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校本课程创新.doc_第1页
文化传承与校本课程创新.doc_第2页
文化传承与校本课程创新.doc_第3页
文化传承与校本课程创新.doc_第4页
文化传承与校本课程创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传承与校本课程创新南京市夫子庙小学“星星论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以学校的教师为主体,依据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学生的需求、学校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在尊重、满足学校师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学校课程体系中,国家课程任务重、压力大,而校本课程相对比重小、地位弱,更关键是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还不够明晰,致使校本课程实践在学校处于一个“可有可无”、“时冷时热”的尴尬境遇,“编一套书就是校本课程”,“绞尽脑汁、轰轰烈烈搞别人没有的东西,就是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等,成了一些学校建构校本课程的所谓“经验”。因而,必须针对当前校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反思我们的实践,进一步理解新课程下校本课程的内涵和所秉持的理念,立足校情,探索实践,使我们的校本课程建设高品位、显特色。我们的思考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思考,是把它放在了彰显学校文化内涵的视野去理解。学校文化的重建是当前学校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既是挖掘和展现已有学校文化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改造并提升学校文化的过程。我们所期望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文化的传承中不断创新的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了学校的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是能以课程的力量,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化更生动、主动地发展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价值在哪里? 造就人。造就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型公民!“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决定着我们的校本课程要尊重学生不同的特点、需求,提供优质的课程与教学资源,给予学生多样性地选择机会,激发学生“乐学”、“笃行”。“新型公民”意味着我们的校本课程要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融通中,培养学生世界的视野、民族的根,凸显“品德”,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加强公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格。因而,那种仅仅以教科书的更迭,或是打造学校特色,扩大学校知名度来衡量校本课程是否有价值、有意义的做法,不是我们所认同、追求的校本课程。归根结底,我们的校本课程就是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的当下,着眼学生的未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课程创新的亮点是什么?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新课程突出强调了一种开放的理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必须要突破过去学科课程较为单一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凸显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让学生走出校门,在真正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在过程中学习,和教师共同创生课程,实现课程向生活的回归,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因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兴趣、个性差异,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智规律、学习品质,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合作分享”,要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的精神和实践操作的能力,这才彰显了新课程的亮点,是新课程下的校本课程建设。 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什么?课程资源的优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撑。我们注重从学生的现状、从师资的条件、从学校的特色、从社会的需要开发课程资源。其中,我们又将关键放在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上。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他们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而目前一些校本课程落实不够深入的原因,主要就是一些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模糊、知识储备不足、课程开发能力欠缺等,极大地制约了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我们抓校本课程开发,首先抓好教师的培训,更新教师的课程观念,增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转变教师在课程实践中的角色,增强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一是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文化气质,让教师了解儿童,走进儿童,并通过自己的教学行动传递着自己的价值取向,使课程在学生的自我构建中,在丰富的精神家园里展开。