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及我国出口企业的对策研究.doc_第1页
反倾销及我国出口企业的对策研究.doc_第2页
反倾销及我国出口企业的对策研究.doc_第3页
反倾销及我国出口企业的对策研究.doc_第4页
反倾销及我国出口企业的对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 容 摘 要“倾销”是指一国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另一国输入产品,而对另一国利益产生损害。反倾销正是针对这种非正当竞争所采取的一种非关税壁垒贸易措施。在世界出口贸易中,我国是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特别是加入WTO后,遭受国外对华反倾销的数量更是持之上升。本文通过分析反倾销的现状,产生的原因,背后所隐藏的经济学问题,来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本人仅在其他专家的基础上,对反倾销做粗略的研究。本文结构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反倾销的概况及出口企业的现状。文章首先介绍反倾销的含义,然后通过数据说明我国遭受反倾销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分析我国反倾销及出口企业的现状,来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加深我们所研究对象的印象。反倾销作为对倾销的抵抗和进口国为保护本国利益所采取的措施,重点是限制低价和大量输入,出口企业要减少反倾销诉讼,就要从这方面出发。第二部分,具体介绍我国鞋业反倾销的现状及对鞋业反倾销背后经济学的考虑。文章首先从中国鞋企的优势劣势来对中国鞋业的现状做个大致了解,从他们存在的一个总问题中引出中国鞋业的反倾销现状,进而研究背后的经济学问题。第三部分,反倾销规避与反规避的讨论,出口企业的对策。通过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分析,发现我国遭受的反倾销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产品低廉,应诉不利等,所以着重介绍企业方面的应对策略,再会同政府及协会方面。关键词:反倾销 现状 对策ABSTRACT“Dumping” refers to the sale of goods at the price that is lower than the normal ones and harms the other countries benefits. The anti-dumping is a non-tariff barrier trade method that points at the non-justice competition.In the international exporting trade, our country is the country that faces most frequent anti-dumping, especially after joining in the WTO, the amount of facing the anti-dumping rises. Through analyzing the actuality of anti-dumping, the reasons of coming into being, and the implicit economic problems, this thesis suggests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Based on previous literature, we investigate the anti-dumping problem.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3 sections:Part I: The general conditions of Chinas antidumping and the actuality of exporting corporations. This thesis firstly discloses the implications of anti-dumping, then, shows the challenging anti-dumping against China by using data. Through analyzing the actuality of our countrys anti-dumping and exporting corporations, we have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and a deep impression of this topic. The anti-dumping as one way of resisting the dumping and protecting their benefits for importing countries, its most important is to limit low price and plenty of entering. If exporting corporations want to reduce anti-dumping lawsuit, they should set off from this facet.Part II: we introduce our countrys actuality of shoe industry and consider the economics of their anti-dumping. This