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拜姿势 女子拜佛须知.doc_第1页
跪拜姿势 女子拜佛须知.doc_第2页
跪拜姿势 女子拜佛须知.doc_第3页
跪拜姿势 女子拜佛须知.doc_第4页
跪拜姿势 女子拜佛须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焚香、礼拜之二从到庙宇烧香跪拜姿势说起焚香、礼拜之二 (二)五体投地:佛家的礼拜 从到庙宇烧香跪拜姿势说起 佛家的礼拜,是梵文Vandana(伴谈、和南)和Namaskara(那谟悉羯罗)的意译。是佛教的礼仪。佛教信众向佛或菩萨、上座大德等顶礼膜拜,表示敬意。在大唐西域记卷二中是这样说的:“致敬之式,其仪九等:发言慰问;俯首示敬;举手高揖;合掌子拱;屈膝;长跪;手膝踞地;五轮俱屈;五体投地。” 根据上面所说,佛家的礼拜,简单地说,就是对佛菩萨像恭敬虔诚作礼的举动。当然,礼拜,也不仅仅限于佛教,其他宗教也有礼拜的仪式。并且,礼拜的方法和对象都各不相同。那么,佛教信众是怎么向佛菩萨进行礼拜,以及他们又是怎样看待礼拜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说说我在去过的几个佛教圣地庙宇中的所见到过佛教信众是怎么向佛菩萨礼的事吧!我曾到安徽佛教圣地九华山去过三次,第一次去时,因对他不太了解,这是走马看花,不胜遗憾。第二、三次去时,我因事先听过别人介绍,知道这里是地藏菩萨的诞生地。所以,我是有意识地仔细看了庙宇的各个地方,并且还请回了曾开过光的地藏菩萨及观音菩萨的佛像各一张和关于地藏菩萨及观音菩萨的故事、唸佛另诵经的两盘音带。也就在这三次进山朝圣过程中,我看见佛教信众在向佛菩萨礼拜时,有的只是站停面向佛像,匆匆拜拜就走开了;有的对着佛像跪地,双手合十,口中唸唸有词,然后朝地下三拜或有的还叩首作响(可是,他跪地叩拜时,却是双掌手心朝下的,这是不正确的姿势);更有的一路向庙宇走去,一路双手合十,并且口中唸唸有词,然后在走进庙宇后,对着佛像跪地,就朝地下三拜或有的还叩首作响(跪地叩拜时,姿势也是不正确的),等等。各式各样,没有统一形式;有的看起来,还有点怪模怪样的,使人看了很不舒服。 那么,佛教信众究竟应该如何向佛菩萨进行礼拜呢?佛教信众向佛菩萨进行礼拜的步骤是: 大乘佛教礼拜,一般都是伴随观想而进行的。它的步骤应该是: 第一步,要肃立合掌,手腕与心口平,两足跟离开约二寸,脚尖相距约八寸,成八字形。站好后。要收束杂乱的心意,瞑目观想:“我以往无量劫中的父亲在我右边,我以往无量劫中的母亲在我左边,儿女眷属在后边,一切冤仇在前边,这无量世无量劫的父母、冤亲、眷属,都在我的四周,团团围绕着我,随我一齐礼拜,愿他们以礼拜的功德,往生极乐世界。” 为什么礼拜时要加上这种观想呢?佛家认为,礼拜时加上这种观想,就不仅仅是自己在修行,而且也是代替他人修行,因此功德更大。观想时,不但想自己的亲人和恩人,还要想自己的仇人和敌人,更表明了佛家慈悲平等、主张和平的观念。观想后,弯臂,右臂斜伸,右掌向上,按于拜垫中央,左掌仍举不动,两膝随即跪下。 第二步,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的左前方。 第三步,就在左掌伸下按在拜垫的左前方时,右掌由拜垫中央,移到右前方,两掌相距六寸许。 第四步,以头垂叩于两掌中间拜垫上。 第五步,两掌随即翻转,手心向上。代表以两手托承佛足,以求福慧。这种礼拜形式,叫头面接足礼。还有一种说法是:就是像小孩摊开双手向大人索要财物样子,表示承接佛菩萨所赐的福慧。 