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作业成本法和内部市场化设计制造业成本信息管理系统.doc_第1页
应用作业成本法和内部市场化设计制造业成本信息管理系统.doc_第2页
应用作业成本法和内部市场化设计制造业成本信息管理系统.doc_第3页
应用作业成本法和内部市场化设计制造业成本信息管理系统.doc_第4页
应用作业成本法和内部市场化设计制造业成本信息管理系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用作业成本法和内部市场化设计制造业成本信息管理系统 日期:2001-5-21一、引言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内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降低成本,以更低的价格来增加产品竞争力是众多企业最紧迫的问题,而中国即将加入WTO,入世之后很多行业将马上面临全球企业的激烈竞争,比如汽车业,虽然还有五到六年的保护政策,但是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价格相差还是很大的,怎样尽快降低成本,用同样的价格和国际跨国企业进行竞争,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生死眉睫的问题。然而,在传统的降低成本思维方式下,企业产品降低成本的空间已经不多,应用新的财务管理思想,应用新的技术比如信息技术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意义重大。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的新变化 2.1 制造业企业传统成本管理功能 许多制造业企业对于成本管理实际上就是在财务上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一般又分为产品成本核算和部门费用管理。 产品成本是分配给购入或制造的将要销售的商品的成本。传统的方法是将辅助生产部门的所有费用汇总,根据对各个生产车间的服务工时,分摊到各个车间,加上各个车间实际消耗的费用,作为各个车间总的生产成本,然后在产品之间分摊,计算出每个产品的生产成本。 部门费用管理包括对各个部门进行费用预算,按部门记录各种成本费用,最后汇总出各个部门的费用总值,并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部门费用中包括产品成本之外的各种期间成本,比如研究开发成本、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 2.2 传统成本管理方法下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统 成本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用于收集和成本相关信息的信息系统,由于收集成本管理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而成本信息需要收集物料消耗,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等各个方面的财务信息,因此成本信息管理型系统实际上很少有独立存在的,往往是建筑在物流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功能模块基础之上的。在当前各种管理软件市场上,一般财务软件和ERP系统都具有成本管理的内容,一下分别进行介绍。 2.2.1 财务软件成本管理功能 国内著名的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浪潮等都有成本管理的功能,但是不是核心模块,功能也不是很强大。国产财务软件一般可以提供用户进行成本分析、成本核算、成本预测的功能,满足会计核算的事前预测、事后核算分析的需要。 成本预测功能,运用移动平均方法、年度平均增长率等各种预测方法,对部门总成本和任意产量的产品成本进行预测,满足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 成本核算功能,通过用户对成本核算对象的定义,对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以及对各种费用分配方法的选择,自动对从财务其他系统传递的数据或用户手工录入的数据,汇总计算,输出用户需要的成本核算结果或其他统计资料。 成本分析功能,可以对分批核算的产品进行追踪分析,计算部门的内部利润,对历史数据对比分析,分析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 2.2.2 ERP软件 ERP的成本管理功能和财务软件有类似之处。常见的ERP系统都强调能够实现标准成本的预先确定、实际成本发生后成本差异的分析、成本中心为主体的责任成本管理等功能,而这些都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 具体说来,典型的ERP成本管理涉及以下方面: 1成本中心会计:支持成本预算(标准成本的确定)、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对比、成本报告与分析等。有关成本发生都记录到相应的成本中心以分别核算,有关数据则同时或定期成批地传送到产品成本模块以及获利分析模块等进一步处理。 2定单和项目会计:是一个全面网络化的管理会计系统,带有定单成本结算的详细操作规程。收集成本,并用计划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对比来协助对定单与项目的监控。系统提供了备选的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方案,从而有助于优化一个企业对其业务活动的计划与执行。 3产品成本核算:不仅有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摊功能,还包括收集有关的物流与技术方面的数据,对单个产品与服务进行结果分析等。产品成本核算模块能用于对成本结构、成本要素及运营过程进行监控,并生成对单个对象或对整个一段时期的预测。它还能进行基于价值或数量的成本模拟估算。成本模拟得出的信息可用于对企业运营过程进行优化。 4获利能力分析:哪一类产品或市场会产生最好的效益?一个特定定单的利润是怎样构成的?这是两例最常见的问题。获利能力分析模块将帮助找到答案。同时,销售、市场、产品管理、战略经营计划等模块也将根据从获利能力分析所提供的第一手面向市场的信息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公司因而能判断它目前在现存市场中的位置,并对新市场的潜力进行评估。 