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中生物 第五章第一节知能过关演练 苏教版必修3(江苏专用).doc_第1页
【优化方案】高中生物 第五章第一节知能过关演练 苏教版必修3(江苏专用).doc_第2页
【优化方案】高中生物 第五章第一节知能过关演练 苏教版必修3(江苏专用).doc_第3页
【优化方案】高中生物 第五章第一节知能过关演练 苏教版必修3(江苏专用).doc_第4页
【优化方案】高中生物 第五章第一节知能过关演练 苏教版必修3(江苏专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方案】2013高中生物 第五章第一节知能过关演练 苏教版必修3(江苏专用)1(2011年江苏连云港高二检测)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高人口农村化人口老龄化a bc d解析:选a。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亟待提高、人口城市化、人口老龄化。2我国曾预测20世纪90年代前期人口生育正处于高峰期顶峰,作出这个预测的依据是()a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 b出生率与死亡率比例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种群密度和性别比例解析:选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3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较高和逐渐降低的死亡率b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低增长率低增长量的态势c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d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解析:选b。我国人口由于基数大,还将长期处于低增长率高增长量的态势。4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温室效应赤潮光化学污染潮汐臭氧层空洞水俣病酸雨大脖子病a bc d解析:选d。潮汐是因地球与月球的位置及吸引力而产生的海水规律性的涨落现象,属于正常的自然现象;大脖子病则是由于缺乏碘元素,不能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所致,所以与环境污染无关。水俣病为环境中汞含量过高导致;赤潮是海洋被污染导致缺氧,致使鱼虾等生物死亡;光化学烟雾是指氮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一种新的污染物。5如下图所示为甲、乙两国的人口年龄构成,据图回答:(1)甲国人口年龄组成属于()a增长型 b衰退型c稳定型 d都不是(2)甲国因人口问题会造成()a就业困难、生活贫困b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加c经济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d医疗水平降低,住房紧张(3)乙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最主要的是()a控制人口增加 b提高人口素质c鼓励多生育 d延长教育年限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甲国人口中,老年个体占的比例较大,而幼年个体相应比例则较小,属于衰退型。甲国将来的人口发展趋势是老年人越来越多,而出生率则很低,就业人员不足。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福利事业的压力将加大,增加国家的经济负担。再来分析乙国的年龄组成,可以看出,乙国人口中,幼年个体占的比例很大,而老年个体占的比例很小,属于增长型,乙国将来的人口发展趋势是出生率上升,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人口一多,就会对社会、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要控制人口的增长,使乙国的人口保持一个稳定的低增长态势,人为地降低人口总数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效控制后,使得人口数量控制在环境最大负荷量以下,人口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这样的国家每个方面都将得到良好的发展。答案:(1)b(2)c(3)a6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19501975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_,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出生的人数有所下降,其原因是_。(2)由于人口政策得力,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的特点是_。(3)在全世界范围内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有_、_、_、_。解析:从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可以发现,19501975年,曲线的斜率增大,因此该时间段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上升,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的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增长率也有所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增加人口比较多,引起水资源危机、森林破坏等。答案:(1)上升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2)人口基数大,低增长率高增长量(3)水资源危机森林破坏土地资源丧失环境污染一、单项选择题1(2011年江苏无锡高二检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口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b人口增长,生活排污量增大,易造成对环境的侵害c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的规模扩大,造成的污染更严重d人口数量增长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解析:选d。人口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人地矛盾,也会在某种意义上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容易引起或加重环境问题,但只要人的意识和素质提高,生产发展就会减缓人口增多带来的负面效应。所以,不能说人口数量增长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解析:选a。人口增长要满足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人均耕地减少,需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耕地退化,自然灾害频繁,粮食减产,继续开垦土地,形成恶性循环。3某国家妇女的生育年龄大都在2135岁,如果在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增长的比35岁以上年龄段快,且每位妇女生育孩子的数目长期保持现有的水平,那么该国家的人口将()a出生率不变,人口数量基本稳定b出生率上升,人口数量上升c出生率上升,但人口数量基本稳定d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量基本稳定解析:选b。由于该国家生育年龄段人口增长比35岁年龄段增长快,说明该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人口数量将上升。4解决人口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不包括()a杜绝人口出生b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减缓人口增长速度c通过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d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解析:选a。