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金华一中2013届高三年级10月考语 文 试 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觇视(chn) 皴裂(jn) 骀荡(ti) 焚膏继晷(gu)b渐染(jin) 劲敌(jng) 拓本(t) 流水浅浅(jin)c胡诌(zhu) 赧颜(ni) 孱弱(chn) 重创敌军(chung)d纰漏(b) 妊娠 (shn) 恣睢(su) 含英咀华(j)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在日本土地所有权被严格保护,土地所有者要卖给谁政府无权阻拦,所有者要将土地怎么用,修什么设施,也没有法律能够禁止土地所有权是日本公民的权力。b诺贝尔在历史上曾将奖杯颁发给过法国共产党员萨特、苏联共产党员肖洛霍夫等。他们的作品依然是精典,依然是在被千百万人阅读。c批评我的意见,刚才法新社记者也提到了,我抄了延安讲话等等,有一些谩骂,甚至都人身攻击了,这个我忽略不记了。d5月1日,泰康人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升陪同岳母李敏、母亲段士英,携妻子孔东梅、孩子和部分亲友回乡探亲,家乡人民的热情欢迎让他倍感亲切和温暖。”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八成白领自认活得不如农民,并非全是矫情,如15%的白领有病不求医,放在医药费高企的现实下,这个数据无疑也让人感同身受。b他们一方面要求国家的领袖能够体会平常人的生活,能够和普通人打成一片,另外一方面又期待他们是不平常的人物,有各种传奇的出生和背景。c荷兰原版“好声音”制作人约翰德摩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好声音”有举办世界比赛的潜质,但是具体采用什么形式还需要从长计议。d牛奶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佳品,既能补充体内所需营养又能滋养容颜,但普通人关于营养尚存许多误区,使本该被吸收的营养白白流失。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蛙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描述国家为了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控制人口剧烈增长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b舞蹈生命舞迹以生命的起源为引子开场,舞者以粗狂激烈的肢体语言表达生命初生时那蓬勃的喜悦,开场便让人眼前一亮。c如果他们看过我的书,就会明白我当时的写作也是顶着巨大的风险,冒着巨大的压力来写的,也就是说我的作品是跟当时社会上所流行的作品大不一样的。d描写以群体记忆事件的作品,自然就更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也就获得诺奖的青睐了。5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只填序号)(3分)在莫言的文学世界里, 终究不失红高粱和血一般的鲜艳,张扬生命的激情。有他们经历过的种种灾难和苦痛他从不回避苦难和悲伤,也没有刻意去掩饰我们民族自身的落后和局限有以那片土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为细胞折射的中国人生存状态他笔下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苦着累着欢喜着和伤感着的生命有他深深爱着和恨着的那片故乡土地答:6望江楼的一副对联号称天下绝对,“机关重重”,原本该书写下联的地方,是一块无字木牌。当年的作者苦于对不出与之匹配的下联,最终郁闷成疾,连名字也未留下。请你以杭州等地的景点、地名等(例如栖霞岭、飞来峰、闻涛路、闻莺阁、朝月阁、崇圣寺)入联,合理选择处理,帮他完成这个心愿。(4分)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7阅读下面这则新闻。 (5分)英国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昨天在莫斯科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她已经在今年7月通过医学检测,将成为下一位太空游客。她最快可能在2015年10月,搭乘“联盟”号飞船进入太空,前往国际空间站。作为全球首位遨游太空的专业歌手,她将在太空引吭高歌。据悉,此次飞行将持续10天。在飞行之前,布莱曼计划2013年完成全球巡演,之后在俄罗斯接受为期6个月的训练。布莱曼说,当她年仅8岁时,通过电视看到人类登上月球,便怀揣遨游太空的梦想,“我希望我的旅程能够唤醒更多人去追求他们的梦想。”本次飞行的合作伙伴美国太空冒险公司总裁埃里克安德森称,之所以选择布莱曼作为游客,首先是因为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同时他坚信,布莱曼会将太空经历融入她的艺术创作中,从而使亿万人能够分享、感受到这一“太空梦想”。(据新华社)(1)给这个新闻拟一个标题。答:(2)给这则新闻写一句话评论。