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_颇_不_疑问句的历史考察_兼论_撰集百缘经_的翻译年代.pdf_第1页
对_颇_不_疑问句的历史考察_兼论_撰集百缘经_的翻译年代.pdf_第2页
对_颇_不_疑问句的历史考察_兼论_撰集百缘经_的翻译年代.pdf_第3页
对_颇_不_疑问句的历史考察_兼论_撰集百缘经_的翻译年代.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 年 8 月 第 28 卷第 4 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g 2011 Vol 28 No 4 收稿日期 2011 03 15 作者简介 段改英 1983 女 山东菏泽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汉语言文字学 对 颇 不 疑问句的历史考察 兼论 撰集百缘经 的翻译年代 段改英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摘要 颇 不 疑问句最早出现在东汉昙果共康孟祥 中本起经 卷下 后来的中土文献也有使用 颇 在这 一句式中作语气副词 缓和疑问语气 这是中古汉语所特有的语言现象 颇 不 作为一种语法现象 具有较强 的稳定性和系统性 根据这一句式在 撰集百缘经 中的使用情况来考察这本译经的翻译年代 可以初步得出它的 成书年代不会晚至公元六世纪 关键词 译经 翻译年代 颇 不 中图分类号 H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4860 2011 04 0063 03 Study on the Interrogative Sentence History of po 颇 bu 不 and Discussion on the Translation Time of Zhuan Ji Bai Yuan Jing 撰集百缘经 DUAN Gai ying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s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Sichuan China Abstract The interrogative sentence of po bu derives from the last of two volumes of Zhong Ben Qi Jing 中本起经 which was translated by KANG Meng xiang and TAN Guo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nd was more seen in the translation of sutras This structure is not only commonly us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sutras but also in the endor novel In the sentence po is a tone adverbs which moderaten the sen tence of doubt As a special grammar phenomenon in the special period we can use it to test some ques tion such as the translation time of Zhuan Ji Bai Yuan Jing 撰集百缘经 and provide some evidences for this question we can first reach a conclusion the translation time of Zhuan Ji Bai Yuan Jing 撰集百缘 经 is not late the six century Key word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 Language environment po 颇 bu 不 一 颇 不 句式出现的历史考证 颇 字通常做程度副词 较早为 略 少 义 如 广雅 释诂三 颇 少也 助字辨略 颇 略 也 少也 后来又有 多 甚 义 如 清代段玉裁在 说文 颇 字之下注解所说 颇多 颇久 颇有 犹 言偏多 偏久 偏有 魏晋南北朝时期 颇 字又出 现了新的用法 即用在动词或是动词短语前 表示一 种测度的询问语气 在动词或短语后有否定词 不 否 未 无 或疑问语气词 耶 乎 等与之呼应 其中用 不 字的事例是最多的 因此 颇 不 疑问句在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 CBETA 电子语料库 的检索发现 颇 不 句式最早出现在东汉 中本起经 1 今此都下颇有神人可师宗者不 东汉昙 果共康孟详译 中本起经 卷下 4 162c 而且这样 的例子仅此一例 下面我们看一下 颇 不 疑 问句式出现的语言环境 一 颇 不 句式经常出现在汉译佛经的 反复问句中 2 佛告阿难 汝今颇见彼长者子以其病差设 