解决人口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减缓人口增长速度;通过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5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年龄结构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d不同种群出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种群中处于生殖年龄的个体数不同解析:选d。影响人口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育龄人口的数量,每个育龄妇女生育子女的个数,疾病等。6(2011年河南周口高二检测)下列有关中国的人口和城市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的人口问题表现为老龄化严重b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c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已高于发达国家d中国城市化速度已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解析:选d。中国城市化速度已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是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低于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口增长已经通过计划生育降到较低水平。7到2050年,按16亿人人均年消费粮食600 kg计算,中国每年共需粮食9.84亿吨,每公顷耕地需要产粮13.5吨,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解析:选b。粮食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只有控制人口、保护耕地,才能解决粮食问题。8如图是某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画,这幅画所倡导的意义,主要是为了缓解哪种环境问题()a酸雨b温室效应c臭氧层空洞d森林锐减解析:选b。推行低碳经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co2的排放量,缓解温室效应。二、多项选择题9以下几种措施,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是()a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b少用原煤做燃料c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d开发清洁能源解析:选abd。形成酸雨的原因是so2的排放,主要是由于含硫煤的燃烧。我们可以对煤燃烧产生的尾气进行脱硫处理,如用碱石灰吸收等;对原煤应进行洗选加工,既能减少煤炭中的硫含量,又能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新能源也是减少硫排放的一种重要途径;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无法减少so2的排放。10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b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漠化大面积扩大的标志c要制止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d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解析:选abcd。土地沙漠化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以及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植被破坏等。防止土地沙漠化就要制止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三、非选择题11观察下列两幅图,据图答题:(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而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3%,可见_。(2)从图乙可知,到2000年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建国初期相比,_。(3)导致可用淡水、人均耕地迅速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解析:解答本题时需领悟图示的含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据图甲及题干数据可知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非常宝贵。(2)据图乙中人均耕地曲线图可知:2000年时人均耕地约为建国初期的1/2。(3)由于人口数量的增长,再加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如土地荒漠化,淡水资源污染等导致可用淡水及人均耕地迅速减少。答案:(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2)减少了一半(3)人口数量急剧增长12下图是梅托斯在1970年所提出的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的模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ab年内粮食水平增长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2)简要说出该模型中所包含的道理。(3)从总的趋势分析该模型存在的缺陷。(4)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降低人口增长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解析:粮食、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人口数量发生变化。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增大,而环境的变化又反过来限制了人口数量的增多。通过采取科学的措施,可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答案:(1)人类的毁林造田和围湖造田等。(2)人口数量的增加引起粮食匮乏、自然资源衰竭、环境污染加剧,从而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最终导致人口数量的下降。(3)未考虑到人类的创造力和控制自身发展的能力。(4)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使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三者协调发展。13(创新探究)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右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曲线。(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解析:(1)此题主要考查人类对环境过量索取给环境造成的影响。人口剧增会导致粮食短缺,耕地、煤炭等资源的锐减,同时会加剧环境污染、生态的破坏等,从而使人的生存阻力增大,生存斗争加剧,最终表现为图中的c曲线所示的变化。(2)a和b两条曲线分别为生态学中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生物圈这个环境空间与资源决定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b曲线。a、b两曲线的区别就是“s”型曲线与“j”型曲线增长的区别;在k/2时环境阻力最小,故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110/255亿。(3)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若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的总能量为a,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时(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人类获得的能量将由a/55变为a/28,则是原来的55/281.96倍。(4)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