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四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检测试题.doc_第1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检测试题.doc_第2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检测试题.doc_第3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检测试题.doc_第4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检测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届高一历史月考检测题 考试范围:必修二第一二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 时间:2015年3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1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限制商人经商范围 加强对商人的户籍管理 保护小农经济 增加赋税收入 打压商人势力 ,维护中央集权3.河南省的洛阳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这里不断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请你判断其反应的历史时期应是(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4.“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海禁政策 重农抑商 盐铁官营 夜市出现a b c d 5.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b.唐制瓷业技术高超,已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c.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d.明清两朝推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6.商代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历史情况a.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c.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d.生产规模相当大7.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8.“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9.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0.对比下面两幅图,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a、时间、空间的限制被打破 b、“草市”盛行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d、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11.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12.最有力地证明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出现铁器的是( )a管仲一书里有记载 b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出土一批铁农具c先人们的传说 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载着铁矿山达三十多处13.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14.史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上述材料反映了: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 农副产品投入市场 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a. b. c. d.15.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d生产关系的变革16.西汉初年规定“市井之子孙不得仕宦为吏”,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废除 b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地位平等c科举考试对工商业者开放 d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17.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 b c d18.“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19.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政策。中国古代王朝一直奉行此政策,但商业经济仍不断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 b.经商容易致富c.政府没有具体执行此政策 d.商人政治地位高20.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铁模子)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器仅用于农耕c.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d.铁农具主要用于殉葬21.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是指a世界分裂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b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c欧洲形成了相互争夺的两大集团 d荷兰与英国争夺世界殖民霸权22.下表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趋势是( )年份18701900企业总数(个)808669工人总数(个)78000272000产量(吨)320000029500000投资额(美元)1210000590000000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企业增加促进投资 d劳动生产率有所降低23.观察下图,根据年代与数据推测图中表示的是()单位:万吨a.英国煤炭产量 b.世界石油产量c.世界钢铁产量 d.英国棉花产量24.1602年建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行股票的公司,政府持有股份,有为战争支付薪水、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货币、建立殖民地等权利。该公司的历史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25.饼状图是研究和表达经济发展状况的一种常用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更为直观的让我们分析经济各因素之间的发展、变化。读下面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的饼状图,我们可以得出的最直接的信息是( )a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布局 ,加快了城市化进程b农业就业人数不断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不断提高c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开展,促进了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促进英国人口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6.“这是一个,给世界带来工业文明的火种也带来海盗洗劫般苦难的民族;这是一个,曾经让世界在她面前战栗、而今只能紧跟当今霸主狐假虎威的岛国;这是一个,人类政治文明民主化、法律化历程开始的地方”诗中的“岛国”是指()a 澳大利亚 b 法国 c 日本 d 英国 27.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28.读下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 b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c民族工业发展得到政府支持d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29.下面是l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出现图示现象的客观条件是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动员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实业救国”思想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30.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第卷 非选择题二、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31.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材料二、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材料三、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材料四、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扣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4)对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材料四提出了什么观点?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32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材料二 (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材料三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材料四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史仲文 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请回答:(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1.b耕作方式的变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片信息,解读图片,可知,图片中的“石器”、“耒耜”、“铁农具”、“曲辕犁”均是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而且是一个不短渐进、革新的过程。结合选项,分析可知,只有 b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其余表述与题干意思无关,排除acd三项。