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讲解之命题作文的审题.doc_第1页
高考作文讲解之命题作文的审题.doc_第2页
高考作文讲解之命题作文的审题.doc_第3页
高考作文讲解之命题作文的审题.doc_第4页
高考作文讲解之命题作文的审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高考作文讲解之命题作文的审题通常,人们将审题立意作为一个问题来谈,其实它们有联系,更有区别。审题主要是指对材料、文题的认读与理解以及对考题要求的把握,也就是弄懂试卷上“给了什么题和什么材料,做了什么要求”;立意主要是指对材料、文题审读之后,确立观点,即文章的中心论点或文章的中心。审题,是应试作文的头等重要的事情。审题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一步错了,全盘皆输。因为应试作文与自由创作不同,它的目的在于选拔,是在特定场景和特定时间内,根据特定的要求进行写作。应试作文在篇幅上、题材上的、观点上作了限制,自我发挥的余地小。同时,它的评判者仅是两三位阅卷老师,评判时不能像文学作品欣赏那样,一千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是完全按评卷标准进行评判,且评判的时间极有限。因此应试作文审题就更为重要。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审题,就是指对考题的认读与理解。其过程包括品读试题领悟命题主旨确立表达中心三个过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弄清命题形式;二是弄清题目(话题及材料)本身的意思;三是弄清与作文题目有关的命题要求。考试作文的命题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全命题式、半命题(话题作文归入半命题)、不命题(即由写作者自己命题,如材料作文);尽管它们有交叉的关系,但在审题立意的方法上是一致的。考场作文为了统一评价尺度,体现公平竞争,在命题上往往要在立意角度、写作范围、文体特点等方面拟定要求,因而写作的自由度受到限制。因此,评卷老师都看重审题和立意,并将考生作文是否切合题意当作一条重要评分标准。如果考生对文题的材料、题目或话题的内容范围和含意没能准确把握,虽是洋洋洒洒,却文不对题,这就是审题的失误。一旦作文偏题或离题。这篇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在应试作文中,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主动自觉地接受文题的制约,在规定的范围内去争取最理想的效果。因此,过好审题关。本单元主要从题型类别、文体特点、显隐要求等方面来介绍掌握审题的一些要求和技法。第一节 探赜索隐,依题求旨命题作文的审题一、抓准题眼,明确重点直接命题式作文的审题知识导学全命题式的作文命题,命题就是文章标题。一般有词语式、短语式和句子式,看似题目清楚、简单,审题的难度看似不大,实际上,即使是由简短的几个字构成的作文题里面也会蕴蓄着丰富的含义,它同样需要我们细致揣摩、认真分析、准确理解,从而为文章写作确定正确的方向。面对这类作文题的审题,要学会抓准“题眼”。这个题眼是文题中对题意起决定或导向作用的关键词语。审题时要注意到它,抓准题目中的“题眼”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写作时要紧紧扣住它。如诗意的生活与诗意地生活,关键就在“诗意”二字,而“的”“地”则表明修饰限制关系不同。“的”表定语限制关系,写作要求偏重于叙写富有诗意的生活场景和感悟,发现和赞美生活中美好的因素;而“地”表状语限制关系,写作要求偏重于叙写用诗意的眼光和生活态度面对(本身并无诗意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方法导引全命题式的典型格式:题目+要求题目就是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规定了本次作文思想内容方面的要求。“要求”则是若干说明,规定本次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写作方法、篇幅等形式方面的要求。针对这类作文题,审题抓“题眼”时要注意:1从标题的语言结构关系着手找出作为“题眼”的关键词语。如果标题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常乐”的“乐”之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这也是我们审题时不能忽略的。如果我们只抓住“知足”,大谈“知足”的好处“不知足”的坏处,而把“常乐”置之度外,就离题了。如果我们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这就切题了。如果标题是偏正式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处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如“北京的符号”,“题眼”是“北京”,限制了写作的范围。2006年湖南题“跑的体验”,题眼就在“跑”字上。如果标题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动词。如2002年E海题“面对大海”,题眼应是“面对”,重在“面对”大海激起的情感和联想。2标题“记”“谈”“小议”“驳”中的动词已限定了文体,题眼应该在后面的关键词语上。如2006年湖南题“谈意气”,题眼就在“意气”上。