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游褒禅山记疑点解读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之手的游褒禅山记,以其简洁洗炼的文字、深邃透辟的哲理而为历代读者所称颂,成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必选课文。 对于这样一篇文质皆美脍炙人口的文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有几处地方,依照教参或其他资料的解释,还难以令人信服,以至在向学生讲解时,也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特浅析于下,以祈正于大方之家。 1 关于文中“华”的读音。 原文第一段有六处出现了“华”字: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文中六处出现的“华”字,读音不尽相同,而疑点最大的是“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一句,对此,有关教参均作如下解释: 汉字最初只有“华(hu)”字,没有“花”字,后来有了“花”字,“华”“花”分家,“华”才读“华(hu)”。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华”的古音写的今字,所以如果是“华山”的“华”,仍应读古音(hu),而不应读华(hu奢侈,虚浮)实的(hu)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1990年10月第一版。 以上解释,2000年版的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也继续采用。 从这段解释来看,基本观点是正确的,然而,有几个问题依然没有解释明白: (一)“花”字产生,始于何时?“华”“花”分家,又大体在什么时候? (二)王安石游览褒禅山时,当地人究竟是念“华(hu)山”,还是念“华(hu)山”? (三)“华实”一词的“华”,难道就一定作“奢侈,虚浮”的“华(hu)”来解释吗? 可以肯定的是,“花”字在王安石所处的时代,是早已产生了的,因为碑文上,显示得明明白白,而碑文的“漫灭”,在没有像现在这样的空气污染的古代,总得经过上百年乃至数百年。 高鸿缙中国字例对“華”“花”有解释:“(華)字原象形,甲文用为祭名,秦人或加 为意符,遂有華(华)字。及后華借用为光华意。秦汉人乃另造荂,荂见方言。六朝人又另造花字。日久而华字为借意所专,荂字少用,花字遂独行。” 广韵麻韵:“花,(華)俗,今通用。” 广雅释草:“花,华也。”王念孙疏证:“顾炎武唐韵正云:考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见于书。唯后魏书李谐传载其述身赋曰:“树先春而动色,草迎岁而发花。”又曰:“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苑之英华。”花字与华并用。而五经、楚辞、诸子、先秦、两汉之书,皆古本相传,凡华字未有改为花者。引之按:广雅释花为华,字诂又云:“ ,古花字。则魏时已行此字,不始于后魏矣。”广雅是一本训诂书,三国时魏国张揖撰,是研究古代词汇和训诂的重要资料。清代王念孙有广雅疏证订讹补缺,由音求义,较为精审。由此可以看出,顾炎武认为后魏才有“花”字,与高鸿缙的观点相近,王引之则认为三国时就有,铁证是广雅。因此,可以肯定地说,三国时出现“花”字,然后经历了漫长的“华”、“花”相通的时期,一直到宋代及以后。 在这里,我们不妨来考察一下“华”字的来历。 说文解字:華 ,華部,华,荣也,从 艸 从 。呼瓜切。 拿现在的话说,华(hu),就是花,开花,花朵的意思,“荣”,就是“开花”之意,如“朔漠则桃李夏荣”(梦溪笔谈采草药) 说文“荣,桐木也,从木,荧省声。一曰屋梠之两头起者为荣。方睿益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 即荣之古文象木枝柯相交之形,其端从 ,木之华也。华之义为荣。”也就是说, “荣”和“华”一样,都有“花”之义项。 关于华的注释,汉语大字典列出了四大类共三十个义项,四种读音,即(hu)(hu)(hu)(ku)。笔者认为,常见的有如下解释。 hu(花)。花。诗经 周南桃夭:“灼灼其华”。 易大过“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诗小雅:“皇皇者华,于彼原隰。” 晋陶潜拟古诗之七:“皎皎云月间,灼灼叶中华。” 三国曹植公宴诗:“朱华冒绿池。”(朱华,即荷花) 清孔尚任桃花扇逃难“小生桃源洞里无征战,旦可有莲华并蒂开。” 由“花”引申为开花。如: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 淮南子时则:“桃李始华。” 南朝梁代江淹效阮公诗十五首之十五:“天道好盈缺,春华故秋凋。” 成语有“春华秋实”;“华而不实”的本义为只开花不结果。 hu 华丽、美丽。如 晋书谢安传“生存华尾处,零落归山丘。” 论衡自纪:“论贵是而不务华,事尚然而不高合。” 三国魏钟会孔雀赋“五色点注,华羽参差。” 由“华丽、美丽”引申为精华,精美的东西。如 唐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唐韩愈进学解:“含英咀华。” 浮华,虚华。如 老子第三十八章:“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后汉书周举传:“但务其华,不寻其实。” 由此引申为豪华;奢侈。如: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光彩,光辉 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华下照地。” 