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现场会交流材料汇编.doc_第1页
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现场会交流材料汇编.doc_第2页
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现场会交流材料汇编.doc_第3页
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现场会交流材料汇编.doc_第4页
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现场会交流材料汇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现场会交流材料汇编广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编印二九年七月目 录(一)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现场会经验介绍材料(梅州市人民政府)(1)(二)高度重视 强化措施,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清远市人民政府)(5)(三)强化措施 加快推进,全力保障我市农村饮水安全(河源市人民政府)(15)(四)加快建设 强化管理,努力推进梅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上新水平(梅县县委)(21)(五)建立长效机制 坚持科学管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佛冈县人民政府)(29)(六)梅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监测工作情况汇报(梅县卫生局)(34)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现场会经验介绍材料梅州市人民政府(2009年7月28日)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建设宜居城乡、推动绿色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来抓,列入了市委全会报告和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纳入“梅州市重点建设项目”,摆在“全市十大民心工程”之首。按照“硬件过硬,管理到位,水价合理,水质达标”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科学规划,规范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上级部门核定,我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13.11万人。目前,上级下达的125宗工程已全部动工建设,其中2008年前的计划任务已全部完成,完成投资1.33亿元,解决了26.56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受益人口38.85万人。我市的主要做法是:一、强化组织领导市里成立了以市委刘日知书记为组长,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现场会议研究部署和推进此项工作;市政府与县(市、区)、县(市、区)与镇分别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市、县(市、区)各级通过领导挂帅,建立1-2个示范点的形式,以典型示范促进工程顺利开展。二、突出整体规划我市紧紧围绕国家和省的整体工作思路,抓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突出整体规划。在深入调查摸底和核实的基础上,我市组织水利专家和技术人员,专门编制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坚持集中解决和分散解决相结合,兼顾当前与长远发展,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最优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进一步细化规划目标,认真编制了年度实施方案,切实把工程任务分解到年、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工作有目标、落实有重点。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252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83.3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在“十二五”期间,完成145宗工程建设,解决29.76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通过七年(2006年至2012年)的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任务,彻底解决113.11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努力争当全省山区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排头兵。三、加大资金投入除省以上资金外,我市广泛发动,采取各级政府投入、企业投资、发动群众自筹、社会捐资等多种形式广筹建设资金。一是落实政府配套资金。我市在市级财政经费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对民生工程重点倾斜,加大投入力度,对经省核定的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13.11万人,市财政给予每人10元的资金补助,目前已下拨第一批2008年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市级补助资金82.88万元。梅县按每人20元补助资金标准,筹措资金326.62万元,有效推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二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企业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采取政府补助与农民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努力探索政企共建共管模式,通过“政策带动、社会联动、市场运作”,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三是严格资金使用管理。设立专项账户,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或报账制,严格按工程进度付款,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和群众监督,确保“工程优质、资金规范、干部安全”。四、坚持建管并重发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期效益,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我市始终坚持“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的建设理念,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建管方式,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农村饮水工程早见效、见长效。一是加快建设进度,严抓工程质量。工程质量安全是工程的生命线,我市各有关部门严格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工程质量,严把“四关”(即前期设计质量关、施工队伍关、材料进货关、施工质量关),确保工程按质按量如期完工。二是注重建后管理。为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和管理,我市出台了梅州市饮用水源保护规划,近期还将出台梅州市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切实抓好饮水水源保护。大力创新建管方式,实施“扩网供水”工程,由政府出资补助管网建设;实行镇级政府投资建设模式,由镇成立专门机构,统一定价、统一建管;推行政企共建模式,由企业负责经营管理;采取政府补助与群众自筹相结合方式,由专人负责管理维护,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40高度重视 强化措施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清远市人民政府(2009年7月28日)自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千方百计解决配套资金,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至目前为止,解决全市116.26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立项工作已全面完成;已开工建设项目378宗,已完工124宗,完成投资2.27亿元,已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人口24.16万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充分认识到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与紧迫性,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我市“一号民生工程”,提出了在2010年底前全面完成解决全市116.26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的奋斗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一是强化思想认识。