3如果文题只是一个词或短语,标题本身就是题眼,就要准确、全面理解该词或短语的含义,不仅要理解标题的字面义,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出其内在深层义。分析标题词语的内涵、外延。可大题小作。如追求,从字面上看,题目很虚很大,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就要从小处来写,运用增加内涵(添加修饰限定成分)的办法(如“一个老教师的追求”,“我的追求”)缩小外延。或修辞扩展法:如考场位置灯光考验桥理想心愿等,均可运用比喻、联想、借代、象征等手法,化虚为实,以点带面;或者借此言彼,或者以物喻人佳作导读诗意地生活这是个下着小雨的清晨,我们行走在泥泞的山路上。山不高,有溪水流淌而去,寒风扑面。(记叙文的笔法非常符合作文题目中“地”的要求,表现一种动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组生命活动。)小雨。雨在空中回旋飘飞,密密地打在脸上,冰凉冰凉的。这沥沥稀稀的雨,向着远处延伸,终于成了一帘白幕,把天地万物遮挡得严严实实。我们在雨中前进,任这上天赐的甘霖湿透全身每一个角落,从头到脚,由嘴到心,那心里有诗在流淌,它漫过心坎,静静溢出“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路。路在雨中醉了,醉成一片烂泥。它们偎依在你的脚下,奔放地献给你那橘黄色的吻。路在这雨中醉了。醉得没有了前行的路。“多歧路,今安在?”我们站在雨中帐然。山。路就在山腰上。山并不高,她不是北方高大挺拔的汉子,她是这水乡里生长的姑娘。雨的润洗,这姑娘愈发俊朗了,用迷人的笑迎着我们。于是我们也醉了,我们摒弃了路,越过草丛,越过荆棘,缘着树木,攀上大石,向着山顶进发。山的肌肤是暖的,散发着腾腾的热气;山的笑容是绽开的,散发着幽幽的清香。这山比不上“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却也如此令人陶醉。(“诗意地生活当然不能少了“诗”。这些诗描述的是古人“诗意地生活”的情形,也正是今天需要去实践,去体会的生活态度。)水。站在山顶,远远的小城环抱在水的怀里。“一条古时水,在我手心流”。我们都摊开手掌,让雨水在上面汇集。那些细小的沟渠刹那间就填满了,汇成小流,汇成溪,汇成江河,汇成大海,终成一片汪洋。我们都感动了,泪水也就势汇进手中的海里。你知道吗,站在这山上,我们看到了一片海,那是我们心中-的海,比真正的海更加波涛汹涌,肆意汪洋。风吹起来了。“风啊,你吹起来吧,摇动我呆滞的目光,成两条波光潋滟的溪流,我将以你的慈爱,重以手指,蘸着时间。”我已经忘却了这诗人的名字,却永远记得这诗。风吹起来了,带来远方的寒意,远方的歌,远方的希望。我们站定,向远方致敬。这是一次平常的攀登,却也是一首清新的小诗。我们都说,要永远诗意地歌唱,诗意地生活。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歌啊,我们自己的诗。叶芝说,我将不停地走啊,不停地歌唱。(文章从游历中对“雨”“路”“山”“水”“风”的感受入手,巧妙地点出人应“永远诗意地歌唱,诗意地生活”的题意。构思比较巧妙,符合题意。写景非常细腻、形象,语言流畅、优美,结构严谨,读来给人关的享受。)误区导诊在审题中,要善于领会题目中的一些隐性要求。这些隐性要求包含在文题中,既隐含了对文章体裁的规定,又隐含了对写作手法的限定。不能正确理解这些隐性要求,同样会导致审题的偏差。有的题目的题眼并不限于一个,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只是侧重点不同,审题要特别注意。如“诗意地生活”一题,“诗意地”三个字隐含的信息:生活本身不是全然美好、浪漫的,有太多的艰难困苦,但我们可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并创造美好幸福。下面一篇文章显然就离题了。诗意的生活我们曾经历过诗的时代,身处诗的海洋。工作如诗,生活如诗,奋斗如诗,精神如诗。诗振奋人,人振兴诗,因为好的诗歌可以产生鼓舞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诗歌可以培养一个民族的浪漫和理想主义的情怀,锻造一个民族的创造力。缺少了浪漫情怀,缺少了激情四射,人生不仅是单调乏味的,生活也缺乏鲜亮的色彩。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诗歌的民族。放眼望去,漫漫历史长河中无不闪烁着诗歌的璀璨。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茅屋被秋风所破歌、张继的夜泊枫桥、自居易的长恨歌、苏轼的赤壁赋、岳飞的满江红、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郭沫若的女神、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臧克家的有的人这些诗在人们心中,似闪电划破静寂的夜空,给人以神奇、光明和力量,滋养、熏陶、感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些年人们精神文化娱乐生活日趋多元化,舞厅、酒吧、卡拉OK、电视、网络等似乎都在挤占人们的生活空间。我们的诗歌亦由此而离开了老百姓,离开了激情浪漫的生活。诗歌,不能成为时代的缺席者,它应和时代与生活紧密相连。时代需要诗歌的号角,人们需要诗歌滋润心灵、激发豪情。“诗言志”在一定意义上,诗更属于大众。诗是一种精神和心灵上的升华,能唤起人们心中的诗意和人世间最珍贵的情感。俗话说“诗人在民间。”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深入民众,诗人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创作出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佳作。