2.c 3.b 4.c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权力型经济”可以理解为政府加强对经济活动管理、控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形态。根据所学可知,“海禁一政策 、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符合“政治权力型经济”的特征;“夜市出现”是政府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放松的结果,被排除。c符合题意。 5.d “海禁”政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清两朝的确是推行了“海禁”政策,但并不是禁止海外贸易,而只是严禁海外贸易,所以,其中不符合史实的只可能是d。本题主要是要分清楚“禁止海外贸易”和 “严禁海外贸易”的程度的区别,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6.a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用的礼器以及贵族的生活用器,由于青铜器冶炼技术复杂,且生产成本较高硬度较低不适于制作农具,所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数量极少,a说法不符合史实,b c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答案选a。7.d 手工业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但是对民间市场没有明显的影响。8.a 古代中国的农业。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2000多年这一时间可以排除隋朝时期大运河与赵州桥。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a项符合题意,排除位于关中地区的郑国渠。9.c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世界发展趋势”。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因此,明朝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顺应了这一趋势。c项中的“计日受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10.a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市的变迁。从图中可以看出,唐代长安城设东西两市,市、坊严格分开;宋代以后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打破经营时间限制,出现夜市。b、c、d图中没有体现,故选a。11.b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地位逐渐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看不起商人,到明清时期的争作商人妇。故选b。12.b 研究历史的史料。史料包括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和口述史料等。文字史料由于加入了史学家的主观评价,难免有失偏颇,如a管仲;d山海经虽然经过实地考证,但铁矿石不等同于铁器,与题干要求不符;口述史料包括传说等,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口口相传的传说已经失去了最初的面目。所以只有实物史料才最有力最有价值,选b。13.d 经济重心南移。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分析理解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从汉至宋南方户数总体上呈增长趋势,而北方相反。只有晋太康元年略有起伏。户数变化主要与我国古代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有关,a、b、c答案属其次原因或表面现象。故选d。14.c 租佃制。农产品能够“朝登垄亩,夕贸市廛”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而这些新产品属佃农所获,联系教材知识可知材料说明了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并且佃农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c项正确。15.d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西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田里不鬻”即土地不得买卖;战国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归个人所有,可以自由买卖或转让。这种土地制度的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故选d。16.d 重农抑商。a项是错误项,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是加强期,而唐宋不过是松动期。b项与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b项。c项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相符合,故答案选择d项。17.c 古代手工业。该题为组合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多角度理解能力。题中列举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但能够中国“象征”的,都是传统的手工制品。所以表明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高,但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经济长期内未实现根本性突破,故c项组合正确。18.b 解析:依据“粗茶淡饭饱三餐”“ 布衣得暖胜丝棉”“ 草屋茅舍有几间”等信息说明小农经济下的农民生活的清贫,而不是富足,b项解读不正确。从清贫生活下人们的态度可得出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也反映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b思路点拨: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选项的判断。19.a 解析:解题关键是题干中的“根本原因”,b、c、d项与所学知识和史实不符,排除;中国古代商业仍得到发展的根本原因与封建社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有关。故选a。思路点拨:依据所学排除错误选项。20.c 解析:从铁农具出土的地点,出土的数量以及在全部铁器中所占的比例,根据所学知识铁骑开始出现于春秋时期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判断,a、d首先排除,铁犁是属于铁农具中的一部分,c概况的比较前面,因此,选c。思路点拨:依据材料信息中的数据及所学知识排除错误选项即可。21.b 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a项是冷战的影响,b项是新航路的影响,c项是一战前出现的,d项是早期殖民扩张。思路点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22.b 解析:“19世纪后期”,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之下,生产力迅速发展,表格反映出企业总数减少,而企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以及资本倍增,说明了垄断组织产生,即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a、d项也能反映,但不是主要特征,而c项说法错误。故选:b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本质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垄断组织产生的正确理解。23.a 解析:题干数据推测图中从1790年-1850年,逐年上升,此时间段正好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展时间,蒸汽机广泛使用推动煤炭工业发展,a项正确;石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的燃料,b项错误;世界钢铁产量提升也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c项错误;棉花产量提升属于工业革命之前, d项错误。故选: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成就的记忆。从时间1700-1850年,可以判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即可选择正确答案。24.b 解析:从材料中可分析出:时间“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建立在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选:b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弄清东印度公司是荷兰殖民扩张的手段,荷兰是早期殖民主义国家之一。25.a 解析:本题考查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8011901年由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随着英国工业化程度的加强,行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故选:a 思路点拨:分析图表数据,再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26.d 解析:依据材料中“工业文明的火种”、“ 海盗洗劫”、“ 人类政治文明民主化、法律化历程开始的地方”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是英国。故选:d思路点拨: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对英国历史的熟练掌握。27.d28.b 近代民族工业。从图中可以了解到1872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境内工业资本所占比例中外国资本占一半以上,其次分别是官办和官商合办资本、商办;而在工业企业数中,外国人办企业依然占绝大部分,官办和官商合办的企业数最少,商办企业数居第二位。因此反映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工业等相比,具有规模小、资金少的特征。答案为b项。29.b 本题考查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0.a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是在一战期间,与材料提供的时间不相符合。袁世凯死后,中国社会进入了近代史上最黑暗的军阀混战时期,所以b项错误。d项明显与史实不符合,所以答案选择a项。31.参考答案:(1)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整体世界的出现,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使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6分)(2)社会问题: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社会矛盾激化。 (6分)(3)直接结果:英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