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人教广东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一)知识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失其所与,不知()(3)无能为也已()(4)秦伯说()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2)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带的包裹古义:_(3)共其乏困今义:疲劳 古义:_(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2)许公曰:“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杂然相许()潭中鱼可百许头()(3)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4)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且焉置土石()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越国以鄙远()(3)既东封郑()(4)与郑人盟()(5)既东封郑()(6)越国以鄙远()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夫晋,何厌之有?()译文:_(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译文:_(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译文:_(4)是寡人之过也。()译文:_答案一、(1)“共”通“供”;(2)“知”通“智”;(3)“已”通“矣”;(4)“说”通“悦”。二、(1)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2)出使的人;(3)缺少(的东西);(4)那个人。三、(1)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是“以为边邑”/边远的地方/见识短浅/自谦之词;(2)答应/表处所/赞同/表约数;(3)假如/似乎,好像/你;(4)疑问代词,何/兼词,在那里/疑问代词,哪里/疑问代词,哪里。四、(1)军,名词作动词,驻军;(2)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边邑;(3)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4)盟,名词作动词,结盟;(5)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6)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五、(1)宾语前置句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2)状语后置句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3)省略介词“于”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4)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啊。荆轲刺秦王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2)今日往而不反者()(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秦王还柱而走()(5)卒起不意()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义:贫穷古义:_(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今义:鼻涕 古义:_(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古义:_(4)持千金之资币物今义:货币 古义:_(5)愿大王少假借之今义:假装借给 古义:_(6)秦王还柱而走今义:步行 古义:_(7)诸郎中执兵今义:称中医医生 古义:_(8)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今义:提起 古义:_(9)断其左股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古义:_(10)左右既前,斩荆轲今义:左边右边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引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左右引相如至()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引次江北()(2)见图穷而匕首见()未得与项羽相见()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3)谢前为谢曰()多谢后世人()乃谢客就车()阿母谢媒人()(4)假愿大王少假借之()人多以书假余()假舆马者()(5)封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又欲肆其西封()既东封郑()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秦将王翦破赵()(2)顷之未发,太子迟之()(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译文:_(2)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译文:_(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译文:_(4)群臣侍殿上者。()译文:_(5)嘉为先言于秦王。()译文:_(6)燕王拜送于庭。()译文:_(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译文:_(8)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译文:_答案一、(1)“说”通“悦”;(2)“反”通“返”;(3)“振”通“震”;(4)“还”通“环”;(5)“卒”通“猝”。二、(1)走投无路;(2)眼泪;(3)袒露一只臂膀;(4)礼品;(5)宽容、原谅;(6)跑;(7)宫廷的侍卫;(8)掷击;(9)大腿;(10)近臣。三、(1)举起/导引/牵、拉/引退;(2)显露/会见/表被动;(3)道歉/告诉/辞别/拒绝;(4)宽容、原谅/借给/借助;(5)封装/边界/以为疆界/坟墓。四、(1)破,动词使动用法,使破;(2)迟,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迟;(3)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4)上,名词作状语,向上。五、(1)判断句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2)“与”后省略“之”荆轲要等待一个人,打算跟他一起去。(3)定语后置句太子和门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4)定语后置句站在殿上陪侍君主的臣子们。(5)状语后置句蒙嘉先替荆轲在秦王面前说好话。(6)状语后置句燕王还在朝廷上举行了拜送仪式。(7)被动句父母及宗族都被杀死了。(8)被动句而燕国被欺侮的耻辱可以消除了。鸿门宴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2)张良出,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令将军与臣有郤()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沛公居山东时今义:山东省古义:_(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古义:_(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今义:出去、进来;不相符古义:_(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今义:副词,很 古义:_(5)而听细说今义:详细说来 古义:_(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今义:河北(南)省 古义:_(7)再拜献大王足下今义:又一次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2)顾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计不知所出耳()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3)胜沛公不胜杯杓()刑人如恐不胜()予观夫巴陵胜状()百战百胜()(4)辞卮酒安足辞()大礼不辞小让()停数日,辞去()(5)道道芷阳间行()行军用兵之道()不足为外人道也()于是废先王之道()(6)急良曰:“甚急!”