为统一思想,提高各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今年4月,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协调会,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从讲政治、讲民生、讲落实的高度,认真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并强调“能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涉及到对市委、市政府一号民生工程的态度问题,涉及到对老百姓的感情问题,涉及到政府的施政能力问题”,必须将这项“一号民生工程”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切实抓紧抓好。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第一召集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市、区)也参照市的做法,相继成立了由县(市、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程建设领导机构,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全市上下形成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格局。同时,市政府相继出台了清远市加快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为推动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强化责任落实。根据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际,为进一步落实工程建设责任,今年5月市政府出台的清远市加快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24个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并按照新确定的目标任务,由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各县(市、区)与各乡镇,各乡镇与各村重新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各地按照实际,在责任书中进一步明确了所辖镇、村的责任与建设任务、时间要求等。如市高新区、清城区、清新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分别与所辖各乡镇签订了2009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责任书;连州市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承诺书,由镇(乡)人民政府承诺负责工程属地管道开挖、铺设、征地及青苗补偿等民事处理协调工作;各乡镇在与各自然村签订的承诺书中,明确各受益村在项目实施中占用的水源、耕地、山林、石场、青苗等一律不予补偿,由受益村自行解决。责任与任务的进一步明确,有效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四是强化奖惩机制。为调动全市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市政府建立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考核奖惩机制,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列入县(市、区)党政领导主要考核内容之一,并拿出近300万元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考核优秀的县(市、区)进行奖励。对未按时完成本辖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的县(市、区),或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重视不够、工作不力的市直有关部门,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并视情况扣发当年该县(市、区)或有关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一定比例的年度奖金,主要领导还必须向市政府作出书面检讨。各县(市、区)也建立健全了奖惩制度,如佛冈县委、县政府在该县关于设立2008年度有关奖项的暂行办法中,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纳入镇岗位目标责任制年度考核,规定将全县各镇财政全额拨款的现职干部、职工年度奖金的30%暂时扣留,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验收后视情况拨付。同时,对在今年5月31日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的镇,县财政奖励2万元;对在6月30日前完成的镇,县财政奖励5000元;对进度慢、效果不明显、在6月30日前未能完成建设任务的镇,予以通报批评。二、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为按期保质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我们根据不同地区及饮水不安全类型,按照轻重缓急,进一步明确各地工程完成的具体时间,并按倒计时方式安排好工作计划,严格控制工期,做到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确保2010年底前全面解决116.26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一是突出解决水质问题。将解决饮用不安全水质的46.1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优先落实配套资金,全力推进解决水质问题工程建设。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2008年,我们全面解决了饮用氟超标、砷超标水的7454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剩余的45.34万饮用不安全水质的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市委、市政府决定于2009年底前全面解决。目前,解决水质不安全问题的各项工程已全面进入优先实施阶段。二是突出示范县建设。其一,突出抓好全国示范县建设。全力推进佛冈县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建设,在资金拨付、技术指导、工程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资金方面,将市级补助资金优先全部拨付到位,带动佛冈县级配套资金全部到位;技术指导方面,由市水利局抽调技术骨干加强工程前期工作、建设和建后管理的指导与监督,千方百计加快工程建设进度。6月底,作为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示范县的佛冈县30宗工程已进入扫尾工作,并全面转入验收准备和建后管理。其二,突出抓好市级示范县建设。清城区、连南县作为市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示范县,我们同样采取各项扶持政策全力推进。目前,两个示范县的县级配套资金已全部到位,所有建设工作已全面铺开,可望于今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各地也通过建立示范镇、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三、加大扶持,落实资金为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市政府出台了清远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市和县(市、区)资金补助标准,确保财政资金投入。为减少建设资金,市政府还规定,工程建设中涉及到的税费,属地方留成或返还部分,能减免的减免,不能减免的按最低标准收取。在清远市加快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建后运行管理涉及到的建设、交通、水利、电力等12个部门27项收费项目,明确要求给予减免或优惠。其中,免收11项费用,减收16项费用,最大限度支持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建后管理。