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祁东鼎兴补习学校2009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1页
湖南省祁东鼎兴补习学校2009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2页
湖南省祁东鼎兴补习学校2009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3页
湖南省祁东鼎兴补习学校2009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4页
湖南省祁东鼎兴补习学校2009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祁东鼎兴补习学校2009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上尽量不要吃水果、甜点、油炸食物,喝酒更不要尽量。不少人有晚餐时喝酒的习惯,这种习惯并不利于健康。(jn)B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美的追求,逐渐强烈。这就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描绘美,通过“熏陶渐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把学生培养成追求自身完善的新一代。(jin)C食品安全法(草案)自4月20日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以来,已收到群众意见4838条,其中,关于加强对食品小作坊违规作业情况的监管反映最为强烈。(zu) D今年发生的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年存在的传染病,患者以婴幼儿为主,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确定:导致该病的症结是感染EV71病毒。(zh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爆满 意气相投 引咎自责 礼义之邦 B.防犯 长年累月 蛊惑人心 闪烁其辞 C.厮打 个中三昧 看风驶舵 俯首帖耳 D.推崇 神志不清 微言大义 举棋不定3下列各项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08北京奥运会颇具吸引力,老张国庆期间到京旅游,为了参观“鸟巢”“水立方”等体育场馆,原拟游览颐和园等景点的安排都只好忍痛割爱,无暇游览了。B、华尔街金融风暴重挫欧美等国的经济,由于中国政府坚持可控的市场经济,使得中国经济能够独善其身,显出一片绚丽的亮色。C、让教师成为社会最富有的人群之一,相信没有多少人反对,但如果让“校服费”“网校费”“择校费”等名目登堂入室,那就有些不入流了。D季羡林先生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角度勾勒了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轨迹,其论述逻辑分明,文字平易近人。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戏曲艺术不景气的形势下,作为全国著名的艺术院团要带头出精品,演好戏,赢得观众,占领市场,弘扬民族文化。B.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C.酸奶比鲜奶更容易消化吸收,它特有的益生菌能够以足够数量直达肠道,并保持更持久的活性,有效改善食物的胃肠通过时间。D. 据美联社报道,在国会占多数的民主党还希望在金融救援计划中增加降低已破产贷款购房者的每月还款金额、限制受该计划救助的金融机构高管的收入等条款。5.依次填入下列两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海不是“田园都市”, ;上海也不是“文化古城”, 。那雪不是飘落的,是吸附的,甚至像是枝桠本身渗透出来的,松软、晶莹、美丽。在阳光照耀下, , ,仿佛转眼就要绽开。A、因此没有那份“散淡”因此没有那份“儒雅”枝桠闪动春天的风情 到处是雪的蓓蕾B、因此没有那份“儒雅”因此没有那份“散淡”枝桠闪动春天的风情 到处是雪的蓓蕾C、因此没有那份“散淡”因此没有那份“儒雅”到处是雪的风情 枝桠闪动春天的蓓蕾D、因此没有那份“儒雅”因此没有那份“散淡”到处是雪的蓓蕾 枝桠闪动春天的风情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根据国际湿地公约,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海水域。湿地通常具备三个要素:水成土、临时或长期的水淹条件、耐湿生物或水生生物(尤其是植物)。这就将人们惯常理解的,仅指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地带的湿地概念,扩大至在空间上与之紧密相连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使其形成整体,这有利于湿地生态的综合保护。滨海湿地和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构成的内陆湿地,属于自然湿地;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建成的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属于人工湿地。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濒危物种)的“家园”,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巨大基因库。湿地也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能保持大于其土壤自身质量3至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然后慢慢将水排出。湿地还是有毒物质的降解容器。当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时,许多湿地植物和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对其进行降解和转化,净化环境。这是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重要原因。 湿地资源丰富,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产自湿地的谷物养活了全球50的人口。取自湿地的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的水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用水保障,也提供了“舟楫便利”。湿地资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换能量,如水力或泥炭发电。另外,湿地景观独特,是人们理想的旅游、体闲场所。 