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doc_第1页
杜甫诗三首.doc_第2页
杜甫诗三首.doc_第3页
杜甫诗三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 1、 熟读背诵三首古诗。2、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重点: 1、 反复诵读,体味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2、 理解诗歌独特的表达手法。教学难点:诗歌所描写的时代背景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满眼河上,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同学们,这些对联中指的人物是谁呢?对,是杜甫。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二、 作者简介; 杜甫( 712 770),唐代诗人。字子美。 祖籍襄阳 (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它的诗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李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史诗”,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称为“诗圣”。三、诗歌品味:望岳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学生自主探究,试解决以下问题 1、 熟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2、律诗分哪几联?各写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主题?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角度又各不相同,试加以分析。4、分析“钟“”与“割”二字的妙处?5、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竞比展示,说说学习成果。 1、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首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颔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颈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尾联) 教师点拨:指出律诗的结构,强调其中中间两联要用对偶这一修辞手法。2、感知课文 望岳第一层(首联、颔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第二层(颈联、尾联):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主题: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教师点拨:提示学生结合课文尾联来谈,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三)答疑解惑说“炼字” “钟”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把泰山营造的神奇秀丽,从而表现了泰山的神奇。 “割”给人一种泰山似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阳光,写出了它的高大雄伟。春望教师介绍写作背景: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一)自主探究 1、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2、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其主语是“诗人”,还是“花、鸟”呢?(二)竞比展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春望第一层(首联、颔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第二层(颈联、尾联):写心念亲人的离愁,和忧国、伤时、思家的沉痛。2、整体把握: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三)答疑解惑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语句的妙处。 (移情于物或反衬)石壕吏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1) 自主探究: 1、熟读诗文,把握故事情节。 2、从内容上看,你认为它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为什么? 3、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战争的残酷?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竞比展示: 石壕史 第一部分(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部分(五、六句):写差使的凶横残暴和老妪的痛苦情状。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老妪致词。 第四部分(后四句):尾声,暗示老妪已被差使抓走。 (三)答疑解惑 1、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逼问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2、作者究竟对这场战争持什么样的态度?请阐述你的理由。 四、巩固练习: (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岱( ) 眦( ) 簪( ) 逾( )(二)、文学常识填空1杜甫(712770),字_,别号_,朝伟大的_诗人。2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朝由_而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3 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 和 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三)、默写1岱宗夫如何?_。2_,浑欲不胜簪。3暮投石壕村,_。_,老妇出门看。4夜久语声绝,_。天明登前途,_。(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造化钟神秀( ) 决眦( )家书抵万金( )( ) 浑欲不胜簪( ) ( 五)、阅读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1解释下列词语。附书至( ) 新战死( ) 未去( ) 犹得( )2形似字注音并组词。(1)戍( )_ 戌( )_ 戎( )_(2)衰( )_ 哀( )_ 衷( )_3为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