部分县(市、区)也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各地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意见也在加紧制定。为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问题,市政府出台了清远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融资方案,通过贷款融资2.5亿元,提前垫付中央、省、市补助资金给各县(市、区),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并于6月15日前全部拨付到各县(市、区)。各县(市、区)也进一步加大了筹资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各级到位资金共6亿元,其中市级补助资金1162.46万元已全额到位;市高新区、清城区、清新、佛冈、连南等五个县(区)的县级补助资金已全额到位;全市镇级补助资金到位3128万元,群众自筹11456万元。其中,清城区区级补助资金3800万元已全额到位;清新县规定每户农户筹资350元,不足部分由县财政包底解决,县财政为此再次划拨1600万元。四、科学统筹,降低成本为降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本,最大限度减少资金缺口,我市各级各部门加强配合,科学统筹,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千方百计节约工程建设资金。一是部门密切配合减少成本。各级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工程建设中涉及到的部门要注意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为工程建设开“绿灯”。如财政部门就建设资金落实问题制定了具体方案;国土部门切实做好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用地的调规工作;环保部门及时做好工程建设的环评工作;物价部门就如何降低农村水价问题拟定具体方案;市自来水公司也积极配合市高新区、清城区加快工程建设进度。部门间的配合与协调,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建设时间,减少了资金浪费。二是狠抓前期工作减少成本。为加快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我们通过集中前期工作事务涉及较多的水利、卫生、发改等单位集中办公,进一步提高了效率,克服了前期任务重、人手少等困难,如期完成了解决剩余77.04万人的1113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审查、立项、上报计划等前期工作,并已报省有关部门申请计划。目前,各地正在进行项目施工阶段的设计、招标等前期准备工作。同时,通过采取委托多家单位设计,优化整合设计方案、择优选取建设方案等办法,想方设法降低建设成本。如英德市原需实施1061宗饮水项目,经优化整合为822宗,使项目设计、建设、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成本更低。三是科学管理减少成本。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统一协调”,加强对工程建设各阶段的管理,努力降低成本。如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对本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网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统筹解决农村通自来水问题。要求管网规划要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既要考虑管网的走向、规格问题,也要考虑今后的人口增长,为今后的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和容量。对工作推进中涉及到的资金、土地调规、水价等问题,要求县、镇、村、自来水公司统一协调,分工负责,共同加以解决。另外,通过对管材及设备实行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等办法,也有效降低了成本。五、加强监督,确保质量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杜绝“豆腐渣工程”,我们建立了由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人大和群众共同参与的监督检查机制,切实抓好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一是党委政府加强检查监督。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督查组,督查组多次深入各县(市、区)工程建设一线检查,通过查看资料、听取汇报、座谈等多种形式,开展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督查工作,督促落实配套资金和工程建设各项措施,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各县(市、区)检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并坚持每星期听取分管副市长和市水利局汇报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也经常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行检查,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二是人大积极介入监督。市人大及各县(市、区)人大主动介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检查监督工作,通过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听取汇报等措施,全面了解工程建设情况,检查、监督工程质量,并积极为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献计献策。三是业务部门强化指导监督。市水利部门领导、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工程建设一线,检查、指导项目建设工作,并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现场会,及时总结和督促工程建设工作,交流建设经验,及时查找和解决存在问题。各县(市、区)水利等职能部门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专项督查力度;各级卫生、环保等部门则加强水质、水源地的监测与保护,确保饮用水水质达标。四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涉及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加强群众监督,对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将发挥重要作用。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我们通过及时公布工程建设情况、政府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的具体措施等办法,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有力促进了工程的建设。六、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涉及面广,与千家万户的生活息息相关,群众十分关注。为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我们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以及简报、通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我市各级政府如何全力以赴加快饮水安全建设,大力宣传饮水不安全地区群众如何支持这项工程建设,大力宣传这项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使这项政府“一号民生工程”深入民心,有效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皆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关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浓厚氛围,为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涉及面广、投资大、时间紧,我们当前的工作与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乡镇、群众自筹资金能力比较低,项目建设的地方自筹资金压力很大;建后工程管理运行的模式尚在探索阶段等等,都亟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解决。