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层次的综合性职业大学.doc_第1页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层次的综合性职业大学.doc_第2页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层次的综合性职业大学.doc_第3页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层次的综合性职业大学.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层次的综合性职业大学周绍景1,张朝全2,唐艳1(1.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 昆明 650033;2.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 赣州341000)摘要:近几年随着高职高专强势发展,暴露出过程性的发展“瓶颈”,提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层次综合性职业大学。关键字:就业导向;工学结合;就业问题;多层次综合性职业大学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quality high special strong trend development, exposes the procedural development “bottleneck”, propose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take gets employed as the guidance & technology and study union for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multi-level synthesis occupational university.Keywords:take gets employed as the guidance; work and study unifies for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employment problem;multi-level comprehensive occupational universityTHE ESTABLISHMENT TAKE GETS EMPLOYED AS THE GUIDANCE WORK AND STUDY UNIFIES FOR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MULTI-LEVEL COMPREHENSIVE OCCUPATIONAL UNIVERSITY1引言高等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同一层次的两种不同类型,一般被人们统称为高职高专教育1。在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物。它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甚至普及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旨在提高人们职业技术水平和提供终身学习机会的一种教育手段。典型的事例是在美国产生的社区学院,英国兴起的城市学院和德国举办的高等专门学院。这些学校的诞生既为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种便利,又为人们将来的职业生涯提供了一种技术准备。它的显著特征是不以高深理论和纯粹知识为教育的目的,而是以职业所需要的实用知识和实用技术为教育目标,为国家各行各业培养各类高技术应用人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同样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事业,它与此前发展起来的高等专科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是高等专科教育可能又为人们将来的职业生涯提供了一种技术准备。它的显著特征是不以高深理论和纯粹知识为教育的目的,而是以职业所需要的实用知识和实用技术为教育目标,为国家各行各业培养各类高技术应用人才。因而它的发展就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中最富有活力和生机的发展渠道和发展模式。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同样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事业,它与此前发展起来的高等专科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是高等专科教育可能更趋向于纯粹理论和纯粹知识教育,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则更趋向于实用知识和实用技术教育;其联系主要是在可能的条件下两种教育必将走向深度的融合,最终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就是目前人们之所以将高等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称为“高职高专”教育的缘由所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全国各地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社区学院,以多样性、地方性、灵活性、职业性、市场性和大容量为特点的高职高专教育的迅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但是,从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视角进行审视,在办学规模迅速膨胀状态下逐渐显露出结构趋同、管理粗放、师资不足、特色不显、保障乏力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是发展中的过程性问题,但却不同程度地影响和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2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人才发展报告指出,职业教育虽然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中国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对职业教育院校的认可程度不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教育歧视”,表现在高考招生录取时,把职业教育学校安排在高考录取的最后批次,由此使职业教育成为分数低学生的选择,使职业教育学校招收的生源差,成为家长和学生眼中的最低层次的高等教育。 “社会歧视”,表现在社会用人单位普遍在乎招聘人才的学历,而几乎所有职业教育目前都是大专层次学历,“连学位也没有”,大专毕业生鲜有不感到自己学历层次低的。这两类歧视,让国内高调推行的职业发展教育遭遇困境。 高等学校毕业生存在着结构性就业难问题。一方面容纳高学历人员的主要产业部门,即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够充分;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的工业生产第一线及农村地区很难为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因而高专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更为突出。 思想观念的守旧落后导致了人们价值追求的偏差。虽然我国已经进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从精英教育中转变过来。许多人总是认为上了本科院校才算是上了真正的大学,对于高职高专教育在心理上和感情上都难以接受。因而在人学的选择上总是按照从高到低的方向来进行,即上不了一流上重点,上不了重点上本科,上不了本科上专科。高专高职教育似乎成了人们一种无奈的选择。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问题。发展目标定位模糊。目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在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定位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目标不明、定位不准,发展方向不切合实际的问题。教学质量令人担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僵硬和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办学模式单一,特色不够鲜明,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关注不够,缺乏有效手段,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尤为突出。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老牌专科院校教师队伍不稳定,引进人才渠道单一,激励绩效机制尚未建立;新成立的高等职业院校刚刚从中专学校转制过来,教师队伍质量较差,水平较低,而且参差不齐。教师队伍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没有好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也就无法培养高质量和高水平的实用型人才。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着基本建设薄弱,实验实训条件简陋,校园面积较小,教学条件较差等问题,使本来能够体现高专高职教育特色和优势的实践教育反而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最为薄弱的环节。这就使高等职业院校不断陷入“条件差一一声誉低一一生源少一一条件更差一一声誉更低一一生源更少”的恶性循环之中。总体来看,与普通本科生相比,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这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瓶颈”。3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瓶颈”办法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加大宣传和包装力度,在社会上树立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专业等项目,要加大对这些优秀成果的宣传力度,树立在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以引导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和改革的正确方向,增强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和认可,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 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机制的发展进程。解决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实现人才适销对路,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要按照“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方向,在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推进高职高专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使人才供求逐步走向动态平衡,缓解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难题。 