thesis firstly have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actuality of Chinas shoe industry from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hoe corporation, from the existence problems the actuality of anti-dumping faced, then this thesis study the economic problems.Part III: we discuss the evasion and its counteraction of anti-dumping, the strategy of exporting corporations, and we reap the revelation from them. Through analyzing the anti-dumping of China by abroad, we find some of the reasons are the cheap price of our goods, the tardy reaction of lawsuit, and so on. So we emphasize on introducing the strategies on corporations as well as governments and institutions.KEYWORDS:antidumping actuality strategy 正文目录引言1一、问题的提出1二、反倾销问题1三、本文的分析框架2第一章 中国遭受反倾销的概况及出口企业的现状3第一节 中国遭受反倾销的概况3一、中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3二、我国遭受反倾销的危害4三、遭受原因4第二节中国出口企业的现状5一、 中国出口的情况6二、中国企业的现状6第二章中国鞋业7第一节中国鞋业的现状7一、温州鞋业的现状7二、优势8三、劣势8四、存在的一个总问题8第二节 中国鞋业遭受的反倾销9一、中国鞋成为“替罪羔羊” 9二、鞋业反倾销背后经济学的考虑9第三章 对策研究12第一节 反倾销时的规避与反规避12一、含义12二、特征12三、发生的原因13四、结论13第二节 应对反倾销的对策13一、政府方面14二、企业方面14三、协会方面15第四章 总结16 参考文献17致谢18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引言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国外对华反倾销越来越多。自1979年国外对华发起的首例反倾销调查开始,30年来,我国产品遭受猛烈的反倾销调查和制裁,成为世界上有名的遭受反倾销大国。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出口贸易,使我国企业及政府遭受巨大损失。反倾销问题的严重性引发我们对此问题的深入思考。我国遭受反倾销,从外国来说是贸易保护手段,维护本国利益。从我们国家出发是因为我国企业产品价格低廉,大量输入国外而遭受反倾销调查。因此,我国想要减少反倾销调查和制裁,就要从这些方面出发,并要努力熟悉入世规则。 反倾销是针对倾销这种不正当贸易手段而采取的措施,也是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下的必然现象。企业要想在世界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可以应对反倾销调查并应诉。二、反倾销问题倾销现象可以上溯到亚当斯密所处的重商主义时代,到现在已有数百年历史,反倾销也已有百年历史。一次大战以前,还未见主要工业国家间专门的反倾销行动记录,至少这以前还没有一个主要工业国家进行反倾销立法。而这些主要工业国家的附属国,反而是率先针对进口倾销做出反应的,这种反倾销行动有可能是受到宗主国某种程度的怂恿。1914年以前,世界上通过反倾销立法的只有四个国家,即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联邦,这些都是英国的附属国。两次大战时期之间,各工业国家极力扩张本国的出口(倾销),同时又采取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保护本国市场或对别国的倾销进行报复。作为贸易保护手段之一的反倾销措施在这时期起了重要作用。国家采取的反倾销措施,这时期比较集中发生在战后初期和20年代(沈瑶,2002)。迄今为止,欧美国家是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而对反倾销的研究也是相对较早的国家。美国是最早进行反倾销立法的国家之一,早在1916年的关税法中已有相关规定。到1968年,欧盟制定了第一部反倾销法,现行的则是1996年生效的,目的在于将WTO反倾销规则纳入欧盟的法律(王静、张西征,2006)。目前,各国在反倾销实践中越赖越多考虑“公共利益”问题,反倾销中公共利益原则是指在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同时,尽可能不损害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以及与被控倾销出口商品所在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欧盟在实践时,如果认定低价倾销和损害的存在,而且也证明了两则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那么在符合欧共体共同的利益的前提下,将对倾销产品实施制裁。反之,则不执行(王静、张西征,2006)。