下阶段,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省水利厅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工程建设为抓手,以工程质量为核心,以管理措施为保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程建设步伐,确保在2010年底前全面完成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让广大农村群众早日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强化措施 加快推进全力保障我市农村饮水安全(河源市人民政府)(2009年7月28日)河源地处粤东北、东江中上游,是广东的重要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区。虽然河源境内有新丰江、枫树坝两大水库,人均水资源量5000多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两倍多。但是,由于河源地处山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多、分布面广等问题也非常突出。据统计,2006年底之前,全市有85.57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分布在98个乡镇1020个行政村3551个自然村,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32。其中氟超标人口3.80万人,砷超标人口0.19万人,饮用污染严重地表水的40.04万人,饮用污染严重地下水的21.52万人,其它水质问题9.32万人,水量、保证率、方便程度不达标的10.7万人。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在省政府及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在2006年底前投入资金5659万元,建设农村饮水解困工程81宗、解决了20.5万农村群众饮水困难的基础上,从2007年开始,我市结合自身实际,连续三年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入市政府承诺为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全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其中,2007年我市共投入资金2189万元,建设了3宗共27小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农村5.0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4万人氟砷超标类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切实解决)。2008年投入资金9700多万元,建设33宗共152小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解决农村20.5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今年我市计划建设47宗共280小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解决农村近3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全市仍有约31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将在2010年基本完成,2011年底前全面解决。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根据饮水不安全人口多、任务重的实际,将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列入了“十项惠民工程”,提出了“十年规划五年完成”的目标,计划在2011年底前全面解决我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摆上了重要工作日程。一是成立工作机构。市政府成立了由刘小华市长为总指挥、张丽萍副市长为副总指挥,市发改、财政、水务、卫生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指挥部及领导小组,县区政府也成立了相应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二是出台实施方案。2008年6月,我市出台了河源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河府办200865号),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规范了供水模式和供水标准,落实了资金筹措和工作措施,对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三是签订工作责任书。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了饮水安全工程的目标、任务和完成期限。四是现场办公。去年3月和9月,市政府两次召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现场会议;去年10月6日,陈建华书记专程到市水务局重点调研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刘小华市长多次专程到各县区调研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上,陈建华书记、刘小华市长对加快我市水利发展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又作了重点部署。分管的张丽萍副市长多次到市水务局专门调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五是项目挂钩到人。建立了领导挂钩责任制,市委书记、市长及县区委书记、县区长直接挂到项目,每个项目都有一位市、县领导班子成员及水利部门负责人挂钩,确保项目如期完成。六是建立定期督查制度。明确规定各县区每月须上报一次项目工程建设进度,由各项目挂钩领导不定期到建设现场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整改,确保工程质量。七是理顺水务管理体制。过去我市没有确定供水工程管理归属哪个部门。为此,我市进一步明确了县城、墟镇供水归口到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实施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加强了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工程的领导,解决了城乡分割、布局分散、重复建设、规模偏小、设施落后、管理粗放、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二、强化投入,加快推进。资金不足是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瓶颈。按照规划,解决85.5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估算总投资4.14亿元,除国家、省补助2.74亿元以外,我市仍需自筹1.4亿元。为此,市财政按照20元/人、县区财政按照40元/人标准配套建设资金,用于该工程的建设。市级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2007年、2008年分别下达了预算内资金100万元、410万元配套该工程建设,2009年的600万元配套资金也已经在6月份下达。为能尽快动工建设饮水安全工程,使群众早日喝上“安全水”,在上级补助资金计划安排滞后的情况下,我市采取了“政府主导投入、镇村积极筹资、群众合理负担、社会自愿捐助”的办法,由各县区政府、各有建设任务的镇政府及村委会,采取合股建设、合作经营,部门支持、挂钩单位扶助,社会捐助、群众自筹、施工单位带资建设等办法,多渠道筹集工程建设资金,提前动工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经各方努力,去年33宗工程已基本完成,供水到户。今年47宗工程已经开28工宗,已解决4.33万人饮水安全。三、强化管理,确保质量。为确保工程质量,我市在具体组织实施工程建设中,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原则、规划目标、建设标准和任务,因地制宜,严格把好饮水工程“水质关、水量关、水压关、管材关”。一是把好水质关。要求对所有取用水源以及出厂水均全部取样送卫生部门检验合格后才取用、供水,保证水质合格;同时,积极推广使用“一体化”净水新设备,为供水水质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保障。二是把好水量、水压关。认真考察取水点水量,确保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设计水压一般保证能供水到3层楼以上,热水器等电器能正常使用。三是把好工程材料关。规定工程使用的管材必须经过国家质量标准认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市大力推广使用PE、PPR、PVC-U管,基本不再使用铁管。四是把好工程质量管理关。实行技术包干负责制,每宗工程由县水务局派出一位工程技术人员,作为项目技术责任人,负责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五是把好资金监管关。按财政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或报帐制,积极预防豆腐渣工程和滋生腐败现象。