尚书大传卷一:“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由此引申为“显贵,显耀,荣华”等义,如 晋书王遐传:“少以华族,仕至光禄勋。” 王符潜夫论论荣:“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 此外,“华”还念作hu,如西岳华山,姓华。 “华”念ku 时,是“不正”的意思,集韵佳韵:“华,不正也。或作亻瓜。” 在以上这些读音与义项中,与游褒禅山记有关联的只有“hu”和“hu”,而要推知其在原文中的念法,有必要对“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一句作出分析。既是“音谬”,第一个“华”与“华实”的“华”读音,读音肯定不同,在这里有两种情况,其一就是教学参考书的解释,其二是第一个“华”念hu,后两个华念hu。究竟哪种解释更合理? 教学参考书对“华实”的“华”解释为“奢侈”“虚华”,自然该念hu了,然而,翻开汉语大词典对“华实“有三条解释 花和果实。 列子汤问“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 后汉书班固传上“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 唐元稹表夏诗之一:“华实各自好,讵云芳意沉。” 开花结果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李梅实,刘向以为周十二月,今十月也,李梅当剥落,今反华实,近草妖也。先华而后实,不书华,举重者也。” 素问四气调神六论:“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华hu 实:华丽和质朴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至于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飞采;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表之英也。” 由此可见,“华实”既可念hush,更可念hush,而从语感及使用频率看,念hush(花和果实或开花结果)更合理一些。所以,要推知此处的确切读音还必须另找依据。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王安石在浏览褒禅山时,当时人们称之为“华(hu)山,而写作“华山”,王安石在“仆碑”上发现不是“华山”而是“花山”,这在“华”“花”通用的时代,王安石的发现能算是发现吗?还值得如此大发感慨?况且既然当时人们念(hu)山,而不是念“华(hu)山”,读音与“仆碑”的记载完全一致,又何来“盖音谬也”的感叹?所以不难看出,教参的解释缺乏根据。 笔者认为,对于“华”的读音,有如下理由可以推定: 一、褒禅山原名“花(hu)山”,而王安石去游览时,人们已经称呼为“华(hu)山”了,这在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写得明明白白:“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试想,王安石在写作此文时已知褒禅山旧名“花山”,可为什么不直接说“褒禅山亦谓之花山”?显然这是沿用当时人们的说法。 二、华阳洞的名称来历,足可证明褒禅山又名华(hu)山。山南水北谓之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如诗经秦风谓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李白春归终南山:“我来南山阳。”杜甫望岳:“荡胸生层云,阴阳割昏晓。”从古到今,地名第二字用“阳”的,一般都来自这个意义,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水之北,所以“华阳洞”自然是在华山的南面了。王安石说的“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个说法是确凿无疑的。据资料介绍,华阳洞是褒禅山旅游区的主景观,洞深1600米,有10大景区,102个景点。洞群分前洞,后洞、天洞、地洞,特点是“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河上泛舟,洞洞相通。”前洞有“华阳”,“万象皆空”等石刻文字。后洞又称“碑洞”,即王安石当年游览的地方。而“华阳洞”的“华”,一直都念(hu),可推知“华山”是念华(hu)山了 三、褒禅山的名称变革,历经了“花山”、“华山”、“褒禅山”的过程。唐以前叫“花山”,后来因为“华”“花”相通,而被人们叫做“华(hu)山”,唐代贞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在此筑舍定居,死后葬此,其弟子改“花山”为褒禅山。大概在王安石游览时(北宋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又叫华山,又叫褒禅山,但可以肯定,没有叫“花山”的。王安石所见石碑上的雕刻,应该是在“花”字产生以后,唐代贞观(更名为褒禅山)之前。这样解释“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就合情合理了。 四、王安石说的“盖音谬也”指的是把“花山”的“花hu(也写作华)”读成了hu,即把“花山”读成了“华(hu)山”,所以对于“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一句,就可理解为:现在说的“华hu”(即人们称呼的“华(hu)山”的“华”),如同“华实”(开花、结果,“华”通“花”)的“华”(hu),是因为读音的错误(即字形相同,都写作“华”,读音不同)造成的。 综上所述,本文中“华”的读音可以确定为: “褒禅山亦谓之华(hu)山(这是依当时的读音来说的),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hu)山洞者,以其乃华(hu)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华hu山的华)如“华(hu)实”(花与果实)的“华(hu)(花)”者,盖音谬也。 