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1页
老年期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2页
老年期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3页
老年期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4页
老年期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老年期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 第一节概述 一 老年期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 神经系统结构的变化 1 脑与神经元的变化脑细胞减少导致脑萎缩 珠网膜下腔 脑室扩大 脑沟增宽 脑回变窄 脑脊液量增多 随神经元的变性 神经轴突和树突也会相应减少 2 脊髓脊髓的大部分神经细胞出现退行性变 3 周围神经系统神经束内结缔组织的增生 神经内膜的增生 变性 2 2 神经系统生理的变化 1 运动知觉功能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 动作协调能力下降 出现步态不稳 蹒跚步态 或 拖足 手的摆动幅度减小 转身时不稳 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事故 2 反射功能老年人的反射易受抑制 由于肥胖或腹壁松弛 使腹壁反射迟钝或消失 深反射减弱或消失 可出现轻度肌张力增高或轻度肌张力异常 3 二 护理评估1 病史 1 患病及治疗经过 2 过去与其他病史 3 心理 社会资料 4 生活史和家族史2 身体评估 1 一般状态 2 瞳孔 3 面部及五官 4 四肢及躯干 4 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 血液检查 2 脑脊液检查 3 经颅多普勒 TCD 检查 4 颈部动脉超声检查 5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 磁共振成像 MRI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DSA 等 6 放射性核素检查 5 第二节脑血管疾病 1 脑血管疾病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心血管病 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 老年高血压病人增多且多数血压控制不理想 缺乏科学的防病保健知识 6 2 老年人脑血管疾病的特点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增多 成为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 椎动脉易受骨质增生压迫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高血压较多 平均动脉压升高 可使脑血流增加 血压波动较大容易引起脑血管意外 7 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ischemicattack TIA 指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 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症状一般持续10 15min 多在1h内恢复 最长不超过24h 8 1 病因与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狭窄 心脏疾患 血液成分异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病因所致 9 2 临床表现 1 临床特征 发作突然 历时短暂 一般为10 15min 多在1h内恢复 最长不超过24h 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症状 完全恢复 不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10 2 症状颈动脉系统TIA常表现为单眼或大脑半球症状 如 一过性黑朦 雾视 视野中有黑点 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 眼动脉缺血的特征性症状是一过性单眼盲 优势半球缺血时可有失语 椎 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表现为眩晕 头晕 构音障碍 跌倒发作 共济失调 复视 眼球震颤 交叉性运动或感觉障碍 偏盲或双侧视力障碍 典型表现 一侧脑神经麻痹 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 11 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 血液检查 2 头颅CT和MRI 3 颈动脉超声检查 4 TCD检查 5 DSA检查 12 5 治疗要点 1 控制危险因素 2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剂 对于反复发生TIA的病人应首选 抗凝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低分子肝素钠 速避凝 降纤药物 可考虑使用巴曲酶或降纤酶治疗 3 外科治疗经血管造影确定TIA是由颈部大动脉病变如动脉硬化斑块引起明显狭窄或闭塞者 13 6 常用护理诊断 问题 措施及依据 1 有受伤的危险与突发眩晕 平衡失调及一过性失明等有关 1 安全护理2 运动指导 2 知识缺乏缺乏本病防治知识 1 用药护理 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2 预防并发症 完全性卒中或二次卒中 14 7 健康指导 1 疾病知识指导 2 饮食指导 3 保持心态平衡 4 定期体检和及时就诊 15 二 脑梗死脑梗死 cerebralinfarction CI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 包括脑血栓形成 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 