但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认识不足,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例如,将大量湿地排水后改作他用,导致湿地面积锐减;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生态平衡;上游湿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工农业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湿地水体。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湿地的紧迫性,并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农业带产生的大量硝酸盐和其他化学物质,不仅导致流域水质恶化,刺激藻类泛滥,还在入海处的墨西哥湾形成一个面积2000平方千米的无氧区。专家们认为,流域内湿地的大量丧失导致入海径流氮负荷过重,是造成无氧区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在全流域进行大规模湿地生态重建,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这个建议已得到认可。 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要有具体目标因“地”制宜。例如,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作为鸟类或鱼类栖息地的湿地,其生态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以水文调节为目的的湿地建设,重在加强湿地的滞水能力。为人们提供旅游体闲场所的湿地建设,则更应重视优美环境的营造。当然,各类湿地生态的构建在承担主要功能的同时,完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6下列对“湿地”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湿地指长期被静止或流动的水体覆盖的地域,如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 B湿地中的人工湿地有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 C湿地通常被认为是指水域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这只是对湿地的一种狭义理解。 D湿地中的水体与湿地的其他组成部分难以分割,共同构成了湿地整体的生态系统。7下列对“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自然环境独特的湿地,为许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家园”,也为人们提供了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B自然资源丰富的湿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所有物资,如食物、饮水、能源等。 C生态系统完善的湿地,就像一块天然“海绵”,既有很大的蓄水量和很快的蓄水速度,又能将水慢慢排出。 D生物构成多样的湿地,可以利用生物自身的功能有效降解和转化有毒物质,因而有“地球之肾”的美誉。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湿地面积的锐减,将会对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安全构成威胁,带来严重的后果。 B捕捞和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的减弱。 C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上游湿地生态的破坏必然带来下游湿地水质的污染。 D各类湿地生态功能完全不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必须要有具体的目标。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 B人类应当汲取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牺牲湿地的教训,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利用湿地资源。 C只要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 D只有着眼于全面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对各类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才会真正有效。三、文言文阅读(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每小题3分简答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议曰: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明罚,所以齐政也。夫枕干雠敌,人子之义;诛罪禁乱,王政之纲。然则无义不可以训人,乱纲不可以明法。故圣人修礼理内,饬法防外,使夫守法者不以礼废刑,居礼者不以法伤义;然后暴乱不作,廉耻以兴,天下所以直道而行也。 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二,元庆宜伏辜。又按礼经,父雠不同天,亦国家劝人之教也。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然臣闻在古,刑之所生,本以遏乱。仁之所利,盖以崇德。今元庆报父之仇,意非乱也;行子之道,义能仁也。仁而无利,与乱同诛,是曰能刑,未可以训。元庆之可宥,显于此矣。然而邪由正生,理心乱作。昔礼防至密,其弊不胜;先王所以明刑,本实由此。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义,其政不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谨议。 (选自陈子昂复仇议状,略有删改)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 进:提拔 B元庆宜伏辜 辜:罪 C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 苟:马虎 D然后旌其闾墓 旌:表彰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居礼者不以法伤义 斧斤以时入山林B仁之所利,盖以崇德 今已亭亭如盖矣C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苟全性命于乱世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文章谈法说礼,先叙后议,叙议结合,通过徐元庆“手刃父仇,束身归罪”这一案例,阐述了“礼”与“法”的辩证关系。B作者认为,对徐元庆不予处置,于法不容;予以处置,于礼不合。这就是徐元庆案的特殊性。C在作者看来,徐元庆杀害朝廷命官,虽然触犯“国章”,有违“政纲”,但为父报仇,情有可原,束身归罪,勇气可嘉,所以其罪可恕。D作者认为,徐元庆之所以孝义高尚超过古人,行为正义使当时的人佩服,是因为他舍生忘死达到了道德标准,这个道德标准是符合礼义的。