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反倾销的现状,我国鞋业遭受反倾销的概况及背后的经济学问题,从而寻求出减少反倾销或提高企业应诉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考虑的问题可以有:第一,那些具备规模以及中小型企业如何在反倾销的洪流中站住脚跟,是应诉还是不应诉?第二,我国政府在在维护国家利益以及企业利益,应对反倾销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第三,行业协会作为企业和国家之间的一个组织,如何组织遭遇反倾销的相关企业积极应诉等。本人以前人的相关研究为基础进行自己粗略的研究。三、 本文的分析框架本文有三个部分组成,分析思路是由一般到特殊:第一部分,中国反倾销的概况及出口企业的现状。文章首先介绍反倾销的含义,然后通过数据说明我国遭受反倾销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分析我国反倾销及出口企业的现状,来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加深我们所研究对象的印象。反倾销作为对倾销的抵抗和进口国为保护本国利益所采取的措施,重点是限制低价和大量输入,出口企业要减少反倾销诉讼,就要从这方面出发。第二部分,具体介绍我国鞋业反倾销的现状及对鞋业反倾销背后经济学的考虑。文章首先通过从中国鞋企的优势劣势来对中国鞋业的现状做个大致了解,从他们存在的一个总问题中引出中国鞋业的反倾销现状,进而研究背后的经济学问题。第三部分,反倾销规避与反规避的讨论及出口企业的对策。通过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分析,发现我国遭受的反倾销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产品低廉,应诉不利等,所以着重介绍企业方面的应对策略,再会同政府及协会方面。第一章 中国遭受反倾销的概况及出口企业的现状第一节 中国遭受反倾销的概况一、中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按照WTO定义,如一产品自一国出口至另一国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供消费的同类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商品,该产品就称为倾销。由于反倾销能够有效排斥进口,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所以被很多国家拿来当抵制倾销的措施。(一)目前我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1、对中国反倾销案件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自1979年,中国遭受国外第一起反倾销诉讼开始,到1992年已开始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刘岚,2006)。2、对华的反倾销国家也从最初的发达国家扩大到现在的发展中国家。3、反倾销案涉及的产品越来越广泛。涉及的产品范围不仅由最初的3种扩大到现在的数千种,涉及的领域也从大宗产品扩大到工业制成品(刘岚,2006)。4、反倾销指控案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20世纪80年代,金额一般只有几十万美元,而现在的涉及的金额高达上亿美元(刘庭,2002)。5、反倾销征税时间较长而且税率较高。我国产品一旦受到制裁,往往会遭到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几百甚至百分之一千多的沉重税负,而且一个征税期限就是5年(刘丽萍,2002)。6、国外反倾销具有连锁反应效应。我国某一出口产品在一国遭到反倾销诉讼后,其他国家由于担心这种中国产品大量涌向其国家,因而采取反倾销投诉进行预防。7、在遭受反倾销的所有企业中三资企业比重最高。8、现在国外对华实行的反倾销的理由主要是以生态倾销为借口而发起的。所谓生态倾销是指产品出口国由于实施了较低的环境标准,因此该国政府相当于给予出口产品以污染补贴。(二)我国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现状1、应诉不多。在我国遭受大量国外华反倾销时,我国企业却不积极应诉,这更加助长了国外对华反倾销的指控。据统计,在已发生的超过420多起对华反倾销案件中,至少有50%的企业就没有积极应诉,直接导致败诉(殷建军、翟一春,2003)。2、胜诉不多。由于企业缺乏对国际上反倾销法的了解,行业协会所起的协调作用不充分及我国相关法律人才的缺乏,我国企业在应诉的国外反倾销案件中胜诉不多。通过资料的阅读,我发现现在的企业在应对反倾销问题时都处于很消极的态度。在平时都不注意国外的法律制度的熟悉,而在遇到问题时临时抱佛脚,更有甚者他们平时不注意财务记录的整理,只有用到时召集工作人员编制,我想这种态度是很不可取的。另外,政府向企业提供的公共信息服务不够,企业找不到可信的数据来源,那么了解掌握国内本产业的基本情况就十分困难,就不用说对反倾销发起国和潜在“替代国”市场情况的了解了。所以,我想无论是本国企业还是政府都要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在应对反倾销时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开始。二、我国遭受反倾销的危害1、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会使我国企业、政府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一旦裁定成立,就要交纳极高的反倾销税,而且期限往往都5年。2、国内的一些产业将会发展受阻。