全面推进以工学结合为培养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然而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远离工作世界等问题使得这一目标难以完全实现,致使社会抱怨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通过改革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改革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倡导就业导向,加强产学合作等。这些改革措施的推行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职业教育的内容与真实工作世界的距离,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状态,没有突破以学科体系为主导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仍然是在学科体系的框架下寻找与工作世界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只能是有限的、间接的,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内容远离工作世界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没有在理论建构上解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问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高等职业教育,建构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为深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与课程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7。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以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为指导思想,而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学习内容。在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学内容指向于专业理论知识和抽象的专业技能,而工作过程知识没有被考虑到。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专业劳动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切入点。这里的工作过程是指完整的工作进程,即工作任务是怎样被完成的。一个职业的工作过程是完成一个企业工作任务的完整的劳动进程,因此工作成果始终是其所要达到的目标。工作成果是具体的产品,也就是说,是货物或者服务。在完整的生产过程中,完成最终产品通常是由多个工作过程所组成的。因此,一个工作过程的成果可以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间产品。工作过程的核心要素包括:劳动者,工作对象,工作工具,工作方法和工作产品。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完成预期的了作成果,工作过程随之结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不是以传授学科知识为目的,其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工作过程知识涉及企业整个的工作过程,它不仅包含工作经验,而且也包括有关生产目的与生产进程方面的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是在具体的情景中积累起来的,不只是关于具体操作的知识,而且是有关不同的劳动怎样与企业整体联系在一起的知识。因此工作过程知识不是从学科知识中引导出来的第二手知识,它具有自己的品质,隐含在具体的实际职业工作中6。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证实,职业性是其第一属性,而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助推器”。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它的特色应侧重“学历+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部分,在不同层面上塑造鲜明的特色。这里面并没有摒弃学历教育。所以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是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的有效办法。近10年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界存在着层次和类型问题的争论,有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专科层次4,有人认为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不应该仅仅停留于专科层次,应该在一部分办学条件较好、办学历史较长、办学经验丰富的高职院校中试办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首先,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既需要多方面的文化素质,也需要很熟练的操作技能。”5其次,我国入世以后,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势必会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形成挑战。要面对这种挑战,就需要增强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市场上的适应能力。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增强高职院校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第三,发展本科层次的技术性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一方面国家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因此高职院校数量在急剧增加,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同普通高等教育包含不同层次不同,长期停留在专科层次,这种政策上的不公平势必会造成社会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歧视。第四,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实用技术的训练,如果在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上增加一年的学习年限,可以加强学生系统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就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况且,这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具体步骤。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高职办学经验值得考虑。台湾不仅有40多所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还有硕士、博士层次的高职教育,其经济的腾飞在很大程度上与其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有关。学习他人经验固然可取,根据本国国情,摸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更加重要。首先,在某些确需要的专业,开展高职4年制试点工作。其次,探索高职学士学位的试点工作,打通高职与专业学位之间的通道。第五,可以从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中,选择一些办学较好且是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担任高等职业本科的试点任务。要提高高等职教育的层次,逐步完善培育技术精英的体系,培养技术精英人才。从国际教育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决不能忽视技术本科人才的市场需求,不能放弃这一类人才的培养;从企业核心技术岗位向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提升的角度看,高等职业教育层面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难以适应这种需要;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自身发展的需要角度分析,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必然要逐步完善自己的层次结构,培养技术精英。4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为培养模式的多层次综合性职业大学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为培养模式的多层次职业大学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不同层次的综合性的高等职业大学。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指向职业,培养职业人;导向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应当以培养学生强势的就业能力为目标。所谓强势的就业能力8,是指学生拥有熟练的岗位技术而又不满足于狭义的岗位技术,学生对于岗位的变动和技术含量较高岗位的工作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富于创新精神;导向就业服务,即做好就业服务教育工作、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信息服务等工作。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满足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使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以较宽阔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投身到各行各业第一线,真正成为能直接参与基层生产建设的组织和实施、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或各种服务、并承担具有高度技术性和负责性工作的技术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以其所具有的能力和素质满足社会的需求、符合职业的需求、适合岗位的需求,受到行业企业的欢迎与认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做中学,学中做”。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和从资格研究转向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及行动导向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