思想家海德格尔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对理想生存方式诗性追求,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内心期盼。因为,充满诗意和激情的生活,才是一种具有较高境界的生活。以智慧和汗水创造如诗如画的业绩,我们不妨拿起笔,讴歌时代,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让我们的生活多一点诗意,多一份色彩。(诗意误以为诗歌了。)二、理清关系,明确限制关系式命题作文题的审题知识导学关系型作文题是被公认的一种较好的作文命题形式。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组成。概念与概念之间可能蕴涵着多向度、多层次的内在联系。这种关系型题目思维量大,富有思辨性,增强了作文的限制性。关系型作文题能较好检测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考查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的命题看,命题者十分青睐关系型作文题。如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浙江人文素养与发展、天津材与非材、辽宁自豪和平凡、重庆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2005年全国题以位置与价值忘记与铭记等,2006年重庆题走与停,2007年四川从一步到一生,2007海南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等。关系型作文题的审题要运用辨明关系法审视,从逻辑关系上审定题旨。因此辨清并抓住概念之间的关系,多角度、多层面的解剖题意,就成了立意构思、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了。方法导引关系型作文题的审题,首先要准确把握作文题面含义,其二要善于把握标题中各词语之间的内在关系,三是要深入挖掘作文的深层含义及内在逻辑关系。关系型作文题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1对立统一关系即指构成作文题的要素之间存在着就是要素之间是矛盾对立的,或这存在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关系,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是至相转化的。对任何一方都不作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这种题目不能只顾及其对立面,也要分析其不可分割的另一面。如:“自由与纪律”,没有“自由”,也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两者对立统一。或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的约束。再如“难与易”“美与丑”“优势与弱势”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抓住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关系作出辩证的阐述或表现。2相依关系。又可称做兼融关系、并存关系,两个概念彼此依存,互相作用,不可分离。例如2004年全国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对于“相信自己”和“听取意见”,不能因为强调前者就全面否定后者,也不能因为强调后者就全面否定前者,两者应该兼融并存,可以侧重写“相信自己”,也可侧重写“听取意见”,但都必须兼及另一方面。即使别人的意见是错误的,也有从反面借鉴的价值,调整和提高自我。总之,立论不能绝对,要辩证思维。再如“谦虚与表现”,可以解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成人与成才”可以理解为“既要成人,又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或“要成人,更要成才”。3条件关系。两个概念,一个是条件,一个是结果,构成条件关系。2004年浙江卷“人文素养与发展”,“人文素养”是条件,“发展”是结果,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在话题前的引子中就有交代:“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只有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个人乃至社会、国家和民族才能得到长期的发展。再如“吸收与创造”,题意应该是:要创造就必须广博吸收,而吸收也应以创造为目的,这才是我们应取的态度。4交叉关系。两个概念,部分互相重叠。即甲的部分就是乙,乙的部分就是甲;反之,甲的部分并非乙,乙的部分并非甲。如“高分与高材”,可以这样理解:高分可能是高材,高材也可能是高分;高分未必是高材,高材亦未必是高分再深入一步钻探:我们的教育要重视培养高材。由此看来,交叉关系的话题比之其它关系的话题,应该说,有更复杂更深刻的思辨性。5因果关系。两个概念,一个是原因,一个是结果。而这种关系可以是单向,也可以是双向。所谓双向,即互为因果。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是“兼听”的结果;“暗”是因为“偏听”导致的。6层进关系。两个概念存在着先后、难易的关系,后者比前者更进一层。