二是引导教师挖掘学校的特色资源,共同开发出学校的特色课程。任何学校都处在一定区域内,学校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当地人的思想观念、地方传统、文化氛围等因素都会影响学校的发展及其课程建设。以教师课程团队的方式,从实际出发,集群体之力,可以较好地挖掘其潜在的课程资源,开发出文化气息浓郁、个性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以满足本校学生发展的需要。三是彰显教师的专长、特长,由他们个体来开发课程资源,自主决定教材的功能、价值的实现程度及教育教学的实践方式,以体现教师个性的“教师构想的课程”,来超越固定的教学计划的限制,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空间与实践情景。校本课程实施的难点是什么?校本课程的评价。评价问题一直是课程改革的瓶颈。校本课程,更因为“校本”非“国家”,非“必考”而大多忽略了“评价”,缺失了“评价”。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在于诊断课程,修正课程,确认课程的开设价值,并根据形势预测学生发展和学校进步的需求,推动校本课程深入持久地发展。学校课程委员会不仅要定期对学校的整体课程框架尤其是校本课程发展方向进行修订,还要对教师具体的校本课程方案、实施过程、学生的发展进步进行评价。尤其是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主体是互动化的,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社区辅导员、学校课程委员会等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评价内容是多元化的,关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也关注“品德修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评价过程是动态化的,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机会多,评价方式多,鼓励性评价多,充分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我们的校本课程评价要成为学校管理层与教师、学生共建校本课程的过程,成为校本课程开发螺旋上升的过程,以实现校本课程的有效新陈代谢,达到课程开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我们的实践在校本课程行进的八年间,我们循着“从活动趋向课程”,“由经典走向常态”的行动策略,聚力于“校本化”,一路摸索,一路累积,一路收获,一路慎思,让执行与理念追逐、融合、共升,让理想照亮了现实,以“星星论语”为品牌的传承孔子文化校本课程带动了教育品质的整体提升。一、文化诠释基于课程的校本开发夫子庙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1907年就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学宫而建。在百年的办学实践中,一直坚守着学校文化传统,传承孔子教育思想,从“亲仁、尚礼、志学、善艺”等方面践行素质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孔子文化”办学特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在提高国家课程实施水平的同时,学校恪遵“传承孔子教育思想,择善而从,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创新小学课程”的理念,认真思考、探求,从“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纬度,构建以“亲仁、尚礼、志学、善艺”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框架,并命名为“星星论语”校本课程。论语是反映孔子思想的经典。让小学生走近论语,走近孔子,这就是“星星论语”。我们对“星星论语”校本课程的价值有着明晰的体认: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出发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以传承孔子教育思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理想追求,让学生在校本课程实践中充分地体验、感受、领悟,更多地去参与、探究、发现,“以显其能”,“以修其身”,涵养至真、至美、至善的谦谦夫子气。二、整体架构基于课程的校本实施校本规划既是课程建设的践行基点,也是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校本规划的重要策略是“整体架构”,综合实践。我校着力于从课程资源库、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把“星星论语”校本课程落到实处。(一)建立课程资源库历经几年的课程推进,我校建立了特色鲜明的学校课程文化资源库。一是专家资源。在以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钱逊教授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专家和以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为代表的教育科研专家的合力下,夫小有了课程咨询委员会及课程促进委员会,两支专家队伍引领着我们的课程建设。 二是经验资源。我校90年代初即在全国创响了“我能行俱乐部”这一活动课程品牌,兴趣为先,以学生直接经验并触及多领域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由学生自主选题、设计,自行组织、参与的六大类256个俱乐部课程已日趋成熟、完善,对校本课程的建设、实施奠定了行动基础。三是基地资源。