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风采-引领孩子扑捉生活精彩.doc_第1页
教学风采-引领孩子扑捉生活精彩.doc_第2页
教学风采-引领孩子扑捉生活精彩.doc_第3页
教学风采-引领孩子扑捉生活精彩.doc_第4页
教学风采-引领孩子扑捉生活精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风采引领孩子捕捉生活精彩宁卧庄小学 李军语文素养是构成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基本素质,而作文能力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主要标志。作文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自由表达的过程。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习作的乐园,让他们在提高作文能力的同时又能体验到自由表达的乐趣呢?我觉得应帮着孩子们,关注生活,开掘习作的源泉。教学中,经常见到很多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后咬着笔头,愁眉不展;抓耳挠腮,无从下手勉强写出来也是东拼西凑,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个性感悟。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只有关注生活,学生才会有写之不尽的素材。下面我就讲一段自己的教学经历。叮铃铃,下课了,孩子们像快乐的小鸟飞奔向操场,尽情地享受这快乐的课间十分钟,站在一旁的我,也饶有兴趣地观看起这些小家伙来,听,杜玉文摆出弹吉他的造型,仰着头,扯着嗓子撕心裂肺地吼着歌,窦天辰,杨鹏男弓着身,相互抱着拳,向同学们发起了人间大炮;胡仪自信满满地指挥着毽子在半空中翩翩起舞,曾睿洁轻巧的在急速抡起的跳绳间跳跃着,到处都是快乐的身影,到处都是快乐的笑脸,到处都是快乐的笑声,这份快乐感染了我,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引导孩子们把这十分钟的快乐写下来呢?叮铃铃,上课了,于是,我冲进教室和孩子们交流起下课这十分钟你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快乐,因为话题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是孩子们刚刚经历的,所以孩子们兴趣盎然地交流着他们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每个快乐细节。,说的孩子尽兴地说了,听的孩子饶有兴趣地听了,瞧,马博澜的独特发现引得大家赞叹连连;刘书恒的声情并茂地解说引得大家掌声连连;周子翔手舞足蹈,全情投入地叙述,又引得大家捧腹大笑。快乐的瞬间都被孩子们回忆起来了,动笔写自然而然就更容易了。当我要求孩子们动笔写时,孩子们脸上没有以往的为难表情,而是各个埋头苦写,奋笔疾书,二十分钟每个孩子都较好的完成了这次片段训练,看着他们昂首挺胸叫本子的神气劲,我欣慰极了。坐在办公室批改孩子们写得片段,我深深地感觉到生活会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但学生往往因不留意而观察不到,发现不到,他们对生活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没有生活的作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内容”决定“形式”,作文材料是排在第一位的,是压倒一切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观察、捕捉、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写出情真意切、血肉丰满、感染力强的作品。作文时,无话可说,没事可写,这是最让人犯愁的事。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出路有若干条,其中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留心生活的习惯,是最为重要的途径。当然,学会留心周围事物,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不是一件太容易做的事,这时教师就应带孩子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于是在我的教学中,开始用心地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记得一节课上,孩子们在认真地听讲,讲课的我突然被班上孩子们听讲、发言形态各异的样子深深地触动了,于是,我在上课时,刻意用表扬的方式来向孩子们描述一些孩子们听讲的模样。瞧见聂子成急的站起来举手的样,我忙夸:“我看到聂子成急着记站起来举手的样子真高兴。”瞅见托着腮,皱着眉冥思苦想的郑玉舟时,我忙说:“我相信郑玉舟的皱眉冥思一定能让他 找到答案的。”就这样这节课在老师这种评价中快乐的度过了,在临下课时,我给孩子们给了一句话 “这节课我们可真棒”,让他们围绕这一句话来把这节课他们自己的表现和同学的表现写一写。孩子们在老师的评价中已经感受到了各自的表现,自然写起来就十分顺手了。还记得2009年11月11日,下午放学时,我和孩子们迎来了兰州的第一场雪,我站在二楼走廊向操场望去,雪中孩子们那份快乐深深地感染了我,何不让孩子们把这能感染旁人的场景写下来呢?于是,第二天一大早,第一节语文课,我就领着孩子们围绕“叮铃铃,放学铃声响了,打开门,外面的景色让人吃惊。”这句话,来说一说昨天放学自己所看到的雪景,尽量引导孩子把自己感受到的雪的点滴美说出来。再引导孩子,围绕一句过渡句“雪给了我们美的享受,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快乐。”让孩子们说说昨天放学时,自己看到的、 听到的、感受到的快乐。尽量引导孩子从动作细节的角度,来描述雪带给他们的快乐。孩子们对这场雪的爱,这场雪带给孩子们的快乐,让这节课效果非常棒,嘴巴说了,写起来自然游刃有余。 在这种片段训练中一路走来时,孩子们渐渐把习作当做自己讲述生活,记录喜怒哀乐,回味美的一种最好的方式。见见爱上习作,并享受文字、标点带给他们的快乐。在这段教学经历后,我对习作教学有很多想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好的文章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它寄托着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对生命的感悟。文章有了真实的个性感悟,便获取了鲜活的生命。但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对生活的理解、体会,习作时,往往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捕捉不到事物的特征;缺少思考,体会不到生命的精彩。