如“创业与守业”,“创业”和“守业”都是大业,但在今天“守业”是事业的巩固和发展,它要比“创业”意义更深远。7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作文题要素之间为是非关系,一对一错,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如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随着关系型作文命题形式的成熟与发展,可能还会出现其他关系,只有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楚构成题目的词或词组彼此之间的特定关系,关系辨明了,审题的任务才能基本上就完成。佳作导读忘记与铭记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行走在人生路上,我们笑看窗外花开花落、叶枯叶落,静观天外云卷云舒、风停风起。在路上,我们经历着太多太多悲喜交集的事,在生命之河的航行过程之中,我们学会了忘记该忘记的悲欢之事,学会了铭记该铭记的点点滴滴。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篱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人们在河的左岸停留着,在这之外,同样又有在右岸快乐生活着的人们。坐在池边亭下泪流满面的独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诉我她永远铭记着这一生之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那是她在“争渡”途中所做出的选择。海子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告诉我“从明天起”他将记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为那是他用于“浇灌”他的“花儿”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远地记住了撒哈拉的灵魂。凡高用向日葵永远记住了他的船”这些是生命之河两岸的人生,这是忘记与记忆的选择。风吹起花瓣如同阵阵破碎的童年,决荒的古乐诠释灵魂的落差,躲在梦与记忆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由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来忘记该忘记的不快和琐碎,来铭记该铭记的深刻与永恒。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航行于“生命之河”中,坐在自己独有的船上,知道忘记在左,铭记在右,中间是无尽穿梭!误区导诊在审题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审视题目本身以外,还必须对题后的“要求”反复阅读与思考。也就是说,对题后的“要求”的理解,同样是审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不可疏漏。要通读“要求”,体会全段文字的主要考查角度。关注补充性的说明文字,特别是那些让考生“不要怎么样”这类以否定句形式出现的句子。这往往是命题者对我们的善意提醒,有时甚至是明确的规定。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写作的方向,将我们拉出偏离题意的误区。准确把握“要求”部分的中心词。实际学习中,为了使我们对要求部分的理解更准确、更具可操作性,我们可以采取语法分析的方式来理解该部分的主旨。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找出该部分的中心词,进而达到对文体及中心内容的确定。2不可偏倚。要细致分析“要求”中的修饰成分,从而了解其在作文内容、范围、形式、角度等方面的规定。当然,除“要求”中明确写出的限定以外,我们在日常写作中还要善于领会各类文题或要求中一些隐藏的带有常规性的要求。材料: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那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的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易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以“钥匙与铁棒”为题写一篇作文。钥匙与铁棒钥匙为何能打开一把锁?因为钥匙最了解锁的心,它抓住了锁的本质。由此,我联想到中国的教育问题,应试教育好比铁棒,而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才是打开教育之锁的一把钥匙。我们的邻居日本为何可以飞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当时,日本官员被派遣去德国向西方学习。当日本人看到德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时,惊呆了,他们意识到科技的推动力量,于是回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久,日本也挤进强国之列。中国如今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找到了发展的钥匙。然而。怎样能找到打开教育之门的钥匙呢?如果找不到,我们的教育会一直落后下去的。先从高考说起,我们为了高考而付出重大的代价值得吗?看看我们的历史书,政治书,为何我们要把它们掌握得滚瓜烂熟?