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一 紫外诱变技术及抗药突变菌株的筛选.doc_第1页
实验十一 紫外诱变技术及抗药突变菌株的筛选.doc_第2页
实验十一 紫外诱变技术及抗药突变菌株的筛选.doc_第3页
实验十一 紫外诱变技术及抗药突变菌株的筛选.doc_第4页
实验十一 紫外诱变技术及抗药突变菌株的筛选.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十一 紫外诱变技术及抗药性突变菌株的筛选. 紫外诱变技术一 实验目的以紫外线处理细菌细胞为例,学习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基本技术。了解紫外线对细菌细胞的作用。二 实验材料和用具菌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培养基:营养肉汤(nutrient broth)固体和液体培养基生理盐水等器皿:10ml及1ml的移液管,无菌试管,无菌培养皿,无菌三角瓶(内有无菌的玻璃珠2040粒),无菌漏斗(内有两层擦镜纸),无菌离心管,离心机,紫外诱变箱等。三 实验原理以微生物的自然变易作为基础的筛选菌种的机率并不很高。因为自发突变率小,一个基因的自发突变率仅为10-610-10左右。为了加大突变频率,可采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进行诱发突变。物理因素中目前使用得最方便且十分有效是UV,UV诱变一般采用15w的紫外灭菌灯,其光谱比较集中在253.7nm处,这与DNA的吸收波长一致,可引起DNA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特别是嘧啶间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从而引起菌种的遗传特性发生变易。在生产和科研中可利用此法获得突变株。四 实验内容1、对出发菌株进行处理,制备单细胞悬液;2、紫外线进行处理;3、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致死率;五 操作步骤(一)出发菌株菌悬液的制备1. 出发菌株移接新鲜斜面培养基,37培养1624h;2. 将活化后的菌株接种于液体培养基,37 110rpm振荡培养过夜(约16h),第二天,以2030%接种量转接新鲜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继续培养24h;3. 取4ml培养液与5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35min,弃去上清液,加4ml无菌生理盐水,重新悬浮菌体,再离心,弃去上清,重复上述步骤用生理盐水恢复成菌悬液;4. 将上述菌悬液倒入装有小玻璃珠的无菌三角瓶内,振荡2030min,以打散细胞;5. 取诱变前的0.5ml 菌悬液进行适当稀释分离,取三个合适的稀释度倾注肉汤平板,每一梯度倾注两皿,每皿加1ml菌液,37倒置培养2436h,进行平板菌落计数。(二)UV诱变1. 将紫外灯打开,预热30min;2. 取直径6cm的无菌培养皿(含转子),加入菌悬液5ml,控制细胞密度为107108个/ml;3. 将待处理的培养皿置于诱变箱内的磁力搅拌仪上,静止1分钟后开启磁力搅拌仪旋纽进行搅拌,然后打开皿盖,分别处理5s、10s、15s、30s、45s,照射完毕后先盖上皿盖,再关闭搅拌和紫外灯;4. 取0.5ml处理后的菌液进行适当稀释分离,取三个合适的稀释度倾注肉汤平板进行计数(避光培养)。六 实验结果对平板菌落进行计数,并计算死亡率。附录:实验流程图出发菌株斜面活化37,1624hr振荡培养37,110rpm过夜翻 接37,110rpm 24hr取4ml离心收集菌体10000rpm, 5min弃上清液悬浮沉淀于4ml 无菌生理盐水离心10000rpm, 5min弃上清液悬浮沉淀于4ml 无菌生理盐水离心10000rpm, 5min弃上清液悬浮沉淀于4ml 无菌生理盐水玻璃珠振荡2030min单细胞菌悬液平板菌落计数UV诱变平板菌落计数. 链霉素抗性突变株的筛选一 实验目的以紫外线诱变获得大肠杆菌的链霉素抗性突变株为例,学习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基本技术。二 实验材料和用具菌种:大肠杆菌E.coli 培养基:营养肉汤、营养琼脂、营养琼脂+Str、生理盐水等链霉素溶液:母液2mg/ml;终浓度 8mg/ml仪器:紫外诱变箱、超净工作台、红灯、铁筒、离心机、混合仪等三 实验原理 链霉素属氮基糖昔类抗生素。细菌对氨基糖昔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细菌产生相应的钝化酶对进人胞内的活性分子进行修饰,令其失去生物活性;其二,氨基糖昔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核搪体或是与核糖体结合的核蛋白的氨基酸发生突变而使进人胞内的该类抗生素不能与之结合或结合力下降;其它机理,包括细胞膜的通透性下降等。细菌对链霉素产生抗药性的作用机理属于第二种。链霉素抗性是由于编码核糖体蛋白S12的rpsL基因或其它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核糖体或核糖体蛋自发生改变而产生。四 操作步骤1. 出发菌株转接营养肉汤斜面活化;2. 菌株的培养、细胞的收集和离心、紫外诱变处理同实验二;3. 将诱变前、后的菌悬液各取0.5ml,进行适当的稀释分离,然后用倾注法进行平板菌落计数;并选择诱变处理前合适浓度的菌悬液涂布营养琼脂+Str平板(Str终浓度8mg/ml),培养后记录抗性菌落数,计算该菌的自发突变率;4. 另取1ml诱变处理好的菌悬液接入液体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进行后培养,37120rpm摇瓶培养;5. 对后培养以后的菌悬液进行平板菌落计数和抗性菌落数计数,观察紫外诱变的效果。五 实验内容1. 用紫外线对细菌细胞进行诱变处理;2. 利用药物平板筛选抗性突变株;六 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