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网版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doc_第1页
丝网版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doc_第2页
丝网版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doc_第3页
丝网版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丝网版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慧聪网2005年10月26日8时26分信息来源:慧聪网丝印特印行业频道 网友评论 3 条 进入论坛【hc360聪网丝印特印行业频道】20年,弹指一挥间,丝网版画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先后孕育了三代艺术家,并且经历了巨大的提升和变化。2005年5月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的中国丝网版画回顾展,更是让我们看到了20年来为丝网版画的引入、推动、完善做出贡献,具有代表性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代丝网版画艺术家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丝网版画在中国20年发展历程中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为中国的丝网版画走出平原,迈向高端,迎来峰峦迭起的新局面,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这也让我们更需要回过头来,再细细品味一下中国丝网版画的过去,更好的展望一下中国丝网版画的未来!丝网版画艺术作品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一、回顾中国丝网版画20年的历程20年前,丝网版画在中国就如同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在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接受培育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形成了自己的发展趋向。当然,因为他还处在少年时期,这种表达方式和发展趋向还不够成熟,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将会不断的完善和改变。因此,我们试用一种成长年历表的回顾方式,对中国丝网版画历程中发生的几件重大事件,做一梳理:1979年198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李桦先生的倡导下,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建立了大陆第一个丝网版画工作室,从此,中国的丝网版画开始了它的发展历程,至今仅有短短20多年的历史。1981年2003年,连续八届的全国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展(也就是经常提到的“三版展”),对推动中国丝网版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82年至今,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丝网版画工作室相继建成的基础上,一批批美术学院毕业的学子奔赴全国和各学院选派的进修教师学成回校,全国各大美术学院陆续建立起一批现代化、系统化、规模化的丝网版画工作室,大大加速了丝网版画在中国的发展速度。2001年5月,在北京展览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和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丝网版画作品展”;2004年9月,在天津美术学院现代艺术学院展览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和天津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丝网版画作品展”;2005年5月,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由广州美术学院和中国版画联合主办的“中国丝网版画回顾展”;2005年7月,在北京四分之三画廊举办的“丝网中国当代丝网版画20人邀请展”。这一系列关于丝网版画的大中型展览,积极影响和推动了丝网版画在中国的发展规模。在材料方面,从筹建之初依赖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和中国印刷技术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使用气味浓重的溶剂型油墨作为印刷油墨,开始了中国丝网版画最早的探索之路。制版方面用重铬酸铵和明胶或聚乙烯醇混合制感光版,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被勒令停止使用,探索不得不停止,制约了丝网版画的进一步发展。后来,无污染重氮感光胶的研制成功,使得丝网版画在中国的“生命”得以延续至今日,使其发展成为版画家族中与木版、石版、铜版具有同等地位的四大版种之一。特别是2002年年末,由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从英国进口了丝网版画专业的水基油墨,让中国的丝网版画在材料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带动了丝网版画向前发展的步伐,使一批具有新时代特色和新型版画语言的优秀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耳目一新!2005年,一套直接针对普及中国青少年丝网版画制作,培养他们版画审美情趣的“组合趣味网版”产品开始上市,它必将掀起中国丝网版画普及的一次热潮,也定会迎来中国丝网版画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回首这20多年走过的路途,我们有太多的酸甜苦辣,艰辛喜悦,失败成功需要总结,这样我们才会昂首阔步进入丝网版画新的发展阶段。二、关于丝网版画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印刷技术的不断完善,近十年,中国丝网版画的发展很快。