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方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8章 第三讲 高考成功方案 第4步课时检测 (1).doc_第1页
【成功方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8章 第三讲 高考成功方案 第4步课时检测 (1).doc_第2页
【成功方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8章 第三讲 高考成功方案 第4步课时检测 (1).doc_第3页
【成功方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8章 第三讲 高考成功方案 第4步课时检测 (1).doc_第4页
【成功方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8章 第三讲 高考成功方案 第4步课时检测 (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功方案】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 第18章 第三讲 高考成功方案 第4步高考随堂体验1(2009天津高考)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 bc d解析:据图可知,在s点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甲生态系统影响不大,说明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强,而乙生态系统变化较大,说明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弱。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及数量几乎接近于零,而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所以可确定乙在s点后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答案:b2(2011天津高考)放牧强度可影响人工草地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图 1 是亚热带某人工草地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牧草净光合产量(净光合产量光合作用合成量呼吸作用消耗量)的变化图,g0为不放牧,g1g3 为放牧强度逐渐增强。据图回答:(1)510 月份的最适放牧强度是_(从 g0g3 中选填),_月份可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总能量最多。(2)与放牧草地相比,8 月份不放牧草地净光合产量明显偏低的原因有_(多选)。a过多枝叶对下层植物有遮光作用b植株衰老组织较多c缺少动物粪尿的施肥作用d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快(3)据图 1 分析,为使牧草净光合产量维持在最高水平,410 月份需要采取的放牧措施是_。(4)牧草的光合作用强度可用单位时间和面积的_来表示。(5)在牧草上喷洒32p标记的磷肥,检测32p在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中的放射强度,结果见图 2,其中 a 消费者处于第_营养级。(6)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生产者体内的32p除被消费者利用外,还有部分进入_。解析:由图 1 可以看出,4 月份不放牧时,净光合产量最高,510月份放牧强度为 g2 时的净光合产量最高,且在 6 月份达到最大值。光合作用强度可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产物的生成量或反应物的消耗量来表示。由图 2 可看出,放射性32p 在 a 消费者体内先出现,说明 a 直接以牧草为食,为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答案:(1)g26(2)abc(3)4 月份不放牧,510 月份放牧强度保持在 g2 水平(4)有机物生成量(co2 的消耗量或 o2 生成量)(5)二(6)分解者3(2011四川高考)下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发生改变。(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结合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能力。解析:(1)根据图a中不同的食物链分析,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或第四营养级;根据图b分析,当有卷尾鬣蜥存在时,较无卷尾鬣蜥存在时沙氏变色蜥的数目减少,网蜘蛛的数目增多,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卷尾鬣蜥以沙氏变色蜥为食,而卷尾鬣蜥和沙氏变色蜥都以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因此沙氏变色蜥和卷尾蜥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生态因素改变可导致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小,最终达到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答案:(1)三或第四竞争和捕食(2)垂直结构(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一定的自动调节4(2009海南高考)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1)上述现象中,物质x分别在_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和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的天敌和乙昆虫的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解析:(1)物质x由植物释放,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可驱赶乙昆虫,故它分别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进行传递。(2)光信息影响两种昆虫的活动时间,甲昆虫的活动还受到其天敌的影响,故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两大信息来源是无机环境和生物。影响乙昆虫的信息有光照和物质x,分别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蜘蛛捕食时感受的是蜘蛛网的震动,为物理信息。(3)物质x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驱赶乙昆虫,故在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后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数量减少,乙昆虫天敌数量也随之减少。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2)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课时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也属于信息传递解析: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个体内的信息传递,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范畴。答案:b2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解析:尽管实际时间为白天,但反复提供一个倒置的物理信息,引起蟑螂的活动时间发生改变,说明蟑螂感受到了白天、黑夜这种物理信息。答案:a3下列不属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a利用黑光灯诱杀害虫b播放轻音乐可使奶牛多产奶c改变光照时间,使菊花在“五一”节开放d合理密植可获得高产解析:合理密植可提高光能利用率,并未涉及信息传递的应用。答案:d4对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高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低c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d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大,抵抗力稳定性高,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小,抵抗力稳定性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存在相反的关系。答案:c5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解析:受到干扰后,种群数量波动范围小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答案:c6有关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越低。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答案:c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个种群间的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相对数量的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个种群相对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解析:对比甲、乙两种群相对数量的变化,可知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甲乙。m点时,从整体上看,甲种群相对数量逐渐减少,造成甲种群相对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变化是信息传递的结果,这种调节方式是双向的。两个种群的相对数量波动幅度逐渐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这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结果。答案:a8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b并不是所有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稳定性c外界干扰刚产生时,主要是抵抗力稳定性起作用d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大小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所有生态系统均具有两个方面。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小与物种多少有关,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大。答案:b9下图是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曲线,其中正确的是()解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但恢复力稳定性越低。答案:a二、双项选择题10(2012广州质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面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城市污水中有机物中所包含的化学能。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而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中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是一个种群在空间上分布的情况。绿藻、黑藻只能利用污水中的无机盐、水等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答案:ad11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稳定性很强解析:动物的行为信息,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大火后草原的恢复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较弱。答案:ac12四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生态系统组成光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生态瓶编号甲乙丙丁注:“”表示有;“”表示无。a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逐渐减小b由于丙瓶中没有小鱼,所以比甲瓶积累的有机物多c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少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构成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四种成分解析:乙瓶中没有光照,藻类的种群密度将逐渐减小;丙瓶和甲瓶中都没有小鱼,但是丙瓶中缺少微生物,所以有机物积累得多;丁瓶中小鱼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氧气含量少;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消费者不是必需的。答案:ac三、非选择题13(2012豫南四校调研)2011年初我国一些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当前对其成因有多种分析,观点之一是经济物种桉树的大量种植造成地下水过度丢失所致。请回答相关问题:(1)水进入桉树叶肉细胞内的细胞器,作为反应物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有_,干旱会使桉树根部细胞吸水能力变_。在大面积的桉树林中,其他植物几乎不能生长,因此该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较弱,桉树与其周围植物的种间关系是_。(2)海南某林场利用桉树幼苗和菠萝两种植物的根系深浅搭配和植株高矮结合,取得了桉树、菠萝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请列举桉树菠萝立体农业的优势:_;_。(3)特大旱灾后土地上重新长出灌木丛,这属于_演替。(4)下表是干旱前后某地区生态系统价值的估计值,表中数据说明受到损害程度最大的是_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价值(美元/hm2a1)干旱前干旱后热带雨林2 007401.4草地23223.2湿地14 785793.3农田9227.6解析:(1)植物吸收的水可以进入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线粒体中进行细胞呼吸等。由题意可知,干旱会使桉树的吸水能力增强,在与其他植物竞争时,导致物种的数量减少,使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减弱。(2)由于桉树幼苗和菠萝两种植物的根系深浅搭配和植株高矮结合,因此它们能够充分利用光能和不同土壤层次的水分和无机盐,提高经济效益。(3)特大旱灾后土地上重新长出灌木丛,属于次生演替。(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湿地生态系统干旱前的价值与干旱后的价值之比最大,因此受损害程度最大。答案:(1)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或有氧呼吸)、水解反应(答对2点即可)强抵抗力竞争(2)合理利用不同层次土壤的水分和无机盐使植物能够充分利用光能(3)次生(4)湿地14请完成下列探究课题:探究课题:探究某种昆虫交配求偶中的信息传递过程。探究步骤:捕捉某种处于性成熟的还未交配的雌虫,随机分为四组,进行如下实验:第一组:将雌虫(只有未交配的个体才能分泌性外激素)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第二组:将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