5利润中心会计:它提供了一个软件方案,面向那些需要对其战略经营单位进行定期获利能力分析的企业。该系统使用期间会计技术来收集业务活动成本、运营费用以及结果,从这些信息可以确定每个业务领域的获利效能。 从上可以看出,ERP产品更侧重于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的内容,其理论基础是来自于西方会计理论的管理会计理论。从多个核算角度对成本进行核算,可以从各个角度来分析企业经营状况。 2.3 作业成本法 80年代末,美国哈佛大学的罗宾库帕教授首创作业成本(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管理研究,从而开始了成本管理的第三次革命。到90年代,作业成本管理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业成本管理广泛采用适时生产系统(JIT),供、产、销各环节紧密衔接,并尽可能实现“零存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则运用全面质量管理,以尽量保证产品在各环节的“零缺陷”,实现生产的瞬时自动控制。概括地说,作业成本是通过对作业进行动态的追踪反映,计量作业和核算对象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的一种方法。 2.3.1 作业成本基本概念 1. “作业”和“作业成本”概念 作业是企业提供产品或劳务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程序或工作环节,也即是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的集合体。产品生产过程由作业构成,生产过程中的消耗表现为作业消耗,即作业成本。企业的作业种类繁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有些作业使每一单位产品都受益,与产品量成比例变动;有些作业与产品的材料处理、机器加工无关而与产品产量有关。有些作业与某种产品相关而与产品产量及批数无关。 2. “作业链”和与之相关联的“价值链”概念 在作业管理观念下,企业的经营被看作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材料消耗作业、工时消耗作业及制造费用作业三条平等而又相互交织的作业链构成。 价值链是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它紧紧地与服务于顾客要求的“作业链”相关联。按照作业会计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于是就有下述关系:每完成一项作业就消耗一定量的资源,同时又有一定价值量和产出转移到下一个作业,照此逐步接转下去,直至最后一个步骤将产品提供给顾客。作业的转移同时伴随价值的转移,最终产品是全部作业的集合,同时也表现为全部作业的价值集合。因此也可以说,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 作业形成价值,但并非所有的作业都增加转移给顾客的价值。有些作业可以增加转移给顾客的价值,称为增加价值的作业;有些作业则不能增加转移给顾客的价值,称为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或浪费作业。企业管理就是要以作业管理为核心,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对于增加价值的作业,尽可能提高其运作效率,减少其资源消耗。 3. “成本动因”概念 成本动因是指引起成本发生的作业或因素,成本动因驱动成本,发生的成本按成本动因进行分配。作业成本计算中,成本动因为作业,发生的成本按作业的消耗量进行分配。 4. “作业成本观”概念 作业成本制下,成本费用的发生被视作与作业相关。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费用消耗表现为作业的费用消耗,产品成本由作业成本构成。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思路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成本,生产费用应根据其产生的原因汇集到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再按产品生产所消耗的作业,将作业成本计入产品成本。按这一思路,作业成本计算既可计算出产品成本以满足损益计算的要求,又可计算出作业成本以满足作业管理的要求。它比传统成本计算方式下成本分解标准更多、更具体,其计算的产品成本更为准确,对决策更为有用。 2.3.2作业成本计算的过程 1. 确认主要作业,划分作业中心。 一个作业中心即是生产程序的一个部分,作为作业成本计算,首先要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作业加以确认,作为作业中心,以便按作业中心汇集费用,披露成本信息,便于管理当局控制作业,评估业绩。 2. 将归集起来的投入成本或资源分配到每一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 成本库是指以某一成本动因解释其成本变动的成本。成本库按作业中心设置,每个成本库所代表的是它那个作业中心的作业所引发的成本。为简化计算,可将同质作业的成本库合并为同质成本库。同质成本库是指可以用一项共同的成本动因解释其成本变动的成本。同质作业引发的成本可以合并分配以减少计算工作。这一步骤的计算反映了作业成本计算的一项基本原则,作业量决定资源的耗费量,资源的耗费量与作业直接相关,成本应按作业进行汇集。 3. 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出(产品、劳务或顾客)。 成本计算最终要计算出产品成本,在作业成本制下,产品成本由作业成本构成,汇集的作业成本按各产品消耗的作业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出各产品的作业成本,确定各产品成本。这一步骤反映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另一原则,产品消耗作业,产品产出量的多少决定着作业的耗用量。 2.3.3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优势 在传统成本制下,产量高、复杂程度低的产品成本往往高于其实际发生成本:产量低、复杂程度高的产品成本往往低于其实际发生成本。