因为我国出口的产品一般都是以劳动力为主的初级产品,一旦遭受反倾销就会限制它们的出口,导致产业萎缩。3、影响国家的形象。三、遭受原因1、国外的一些国家对我国实行歧视性政策。多年来欧盟和美国等一些国家对进口产品原产地分为“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而且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采用“替代国”方法,即不承认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的国内价格反映产品。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被定位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均采用“替代国”方法计算倾销幅度。2、我国贸易迅速发展,出口产品越来越多。国外的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而不得不采用反倾销保护措施。3、企业自身对入世规则不熟,不了解当地国家的规则制度,还有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导致遭受反倾销诉讼。比如出口产品和出口市场单一,生产成本相对廉价等。第二节 中国出口企业的现状表1-1 2007年12月全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 单位:千美元当月1至当月累计2006年1至当月累计累计比去年同期+-%商品名称计量单位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活猪万头1224078161261322172225189-6.516.1大米万吨19704191334785831244087397.217.1玉米万吨49582492875325310421687587107.6食糖吨340716621105294835115438960803-28.4-20.5煤万吨5733812495317329549863273680862-16.0-10.5焦炭及半焦炭万吨9729144815303053963144720038875.852.4原油万吨6934026938916870986342736980-38.7-38.4成品油万吨121858325155191495531235704811625.629.8塑料制品吨67562612500027662646144764807244364133011775.88.8锯材立方米6194433984747500389709808174352747-7.510.5生丝吨116727421137533371186712198389104.969.9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4948527560986834879706415.0箱包及类似容器98547210815499870313424.3服装及衣着附件96470321150738049518840520.9鞋类2273447253069292181337716.0 中国海关统计资料一、中国出口的情况表格1-1中涉及的商品主要是我国初级产品,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它们在2007年出口的一个大致情况。虽然,出口产品中的部分商品较去年同期在数量上有所萎缩,但大部分商品还是保有原由数量并有所增长。我们可以看到在2007年12月当月,出口的商品中,煤炭出口的数量算是最多的,总共573万吨,但是服装及衣着附件在金额上最大的,9647032千美元。而从1月到12月的累计中可以看出,一年出口中涉及金额最大的还是服装及衣着附件,由此看出在大量的初级产品出口中服装占的部分最大,鞋类在上面表格中排名第三,也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贡献了很大力量。我们单单这样看是没法知道2007年的出口是好了还是差。所以有必要拿它跟去年同期比一下。经过比较,我们知道活猪的数量在同期减少了6.5%,食糖减少28.4%,煤减少16%,原油下降的最大,大概38.7%。从图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有些产品数量下降,但金额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比如活猪: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可能是出口价格的提升,而且提升的速度快于出口量下降的速度。二、中国企业的现状1、我国企业大多数都是贴牌加工生产,无自主品牌,他们大多根据国外客户的设计来完成,甚至原样拷贝。这种方式在短期还可行,但却不利于我国企业长期发展,因为国外上家很可能更换供应商,使我国企业处于很被动的局面。2、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很低,附加值少。因为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在劳动力方面较外国丰富,也就比较廉价,在加上原材料等方面成本低,以至生产的产品价格便宜。但由于竞争激烈,利润不大,同时又很容易受“替代国”标准的影响,遭到国外对华的反倾销诉讼。3、企业在出口时,由于一些不规范操作,而屡遭索赔。同时有时为了方便省钱,而不严格采取对自己有利的术语,而上当受骗,遭受更大的损失。第二章 中国鞋业第一节 中国鞋业的现状在第一章1-1表格中,我们知道鞋业在出口贸易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对经济发展有很大贡献。制鞋业属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国际范围产业结构调整、国际金融汇率的变化,劳动成本工资的上升等诸多因素影响,到目前我国制鞋业有很大的发展。