面目之后,再去回顾研究者当时提出的假说,我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他们的假说是多么地愚昧,甚或无知,而事实上,这些研究者、这些假说在探寻真理的整个途中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可估量的当代大学生就是要学习那种敢于打破世俗的观念,勇于质疑,敢于质疑,在有一定科学基础的前提下,努力拼搏,勇于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科研与学习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够推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才能够提出建设性的科学假说,推动社会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参考文献1.成良斌,宋子良,王晓东,王卉钰. 自然辩证法讲义. 20052.殷正坤,邱任宗.科学哲学引论.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