我们历史书里表达的观点也只是中国一部分人的观点,我们有必要记得那么牢固吗?完全没有必要的。你若对历史有兴趣,可以多了解不同的观点,为何死死抓住一种观点不放?这是拿铁棒开锁。我们可以借鉴一下美国的教育方法。他们学历史并没有像中国这样统一的教材,有很多版本的历史书供他们选择。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能让学生的才能得到自由的发挥。要知道自由的力量是强大的。像古希腊这样一个弹丸之国靠什么打败强大的波斯?因为他们拥有最有利的武器自由。一个自由的士兵的力量远远比受钳制的奴隶的力量大。我们没有足够的空间,就没法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导致我们对历史的看法是一样的,等于思想是被钳制的。中华民族如何成为具有创造性的民族?中另的教育制度是根深蒂固的,这与社会制度有很大关系。一个专制的制度决定着它的教育也是专制的。教育的成功建立在社会民主、自由之上。我期待着一位像拿破仑一样的巨人摧毁那旧铁棒,用像贝多芬一样强有力的手拿起自由的钥匙打开教育之锁。(钥匙之所以能够轻易开锁,“了解心”是关键。对于一般的事物、问题而言,“心”是指思想的实质和情感的隐秘之处。“铁棒”天生不是开锁的料,只会砸“锁”、撬“锁”但那样锁就会受到伤害,就不再是锁了。解决问题,要找规律、看实质、抓关键;顺随规律,就会得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否则会蛮干。可以谈思想和情感话题:只有把握住人的内心情感的脉络,才能打开对方封闭的心灵之窗。这篇文章基本符合题意,但观点不集中,重点转移到“需要什么样的钥匙”上去了。)三、补足题旨,有的放矢半命题式作文题的审题知识导学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掌握在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半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在于补题。补题过程实质上是作文审题过程,填充一个字一个词,看似简单,但内中颇有奥妙。补题一方面考查了对命题的理解,另一方面考查考生的生活积累,同时还考查了考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半命题作文是作文考题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于其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因此,半命题作文审题同样至关重要。一、要弄清题意。半命题作文从形式上看,由文字部分和填空部分组成,有的题目前还有一段提示语,后面还有具体要求。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二、要补好文题。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如:“善待一”,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地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方法导引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是补题。只有题目补得恰当、补得好,才可能写出上乘的文章来,因此补题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切中题旨原则。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描,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如作文题:“十八岁,我多了一份”。此题选材范围广泛,可写自我的成熟、思索、责任、信心等等,写作时应着重凸显自我的心灵感受,强化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可以去写自我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对人情世故的看法:可以写对成长教训的总结,去探讨个性与人际交往的关系;可以写涉世之初的喜悦,从自尊自爱自强自信自立之中,选取耳目一新的素材,在与众不同之中,写出自我真情实感。2正确、深刻性原则。补到题目上的词语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正确、深刻的主题。所谓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党的方针、政策,认识全面能经得住实践的检验。所谓深刻,就是要有思想深度,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能够激发人思考,启迪人心智。主题正确、深刻,文章才有社会意义,才有价值。3新颖性原则。补充到题目上的词语所表现的内容。应当是新鲜的,别人不曾写甚至不会写的。清代著名文艺评论家袁枚说:“文章当自成机杼,成一家风骨,不可寄人篱下。”文章只有内容新,才能写出个性特征,才能吸引读者。为了达到新颖的目的,考生补题时就要考虑到因取材雷同而可能会出现的“碰车”现象。如果既可以选择命题者提供的词语补题,又可以自由选择其他词语补题,最好选择其他词语补题,这样可以独树一帜,避免人云亦云。4熟悉性原则。补上的词语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的材料比较多的。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自然应该单把经验范围以内的事物作为材料,不可把经验范围以外的事物勉强拉到笔底下来。”