我校坐落在曾承载着先贤智慧、孕育着江南才子,寄托着文人雅士梦想的十里秦淮,如今,夫子庙大成殿、江南贡院、王谢故居、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等一批传统文化基地已成为我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重要平台,此外,夫子庙社区等相关单位也与我们共建了课程的社会支持系统。四是环境资源。我校以“尚礼、近思”为特色的教育环境弥彰着丰厚的孔韵文化,“爱众亲仁”也亦成为夫小人努力践行的行为准则,这样的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鲜活了尽显学校文化的校本课程资源,也更映射出课程校本化建设、实施的盎然生机。五是文本资源。藉由我校师生自主开发、编制的校本课程读本星星论语低、中、高年级3个版本系列丛书,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生动活泼地引导学生“读论语,学做人”,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童心。六是导师资源。我校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征寻了一批各行各业中优秀的家长、校友,经过校本课程咨询委员会的资格审查,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聘请他们成为校本课程辅导教师团队中成员,增强课程的专业指导力量。 七是制度资源。从课程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到计划的撰写,从课程活动实施的过程到成果累计、活动评价及反思,从课程资料常规性检查到教研组定期活动开展,一系列的校本课程管理规章制度保障了课程管理到位,并以此为基点,做好课程实施的监控,完善对课程实施者的评估、奖励机制,以追求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八是案例资源。在多年的实践中,老师们研制了许多“星星论语”校本课程的实践方案和成功辅导案例。这些案例不断丰富着,不断提升着“星星论语”校本课程,使课程永葆其青春活力。课程资源管理库的建立,拓宽了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使课程资源在不断地收集、筛选、整理、利用的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资源共同体。(二)架构课程整体性依据丰富的课程资源,把握学生的发展需求,我校在充分进行各方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本着“择善而从”的理念,研究制定了学校层面的夫子庙小学“星星论语”校本课程纲要,以“星星论语课程”为主干,生发出若干微型课程,形成“星星论语课程群”。每一个星星论语微型课程都有系统的课程规划,对课程时间、内容、实施、评价有着清晰的要求。星星论语课程正式进入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学年方案和学期方案。 “亲仁”主题课程:亲近“仁者”,培养“仁人”,“爱众亲仁”、其微型课程有:亲父母的“孝敬长辈”课程;亲教师的“击掌敬师”课程;亲友人的“手拉手”课程;亲圣贤的“走近名人”课程;亲社会的“爱心大义卖”课程等。“尚礼”主题课程:着力于文明礼仪规范的养成,践行“孝、恭、敬、宽、和、信、敏、惠”等传统美德,其微型课程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传统礼仪课程,如一年级新生的“开笔礼”,三年级学生的“成童礼”、六年级毕业生的“状元礼”等;一类是日常行为规范课程,如“文明小天使”等;一类是礼仪实践课程,如“秦淮小导游”课程等。“志学”主题课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其微型课程有:以学生自主开发为内容的“小小孔子研究院”课程;体现教师个性特长的创想课程“乐学坊”课程;注重家长、社区参与的“我们零距离”课程。“善艺”主题课程:以全面发展素质为宗旨,以注重体验为核心,其微型课程有:彰显探究、实践与创新特质的“我能行俱乐部”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和享受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的“民间小艺人”课程;张扬学生个性、锻炼学生特长的“星星乐”课程等。“星星论语课程群”涉及了儿童的全部生活,它跨越了时间与空间,晨会、队会、班级活动、学校传统活动、节假日、放学课余时间;教室、操场、家庭、社区、各个活动基地,它呈现的是一种通透的、多层次、多维度的课程,同时融合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多领域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三)形成课程乐学场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十五”期间,我们研究了“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乐于自主探究,善于自主探究。“十一五”期间,我校致力于“乐学境界”的课堂智慧研究,并通过“课堂标点行动”,这一激活学习方式变革的韬略来点燃乐学激情,生发课程乐学场。1、“快乐的小问号”凸显“切问”,不仅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对老师、对同学质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就“切身”有关的问题发问,扎根问题意识。“快乐的小问号”,使学生养成在发现问题时在“星星日记”上记录“?”的习惯;在活动课上,主动而兴奋地打出“?”的手势;在展开研究的过程中,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星星日记上又会出现新的“?”的痕迹,属于自己的星星日记上布满了每天看到的、想到的,关涉自己、他人、社会、自然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爱问”、“我想问”、“我善问”、“乐在切问中”,发展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及兴趣,为学生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基础。2、“快乐的感叹号”凸显“近思”与“笃行”,引导学生从“近处”去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努力践行所学,学有所用。“快乐的感叹号”使夫小的校本课程课堂具有鲜明的“慎思、明辨、体验、创造”的色彩,教师注重启迪学生寻找、选择研究问题的方法,“学习”贯穿课内、课外;连接书本、生活,激励学生主动、快乐地将一个个问号变成感叹号。