这样读来,再无不妥之处。尤其是对于“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一句,解释起来,合情合理,文气贯通,稳妥贴切:现在人们说到“华(hu)山”的华(hu),如同“华(hu)”(即花)实的“华”(hu),是因为读音的错误(即字形相同,都写作“华”,使用相通,而读音不同)的缘故。第二,关于“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中“文”的理解。 这两个“文”,比较费解,教材的解释是合理的,即“其文漫灭”的“文”指碑文,“独其为文犹可识”的“文”是指碑上残存的文字。可是为什么前者指碑文,而后者却指文字?对此,教材未作交代,但弄清个中原委,很有必要。 翻开汉语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年),文部,对“文”的解释多多,其中有几个义项值得注意: 字,文字。如甲骨文;金文;汉文,英文。左传昭公元年:“于文,皿虫为蛊。”杜预注:“文,字也”。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朱熹注:“文,字也。” 言辞;文辞。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犯曰:吾如(赵)衰之文也,请使衰从。”杜预注:“文,有文辞也。”国语楚语上:“文咏物以行之。”韦昭注:“文,文辞也。” 文章。汉书贾谊传:“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论衡问孔:“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红楼梦第一回:“只是如今行李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得。” 从“漫灭”(模糊、磨灭)的对象来看,应该是碑文,此处的“文”,取“文章”义,即碑文。从“可识”(可以辨认)来看,应该是字迹,从石碑的情况看,整篇碑文残损较厉害,碑文的全部内容无法求证,而个别字迹清晰可辨,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至于为什么保存较好,可以辨认的是“花山”等字,我推想有以下原因:1、“花山”二字的笔画少,刻制时碑面所受机械力要小于其他笔画较多的字,因而受损程度较轻,风蚀作用不强,字迹保存相对要完好些。这个道理,只要亲自去看看那些年代久远的碑刻,就可以得到印证。2、既然是“仆碑”,多年来一定经过翻滚搬动或践踏,所以受损较轻的,往往是那些不易被碰撞到的部位,“花山”二字大概就处于这样的部位。根据碑刻的通常情形,所记对象的名称往往刻在开头的字行中,即右边第一行。而这一行文字由于有凸出的边框的保护,往往保存完好。当然,最有说服力的只能是“仆碑”原物了,不知可曾保存至今? 第三、关于“华山洞”与“华阳洞” 游褒禅山记中说:“距其院(慧空禅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读起来有点牛头不对马嘴,根据原文意思“华山之阳”,应是“华阳洞”的误写。南宋王象光舆地纪胜写作“华阳洞”,可作辅证。这到底是王安石的笔误,还是后人抄本的错误? 翻看四部备要集部,在临川先生文集卷第八十三中,写作“华山洞”;同是在四部备要中,清代姚鼐编的古文辞类纂中却是这样写的:“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改动了两个字:“山”改成了“阳”,“乃”改成了“在”。这样一来,文章明白无误了。但一部总集中,同一作品两种版本,耐人寻味。古文辞类纂是上海中华书局据滁州李氏求要堂校本校刊,由桐乡陆费逵总校,杭县高时显、吴汝霖辑校的。很有可能,该文是在原本基础上校订的。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三“集部别集类六”介绍,临川集今世所行本乃绍兴十年桐庐人詹大和校定重刻,豫章人黄次山为之作序。黄次山说到临川集原有闽浙两种刻本,但刊版不一,其文至今没有善本。 据宋史主要石列传记载,王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有关安全的施工规范
- 静脉血气操作技巧
- 学校危房加固方案范本
- 临泽硅pu跑道施工方案
- 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显微形态学(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电脑辅助设计一(AutoCAD)》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概要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网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全球文化交流盛宴》课件
- 四川师范大学《医学科研方法入门及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骆驼祥子考点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挖机大中斗油封资料,液压泵资料
- 技术开发部个人技能矩阵图
- 住院患者探视登记表
- 废气处理工程施工方案模板
- 境外所得个税新政解析PPT课件
-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 《不定期船营运管理模拟系统》实验指导书
- 华上集团基本法讲述
- s参数定义、矢量网络分析仪基础知识和s参数测量义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