四、强化配套,促进发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市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强相关配套工作,确保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能良性运行。一是健全生态保护机制。为保证水质、水量,我市在近年来在大力种植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林、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助的基础上,2007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在全市停止种植速生桉树,提出创建林业生态市目标,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有效地保护水源地良好的生态。二是明确工程建设与管理单位。原则上跨村饮水工程由镇政府(水利所)负责建设与管理,单村饮水工程由村委会负责建设与管理,做到工程建成后有人管。同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协商的方式确定农村供水水价,装表计量,适当收取水费,主要用于支付管理人员工资及工程维修费用,以保证工程长期运行。三是探索建立管养经费补贴机制。对城区(如埔前)、县城周边等少部分经济收入较高的村(居)委会,由村(居)委会在村级集体收入中安排部分补贴经费,用于本村饮水工程的管理、养护和维修。创造条件实行镇村一体化供水,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镇村供水一体化管理机制,将农村饮水工程建成镇村的脱贫工程、致富工程。如东源县黄田饮水工程,由黄田村负责建设、经营管理,供水人口近万人,年水费收入近20万元,纯收入10万元,既解决了群众饮水安全,又发展了村级经济。东源县仙塘镇河西片农村饮水工程从墟镇扩网,由仙塘镇供水公司统一管理,使得该镇墟镇供水量达到4万吨/日,并取得较好收益,同时,通过圩镇供水收入补贴农村供水收入的不足。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离省委、省政府要求,离人民群众期望和对比兄弟市仍有较大差距。我市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水利厅的精心指导下,进一步加强领导,拓宽筹资渠道,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争取对口帮扶城市支持,积极探索管理机制,确保农村供水工程良性运转,为农村脱贫奔康作出新的贡献。加快建设 强化管理努力推进梅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上新水平中共梅县县委书记 李远青(2009年7月28日)尊敬的李容根副省长、黄柏青厅长,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大会的安排,我代表梅县在这里扼要汇报我们县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主要情况,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近年来,我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围绕“当好梅州绿色崛起排头兵、建设广东科学发展示范县”的发展目标,努力实施“培育绿色产业,建设宜居家园,打造客都明珠”的战略,始终把发展民生、改善民生作为社会经济发展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切实提升群众生活质量,让百姓分享更多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农村饮水安全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我县61万城乡居民中,有16.33万农民长期处于饮水不安全的状态,高氟水、苦咸水、受污染的水等不安全饮水,严重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我县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切实解决这一重大民生问题,自2008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我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加快建设、强化管理、又快又好为目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全面推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至今年6月底统计,省下达我县的29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已全面动工建设,共完成投资4200多万元,其中19宗已竣工投入使用,其余10宗项目也将在今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可解决涉及13个镇、73个行政村共9.6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占饮水不安全总人数的60%,按照总体工作计划,剩余的6.68万人也力争在2010年全面解决,从而提前2年完成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任务。我们的主要做法:一、多措并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实施进度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牢固树立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早一天开展,群众就早一天受益的观念,强化五项措施,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实施进度。(一)加强领导,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机制。县委、县政府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工作来抓,在工作中做到“三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县委、县政府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全县十项“重点民生工程”之一,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梅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专司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形成领导亲自抓、部门配合抓,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责任到位。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全面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业务技术责任制和施工安全责任制。为保证项目建设责任落实,县政府与有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任务的19个镇政府签订责任书,明确镇政府是工程建设的项目法人单位,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机制,把工作成效纳入镇级重点工作绩效考核内容,从组织领导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快速推进。三是协调配合到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县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发改、水务、财政、卫生、国土、环保、纪检监察等有关职能部门切实加强沟通协作,加快工作节奏,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对项目审批、工程招标、竣工验收等工作程序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全方位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广泛发动,动员受益群众积极参与。我县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都通过新闻媒体、印发宣传资料、召开群众大会或群众代表大会等多种形式,充分搞好宣传发动,向群众讲清农村饮水安全形势、相关政策以及受益群众的权利和义务,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努力营造全民重视、支持和参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热情,从而实现了工程无障碍施工,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三)精心组织,强化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管理。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突出抓好了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的管理。