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商鞅变法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练习人民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商鞅变法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练习人民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商鞅变法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练习人民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商鞅变法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练习人民版.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追根溯源,所有变革发生的根源是()A.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B.“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C.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D.变法改革浪潮的推动解析: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的革新,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A2.“这部分人已经完全遗弃了儒家学说的老一套保守传统,他们是第一批认同新社会秩序的人认识到只有统治者本人才是真正的起作用和负责任的人。”材料中的“这部分人”指的是战国时期的()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解析:战国时期,推崇君主的作用,强调君主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政治派别是法家。答案:B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商鞅在秦国变法,着重选拔、储备的人才是()A.能征善战的兵将,从行伍中选拔B.经济发展的能人,能提高耕织技术水平的人才C.熟读儒家经典,能经邦济世管理国家的人才D.能舞文弄墨,制造变法舆论的文士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秦国变法的目的就是实现富国强兵,确立霸主地位。因此,商鞅变法首先注重选拔军事人才。答案:A4.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世卿世禄制度C.革除了陈风陋习D.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解析:“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表明了贵族的世袭特权被剥夺,故选B项。答案:B5.(图文探究)观察右图:徙木立信探究:(1)商鞅“徙木”的目的是什么?(2)“徙木立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商鞅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1)取信于民,树立新法令的威信。(2)本质:尊崇法令。影响:赢得了秦国民众对其变法的支持,保证了变法法令的顺利推行。二、能力提升1.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颁布的法令规定,收回封君三代以后子孙的爵禄。这实际上是要()A.向周天子发起挑战B.向自耕农发起挑战C.向旧贵族发起挑战D.向各诸侯国发起挑战解析:收回封君三代以后子孙的爵禄,就是要废除世卿世禄制,这是对旧贵族特权的否定。答案:C2.右图再现了商鞅到秦国后,秦孝公与商鞅促膝长谈,并决定重用商鞅进行变法的场景。某同学要为该图片命名,最恰当的选择应是()A.强者的共鸣B.弱者与强者的结合C.殊途同归D.知人善任解析:商鞅有卓越的才能和伟大的抱负,可谓“强者”;秦孝公渴望改变秦国的落后局面,实现富国强兵,也可谓“强者”。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本题易错选C项或D项。秦孝公和商鞅的“途”是相同的,都是要通过变法实现国家的富强;D项仅从秦孝公方面考虑,忽略了商鞅。答案:A3.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此规定的目的是()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井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解析:商鞅变法规定严禁私自移动田界,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土地所有权,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答案:D4.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解析:什伍连坐制度使秦国的邻居之间形成一种战战兢兢、互相监视的关系。因此,世人对秦国人有“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答案:D5.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解析:公元前343年正处在商鞅变法之时,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该政策限制工商业发展,因此许多工商业者经商致富后,把钱财投入农业经营中。答案:B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战国时期,李悝首先在魏国变法,其措施包括:推行“尽地力之教”,种田“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要充分利用空闲土地,扩大农副生产。推行“平籴法”,由国家控制粮食的购销和价格: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防止商人压价伤农;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防止商人抬价伤民。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李悝“尽地力之教”的具体措施,说明李悝推行“平籴法”的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悝改革反映出战国社会经济具有怎样的基本特征。解析:第(1)问,一方面要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另一方面要结合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政府保护小农经济的必要性,说明“平籴法”的目的。第(2)问,要从耕作方式、技术特色、经济政策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说明。参考答案:(1)措施:推行粮食作物的杂种,利用空闲土地发展农副业生产。目的:稳定和保护小农。(2)小农经济已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模式;精耕细作已成为农业生产技术的特色;封建国家开始注重重农抑商。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商鞅少好刑名之学,在三晋之一的魏国开始其政治生涯,其间耳濡目染,深受三晋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商鞅入秦变法,结合秦国具体情况,制定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乃至风俗习惯等领域的各项法律,并且前后推行这些法律长达10年之久,以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商鞅变法的意义重大而深远,“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1)根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1)特点:受晋国影响较深;措施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2)意义:加速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对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制)、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商君书中记载:“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脩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史记中记载:“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