供请我及比丘僧不 阿难白言 唯然已见 吴支 谦译 撰集百缘经 卷三 4 215a 3 佛告阿难 汝今颇见富那长者供养我不 阿难白言 唯然已见 同上卷一 4 203b 4 阿输伽王以半庵摩勒舍施众僧 唤一亲近 而语之言 汝颇忆我先畜养不 后秦鸠摩罗什 大庄严论经 卷五 4 284a 二 译经之外 在四库全书 中发现 中土文献 的小说中也经常可见 颇 不 疑问句式 5 太傅应声戏之曰 在西颇见西王母不 恭 静答曰 在西乃不见西王母 过东已见东王公 鲁迅 古小说钩沉 6 寻得本时弟子 语曰 汝颇忆从我渡水往 狼山不 鲁迅 古小说钩沈 7 晋武帝问孙皓 闻南人好作尔汝歌 颇能 为不 南朝 刘义庆 世说新语 排调 三 颇 不 句式除了译经和小说外 其他 文献中也是可见的 8 知数致苦言于相 时弊亦何可不耳 颇得 应对不 吾书未被答 得桓护军书云 口米增运皆当 停为善 王羲之 杂帖 9 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 云烧此消复可用 然 烟中人不知 兄颇见之不 晋 陆云 与兄平原 书 10 外颇有疑令与死人语者不 对曰 廷掾 疑君 南宋 范晔 后汉书 酷吏列传 如对过去的事情进行询问 就在 颇 后面加上 曾 从而形成 颇曾 不 的句式 11 有一离车 名摩诃离 来诣佛所 礼佛足 已 在一面坐 白佛言 世尊 颇曾见帝释不 佛 言 我见 失譯 别译杂阿含经 卷第二 2 384b 12 提婆达多诣阿难所 问言阿难 汝心实欲 舍家出家 父母颇曾不听已不 宋释宝云译 佛本 行经集经 第五十八 3 919b 13 汝颇曾见清身自苦高行之士少欲知足 如此人不 优婆塞言 如此高行可诳于汝 鸠 摩罗什译 大庄严论经 卷第二 4 263c 值得注意的是 在佛经中还出现了 不乎 和 不耶 连用的情况 14 问言 卿颇能作饮食不耶 对曰 能 作 失译 长寿王经 卷三 3 386c 15 汝今剜眼 苦痛如是 颇有悔退瞋恚不耶 元魏慧觉等译 贤愚经 卷六 4 392c 16 马母告子 汝等颇忆酥煎麦不乎 欲知 证验 可往观之 竺佛念译 出曜经 卷第十四 4 688b 不乎 和 不耶 连用与前面的 颇 相呼应 从而共同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 这种情况似只有在 佛经译经中出现过 蒋礼鸿 通释 颇 叵 两个字都音普火 切 所以 颇 可以借作 叵 也就是说 颇 叵 二字同音 故可通借 例如 17 时彼长者有一儿妇 字曰名称 见佛威颜 种种相好 庄严其身 前白大家 如此之身 叵可得 不 吴支谦译 撰集百缘经 卷一 4 203c 18 时王因名字拘那罗 著诸璎珞上妙衣服 遣人抱行 遍诸聚落 问诸人言 世间叵有如似我 儿端正者不 吴支谦译 撰集百缘经 卷十 4 256b 19 而今已过如是无量无边亿数百千万年 叵 有彼佛释迦如来出世以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 译 佛本行集经 卷第三十七 3 826a 通过以上事例和电子语料库的检索发现 颇 不 句式多出现在佛经语料和口语性比较强的 小说中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可能是因为汉译佛经 更加接近口语 而且多采用对话的形式 这就为这一 句式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小说语言通俗易懂 贴近 生活 而其他文体比较典雅的作品和史书中多使用 文言词语 因此这一句式在其他的文体中出现的就 比较少 通过上面的事例我们可以发现 颇 不 句式无论是在反复问句还是在是非问句中 在相应 的答语中都没有见到 颇 字的出现 由此可见 颇 的语法作用不是加强疑问语气而是使语气变得比较 缓和 更加容易让人接受 二 颇 不 句式中 颇 的性质 颇 不 句式中 关于 颇 的性质目前还没 有一致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 颇 为语气词 如 慧 琳 一切经音义 卷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引 文字 集略 云 颇 犹可也 皆语辞也 正以语辞 可 释 颇 即 颇 为语气助词 另一种观点认为 颇 为 疑问副词 如 集韵 去声三十九 过 韵 颇 偏 46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28 卷 也 一曰疑辞 所谓疑辞 即指这类表疑问语气的 副词 考察这两种观点 我们认为 颇 的性质更加接 近语气助词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无论是在反复问 句还是在是非问句中 我们发现 颇 的语法作用就 是使句子的语气变得比较缓和 更加容易让人接受 它本身并不表示任何疑问语气 因此 把 颇 定性 为表示某种特定疑问语气的副词 这显然与事实不 符 首先我们看一下 颇 出现的环境 颇 既可以 出现在句首 也可以出现在句中 如 20 既去 谓左右曰 颇曾见如此人不 南 朝 刘义庆 世说新语 赏誉 21 问诸比丘 汝等叵识此虫宿缘所造行 不 元魏慧觉等译 贤愚经 第十三卷 4 444a 以上举的这两例中 例 20 中的 颇 虽然位于 句首但是与 21 中的位于句中的 叵 