其中,为丝网版画的引入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一辈丝网版画家逐渐成熟;第二代、第三代丝网版画家为推动丝网版画的语境转换、图式更新与技术精纯做出大量努力;近年在各类版画大展中屡获殊荣、摘得多种展览奖项的实力派丝网版画家和新生代丝网版画家开始崭露头角,丝网版画的队伍逐步扩大,开设丝网版画专业的院校逐渐增多,形成了一种蓬勃发展的局面。但是,我们同样要认识到,丝网版画同其他版种和国外的丝网版画相比,无论是从它的自身特质,本体语言特征,自身优势的理性认识上,还是在创作中,对工具材料的研究,对艺术力度的探索,对经典作品的追求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问题。中山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罗一平教授曾经在中国丝网版画回顾展的学术研讨会上说到:“中山大学一位中文系的教授看展之后得出的印象是:丝网版画家是一个孤独的群体,丝网版画和当代文化形态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使得丝网版画似乎是在自言自语。我赞成这种说法。”我看后,也非常同意这种观点,因为这是我们现在存在的现实问题,不可回避。一方面,丝网版画的创作主要集中于大中院校,这就必然造成了作品明显得学术性和专业性;另一方面,面对普通大众和艺术市场,需求的是喜闻乐见的通俗作品和具有文化内涵的经典作品,而丝网版画就处于很尴尬的中间地带。所以,迅速通过这个地带,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和努力的方向。丝网版画艺术作品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丝网版画的优势除了具有大幅面,多色彩,墨层厚等方面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什么都可以印,可以印在任何地方,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去充分地发挥它的这种优势呢?今年,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亚那举办的“第26届卢布尔亚那国际版画双年展”上我们看到,不用油墨和水墨色彩复制的图像,以及不留存在纸上的凹凸痕迹等等都已经成为版画双年展选择的范畴。可以说由版画理性思维推导而出的诸印刷因素,都被囊括在版画双年展之内,数码、电脑、摄影等各种复制技术逐渐变为今天普遍的版画语言。所以说,当代版画已更具多样性和开放性,此次双年展也反映了当今世界版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可以融入大量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技术的丝网版画,恰恰能够把握和紧跟这样的时代节拍,充分调动丝网版画多元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拘一格的创造我们的作品,使丝网版画作品被更多的阶层所接受,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三、关于丝网版画当前的技术以及市场情况近几年,全国各大美术学院因为搬迁或者工作室经费的投入加大,才使当初非常简陋和落后的设备得到明显的改善,一些现代化的机器设备逐步替代了当初的简易装置,使得丝网版画在技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创作丝网版画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材料与制作木版、石版和铜版的工艺技术相比,却要复杂的多。在国外的丝网版画工作室,除了有比较先进的设备和专用的丝网版画器材外,还聘有技术熟练,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技师和技工,以解决版画制作中的工艺技术问题。而在我国,这一角色更多的还是由院校的丝网版画教师兼顾,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教学压力。所以,培养专业的丝网版画技术人才,也将是未来推动丝网版画在中国健康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看到,版画拍卖市场中还是以中国老一辈版画家的木版画,和当代较有名气的中年版画家的作品具有较好竞拍记录,而大部分版画艺术家的作品则无法问津拍卖市场,只能靠其他方式流通,非常有限。而在整个版画市场上,木版、石版和铜版相比丝网版画而言,有着一定的购买群体,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丝网版画进入中国较晚,我们普及的不够,大众认识的不够,对这一版种陌生;另一方面,虽然近二十年来丝网版画发展很快,可它在本身的创作上与其它三版相比,还显得较稚嫩,本身的艺术风格体现不够充分,本体语言的特征表述不够清晰,使得具有巨大潜力的艺术市场忽略了对丝网版画这一颇具当代性的版种的青睐。现在市场上流通的丝网版画主要来源于几个渠道:一、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复制的国内外经典油画、国画、装饰画等作品,主要由国内一些有实力的广告公司制作,批量大,市场覆盖面广是其特点,这些复制的丝网版画基本不具备收藏和升值的可能。同时,我们看到由于大型数码喷绘机的出现,使得这一市场受到冲击,出现萎缩,甚至危机;二、国内专业版画工作室复制的丝网版画作品。它是利用丝网印刷技术,由优秀的专业技师和当代知名艺术家合作,把他们的油画或国画等作品复制成丝网版画,这一领域当属丁绍光先生成为华人最早的收益者之一。这类作品仍然属于艺术家作品的再创作,而且是限量印刷,有艺术家的亲笔签名,是具有收藏价值和升值可能的。在国内可以说刚刚起步,还不是很完善,具有市场潜力;三、丝网版画艺术家的原创作品。这类作品主要是由一直从事版画教学和版画创作的艺术家独立完成,作品具有很好的品质,印量不是很大,都有艺术家的亲笔签名,是能够代表当代中国丝网版画创作水平的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更具有历史价值,所以得到了艺评家和批评家的关注,倍受收藏界注目。就中国丝网版画的而言,近些年,由于制作丝网版画队伍的壮大,在全国各大版展上参展作品数量的骤增,获奖频频;全国丝网版画展的连续举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和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以及画廊和相关艺术品拍卖机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