在这章中我们将着重研究下中国鞋业以及它所受到的反倾销。一、温州鞋业的现状 徐四清(2007年)总结了温州鞋业的现状,总的归纳起来如下:1、产业特色鲜明, 综合实力雄厚。温州鞋业素以生产皮鞋闻名。不久前, 中国皮革协会对大众商场的鞋类产品做了一次不完全调研, 结果表明, 目前温州皮鞋已经占据国内鞋类市场的30 40% , 这还不包括康奈、奥康、红蜻蜓等遍布全国的各个专卖店。温州的奥康、红蜻蜓、吉尔达、东艺、多儿康等5家企业拿下了“中国真皮鞋王”中的5席。2、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集群效应明显。温州鞋业走的是一条专业分工协作, 配套成龙的工业化生产道路, 拥有完整的鞋业生产链。目前温州已经形成了由制革、皮鞋(含旅游鞋)、皮件(含皮服) 各主体产业和皮革化工、皮革机械、皮革五金、鞋用材料等配套成龙的鞋革工业体系。3、文化氛围不浓, 现代鞋文化内涵浅薄。目前, 温州市时尚文化程度低, 没有专门的鞋类报刊杂志, 没有现代化、高品味、多功能的鞋类展览中心。4、产业集群内部存在过度竞争现象。在国内市场上, 温州的品牌中, 高档皮鞋市场基本集中在二、三线市场;市场细分不够, 直接导致大家在同一层面上进行贴身肉搏战。另外, 历史形成的为国际知名品牌进行“贴牌”生产、赚取加工费用的运营模式在日益突出的国际贸易壁垒下弊端逐步显现, 一些企业为了争抢出口市场不惜互相杀价, 从而导致产业集群内部存在过度竞争现象。5、国内区域性经济保护现象严重。二、优势成本优势是温州鞋业的先天优势,是早期原始积累的有力手段,也是公认的客观事实。这是因为当地相关配套产业链齐全、公司上规模、产量大,设备利用率高,工资费用低廉而成就的结果。三、劣势缺乏自主品牌和自我市场一直是温州鞋业的一个不足之处。温州鞋业品牌意识还不足,存在不少鞋企专产销售面广且大的低档鞋,再加上成本优势有时容易导致产品长期的低价位徘徊格局,以低价抢占市场,冲击市场秩序,形成低价的无序竞争,最终引发价格战。另外,在国际市场上目前还很难看到中国品牌的鞋子,由此也看出他们的影响力还仅限于国内。四、存在的一个总问题1、温州鞋企的经营模式一般是家族式,在现代管理制度中存在着很大的隐患。一些重大的经营决策和方案往往都是以家长的意志和伦理的思维来代替经营的规范化行为,这对企业大发展是致命的。2、温州鞋产品“男尊女卑”,同时温州女鞋面临广州、成都女鞋的挑战。广州女鞋做工精细,小批量、多品种, 适合于手工作业, 广州一箱鞋就可下单的经营方式令人叫绝成都女鞋已远远超过温州,而温州规定在50双以上。温州鞋价格便宜在全国闻名, 但成都女鞋比温州女鞋更价廉物美, 使温州女鞋的优势丧失。3、温州鞋业的设计水平有待提高。在海外,温州鞋一般是以廉价来取胜,而这依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生产数量和生产规模,仅仅这样温州鞋的国际地位很难提高。内销鞋更是模仿、抄袭为主。所以要想根本上改变这方面,就要努力改变设计水平。4、温州鞋业应从“明星代言”进入产品定位时代。运用定位策略, 强化定位意识,可以使自己的产品区别于其他竞争者, 引起消费者注意, 还可使竞争者之间区别开来, 各自占领不同的市场, 吸引不同的消费者, 从而使无序竞争得以缓解,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第二节 中国鞋业遭受的反倾销一、中国鞋成为“替罪羔羊”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欧盟应在2001年至2005年间,逐步取消对中国出口鞋的进口配额。但5年间,他们并未调整鞋企产业结构,而寄希望于借助贸易保护措施来维持他们的高额利润。因此,欧盟迫不及待对摆脱配额禁锢的中国挥起反倾销大棒。2005年2月1日,欧盟成员国正式对中国鞋类产品实施“预先进口许可监控措施”,同年6月30日,欧盟对部分中国及印度鞋展开反倾销调查。7月7日,对中国及越南出口的若干以皮革或合成皮革制造的鞋展开调查。并与2006年3月16日决定,从2006年4月7日起向中国鞋类制品征收反倾销税额从4.8%增加到19.4%。在此期间,中国如不能达成谅解,欧盟将最终确立有关反倾销税额度,并维持5年。反倾销是中国鞋企走出去现今面临的主要的挑战,但是却很少企业积极应诉。一方面是高额的律师费(其市场价达到百万元人民币);另外是应诉所需的大量材料,这都是令企业很头痛的问提,然而,积极应诉是我国鞋企的必然选择,只有这样,中国鞋业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站一席之地。二、鞋业反倾销背后经济学的考虑(一)反倾销税的成本效益分析宋永辉、曹永利在2006的学术研究中认为海外国家利用反倾销税减少鞋的进口数量维持国内产品价格,从而使国内工业享受比自由贸易条件下更高的利润。这种保护的社会成本很高,消费者蒙受的损失超过国内生产者的得益。价格 D S P2 A B D C P1 S1 S2 D2 D1 数量 S、D分别代表国内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自由贸易时,国内市场价格P1,进口为D1-S1;征收反倾销税T后,国内市场价格为P2=P1+T,进口数量减少到D2-S2,国内产量增加消费下降。征税后,消费者剩余变化是一ABCD,生产者剩余变化为A,政府收入为D=反倾销税 进口量。总福利变化=一ABCD+A+D=一BC(B代表国内生产过剩的损失,C代表消费减少带来的损失),可见保护主义贸易减少了贸易利益。(二)结论贸易“贸易使双方相互受益”的论断是国际贸易得以进行乃至拓展的基础,这已经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认证。从宏观层面上讲,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并获得收益,但在微观层面上国际贸易收入通过分配效应,可能损害了国家内部某些经济集团的利益,即整体收益局部受损。