而作业会计可以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此外,还可提供“相对准确”的毛利信息,它认为企业20的高产量产品,其毛利占全部毛利的80,60的高产量产品其毛利占全部毛利的99,其余40的产品只为企业创造1的毛利。 2.4 内部市场化方法 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侧重于企业内部将成本层层细化,一个是从行政部门角度,落实到部门,到科室甚至到个人,进行成本控制,一个是从成本费用分类的角度,对企业每一项费用进行分析和控制。但是这种光从内部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的成本控制方法下降空间有限,于是国内很多企业将市场压力引入到企业内部,也就是将市场对成本的压力从企业头上转接到部门,科室甚至到个人的头上,其直接作业是大大激发企业内部员工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并能够将目标落实到具体部门或个人,有效地控制了成本。这种方法有邯钢成本管理模式,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的“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肇庆市乳品厂的“漏斗”式成本控制模式等。这些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将市场引入到企业内部,笔者在此统称为内部市场方法。本文将具体介绍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的“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 2.4.1 “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 “人人成为经营者”(以下简称“经营者”管理模式)是上海易初通用机器有限公司从98年开始推行的一种管理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后在整个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内部各子公司推行。其核心思想是经营体最大限度划小,以人为单元,计算项目进一步细化,通过货币形式量化所有企业内部资源,以内部市场为依托构筑全新的内部用户关系,以买卖、服务、契约三种形式来构筑经营关系,使人人成为“经营者”。 其基本框架包括: 1一个基本以人为本 其宗旨是:企业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员工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科技合管理需要。 2两种工具计算机网络,IC卡 管理模式需要计算机信息系统来推行,大量的生产经营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收集、传递、汇总和统计。IC卡作为一种电子凭证,完成个人在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中的身份识别、权限控制、费用结算和数据传递四大功能。 3三项关系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契约关系 (1)买卖关系:以有形产品实物加工转移,以货币形式结算为标志; (2)服务关系:指不具有实物转移通过提过服务,并以货币形式结算为标志; (3)契约关系:指企业委托某方实施某项工作,以契约合同形式为标志。 4四个原则市场化原则,最小化原则,系统化原则,最优化原则 (1)市场化原则:把市场经济机制导入企业内部努,形成内部经营市场:形成内部用户满意观念,内部价格体系和考核结算体系; (2)最小化原则:以个人为单位,一切资源费用量化到个人,最大限度的划小核算单位; (3)系统化原则:规划计划系统化,并对规划计划跟踪考核; (4)最优化原则:通过形成经营关系达到组织结构最优化,资源配置最优化,人力资源最优化。 5五种岗位生产岗位,物资流通岗位,辅助服务岗位,技术岗位,管理岗位 6六大系统核算系统,考核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统计系统,查询系统,人力资源系统; 三、应用作业成本法和内部市场化方法构建企业成本信息管理系统 从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作业成本法和内部市场化方法都在方法上使得成本核算更为精确和细分。 在产品核算角度,作业成本法对成本的构成特别是间接费用采用成本动因分析,使得成本在产品分配上更为合理。传统方法对于产品成本(不包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固定成本部分的处理方式是收集和汇总辅助生产部门的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能源消耗,部门领料等),然后均摊到各个产品上(一般是按照人工工时分摊)。就是说,不管是辅助部门的人员工资还是固定资产折旧,都奉行一致的产品分摊方法,而作业成本法是分别分析各种构成的成本动因,在分摊时按照成本动因进行分摊。 在责任成本中心核算角度,传统方法是按照部门记录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然后汇总出各个部门的成本总值,辅助生产部门的费用按照一种分配方法接转到直接生产部门。内部市场化方法一个方面将责任成本中心划分得更细,从部门到科室(从车间到班组),甚至最后归结到人。另一个方面辅助生产部门消耗的成本不是汇总统计后转接到直接生产部门上,而是用交易的方式,货币化辅助生产部门对生产部门的服务(包括维修,运输,质检,技术服务等),价格按照市场价格来制定,将交易的费用额算到生产部门的成本费用上,而同时辅助生产部门产生的收入。这种方法不但使得责任成本中心实际消耗的费用计算得更精确,并且将工作业绩货币化,直接看出责任成本中心对企业的实际贡献,在管理上大大提高了企业员工提高工作质量和节约成本的主动性,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成本管理的范畴。 以上分析看出,作业成本法和内部市场化的方法并不矛盾,只是分别在产品角度和责任成本中心角度对成本核算得更清晰和细致,因此我们可以吸取两种方法的精髓来构建成本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功能和特征: 3.1 可灵活定义的责任成本中心划分体系 内部市场化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将责任成本中心划分得更细,因此系统必须构建一个灵活的定义体系。