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 缺血 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老年人最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和腔隙性梗死 16 1 病因与发病机制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 高血压常与脑动脉硬化并存 两者相互影响 使病变加重 高脂血症 糖尿病等加速脑动脉硬化的进展 17 2 临床表现 1 前驱症状 可有头晕 头痛 部分病人发病前可有TIA发作 2 起病形式 多在静态下 安静休息或睡眠中 急性发病 3 症状 常见有失语 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 共济失调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表现 部分可有头痛 呕吐 昏迷等全脑症状 18 4 临床分型1 完全前循环梗死 表现为三联征 即完全大脑中动脉综合征的表现 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 同向偏盲 对侧三个部位 面 上肢与下肢 较严重的运动和 或 感觉障碍 2 部分前循环梗死 有以上三联征中的两个 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 或感觉 运动缺损较局限 3 后循环梗死 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的椎 基底动脉综合征 4 腔隙性梗死 表现为腔隙综合征 19 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 血液检查 2 影像学检查1 CT检查 24h以后脑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灶 2 MRI检查 可早期显示缺血组织的大小 部位 3 TCD检查 帮助发现血管高度狭窄或局部血流异常闭塞 血管痉挛 侧枝循环建立程度 还可用于溶栓监测和预后判断 20 4 诊断要点中老年病人 有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或TIA发作等病史 在安静休息时起病 症状逐渐加重 发病时意识清醒 而偏瘫 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 结合头部CT及MRI检查 可明确诊断 21 5 治疗要点 1 急性期治疗 调控血压 防治脑水肿 早期溶栓 降纤治疗 抗凝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脑保护治疗 中医药治疗 外科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 22 2 康复治疗1 急性期急性期一般为l 2周 病情稳定48 72h后康复治疗即可开始 2 恢复期恢复早期 发病后l 3个月 和恢复中期 发病后3 6个月 是康复治疗和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 恢复后期 发病后6个月 2年 功能恢复逐渐缓慢 23 6 常用护理诊断 问题 措施及依据 1 躯体活动障碍与偏瘫或平衡 协调能力异常有关 1 生活护理2 安全护理3 用药护理 24 2 吞咽障碍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 1 进食和营养状况评估2 吞咽功能训练 触觉刺激 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 味觉刺激 唇 舌 颏渐进式肌肉训练 摒气 发声运动 3 进食指导 注意进食体位 选择恰当食物 包括食物的性状及量 良好的进食方式 记录进食4 防止误吸和窒息5 留置胃管的护理 25 3 语言沟通障碍与脑梗死后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1 沟通方法指导2 语言康复训练 其主要原则 重视常用 重视信息传递 调整交流策略 重视双向交流 4 有失用综合征的危险与意识障碍 偏瘫所致长期卧床有关 1 早期康复干预 重视患侧刺激 翻身和保持肢体功能位 2 指导和协助床上运动 被动活动关节 上肢自助被动活动 桥式运动 3 恢复期康复训练 主要包括床上抑制肌痉挛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 偏瘫肢体训练 站立位平衡训练 步行和实用步行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 26 4 预防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 直立性低血压 失用性骨质疏松 5 焦虑 抑郁与脑部病变 偏瘫 失语或缺少社会支持等有关 评估焦虑 抑郁的原因 心理支持 27 7 健康指导 1 合理饮食 2 日常生活指导 3 家庭环境改造指导 4 照顾者指导 5 定期复查 预防复发 28 三 脑出血脑出血 intracerebralhemorrhage ICH 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多见于老年人 在脑出血中大脑半球出血占80 脑干和小脑出血约占20 29 1 病因与发病机制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为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 用力 情绪改变等是诱发因素 30 2 临床表现 1 起病形式多在动态下 情绪紧张 兴奋 排便 用力 急性发病 2 发病时症状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中枢性偏瘫 面舌瘫 失语 感觉障碍 大小便失禁 常伴有头痛 呕吐等症状 病情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展至高峰 31 3 各部位脑出血的表现1 壳核出血 最常见 壳核出血最常累及内囊出现三偏征 优势半球出血可有失语 出血量较大 30m1 时 可出现意识障碍和占位效应 甚至引起脑疝而危及生命 2 丘脑出血 出现丘脑性感觉障碍 失语 痴呆和眼球运动障碍 侵及内囊可出现对侧肢体瘫痪 下肢重于上肢 32 3 脑干出血 