考生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记自己熟悉的事,谈自己熟悉的问题,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才能写出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的好文章来。5创新性原则。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填题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读后俱为之一震。如 的滋味,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一一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佳作导读用欣赏酿造生活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因为品尝,它才变得醇厚。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或素雅,因为欣赏,它才变得美丽。生活如歌,或高亢,或低沉,或悲戚,因为聆听,它才变得悦耳。生活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去品尝;去欣赏。(文章紧扣题目中“欣赏”“酿造”两个关键词入题,表明审题时抓住了关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我们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朋友,你必须先反躬自问。切勿求全责备!殊不知,没有宽容的心去支撑那一片美丽的天空,去耕耘那一抹理解的沃土,我们的生活怎么会绚丽多彩!也许吧!拿破仑的军事头脑足以弥补他的个子矮的不足!毛泽东脸上的黑痣也不能抹杀毛泽东和蔼可亲的形象!换个角度欣赏,拿破仑为矮个子的人树立了一个建功立业的榜样;毛泽东的黑痣是他个性的代表,是他豪放气度的象征。所以我们说换个角度欣赏他人的缺点,也许你会觉得他更有个性。(围绕两个关键词摆事实、讲道理。)对生活的欣赏正如我在文学路上体验。一蓬茅舍,凝聚着多少对影笔耕的日子;半壁青灯,漂泊着多少临窗寒读的夜晚,回首对文学的尝试,不知是酸、是甜、是辣我对文学的欣赏正是这样,文学对于我,就像万仞之山上的灵芝招引我为之攀援,又像辽远的海上的灯塔鼓励我为之跋涉。我爱我的文学之路,因为我学会了欣赏自己的生活,学会了用欣赏的气度去回首我对文学的尝试,对生活的体验,甚至欣赏自己的不足。尘世的喧嚣和霓虹灯的艳影大概早已吞没了人们的感觉,人们似乎早已忘记了生活的情趣。其实生活就如酒、如画、如歌,只要我们认真去品味、欣赏、聆听,你就感觉到那酒是如此香醇,那画是如此优美,那歌是如此动听!(联系生活进一步讲道理,阐明自己的观点。)缺乏欣赏的心灵就像失去源头的江流,就像失去了根基的大树,就像失去灵魂的躯壳,只能干涸、枯萎、消沉。用欣赏酿造生活,你会发现,生活是美丽的,是具有丰富的内涵的;只要你学会欣赏,你会发现人间多了友善少了仇视,多了帮助少了冷漠用欣赏酿造生活吧!误区导诊1写命题议论文要注意区别题目与论点,绝大多数情况题目不是观点。观点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或者陈述句,而题目往往是一个或几个概念。即使题目是完整的句子,也要仔细推敲。凡题目是疑问句的,需要作者作出正确的回答,回答的内容就是论点。凡题目是修辞句的,需要作者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与修辞句内容具有相似点的生活道理,都可作为论点。2、此外,还不能忽略题目中的一些隐性要求。这些隐性要求包含在文题中,既隐含了对文章体裁的规定,又隐含了对写作手法的限定。不能正确理解这些隐性要求,同样会导致审题的偏差。凡单概念型命题或多概念型命题,都要把题目补充为完整的判断。比如漫话人迷可以补充为“在事业上入迷,才活得更有意义”;谈友谊可以补充为“友谊要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志趣上”。再如榜样,题目隐含的要求是写别人是自己的榜样,如果写成自己是别人的榜样就不妥当了。3、有的题目的题眼并不限于一个,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只是侧重点不同,审题要特别注意。如“我要劳动中得到了锻炼”,题眼应为“在劳动中”和“锻炼”,写作时既要突出“在劳动中”,更要突出得到的“锻炼”。4、审题时,抓住了关键词,并不意味着就抓住了题眼,就把握了作文的根本。应该在此基础上作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挖掘,准确把握题意。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要仔细推敲“答案”、“丰富”、“多彩”三个词的含义。“答案”既可指事物的性质、状态、特点,又可指问题的解决方法;“丰富”侧重于数量之大;“多彩”则强调“花样”和精彩成份之多。经过这样仔细分析推敲,作文时就不会离题了。下列文章就属于离题文章,题不对文,题记和文章中心脱节,花落、花开作为文段的小标题显得牵强、生硬。花落花开题记:人不一定长得漂亮,但一定要有一见颗漂亮的心,这才能真正的漂亮地活着。花落阳台上的兰花渐渐地枯萎。小兰一脸漠然的穿梭在霓虹灯闪烁的都市街头。没有了最初的新奇与向往,失去了昨日对这繁华的着迷,一切变得空虚而陌生。好不容易离开那个穷得让她恐惧的地方,公平这里追求自己的梦想。如今梦想实现了:拥有大好的前程;数不尽的钱财,让人羡慕的年轻貌美;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