一是选好施工队伍。在选择施工单位时既看资质又看信用,既看实力又看业绩,着力选好施工队伍,为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奠定基础。二是细化工程建设目标任务。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增加施工力量,衔接好施工各个环节,实行工期倒排和建设进度周报制度,全力加快工程施工进度。三是加强技术指导。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深入工程施工现场,帮助项目法人和施工单位解决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取得明显成效。四是强化质量管理。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我县十分注重质量管理,为确保工程质量,我县对工程建设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实行“三个统一、四个把关、五项制度”,即:统一项目招投标、统一工程监理、统一质量标准;把好材料设备采购关、施工队伍准入关、工程质量监督关和资金拨付关;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严格标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四)多元投入,为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供资金保证。我县要全面解决16.33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共需建设45宗工程,总投资7776.03万元。为破解资金困难这一难题,我县开拓思路,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共建”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在积极争取和用足用好上级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县政府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按照20元/人的标准落实了县级财政配套资金。二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采取市场化运作吸引企业投资、推行股份制合作、鼓励企业或个人捐资办公益事业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目前社会资金投入已达1470多万元。三是受益农户自愿投入。由于宣传到位,饮水不安全的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县受益的农民群众人均出资约3050元。(五)加强督查,着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切实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实施进度的督查督办,对每一宗工程实行跟踪管理,完善工程进度周报、月报和现场督查制度。现场督查采取现场查看、入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全面了解各镇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时解决督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并将督查情况以简报、通报的形式印发,表扬先进、督促后进,确保工程全面推进。二、强化管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一宗宗工程项目陆续建设投产,我县正视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线长和建后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在如何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的目标上下功夫,把强化工程运行管理作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的最关键环节。(一)关口前移,坚持工程规划建设与建后管理相结合。我们从实际出发,从工程规划设计开始就充分考虑工程的建后管理问题,把工程管理关口前移。一是选好水源。在符合水质达标、水量充足的条件下,优先选择能够采用重力流供水的水源,降低工程建成后的制水成本。二是定好规模。工程规划打破镇、村、组界限,尽可能实现集中供水,扩大供水规模,以便于实施专业化、规范化的运行管理。三是规范建设。每宗集中供水的工程,都配套管理房、配药房、检测房和水质检测设备等硬件设施,并按国家标准建好供、用水系统,满足工程管理需要。(二)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工程管理模式。我县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渠道、工程规模的差异,实行了形式多样的管理模式,明晰产权,落实管理主体。主要有5种形式:一是在原有水厂规模上扩网的工程,移交原工程管理单位统一管理。二是以国家投入为主、群众投劳投资为辅兴建的集中供水工程,形成的资产按照比例归国家和受益农户集体所有,工程管理采用镇管主网、村管到户的模式。三是以国家投入为主、群众投劳投资为辅、规模较小的工程,形成的资产划归受益农户集体所有,工程管理方式由受益农户成立用水户协会讨论确定。四是单户或联户利用国家补助资金修建的分散供水工程,归受益农户所有,实行自建、自有、自管、自用的管理体制。五是企业或个人投资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兴建的集中供水工程,形成的资产实行股份制管理,工程委托投资者运营。同时,我县统一标准,按照“专业化、规范化”的要求抓好对各类型农村供水水厂的日常管理,强化水厂内部机制建设,做到“五有”:即有规范的管理厂区、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完整的管理档案、有可靠的供水工程保护措施。(三)加强监测,确保供水水质安全达标。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的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对供水水质进行日常检验是保证供水水质符合标准的重要手段。我县充分认识日常水质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县政府出台了饮用水源保护办法,划定水源保护区和管护范围,并出台水质日常监测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级和卫生、环保、水务、农业等相关部门的责任,采取严格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日常水质监测措施,确保群众饮用水水质100%安全达标。(四)合理收费,保证工程良性运行。我们坚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公益性,一方面,出台工程运行管理优惠政策,降低运行成本;另一方面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针对不同管理模式的工程,制定了用水户协会议定、物价部门核定等不同的水价形成机制,在保证工程良性运行的同时兼顾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合理制定供水价格。目前,我县已运营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户用水价大都在1元/吨以内,农民每户月均水费支出约515元,农民能承受,大部分工程能维持运作。(五)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了全面加强对点多、面广、线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我县积极探索,初步建立了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基础的覆盖全县的农村水利信息数据库,为实现行业管理信息化尤其是农村饮水工程的公开透明和公众参与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些有条件的水厂还依托该系统,建立了供水水源自动监测系统和水厂用水户视频联络系统,不断提高工程管理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近年来,我县在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和强化工程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农民群众的意愿相比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与各地先进经验相比也还有很多不足。我们决心以这次现场会为契机,虚心学习、认真借鉴,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以扎实的工作,务实的作风,努力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上新水平,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建立长效机制 坚持科学管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佛冈县人民政府(2009年7月28日)2007年12月,我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为争取在全省县域中率先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迅速动员各方力量,克服各种困难,全力推进工程建设。