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已经步入衰落,被称为夕阳产业。而在我国出口产品中,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产品占主导地位,而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很少。自由贸易原则的实现无疑对发达国家的“夕阳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世界贸易的实力地位在不断地变化,国际贸易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保护本国产业,反倾销税正在世界范围内悄然盛行。反倾销原则及规定被滥用和扩大。但是必须看到反倾销是一把双刃剑,他在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同时,却可能损害了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和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反倾销措施的宗旨是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他体现了市场开放与适度保护的统一。建议世界各国正确运用反倾销,不要使反倾销剥离它的合理内核,从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和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考虑,慎用反倾销。第三章 对策研究第一节 反倾销时的规避与反规避随着新贸易壁垒的升级,规避及反规避的问题已经成为反倾销中的新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在反倾销中,规避反倾销是国际贸易的产物,反规避是反倾销措施的延伸与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一内容做粗略的了解。刘重(2006)年研究了反倾销中的规避与反规避,总的概括起来如下:一、含义规避(circumvention)是倾销行为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如果当出口国某项出口产品已经被进口国裁定存在倾销,进口国做出了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初裁)或征收最终反倾销税(终裁)的惩罚决定后,被实施了反倾销措施的出口产品以各种方法逃避进口国征收反倾销税,这种行为在国际贸易中被认定为规避。而反规避则成为保护国内产业、阻止外国产品进入的合法手段,是进口国为限制国外出口商采用各种方法排除反倾销法的适用而采取法律救济措施。二、特征(一)规避反倾销措施行为的特征:1、相同或相似成品。出口国向进口国出口被调查产品的零部件,在进口国组装成成品销售,这种成品与被调查成品属于相同或相似成品。2、第三国绕道出口。出口国先向第三国出口被调查产品,而后再从第三国出口到进口国境内,即被调查产品从第三国绕道出口到进口国,仍然是以倾销的价格对进口国出口。3、第三国境内组装。出口国向第三国出口被调查产品的零部件,并在第三国境内组装成成品(该产品与被调查产品是相同或相似产品),成品再由第三国倾销出口到进口国,对进口国国内相同或相似产业造成了损害。4、产品的轻度改变。这一行为是指一项出口产品被征收反倾销税后,出口商通过对该产品进行轻微加工或做某些外观上的改变,再出口到进口国以脱离被征税产品的范围,达到规避反倾销税目的的行为。5、产品的后期开发。出口商使用新技术对征税产品进行功能上的改造,使其成为一种在原反倾销调查期问并不存在的新产品。(二)反规避的基本特点:1、反规避措施是反倾销措施的补充和完善。 2、反规避措施是针对规避反倾销措施的行为而采取的一种惩罚性措施。 3、反规避措施是多边贸易体制赋予各国的一项合法权利。三、发生的原因1、规避现象无论从主观还是在客观上都存在着深刻的经济原因,是反倾销措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主观上分析我国企业对国际反规避的规则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合理有效的利用,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因而被指控倾销的产品为了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却遭遇国外反规避。从客观上分析,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和新贸,规避及反规避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反倾销中的新问题。2、反规避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新问题。反规避是WTO许可的贸易保护措施,它具有形式合法、便于实施、效果明显、保护期长并且不宜招致贸易报复的特点,被发达国家视为保护本国产业利益的有效办法。3、没有建立一个统一、公平合理的国际反规避规则和机制。四、结论随着新贸易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规避及反规避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反倾销中的新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这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正努力寻找可以合理规避反倾销的策略,这将在下一节着重介绍。