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3分) 译文:_ _ (2)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3分) 译文:_ _(3)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3分)译文:_ _14作者认为,对徐元庆不予处置,于法不容;予以处置,于礼不合。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处置徐元庆呢?请摘录原文作答。(3分)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送人还荆州 (唐 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1)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答:_(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情感的?(3分)答:_16、古诗文默写(6分)(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是臣 ,报养刘之日短也。 ,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 。 ,谈笑间,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秃 的 梧 桐 苏雪林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些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作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碑。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地两家分享。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两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上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风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桐树,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斜阳中。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似地说。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17开头说,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惋惜地认为“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请叙述这样说的理由。(4分) 18“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和人们的认识不同,作者的依据何在?(4分) 19从文题看,“梧桐是本文的主要写作对象,但作者写到秋风中的其他植物,有什么作用?(5分)20通观全文,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4分)六文章赏析(14分)21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赏析秃的梧桐的主题思想(2)赏析秃的梧桐的艺术手法七、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是诗人陆游的诗句。不论是作茧还是破茧都会引发我们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自己读这几句诗的体会,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语文答卷题 号选择题四五六七总 分得 分一、单选题(共36分,每小题3分)题号123456789101112选项二、文字题13(9分,每小题3分)(1)译文: (2)译文: (3)译文: 14(3分)答: 15(5分)答:(1) _(2) _16(6分,每空1分)(1) , (2) , ,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17(4分)答: _18(4分)答: _19(5分)答: _20(4分)答: _21(14分)30022(60分)800参考答案1、D(症结zhng) 2.D(A项中“礼义之邦”的“义”应为“仪”。B项中“防犯”的“犯”应为“范”。C项中“看风驶舵”的“驶”应为“使”)3D.(平易近人: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文字)浅显,容易了解。A忍痛割爱: 忍着痛割弃自己的心爱之物。表示被迫舍弃心爱的东西。而颐和园并非老张的东西。B独善其身:原指搞好自己的修养。现多指只顾自己不顾大局、不管他人。C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识或者技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4D ( A项表意不明,“演好戏”有“演/好戏”和“演好/戏”两种理解B. “围绕”“以为主题”;句式杂糅,C句“改善时间”动宾搭配不当。)5.A(“田园”对“散淡”,“文化”对“儒雅”,排C、D;“闪动着”与上句“阳光照耀”衔接;“蓓蕾”与“绽开”衔接)6A(该题主要考查阅读科普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A项中“长期”与文中“长久的或暂时”的表述相异。文中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海水域。”)7B(该题主要考查阅读科普文,“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B项“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所有物资”的表述有误,是以偏概全。文中的相关意思是“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等。“所有”一词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8A(该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B项“捕捞和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的生态平衡”的表述不准确,原文是“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植物”,“过度”缩小了判断范围。C项“上游湿地生态的破坏必然带来下游湿地水质的污染”中的“必然”太过武断,原文的表述是“上游湿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主要强调“湿地蓄洪功能下降”。D项“各类湿地生态功能完全不同”言过其实,原意是“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9D(该题主要是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A项“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错误,原文只说“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而我国人口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数,人均湿地会大大下降。