第六步,两手握拳翻转,头离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心。 第七步,左掌举回胸前,右掌将身撑起,与左掌合十,同时两膝起立,合掌依然。 第八步,按照以上步骤,共礼拜三次。礼拜三次后毕,合掌弯腰,垂至膝前,以左手四指叠在左手四指上,两大拇指尖相并,两手食指尖相结做半圆形,不可为尖形,然后伸直腰,手向上举至两眉际间。这个动作叫“问讯”。 这个“问讯”动作,是佛家的一个手印,叫做“毗卢遮那印”。根据佛家的说法,做这个印的时候,我们本身所具有的佛性,刹那间与佛的法身结为一体。这时候,是以心印心,佛即会意。在行“问讯”礼时,最最重要的是,要身、口、意三业清净,要使“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在行“问讯”礼时,都要收拢和管束住,杂念不生,一念不灭,功德就无量。 在佛家礼拜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五体投地”。这“五体投地”,就是让两肘、两膝及顶部共五个部位都触到地上,用以表示恭敬。以这样礼拜佛菩萨,就可以使众生得到很大的福报。因此,在佛家,五体投地一般都用于礼拜佛菩萨,或者是高僧,对其他鬼神、仙灵乃至自己的父母等,都不用这种礼拜法。 在五体投地中,曰尊敬的礼拜,是用头触佛足,称之为“顶礼”或“稽(qi读音:起)首”、“头面作礼”等,这是因为头是人身上最尊贵的部位,足是身上最卑下的部位,这就是古人说的:“以我所尊敬彼所卑者,礼之极也”。据说,这种礼拜,原是印度的一种礼节。在中国,“顶礼”这种仪式,现在只留下了一个名称,并没有多少人去做。但是,“五体投地”这个成语,却在汉语中广为运用。这也证明了,“五体投地”这个成语,是来源于佛家的。 附:“五体投地”成语解释 “五体投地”wu ti tou di 五体投地,这是佛教最恭敬的礼节。两手、双膝及头部同时着地。比喻钦佩到了极点。楞严经第一卷中说:“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第二卷中说:“致敬之式,其仪九等:发言慰问;俯首示敬;举手高揖;合掌子拱;屈膝;长跪;手膝踞地;五轮俱屈;五体投地。”梁书中天竺国传中说:“今以此国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跪拜图示-1 跪拜图示-12 跪拜图示-13拜忏动作图:第一站立姿势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曲,置于胸前约呈四十五度。合双掌时,双眼下垂目光注视合掌的指尖,能够凝聚心神,排除妄念站于蒲团之前, 两足作八字式,左右足跟距离约二寸左右,足尖距离约八寸;【上图】 第二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团之中心,左掌不动,两膝跨开,跪于蒲团上。【图2】第三左掌按于蒲团之前左边;【图3】 第四、右掌从中心移于蒲团之前右边,两掌相离六寸许;以头按于两掌中间之蒲团上;【图4】 第五以两手掌向外边翻转,手心向上,意在以两手承佛足,头面接足礼;【图5】 第六两手曲指反转,仍按于蒲团之原处;头离蒲团由伏而起;右掌移于蒲团之中心;【图6】 第七左掌离蒲团,置于胸前如合掌之状;右掌用力撑起,两膝同时离蒲团,合于左掌当胸,此为一拜;【图7】 附问讯拜毕后尚有一礼,如世俗之作揖,名曰问讯首先虔诚地合起双掌,目光注视中指指尖。2、然后向下弯腰约九十度,当要直起身子来时,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势。