“我明白了”、“我做过了”、“我发现了”,“乐在近思中”、“乐在笃行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主动学习。3、“快乐的省略号”凸显“博学”,引导学生广泛地学习。一方面从书中学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同时开展“星星书会”、“聚星讲坛”、“读书小状元”的主题活动,使“阅读”成为夫小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和美好享受;二是向他人学“三人行必有我师”,交流分享、同伴互助、社团共建,促进夫小学生“见贤思齐”、“自省自励”。“我改变了”、“我进步了”、“乐在博学中”,给予了学生广阔的学习天地与有效的成长路径,学习变得欢乐又充实。追求乐学境界的标点行动,使学校文化融入了课堂,与改善学习进程、提升学习力相结合,给予了学生实践能力、探索创新精神、良好个性品质发展的机会,并且使他们的学习彰显鲜明的民族文化品质。(四)创新评价的“星星包”在学校课程咨询委员会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星星论语”校本课程评价的尝试建立校本课程学习成果“星星包”,星星,意蕴着夫小学子是一颗颗希望之星,聚象成夫小学子全面素质的期望,也标识着夫小学子校本课程学习成果的丰富,它星星点点,既源自儿童真实视野,又成为夫小学子提升、完善自己的践行目标。每学期,教师和学生一起商定课程计划的同时,也共同商定课程的评价内容及方式,并鼓励学生根据课程的实施重点自行设计评价表格,既有必须达成目标也留有自由伸展空间,允许二次评价,刚性与弹性结合,在活动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有效性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符合学生需求的平衡点。这样,学生就会在不断地回顾、总结、交流、反思、评价中,不断激发参与的热情,不断强化参与的信心,形成持久的、自愿的完成学习任务的学力。1、体现多元评价的“星星印”一次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就是一次综合性的成长,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活动伙伴,我们的校外辅导员,我们的活动基地负责人均可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外在表现做出评价,以此印盖校本课程“星星印”。同时采用“行为观察、体态评价、表格测定、座谈交流、典型事例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展示学生的课程实践成果。2、注重过程评价的“星星袋”六年必修和选修的校本课程及收获罗列其中,无论是调查问卷、研究报告、观察日记、采访提纲等这些探究痕迹,还是精彩瞬间,传统礼仪课程的证书、游学手册,抑或是夫小校本课程智慧印、金灿灿的孔子智慧奖章,这个沉甸甸的档案袋都记载着他们的每一个活动过程,每一次收获的喜悦。3、彰显反思评价的“星星日记”让学生在各种丰富多彩的课程实践中,主动获取实际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并形成深刻感悟,是校本课程的闪光点所在。在这本体验日记中,有他们对生活、自然、世界,对自我、他人的种种疑虑,有他们经历一次次活动后揭开困惑的成就,有每一次活动中的开心、难过,点点滴滴的真实感受,还有辅导教师鼓励性的及时点评,家长们对活动中的孩子行为变化的捕捉,更有活动结束后,每一个参与成员的收获、反思。校本课程发展性评价“星星包”,激发了学生校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对课程的积极性,满足了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诉求,在促进课程本身的发展的同时,也对其他课程产生了积极影响。三、智慧管理基于课程的校本发展几年来,夫小强化校本特色的课程管理,既打造了一支学养丰厚,教艺精湛,各具特色的教师课程团队,又谋略出课程带来的和谐学习乐园,师生共同成长的管理效益。(一)科学践行,积聚课程团队智慧学校重视星星论语课程的执行力,每个课程的开发都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好的动议、设想都要经过教师讨论和专家论证,并经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二是必须要有课程目标、要求和课时安排,试行一个阶段后,方可正式实施;三是要有比较可行的检测,反馈、调控和激励办法。这样就使“星星论语课程”科学有序地不断推进。学校尤为关注课程培训,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建立“人人参与”的机制,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再实施分层培训,引导夫小教师智慧地开发课程,灵动地实施课程,赋予“星星论语课程”鲜活的生命力。夫小的教师参与了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他们提建议、审建议,收集资料,做研究,联系家长和其他非专业人员,在课程咨询委员会专家的指导下,编写和创作课程资料,在课堂里实施课程,并从学生那里获取反馈,对课程进行评价。学校以教师课程团队的力量突破难点,攻关课程。四个主题分别有各自的教师团队:“亲仁”课程团队、“尚礼”课程团队、“志学”课程团队和“善艺”课程团队。在体现教师个性的“创想课程”里还有三个颇具特色的教师团队工作坊,内设青年教师的“博学坊”、骨干教师的沙龙“思辨苑”、名特优教师的“聚星轩”,合称“孔子书院”,它们是夫小教师彼此学习、坦诚交流、合作互助、专业性探究的平台,引导着教师在专业化成长中不断创生课程、完善课程,提升课程建设的能力。同时,由“孔子书院”带动家长志愿者和社区人员组成课程合作指导力量,共同按照星星论语校本课程的纲要、年级活动建议,有效地实施好课程。教师们依据自身特长,凭借个人兴趣,在征询学生对课程需要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九宫乐”、“洪绣坊”、“梦想剧场”、“历史长廊”、“诗韵词情”、“墨香”、“论语动画”等一个个张扬着教师的个性,开启着学生的灵性,流溢着传统文化芬芳的校本课程。同时,夫小也给学生提供开发和实践课程的时机,“小小孔子研究院”、“我能行俱乐部”等学生自主参与课程建设的平台,成就了学生自己精彩的校本课程。(二)精细管理,谋划课程执行效益学校加强了对课程计划的管理,以课表的方式规定了星星论语课程落实到位。