B项“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利用湿地资源”错,人类对湿地资源是可以利用的,只是不能“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C项“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言过其实,文中信息是“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10.A(进:使上进)11.D(均为介词“在”。A介词“因为”/介词“按照”。B连词/名词,“车盖”。C助词“的”/取独,用于主谓之间)12.C(“其罪可恕”错)13. (1)他的父亲徐爽被县尉赵师韫杀了,徐元庆最后能亲手杀掉他父亲的仇人,然后把自己绑起来,投案自首。(2)然而,依据国家法律,杀人的人应当处死,这是国家统一的法规。(3)每个人都有儿女,每个儿女都有父母,如果都由于敬爱父母而互相报仇,那么这种混乱的局面靠谁来挽救呢?14. 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文言文参考译文 据我了解,则天皇后时,同州下邽有个叫徐元庆的人,他的父亲徐爽被县尉赵师韫杀了,他最后能亲手杀掉他父亲的仇人,然后把自己绑起来,投案自首。我认为:先王制订礼义,是用来约束人们,催其上进的;严明刑罚,是用来整顿政治的。枕着武器,伺机报仇,是为人子女的孝义;惩杀罪人,防止作乱,是帝王统治天下的政纲。既然如此,那么没有孝义就不能教育人民,政纲混乱就不能严明法制。所以圣人制订礼制,梳理人们的思想,整饬法令,约束人们的行动,使这些掌管法制的人不因为礼义而废弃刑律,遵守礼制的人不因法规而妨害礼义,这以后暴乱才会不发生,廉洁知耻之风就能蔚然兴起,天下就能按正道顺利发展了。 然而,依据国家法律,杀人的人应当处死,这是国家统一的法规。执法不能两样,徐元庆应该伏罪。又据礼,父仇不共戴天,也是国家勉励人尽孝的教化内容;教化不能马虎,徐元庆不应被处死,但我听说从前刑罚的产生,本来是用来制止暴乱的,讲求仁德可获取益处,人们大都崇尚德行。现在元庆报杀父之仇,本意不是作乱,只是尽子女的孝道,教子属于仁德。讲仁德却得不到益处,与作乱一样都被处死,这虽叫执法不二,却不能用来教育人。在这一点,就可公开宽恕元庆的罪行。但是,如能使邪恶有了合法的产生根源,作乱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从前借助礼教来周密防范作恶,它的弊端数不胜数;先王之所以严明刑罚,根本原因就在这里。现在如果认定元庆的孝道是正义的,而废止国家的刑法,(把这)作为将来处理类似行为的原则,国家必定会多灾多难;那么对于徐元庆的过错,不能免除责罚。每个人都有儿女,每个儿女都有父母,如果都由于敬爱父母而互相报仇,那么这种混乱的局面靠谁来挽救呢?圣贤君主开始做一件事,必定考虑到它的后果,而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因而必须使法律全面完备。所以说:“发扬人们的正义,势在必行。”况且因孝义而妨害公法,是仁德的人所不做的,用公法迁就私情的行为,王道就不能施行,徐元庆之所以教义高尚超过古人,正义的行为使当时的人佩服,是因为他舍生忘死达到了道德标准.今天如果赦免了元庆的罪行而让他快乐地活着,就是磨灭了他的德行,损伤了他的义节,就不是所说的杀身成仁,舍身全节的节操了。 依我辈所见,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按照刑律处死元庆,然后在他的墓前立碑表彰,赞颂他的美好节操,这样,可以使天下按正道顺利发展。把这个案件载入国家法律,永远作为国家法典,恭谨呈上建议。15. (1)运用想象(虚实结合)。由眼前景想象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出对友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2分)(2)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1分)再想象将去之地的风光和途中情景,(表达牵挂之情)(1分);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1分)16(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皇天后土实所共鉴(3)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一尊还酹江月。17(4分)梧桐的枝干,为蚂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各2分)18(4分)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虽然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各2分)19(5分)渲染花木生长的肃杀严酷的环境,衬托秃的梧桐的傲然挺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使秃的梧桐体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在周围环境中有了普遍意义,从而拓展和升华了文章中心。20(4分)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答“以时间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或“以秃梧桐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或“以作者的感情发展为线索的”给2分)21写作要点提示:(1)文章描述了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过程,赋予了梧桐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揭示了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只要我们具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就一定能够焕发出青春活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2) 从以下几个方面的任何一方面分析都可以。托物言志。赋予了梧桐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揭示了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欲扬先抑。作者一开始先极力描写梧桐濒临枯死的状态,以及恶劣的环境,“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梧桐的枝干,为蚂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在这种状态下,梧桐居然透出许多绿叶,突出了梧桐顽强生命力这一主题。侧面衬托。作者为了把主题表现得更深广,给读者留下更广阔的想像空间,除了正面歌颂梧桐外,还从侧面烘托梧桐的顽强生命力。“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年近古稀的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