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 - 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三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我们江苏省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8以下的表述,与作者的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a英国、日本的节日没有中国的节日过得形象生动。b我国岁时节日的“节物”往往是当令的花卉和食品。c孔夫子时代的节日,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d为深化感情,我国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传统节日。9不能直接说明中国的节日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的一项是( )a元宵闹花灯 b清明节踏青 c中秋节赏月 d重阳节登山10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黑瘦的老妇人 周火雄梅城的秋天向来有一段阴沉的日子,没有阳光,也没有雨水。这样的日子,行走在城镇的天空下,难免感到憋闷。一个傍晚,我照例到小河边散步回来,母亲站在门口等我。她的旁边站着一个黑瘦且干瘪的老妇人。见到我,老妇人微笑着,朝我点头。虽然我不认识来人,但我能够想到她是母亲乡下的亲戚,抑或沾亲带故的朋友,他们走街上县,总要与母亲叙叙旧,每次来,断断少不了大包小袋的土豆、花生、黄豆甚或菜蔬,叫母亲感念。老妇人刚刚落座,眼泪就上来了:她的丈夫,那个七十岁的老人在太白湖街口走动时,被一辆突然启动的汽车挂到,胯骨骨折老人几次挣扎后,再也没有爬起。他呻吟着叫起来:“我的腿断了!”在这种凄厉的叫喊声中,那辆汽车却不管不顾地依然扬长,只留一溜烟尘在缭绕。有人围观,有人气愤,也有人实在忍耐不下,涨红着脸,骑车追上,令其将老人送往医院。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车主将老人送到医院,竟自顾自走了。医院催其缴费办手续,他竟说自己是见义勇为,其他一概不关他的事。“不关他的事?许多人看到了,那就是证据啊!”我的嗓子突然高起来。“是啊,许多人都看见了,老六,乡长,还有那些人都不愿得罪人,开车的是个年轻人,他的父亲是村上的书记。”老妇人低声说。她已激动不起来了,可以想到这些天,她的心里承受了怎样的折磨。“那乡里的街道不是都安装了视频?”我忽然记起公安系统一位朋友告诉我的话。“乡派出所的管片民警说视频坏了,没有记录。”我忽然无话可说。才几年工夫,人心就如此大变?趋炎附势,欺软怕硬,正义在恶少面前如此苍白无力!老妇人坐在一旁,耷拉着眼皮,她也许几天没有合眼,焦虑、愤怒、失望折磨着她,让她心力憔悴。或许真的如车主所言,老妇人的七十岁丈夫自己不慎摔倒,而迁怪别人?在心里,疑惑如荒原上的野草,一点点地生长。忽然记起老妇人提起过的见证人之一老六。这个人我是认识的,身高马大,为人仗义。急忙委托熟人去老六家打听,十分钟后,受托人打来电话说,老六亲口说他确实亲眼见过事情的全部经过,但是,迫于当事人的威势,老六也不愿作证。夜晚的城镇透着刻骨的清寒。秋风落叶,这个季节让人如此的伤感。这么些年来,生活的种种磨砺,已然消除了我曾有的棱角。我变得麻木和迟钝。但是,这样的夜晚,我的灵魂被深深、深深地触动,是的,这种触动的刺痛来自老妇人。她的哀伤的眼眸,她的疲累的神态,她的被岁月压榨得近乎干瘪的身材依然在我的眼前晃动,叫我惴惴不安,难以平静。弟弟显然看出我内心的苦痛。当他听说乡长也在一起目睹了全部经过,灵感让他激动地叫起来:“哎呀,你猜猜,当官的最怕什么?”“最怕什么。”“怕曝光!”“你别出馊主意!”我叫起来制止他。我曾经在一家小报工作过,我熟悉新闻媒体的工作流程,并且在报业也有许多朋友。但是,曝光别人和被别人报复的情景仿如昨日,历历在目。多年以来,我再也不愿单枪匹马去干这种事了“你真是死心眼,谁叫你真的去曝光啊,你不会”弟弟的话在我心底燃起一片星光。我给远在太白湖边的乡长打了电话,我说你们乡有个七十多岁的抗美援朝老军人被汽车撞伤,车主不愿承担医疗费用,老军人的亲戚在新闻媒体工作,正准备对这件事进行报道。听说乡长您当时也在现场我的话未完,乡长已然有些恼火,他说,这些记者真是扰弄是非,屁大的事就要曝光。我说,这种事性质严重搬弄出去恐怕这总归不好,要不这样,我做个工作,让他们息事宁人,您帮忙叫村书记把医药费承担起来。这样一来,小事化了,大家一安百太。没想到乡长满口应承。第二年早春,一天早晨。我刚起床,外面就有人叫着我的名字。我应着,走到门口,忽然怔住。这不是那个黑瘦的老妇人吗?是的,她的身后站着一个高高大大的老汉,虽然年纪有些大,但身板挺直。“我是来感谢你的,好人。”老妇人低声说,同时把两只芦花鸡和一大包花生放到地上。见到生人,鸡们挣扎着,咯咯一阵乱叫。我忽然身上一阵燥热,眼底发潮,竟又无话可说。(选自2011年第一期散文选刊,有删改)11文章开头一段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1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13联系全文,谈谈“我”在文中的作用。(4分)14“黑瘦的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析。