没有什么不 同 只是在这一事例中承前省略了 左右 如果把 这一句式补充完整的话就和 21 的句法结构是完 全一样的 也就是说无论 颇 处在句中还是处在 句首 从深层句法结构来看 颇 始终处在句子的 主谓之间 也就状语的位置 换言之 在这类带 颇 的问句中 不管 颇 字是否处于句中 它在句 法结构中充当状语的性质没有变 这一结论经得起 所有例句的检验 假如 颇 是疑问副词那么 颇 这个词在句子 结构中是必须的 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成分 我们先来 看一下下面的这几个句子 22 今此城中颇有能舞如我者不 吴支谦译 撰集百缘经 卷八 4 240a 23 佛告阿难 汝今见此名称女人供养我 不 同上卷一 4 203c 24 佛告阿难 汝今颇见彼长者子以其病差 设供请我及比丘僧不 同上卷一 4 205b 25 佛告阿难 汝今见识商主以惭愧心供养 我不 同上卷三 4 215b 这四个句子都是疑问句式 不同的是 22 24 这两个句子有 颇 而另外两个句子没有 颇 如果 我们把上述事例中的 颇 字去掉的话 它们的疑问 语气和句子结构并没有什么变化 如果把 23 25 这两个句子的 见 字前面分别加上 颇 疑问语气 也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由此可看 颇 是一个可有可 无的成分 有或没有都不会使句子的疑问语气发生 变化 这也就是说句子的疑问语气并不是由 颇 来 决定的 由此 我们可以说 颇 并不是疑问语气 词 在 颇 不 这一句式中只是一个用在疑问句 中的语气副词 而不是疑问副词 三 用 颇 不 疑问句来考察 撰集百缘经 的翻译年代 语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稳定性 更能显示出 作者 时代的特色 通过分析 撰集百缘经 中的 颇 不 句式的使用情况 可以帮助我们尝试着 对 撰集百缘经 的翻译年代进行探索 撰集百缘经 中 颇 叵 字用作语气副词的 情况共有 10 例 其中用在 颇 叵 不 这一句 式的共有 8 例 除了上面 2 3 17 18 22 24 所列举的 6 个事例外还有 2 例 一篇经文中用 了 8 个 颇 不 句式 就数量来说也是比较多 的 即有用于反复问句的还有用于是非问句的 就用 法来说也是比较广泛的 下面我们对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中 颇 叵 不 句式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表 1 颇 不 句式在各经中的使用情况 佛经颇 叵 不 中本起经1 生经1 撰集百缘经8 大庄严论经10 杂宝藏经10 贤愚经5 从表 1 我们可以发现 颇 不 句式在汉末 的 中本起经 中首次出现 在两晋译经中使用情况 仍然比较少见 而在南北朝的译经中使用情况就比 较普遍 根据这一句式在 撰集百缘经 的用例情况 来看 很多学者认为 撰集百缘经 应属于南北朝的 译经 然而 撰集百缘经 有没有可能会是其它朝代 的译经呢 颇 不 句式最早出现在东汉昙果共康孟 祥译的 中本起经 迄今为止 对该经译者的年代 似未见有人提出异议 中本起经 中 颇 不 句式出现了 1 例 撰集百缘经 共 8 例 从数量上 下转第 88 页 56第 4 期段 改 英对 颇 不 疑问句的历史考察 兼论 撰集百缘经 的翻译年代 2 林树明 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3 胡布勒 多萝西和胡布勒 托马斯 怪物 玛丽雪莱 与弗朗肯斯坦的诅咒 M 邓金明 译 上海 人民出 版社 2008 4 方汉文 西方文艺心理学史 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 社 1999 215 5 苏珊 S 兰瑟 虚构的权威 女性作家与叙述声 音 M 黄必康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 2002 上接第 65 页 来说 两者相差比较大 但是两卷 中本起经 总字 数2 万多 而10 卷的 撰集百缘经 总字数达10 万 多 可以想见 颇 不 句式在 撰集百缘经 与 中本起经 中出现的频率基本上是相等的 这是值 得注意的一个方面 使用范围的扩大 也是 颇 不 句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上面的分 析我们可以知道 颇 不 疑问句最早出现在译 经之中 而 汉语大词典 中关于 颇 的这一用法首 举了三国时期的一个例子如 26 頃何以自娱 頗复有所述造不 三国 魏曹丕 与吴质书 通过电子语料库的检索我们发现 三国志 中 也同样出现了 颇 不 疑问句式 例如 27 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 柔见子文 问所坐 言次 曰 汝颇曾举人钱不 西晋 陈寿 三国志 魏志 韩崔高孙王传 28 车驾幸许昌 问邈曰 颇复中圣人不 西晋 陈寿 三国志 魏志 徐邈传 可以看出 颇 不 的使用范围已经由译经 扩展到中土文献里面 通过 汉籍全文检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