这就需要教师适当的指导,充分利用偶发事件,校园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等,引导学生对事物产生正确的感知,点燃孩子的情感之火,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为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平时习作指导中,我注重随时随地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周围的一切,从一草一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一言一行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既积累了许多表象的资料,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为习作积累了广泛的素材。1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习作是学生内心情感的表白,个性生活的体现,而这一切都源于孩子独特的生活体验,没有了个性的体验,习作就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体验从何而来?来自生活,来自活动。但由于受教学时间及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组织过多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生活范围比较小,也不可能事事都能在生活中得到体验。为了丰富孩子的情感,拓宽习作的素材,教师必须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带领孩子进入一次又一次特殊的体验之旅。这种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可以是活动,可以是游戏,也可以是教师的一段激情叙述,还可以是一段多媒体的影像资料,一首动人心弦的乐曲通过这种有意识的引领及真真切切的体验,极大地激发孩子的表达热情,学生会迅速进入表达的情境。2、打开记忆之窗进行二度体验学生年龄小,对自己的生活经历容易遗忘,有的虽不至遗忘,印象却很模糊,往往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也不知从何写起。教师生动的语言和多媒体的适时切入则可以迅速打开孩子的记忆之窗,将学生带入曾经熟悉的真实生活,从而进行二度体验,让记忆的表象由模糊变为清晰,由单薄变为厚重。如;写“我的妈妈”这一主题作文时,学生明明与自己的妈妈朝夕相处,每天都与妈妈之间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事情,但写出来的内容不是“妈妈为我过生日”,就是“妈妈深夜送我去医院”,“自己的妈妈”成了“大家的妈妈”。造成这种现象不是孩子没有事情可写,而是因为年龄小,阅历浅,没有挖掘出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实则值得回味的细节,没有真切体会到母爱的伟大。这种主题的作文课,情感的渲染是关键,没有真实的情感为基奠,学生就会无病呻吟,甚至随意编造。有位教师在上课伊始播放了一段表现母子之情的影片,通过屏幕上入情入境的表演,感人至深的场面,让学生进行一场情感的洗礼,从而体会母爱的伟大。影片播放完毕,教师用一段配乐的深情叙述,将孩子们的思绪引入现实生活,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故事。在泪眼蒙胧中,孩子们一个个声泪俱下,有的回忆妈妈是如何不顾自己的辛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照顾自己的;有的回忆自己迷上网吧后,妈妈如何想尽办法帮助自己迷途知返的;还有的回忆自己是如何不懂事,与妈妈闹别扭的谁说现在的孩子感情淡漠,只要有适当的契机,孩子们的情感之花就会尽情绽放。3、多样表达,写实与虚拟并存新课程改革以来,在作文教学中,听到的最多的倡导是:说真话,写真事。这本无可厚非。要知道长久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说空话,说假话,说大话的现象早已蔚然成风。据悉:近年来,有些地方的高考作文试卷竟有不少都出现了“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以至引起了社会的震惊和批评。这种作文中的“假、大、空”的现象不仅影响了作文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但是,“说真话,写真事”并不是说学生在作文中所说的话,只要是真的就行,只要原原本本按照生活的面目写实就行。这样,学生的想像思维,创新能力就会得不到发展。4激发学生大胆想象, 允许孩子虚构。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习作方面倡导的最重要的理念是:放开手脚,自由表达。小学阶段正是人想像力最丰富的时候,是训练想像思维的最佳时段。想像是创新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试想:没有了想像,人类的梦想该是何等的苍白;没有了想像,人类的创新又该从何开始?而文章中的合理虚构正是培养孩子丰富想像力的最好途径,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习作训练中,想像作文占了很大的比例。如:未来的*,二十年后的我,假如,看图写话,编童话故事等,都是训练学生想像思维的好素材。要想写好这类习作,则想像、虚构是必不可少的方式,孩子们只有尽情地展开想像的翅膀,大胆地进行虚构,才可能创造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学生人生阅历较少,生活体验有限,可写的素材是有很大的限制的,其实,即便是成年人,他的生活体验也是有限的。如果完全不允许虚构,则学生的写作素材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勉强写出来的文章也一定是干巴巴的,如一碗无味的白开水。所以,即使是写实性的作文,我们也可以在叙述过程中引导孩子适当地进行虚拟,想像所写人物在事情发生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当然,这种虚拟并不是虚假的,它是在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是一种超越了生活的艺术的真实。没有了真实的生活,没有了日常的观察,虚构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成了假的,空的。相反,现实生活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