第二节 应对反倾销的对策国外对华的反倾销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特别是随着贸易的开放,反倾销新问题的产生,有必要对规避反倾销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下是部分相关政策。一、政府方面1 、应用各种有效途径,积极开展国际谈判。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在受到倾销起诉前与进口国进行谈判达成双边协议,避免进口国对我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起诉,这将会增加我国的社会福利。2 、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以早日列入市场经济国家之列。我国应该有效地防止企业不顾成本盲目出口的行为,并努力创造条件尽早实现外汇与人民币自由兑换,有利于建成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的价格体系,也有利于中国争取获得“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3、加强对外国政府、贸易管理部门和有关商会的宣传,并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4 、调整产业结构,整顿外贸秩序。适度鼓励优势企业兼并同行业劣势企业,控制出口商家数量,实施产品差别化战略。5、建立和完善我国反倾销的法规。我国的反倾销立法,一方面应在原则上对反倾销协议予以接纳,另一方面在期限和幅度等方面不宜作具体规定,以保留自由裁量幅度,同时强调对等原则。6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7、利用WTO 争端解决机制和相关协议。首先,直接利用WTO 机制解决,而不通过双边途径,可以避免发达国家施压。其次,WTO反倾销协议规定,发达国家在考虑对发展中国家采取反倾销措施之前,应先寻求采取征收反倾销税以外的补救措施,可以有效的防止西方对我国使用的反倾销法的种种专横不合理做法。再者,中国加入WTO 后拥有了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权利,就会在建立公正的国际反倾销秩序、抑制西方国家无限强化反倾销规则方面有更多的发言权。二、企业方面1、企业首先应认真清楚在倾销和反倾销问题上种种认识误区,避免采取非理性的倾销行为制造借口。2、当遭遇反倾销时,应按照相关的法定程序积极组织,主动应诉。3、对鞋业出口企业来说,根本的是应转变经营观念,导入国际营销理念。首先,逐步实现出口增长方式从低价、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第二,走品牌化道路,创立国际知名产品形。第三,通过多样化经营,分散企业营销风险第四,不断增强危机意识,学会规避外贸风险。第五,巩固主要市场,努力开拓新领域。4、积极应诉,科学运用反倾销措施。5、要与进口国经营该产品进口的公司通力合作。积极利用反倾销国的进口企业在反倾销调查的各个环节中,特别是在确定是否对进口国工业造成损害的环节中往往会具有积极的意义。6、国际贸易规则的熟练运用。三、协会方面1、扮演好行业管理者的角色。第一,致力协调企业对外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和处理贸易纠纷应在加强制鞋企业自律行为,从而在保证出口增长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坚决杜绝少数鞋企低价倾销行为的发生。第二,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同欧盟或他国的贸易纠纷的解决和积极领导企业应诉欧盟或他国的反倾销调查或指控。第三,逐步引导企业建立解破国际贸易争端的新思维。2、定期发布信息。3、提高企业参与反倾销应诉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4、在国际贸易争端中代表企业维护合法权益。第四章 总结不论中国加入WTO之前还是之后,反倾销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的一个主要问题,同时也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国外愈演愈烈的反倾销诉讼,我国政府和出口企业都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齐心协力抵制反倾销措施。综观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指控的原因,一方面是世界经济总体衰退致使国外一些国家滥用“反倾销”之名,行保护之实;另一方面,我国企业自身的确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缺乏预防在前意识、反倾销意识和相关法律知识,对进口国的风俗及相关规定缺乏一定的认识等,都是造成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反倾销之苦的原因。有鉴于此,本文适时提出从政府、企业和协会三方面同时着手一系列对策。政府方面应该首先端正自己的态度,主动向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能让企业充分了解自身行业的运作动态以及进口过相关的有用信息。中国政府还可以通过媒体等传播途径使企业认识反倾销产生的原因、本质及对策。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企业应对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