我们应该允许用户对责任成本中心任意细分,最终到人,并且对于不同性质的部门可以划分到不同层次,比如管理部门可以只划分到科室,而车间需要划分到个人。并且考虑到信息系统分步实施的特点,系统应该可以允许用户责任成本中心先划分得粗,然后根据实施进度,只需要划分得更细即可。 3.2 构建一个广义的成本要素体系 我们将来源不同的成本费用称之为成本要素,比如物料消耗何固定资产折旧分别是两种成本要素。不但要将原来责任成本中心各种直接的费用和消耗(如领料和工资)纳入成本要素体系,还要将企业内部的各种物流流转和劳动服务纳入成本要素体系。这种成本要素对于结算全企业的成本构成并没有意义,但是如前所述,对于核算各级责任成本中心的成本却意义重大。成本要素体系应该是一个层次结构,特别是在物料消耗的角度,实际上最底层就是一种种具体的物料。 3.3 可自由定义作业中心和成本动因 在作业成本法中,需要定义作业中心及其成本动因。作业是企业提供产品或劳务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程序或工作环节,也即是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的集合体。系统可以提供用户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划分作业中心的功能。实际上有一种方式我们可以考虑,即将作业中心划分和责任成本中心划分一一对应起来,这样比较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也便于理解作业中心这种实体的涵义,对于数据收集按照作业中心收集也更方便。当然,这可能涉及到企业的组织变革问题,已经超出了本文讨论的范围。 对于成本动因,可以自由定义,比如产品产量,产品人工工时,人数等都是一种成本动因。系统必须定义成本动因地数据格式和收集方式,并且指定作业中心的成本动因。 3.4 内部资源分配 主要是遵循内部市场化的方法,将企业内部可支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房屋,土地,设备等)划分给责任成本中心,以便于将企业各种公共费用(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等)分摊下去,并且各负其责。 3.5 制定责任成本中心预算 制定预算是为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好地控制成本费用。应用全面预算的方法,制定全企业的预算,然后层层向下分解到各层成本责任中心。 3.6 按照作业中心和责任成本中心来收集各项成本费用 系统日常运行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各项成本费用,并且在记录每一笔费用时需要区分责任成本中心和作业中心,最后能够分别进行汇总。费用的收集按照成本要素来进行分类,比如分为物料消耗费用收集,固定资产费用消耗收集,人员工资收集等。值得注意的是,责任成本中心之间的物料转移和劳动服务都需要记录(这在以前的成本管理系统中是不需要记录的),物料转移按照物料转移数量和物料内部价格来结算,而劳动服务按照双方协议的价格和服务工作量来计算。 在记录每一笔费用时,必须指定责任成本中心,由于内部资源进行了分配,大部分费用都可以指定到具体的责任成本中心,但是如果责任成本中心划分过细,可能存在责任成本中心之间分摊的问题。系统必须提供友好的分摊功能,固定的分摊方法可以由系统事先配置好,而不能固定的分摊可以让用户通过友好的分摊界面来进行人工分摊。 每一笔费用都会引起一方收入的增加和对方费用的增加,实际上是将所有费用的耗费理解成责任成本中心之间的交易。对于劳动服务和物料转移这种类型费用记录很好理解,但是对于人工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能源消耗等费用需要定义相关责任成本中心作为代收方来代表企业获得这笔收入,比如财务部。 记录每一笔费用时也必须指定作业中心,如果企业作业成本中心划分不合理,也可能存在费用要在作业中心之间分摊的问题。系统应该和处理成本责任中心之间的分摊一样提供在作业中心之间分摊的功能。 3.7 收集成本动因数据 在收集了一笔笔成本费用数据后,需要收集成本动因数据,比如产品产量,各责任成本中心人数,产品人工工时等。 3.8 责任成本中心收入和费用核算和产品成本核算 在一个成本周期期末,需要对责任成本中心收入和费用进行核算,并且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 由于数据在收集时按照作业中心来收集,因此可以方便地汇总各作业中心,各作业中心费用数据根据成本动因在产品之间进行分摊,计算出产品成本 由于数据在收集时按照责任成本中心来收集,并且需要分摊的也分摊到底层责任成本中心,因此可以方便地进行汇总。另外由于责任成本中心是层次结构的,因此系统可以层层向上汇总。需要注意两个特殊之处: 一是一个责任成本中心内部下级的责任成本中心之间的交易额在累计时不向上累计,等于是收入和费用在内部抵消掉; 二是很多费用记录时价格采用的是计划价格而不是实际价格,比如半成品,在期末进行核算时需要将实际价格替换计划价格。 四应用实例 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某下属铸造企业(简称为A铸造厂)应用上述方法和模型来构建本企业成本信息管理系统。 4.1企业背景介绍 A铸造厂是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下属独立核算的汽车零部件配套厂,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员工的国营企业,具备为30万辆轿车配套和为各类汽车、摩托车提供有色铸件的能力。产品分为金属型铸造和压铸铸造两大类,品种比较少,小于一百种,并且工序比较简单,其生产设备大都从国外引进。A铸造厂原来成本管理方式为每月进行成本核算和部门费用核算,采用的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在面临进入WTO后汽车需要全面降价的紧迫形式下,厂方决定对成本管理方法进行变革,引入“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思想,并结合厂方实际情况开发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并分部门进行实施。 4.2系统功能介绍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方法有很多,本文着重探讨的作业成本法是国外广泛采用的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而内部市场方法是被国内众多企业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