()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大王必欲急臣()(7)为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窃为大王不取也()君王为人不忍()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籍吏民,封府库()(4)范增数目项王()(5)刑人如恐不胜()(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8)吾得兄事之()(9)常以身翼蔽沛公()(10)项伯杀人,臣活之()(1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2)拔剑撞而破之()(13)此其志不在小()(14)素善留侯张良()(15)沛公今事有急()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大王来何操?()译文:_(2)沛公安在?()译文:_(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译文:_(4)吾属今为之虏矣!()译文:_(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译文:_答案一、(1)“距”通“拒”,“内”通“纳”;(2)“要”通“邀”;(3)“倍”通“背”;(4)“蚤”通“早”;(5)“郤”通“隙”。二、(1)指崤山以东;(2)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3)出、入是两个词,指出去、进来;(4)指意外的变故;(5)小人的谗言;(6)黄河以北(南);(7)两次。三、(1)接近/亲自/亲生的;(2)回头/拜访/但,不过/顾及,考虑;(3)承受/尽/优美的/胜利;(4)推辞/计较/告别,告辞;(5)取道/方法,措施/说,谈论/主张;(6)紧急/着急/逼迫;(7)动词,出,制定。读“wi”/动词,以为。读“wi”/动词,做,担任。读“wi”/动词,是。读“wi”/句末语气词,呢。读“wi”。四、(1)军,名词作动词,驻军;(2)王,名词作动词,称王;(3)籍,名词作动词,登记;(4)目,名词作动词,看;(5)刑,名词作动词,施刑;(6)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7)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8)兄,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9)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10)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11)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12)破,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碎;(13)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14)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15)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五、(1)宾语前置句大王来时携带了什么礼物?(2)宾语前置句沛公在哪里?(3)判断句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4)被动句我们这些人都会被他俘虏。(5)被动句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素材巧链接 链接篇目:烛之武退秦师【素材点金】1伯乐与千里马。在郑国处于危难之际,佚之狐慧眼识英雄,力荐烛之武;烛之武智勇双全,最终不辱使命,说服秦伯退兵,从而在历史上留下凭三寸舌退百万师的千古佳话。没有佚之狐这个伯乐,烛之武这匹千里马就很难脱颖而出。小到单位、企业,大到国家、民族,从长远的眼光看,都应该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为人才施展才华、建立业绩创造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2爱国精神。烛之武并没有因为郑王以前的冷落而耿耿于怀。他不计前嫌,深明大义,临危受命,慷慨赴死。郑国之安危,亦个人之荣辱也。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让我们敬佩。3成功源于勇气。烛之武的成功来源于他的勇敢。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勇挑重担,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素材运用】示例1:因为爱国,烛之武夜缒而出,单身退秦师。那是一个清冷的夜晚,月光像一杯饯行的酒撒到了大地上。因为形势的严峻,周围的空气、每一棵草木似乎都散发着紧张的气息。高高的城墙上,只有你在吃力地向下坠落着。已到暮年的你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每一个动作都似乎显得有些笨拙。在那堵寂寞的围墙上,你显得是那么无助,但同时一股坚定的力量从你身上散发出来。一切只因为爱国。见到秦伯的你,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用尽自己的机智与渊博的知识,让秦国与郑人盟,为自己的国家化解了一场危机。后人永远地记住了爱国的你。示例2:勇气,让烛之武生命飘香!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晋乃两大强国也。郑曾“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成为秦晋围郑的导火线。一次恶劣的沙尘暴即将袭向郑国。少年怀才不遇的烛之武,对郑伯让他游说秦国这一冒险任务发出了牢骚,好一个真实的烛之武啊!然而就在这复杂的环境、复杂的战争形势下,他毅然答应郑伯,置身卷进一片混乱的沙土中。这是怎样的勇气啊!“夜缒而出”,这几个字让我触目惊心,我的脑海里瞬间闪出无数个问号:难道他不怕摔坏自己的老骨头吗?难道他不怕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吗?哦!我明白了:在这复杂的情形、复杂的影响中,支撑着他的是勇气。 链接篇目:荆轲刺秦王【素材点金】1选择诚信。荆轲身上体现的诚信值得千古流芳。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是为了践行对太子丹的诺言,坚守自己的诚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诚信豪气永留天地之间。2随机应变。“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亡命徒了,但是,真正见到秦王后,这个传说中的燕国勇士开始“色变振恐”。秦国群臣当然会怪之,幸亏荆轲随机应变,才没有被秦王及秦国群臣识破。3历史大潮不可阻挡。太子丹原本想通过刺杀行动来阻止秦国的军事行动,但是最后只落得个“始速祸焉”的命运。天下大事,分久必合。秦国统一天下的形势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并非个人力量所能改变。太子丹的刺杀行动只是螳臂当车,阻挡不了奔涌而来、滚滚向前的历史大潮。【素材运用】示例1:你的目光,在黑夜中仍闪耀着灵性,只有你才拥有这样的目光,目光中似乎闪耀着晶莹的东西。荆轲,你流泪了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啊,悲歌已在易水旁响起,你提着樊将军的人头,拿着用地图包裹好的匕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刺秦之路。为什么你要选择刺秦?难道你不知道这是死路一条?难道你不明白燕国必亡已成定局?难道你不清楚有人在深爱着你?不,我想这些你应该都知道,而且比别人更清楚。然而你放弃了可以带着你心爱的人远走高飞的选择,毅然地踏进了虎狼之地的秦国,你洒在秦国宫殿里的热血,渲染了你那光耀尘埃的英雄豪气。你使我明白要选择诚信,遵守诺言。(2011年大纲全国卷高分作文诚信)示例2:我们需要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随机应变就是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荆轲和他的助手秦武阳入秦国刺杀秦王,秦武阳进入大殿时,脸色大变,形状惊恐,秦国的群臣都感到奇怪,荆轲笑着说:“秦武阳来自北方蛮夷地区,没有见过天子,故感到震慑。”群臣释然。正是荆轲的随机应变使一场危机得以化解,使自己有机会靠近秦王行刺。假如荆轲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恐怕未靠近秦王,就已被怀疑,导致刺杀任务早早夭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人们所意想不到的,因此,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有时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链接篇目:鸿门宴【素材点金】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在鸿门宴上,刘邦对项羽不辞而别。在我们看来,刘邦礼节上也许不够周全,但是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刘邦的行为是明智的。在当时那样一种危机四伏的情形之下,任何的犹豫和迟疑都会招来杀身之祸。成大事者其志不在小,将目标放远,从大局着眼,不拘小节,才能最终获得成功。2把握机会。鸿门宴上项羽要是能够审时度势、当机立断,趁机杀掉刘邦,后来的历史恐怕会得以改写。但是优柔寡断、缺乏远见的项羽一再错失良机,让刘邦趁机溜走,后来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随着时间在流逝,人们也许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