3、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盖住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轻轻相接触,食指尖也轻轻相接触,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4、此时,双手的姿势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萨供花一般,充满了恭敬祥和。5、双手维持这个姿势经过胸前,一直举高到眉心。【图8】 印光法师为女性慈悲开示1当月经时,可少礼拜女人从十二三岁至四十八九岁皆有月经。有谓当月经时不可礼拜持诵此语不通情理。月经短者二三日即止长者六七日方止。修持之人必须念念无闲何可因此天生之小恙竟令废弃其修持乎。今谓当月经时可少礼拜(宜少礼不是绝不作礼也。)念佛诵经均当照常。宜常换洗秽布。若手触秽布当即洗净。切勿以触秽之手翻经及焚香也。佛法法法圆通外道只执崖理。世人多多只信外道所说不知佛法正理故致一切同人不能同沾法益也。一函遍复 2临产恳念南无观世音菩萨(1)诚恳切念必无生产痛苦 女人临产每有苦痛不堪数日不生或致殒命者。又有生后血崩种种危险及儿子有慢急惊风种种危险者。若于将产时至诚恳切出声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不可心中默念以默念心力小故感应亦小。又此时用力送子出若默念或致闭气受病。若至诚恳切念决定不会有苦痛难产及产后血崩并儿子惊风等患。纵难产之极人已将死教本产妇及在旁照应者同皆出声念观世音。家人虽在别房亦可为念决定不须一刻工夫即得安然而生。外道不明理死执恭敬一法不知按事论理致一班念佛老太婆视生产为畏途。虽亲女亲媳亦不敢去看况敢教彼念观音乎。须知菩萨以救苦为心临产虽裸露不净乃出于无奈非特意放肆者比。不但无有罪过且令母子种大善根。一函遍复 以生死二事为人生最大之事。而生产之苦实为女人最大之苦。光昔不说及此事后由知难产之可怜故大为提倡。(临产要出声念倘心里默念不但力弱难以感通或因努力致有受伤之虞也。)凡有依之念者无不立即安然而生也。愿汝等令女人平常念佛自无此苦。即不念之人临产肯念亦即见奇效。此时但取志诚切不可以裸露不净而见阻亦不可疑为有罪而不敢念则于彼母子均有莫大之利益矣。致谢浴淮居士书(2)解怨退冤,母子利益无边 若女人生儿子时当于未生前即念。及至临盆虽裸体不洁亦宜出声。此时有性命相关如堕水火以求救援不得论仪式不庄污秽不净等也。女人难产不是与所生儿女有怨便是宿世怨家障不许生令其受苦。能念佛并旁边料理之人同为念佛则彼等怨家闻佛声当即退避不敢为碍矣。是以女子从小便当令其念佛以期预灭此难。若平时常念佛之人断不至有此危难。即平时不念佛之人能志心念亦必定易生。愚人执崖理谓家中女人生子家中都不可供佛也不可念佛否则得罪。此系执死方子医变证者只知其常不知其变可哀也已。汝能将此义与亲邻妇女说其功德甚大而毫无所费可谓拯人于未危。但须详为分别切不可谓女人生子裸体污秽皆无碍平常亦了无敬畏不须净洁侧又获罪不浅。平常须依常理。月经来及生产乃是变理。致自觉居士书 若是女人倘肯念佛必无生产之痛苦。若平日不知念佛之女人临产极苦倘肯志诚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决定立刻安然而生。此事灵感之极当与一切亲朋及诸相识说之俾彼各各得生嘉儿而且令母子同得安乐同种善根。复吴慧诒罗慧澍居士书 (3)预防产难,从小念佛念观音 然亦当于一切女人作永无血产之法令其现生离苦得乐也。其法唯何。凡女子于幼时即当念佛及念观世音以期消除业障增长福寿。