2008年12月,我县30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部纳入为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计划,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提出了“争当全省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排头兵”要求,全力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并于今年6月底全面完成30宗工程建设任务。“三分建,七分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起更要管得好。为保证农民长期受益,我县针对不同类型、规模的工程,根据各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群众用水习惯,积极探索不同的有效管理形式,切实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一、建管并重,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县政府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坚持建管兼施、以建定管的原则。在建设上,认真抓好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建成优质工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在干部积极性高、群众基础好的镇树立示范工程,在建设进度快、工程效益好的镇召开现场会,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在管理上,县政府在工程方案设计时,将工程建后管理主体、管护机制、管护制度一并纳入设计方案。通过试行各类工程的运行管理办法,不断修正和完善工程运行管理机制。二、建章立制,强化政府监管县政府多方谋划,集思广益,在抓工程建设的同时成立了运行管理机构,并于2009年6月制订出台佛冈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对工程管理制度、组织模式、运行维护、水源保护、水质管理、供水管理、水价核定、水费计收等各种运行管理制度都作了明确规定,为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各镇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当地农民和用水管理组织意见的基础上,相应编印了佛冈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手册,规范操作规程,确保各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运行管理、水价调节、工程管护、水源保护等各个建后管理环节做到有规可蹈、有章可循。三、明晰产权,坚持分类管理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的要求,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由“佛冈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项目验收合格后,县政府统一制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标志,设立永久性固定标志牌;及时办理交接手续,移交镇供水站或用水户协会管理;指导各镇政府落实层级责任,明确管理主体,建立用水用户参与的自主管理体制。同时,县政府大力推行“产权明晰、市场运作、竞争承包、股份经营、协会管理、确保供水”的管理模式,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转让等形式,放活经营权。对全县30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在维护用水户权益的前提下充分引入市场竞争,调动工程投资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明晰工程产权归属,明确工程经营管理者权责,因地制宜,分类管理,确保工程长效运行。(一)县城(扩网) 国营供水工程。扩网主体工程属国家所有,入户工程属用水户所有。由县自来水公司按照原有的工程管理体制管理,县政府与县自来水公司签订合同。(二)镇级(扩网)民营供水工程。原主体工程属业主所有,扩网主体工程属国家所有,入户工程属用水户所有。在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镇政府的指导下,按照原有的工程管理体制管理,镇政府与原有的工程管理机构签订合同。(三)跨行政村供水工程。主体工程属集体所有,入户工程属用水户所有。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管理单位负责管理,或采用民主决策,由受益用水户自愿组建用水户协会,由用水户协会管理。(四)单个行政村或自然村的供水工程。主体工程属集体所有,入户工程属农户所有。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采用民主决策,由受益用水户自愿组建用水户协会,由用水户协会确定管理模式,或成立管理小组对工程运行进行管理。四、合理定价,依法依规收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供水服务对象是千家万户的老百姓,水价必须公开、公正、公平。今年以来,县政府组织发展和改革、水利等部门,按照“有偿供水,保本微利”的原则,根据供水成本和当地实际情况核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水价,采取对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实行分类计价,生活用水实行成本价,生产用水实行成本加微利润并推行定量供水、超额加价的办法,达到既节约水资源,又能使供水工程良性运行的目的。对于县城(扩网)国营供水工程、镇(扩网)民营供水工程以及跨行政村供水工程,均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其供水水价均由县发展和改革局严格核准后执行。对于单个行政村或自然村的供水工程的供水水价,实行政府指导或由政府设定最高价,政府投资部分不计取利润,只保本运行。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以来,我县没有出现过一起因水价问题而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五、保护水源,确保水质安全水质是饮水安全工程的生命。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我县已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源区列入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并制定了佛冈县农村安全工程应急预案、佛冈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办法,建立应急反应体系、信息监测报送和快速反应机制。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建立镇级水质检验室,分别负责各镇范围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检验工作。对建立水质检验室的镇,由县财政每年发放专项补助经费。目前,县政府组织县水利局、县卫生局、爱卫办、县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门,重点加强对农村饮水水质状况的普查,搞好水质动态监测,建立严格的取样、监测和化验制度,狠抓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建立互动的联合执法机制,严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备用水源的水质监督监测,确保供水水质100%安全。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在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方面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用水户协会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工程科技手段还需进一步加强等。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新办法、新措施、新机制,解决工程运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我们更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和借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