(4分)15结尾“我忽然身上一阵燥热,眼底发潮,竟又无话可说”,联系全文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5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苏明允哀辞序 曾巩明允姓苏氏,讳洵,眉州眉山人也。始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归,焚其所为文,闭户读书,居五六年,所有既富矣,乃始复为文。盖少或百字,多或千言,其指事析理,引物托喻,侈能尽之约,远能见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著,烦能不乱,肆能不流。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其略如是。以余之所言,于余之所不言,可推而知也。明允每于其穷达得丧,忧叹哀乐,念有所属,必发之于此。于古今治乱兴坏,是非可否之际,意有所择,亦必发之于此。于应接酬酢万事之变者,虽错出于外,而用心于内者,未尝不在此也。嘉祐初,始与其二子轼、辙复去蜀游京师。今参知政事欧阳公修为翰林学士,得其文而异之,以献于上。既而欧阳公为礼部,又得其二子之文,擢之高等。于是三人之文章盛传于世得而读之者皆为之惊或叹不可及或慕而效之自京师至于海隅障徼学士大夫莫不人知其名家有其书。既而明允召试舍人院,不至,特用为秘书省校书郎。顷之,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编纂太常礼书。而轼、辙又以贤良方正策入等。于是三人者尤见于当时,而其名益重于天下。治平三年春,明允上其礼书,未报。四月戊申以疾卒,享年五十有八。自天子辅臣至闾巷之士,皆闻而哀之。明允所为文,集有二十卷,行于世,所集太常因革礼者一百卷,更定谥法二卷,藏于有司,又为易传未成。读其书者,则其人之所存可知也。明允为人聪明辨智,遇人气和而色温。而好为策谋,务一出己见,不肯蹑故迹。颇喜言兵,慨然有志于功名者也。二子:轼为殿中丞、直史馆,辙为大名府推官。其年,以明允之丧归葬于蜀也,既请欧阳公为其铭,又请予为辞以哀之,曰:铭将纳之于圹中,而辞将刻之冢上也。余辞不得已,乃为其文。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五六年,所有既富矣 居:停留b引物托喻,侈能尽之约 侈:芜杂c其辉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 引:牵挽d读其书者,则其人之所存可知也 存:学问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余之所言,于余之所不言/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b而其名益重于天下/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愚人之所以为愚人,其皆出于此乎c自天子辅臣至闾巷之士,皆闻而哀之/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d余辞不得已,乃为其文/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苏洵文章的风格及其成就,苏氏父子遇合之盛,及苏洵的著述为人作了高度评价,由此表达对苏洵的痛惜哀悼之情。b文章第二段写苏轼、苏辙的成名经历,以及文学成就,是为了突出苏氏一门父子俱名重天下,社会影响之深远,也借此表达作者对苏氏家族的敬佩景仰。c苏洵考进士不中,回家发奋读书,刻苦治学,终于学有所成,名闻京城,可当被召参加舍人院特试时,为了得到更高的官职故意推辞不去。d文章行文从容不迫,节奏舒缓,平平说去,层层推进。感情凝练敦厚,蕴气于内,给人以层次跌转,婉转缜密之美感。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于是三人之文章盛传于世得而读之者皆为之惊或叹不可及或慕而效之自京师至于海隅障徼学士大夫莫不人知其名家有其书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明允每于其穷达得丧,忧叹哀乐,念有所属,必发之于此。(4分)(2)而好为策谋,务一出己见,不肯蹑故迹。(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唐崇徽公主手痕 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21从诗句的关系看,首联运用了 手法。颔联的“青冢”指的是 。(2分)22简析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变化。(5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1)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3从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2分)24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四)古诗文默写。(6分)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