星星论语课程注重了多样性和选择性,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并将课时分散到每个学期,既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又有利于统筹安排。 我们遵循了以生为本乐学,相互融合博学,联系实际笃行,利用资源择善,弹性课时毋固的课程原则,建设了以课程咨询委员会为理论支撑,以课程促进委员会为实时监控,在课程教学研究组带动下的一个个教师群为课程开发、执行主体,以校内、社区、家庭资源为课程保障的,开放、合作、立体的课程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分明,责任落实。 每学年,我们均对学生的课程需求进行一次全面分析。课程开发前,我们按年级在全校学生中进行 “感兴趣,谈论多,想研究”话题调查;课程实施中,我们按班级对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度以图表的方式进行跟踪、分析、寻策;课程结束后,我们对学生及家长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价反馈,每两学年依据课程的开展及生成情况,学生对课程需求的分析来修订、完善、调整现有的课程,构建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课程领域。此外,我们还遴选出了深受师生欢迎的课程实施方式,如:主题式、问题式、故事式、情境式、体验式等。学校定期邀请课程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站在课程实践的前沿从理论上予以解惑,在实践中予以指导,定期在“孔子书院”这一夫小教师萌生教育智慧的成长平台里,组织不同主题课程团队教师进行互动研讨,活动展示,并采用一对一帮扶、指导方式,以促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提升。同时,倡导教师跨学科相互听课,研习、交流,明晰所教年段不同学科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知及能力、技能目标达成的要求,及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教育在所教年段的融合层级,并鼓励不同学科教师合力展开同一主题活动课程研究。我们的成果“星星论语”校本课程的有效探索,提升了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学校的课程建构能力,课程的驾驭与管理能力,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能力,课程的评价与反思能力,都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与提升。“星星论语”校本课程的积极实践,优化了教师和学生的课程生活。学校的课程建设直接丰富、改善、优化了教师和学生的课程生活。师生享受着课堂、享受着学习,释放创造的魅力,彰显个性的光彩,体验幸福的人生。“星星论语”校本课程的不断创新,彰显了学校课程文化品牌。以“星星论语”为特色的夫子庙小学课程文化,从品牌的名称、标识、理念,到品牌的品质、内涵,品牌的呈现、展示、效应等已经初具轮廓,初显风采。2001年11月,“九五”期间,学校课题研究成果自主教学初探获南京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同年12月,该项成果又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1年11月,发展小学生五自能力的研究获南京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年4月,“十五”期间,学校课题成果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获省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实践探索类”三等奖,同年11月,该项成果又在南京市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比中获三等奖。“我能行俱乐部”、“校园开放日”收编于南京市素质教育三十例,向全市推广。唤醒生命发展五自能力,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被省教育厅作为素质教育案例向全省推广。2007年5月18日,学校隆重举行了建校一百周年的庆典。时任国务委员的陈至立同志发来贺信:“祝南京市夫子庙小学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源朝同志亲自写信,希望全校少先队员“长大了做社会主义新江苏的富有创造精神和创造才干的劳动者。” 省教育厅的贺信中指出“夫子庙小学秉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孔子教育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2007年10月,夫小的课题传承孔子思想:深化小学素质教育的校本研究被立项为教育部重点课题,成为2007年全国唯一的由中小学独立承担研究的国家级重点课题。同年11月,课题隆重开题,省基教所彭钢所长主持,陶西平先生、钱逊先生、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办酆力主任,省教科院杨九俊副院长、南师大博导杨启亮教授等亲临学校,就课题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并给予了热情的肯定与期待。自此,夫小在课程改革方面的积极探索不断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以孔子文化为依托建设校本课程作为中国教育报“聚焦课程”的开篇,被课程专家崔允漷先生点评为“为校本课程如何在中国本土扎根提供了鲜活的实例”。江苏教育专题报道活学孔夫子,全面介绍夫小素质教育的特色,其中“策划人语”“夫子庙小学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的未来和希望。像夫子庙小学那样,活学孔夫子,学活孔夫子,理所应当成为中国教育人的普遍选择”。夫小的办学特色与业绩在省内外引起巨大反响,中央教科所、省教科院、省市教研室等,把夫小当作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实验点,做课题,开现场,找经验。北京、上海、浙江等多所学校来夫小参观学习,台湾、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及研究的学者、学校,和我们交流互访。我们的星星论语系列读本得到于丹教授的青睐,欣然题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