果于平时能念自可消此产难。若至临产仍须志诚恳切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则决定易生不会受苦。若平素绝不念佛及念观音者临产肯念亦决平安而生。若有难产者即教彼念。并在旁照应之人同为彼念亦决定即平安而生。且勿谓临产裸露污秽念则获罪。须知此系性命相关之时不可以平常之道理论。平常凡念佛人若衣冠不整齐或睡眠、洗澡、抽解等只可心中默念不可出声朗念。若生产不可心中默念必须出声朗念。以默念力微若心中努力或致受病。朗念则气息舒畅其益甚大。复杨慧昌居士书二 女人能从小常念佛及观音圣号后来决无产难之苦。或一受孕即念或将产三四月前即念或临产始念均得安然而生。若难产之极将及殒命肯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决定立刻即安然而生。切不可谓此时裸露不净念之恐有罪过。须知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譬如儿女堕于水火圊厕之中呼父母以求救父母决不以彼衣服不整齐身体不洁净而弃之不救。菩萨救众生之心深切于世之父母爱儿女之心奚啻百千万亿恒河沙倍。是以临产之妇能朗念菩萨名号者为极灵极效之最上妙法。不但无罪过且令彼母子同得种大善根。复周伯遒居士书 (4)戒杀吃素,消灭宿业现业 女人有一大苦事,即是生产。须劝彼戒杀吃素。如不能自由,当少吃。切不可以既不吃素,便尽量吃。每日朝暮,随自己身分,在佛前礼拜,念若干佛号。若无佛堂,或向西礼拜,亦可。以年轻女人,无自由权,此外随便均好念。并每日念观世音菩萨若干声。但能至诚念,便好,固不在乎外相也。能如此,则宿业现业均可消灭。生产之时,决不会受苦。若有孕时,即常存善心,常念佛号,勿吃荤腥,自然所生儿女贤善。若到临产,更要至诚念观世音菩萨。凡房中照应产妇之人,通通为彼念,其产决定无苦。且自己及所生子,皆种大善根。复周陈慧净居士书 3怀孕哺乳,切勿生气(1)女子从小,习其柔和,终身受福 女人一受孕,不可生气,生大气则堕胎。兼以乖戾之气,过之于子,子之性情,当成凶恶。又喂儿奶时,必须心气和平。若生大气,奶则成毒。重则即死,轻则半日一日死,决无不死者。小气毒小,虽不死,也须生病。以故爱生气之女人的儿女,死的多,病的多。自己喂,雇奶母喂,都是一样。生了大气,万不可喂儿奶,须当下就要放下。令心平气和,过半天再喂。喂时先把奶挤半茶碗倒了。奶头揩过再喂,就无祸殃。若心中还是气烘烘的,就是一天也喂不得。喂则不死,也须大病。此事古今医书均未发明。近以阅历方知其祸。女子从小就要学柔和谦逊,后来生子,必易,必善,必不死,必不病。凡儿女小时死病,多一半是其母生气之故。少一半是自己命该早死。天下古今由毒乳所杀儿女,不知有几恒河沙数,可不哀哉。复张德田居士书一 又与女人说,(亦可与男子说)女子从小就要教彼性情柔和。纵遇不如意事,亦不生气。习以成性,不但于自己有无穷之好处。且家庭得和睦之祥,而儿女必不夭死。性情贤善,国家得贤才之庆。气性大的女人,生子必多死,或多病。以一生气,乳即变成毒汁。气大极,喂儿立刻即死。稍小点,半天一天方死。小气虽不死,亦必定生病。此一定不易之事理。复明心师书 (2)毒乳杀儿,不知多少 年轻女人,若生大气后,喂孩子乳,其子必死,以因生气而乳成毒汁也。余十余年前,见一书云,一西洋女人,气性甚大,生气后喂其子乳,其子遂死,不知何故。后又生一子,复以生气后喂乳而死,因将乳令医验之,则有毒,方知二子皆乳药死。近有一老太婆皈依,余令吃素,以肉皆有毒,并引生气西妇药死二子为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