大多为脑桥出血 常表现为突然发病 剧烈头痛 呕吐 眩晕 复视 双侧面部和肢体瘫痪 双侧病理反射阳性 两侧瞳孔极度缩小 还可出现中枢性高热和呼吸改变 病情多迅速发展 在24 48h内死亡 4 小脑出血 表现为突起一侧后枕部的疼痛 眩晕 呕吐 病侧肢体共济失调 可有颅神经麻痹 眼球震颤和意识障碍 无明显瘫痪 33 5 脑叶出血 顶叶出血可有偏侧感觉障碍 颞叶出血表现为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以上肢为主的瘫痪 枕叶出血多有视物模糊 同向偏盲或象限盲 额叶出血常表现为偏瘫 Broca失语 精神障碍等 6 脑室出血 出血量大时表现为突然头痛 呕吐 深昏迷 双侧瞳孔缩小 四肢瘫痪或阵发性强直痉挛 去大脑强直发作 脑膜刺激征阳性 中枢性高热 呼吸不规则 脉搏和血压不稳定等 若出血量小 病人可仅表现为头痛 呕吐和脑膜刺激征阳性 预后良好 34 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 血液检查 2 影像学检查头部CT是诊断脑出血首选的方法 24h内出血灶表现为高密度 48h后出血灶的高密度影周围出现低密度水肿带 3 腰椎穿刺检查 35 4 诊断要点50岁以上高血压病人 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时突然发病 迅速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症状 伴偏瘫 失语等局限性神经缺损症状 应考虑脑出血的可能 CT检查可明确诊断 36 5 治疗要点 1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 鼻饲 预防感染等 2 调控血压降压幅度不宜过大 3 降低颅内压 4 止血药物 5 手术治疗对大脑半球出血量在30ml以上和小脑出血量在10ml以上 均可考虑手术治疗 6 早期康复治疗 37 6 常用护理诊断 问题 措施及依据 1 急性意识障碍与脑出血 脑水肿所致大脑功能受损有关 1 休息与安全2 保持呼吸道通畅3 生活护理4 病情监测 严密观察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38 2 潜在并发症脑疝1 避免颅内压升高2 评估脑疝的先兆表现3 配合抢救 3 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1 识别出血指征2 心理支持3 饮食护理4 止血和抗休克 39 4 有失用综合征的危险与脑出血所致意识障碍 运动障碍或长期卧床有关 5 语言沟通障碍与脑出血所致语言中枢受损有关 40 7 健康指导指导病人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态平衡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证充足睡眠 适当运动 避免体力或脑力的过度劳累和突然用力过猛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避免用力排便 戒烟酒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药 防止血压骤升或骤降 41 第三节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 PD 又称震颤麻痹 是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以静止性震颤 肌强直 运动迟缓和体位不稳为主要临床特征 42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1 年龄老化2 环境因素3 遗传因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 脑炎 外伤 中毒 基底核附近肿瘤以及吩噻嗪类药物等所产生的震颤 强直等症状 称为帕金森综合征 43 二 临床表现1 静止性震颤多从一侧上肢开始 手指 搓丸 样动作 静止时震颤明显 动作时减轻 入睡后消失 2 肌强直多从一侧的上肢或下肢近端开始 逐渐蔓延至远端 对侧和全身的肌肉 呈 齿轮样肌强直 3 运动迟缓随意动作减少 减慢 始动困难 表现为 面具脸 写字过小征 等 4 姿势步态异常早期呈 慌张步态 晚期有坐位 卧位起立困难 5 其他精神异常 多汗 便秘 尿潴留 痴呆等 44 三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 CT检查显示脑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表现 2 功能显像检测PET或SPECT可发现PD病人脑内的DAT功能显著降低 DA受体活性改变 DA递质合成减少 四 诊断要点根据中老年发病 进行性加重的静止性震颤 肌强直 运动迟缓和体位不稳等典型神经症状和体征 一般可诊断 45 五 治疗要点1 药物治疗早期无需药物治疗 当疾病影响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时 适当的药物治疗可减轻症状 并可因减少并发症而延长生命 2 外科治疗3 康复治疗 46 六 常用护理诊断 问题 措施及依据1 躯体活动障碍与黑质病变 锥体外系功能障碍所致震颤 肌强直 体位不稳 随意运动异常有关 1 日常生活护理1 保持个人卫生2 预防压疮3 提供生活方便4 指导有效沟通5 保持大小便通畅 47 2 运动指导和康复训练1 松弛训练2 关节活动度训练3 姿势训练和平衡训练4 往复训练5 步态训练6 面肌训练7 呼吸功能训练 48 3 安全护理 1 参见脑梗死的护理 2 对于上肢震颤未能控制 日常生活动作笨拙的病人 应谨防烧伤 烫伤等意外事件发生 3 对有幻觉 错觉 欣快 抑郁 精神错乱 意识模糊或智能障碍的病人应特别强调专人陪护 防止自伤 坠床 坠楼 走失 伤人等意外发生 49 2 知识缺乏缺乏本病相关知识与药物治疗知识 1 疾病知识指导 2 用药指导1 疗效观察2 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左旋多巴制剂 早期会有食欲减退 恶心 呕吐 腹痛 直立性低血压 失眠 不安等不良反应 一般选择进食时服药或减小服药剂量 症状会逐渐消失 抗胆碱能药物 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 眼花 少汗 便秘 排尿困难等 青光眼及前列腺增生者忌用 金刚烷胺 有口渴 失眠 食欲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