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中体西用”思想1形成背景。(1)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强劲。(2)以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具体主张。(3)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2基本含义:坚持以中国政治制度和儒家的“纲常名教”为治国之本,在这一前提下,再学习利用西方近代在科技文教等领域先进的东西。3代表人物:冯桂芬、郑观应、张之洞(劝学篇成为当时论述“中体西用”思想的代表作)。4实践及效果: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都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应1地主阶级顽固派和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统治制度和“纲常名教”,反对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2早期维新派:开始超越“中体西用”的界限,宣传并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甚至有人希望在中国实行议会制度,具备了一定的民主政治思想。3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代表的维新派。(1)加强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宣传。(2)呼吁中国要学习借鉴,实行“变政”。(3)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4资产阶级革命派。(1)推崇和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2)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以西方民主为思想武器,掀起鼓吹反清革命的热潮。(3)宋教仁对西方议会政治特别关注,为在中国建立共和制度和实行议会政治绘制了蓝图。(4)孙中山把学习西方民主政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设想在中国同时进行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政治革命”和解决民生主义问题的“社会革命”。温馨提示:无论是抵抗派还是洋务派,他们都属于地主阶级,其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张之洞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张之洞没有曾国藩那样走红,没有左宗棠那样牛气,也没有李鸿章那样位高权重。但令人称奇的是,在政局动荡、国势颓废、人心背离的晚清,他竟然一生都在升官,一生都没有被贬,甚至没有受过任何处分,并最终成为慈禧临终的托孤重臣。在生活中,张之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说他奇特,是指他有一些奇异的怪癖。张之洞升任山西巡抚后,每天凌晨一点半起床,凌晨三点办公,早上七点接见下级官员。山西的政务太繁杂了,他必须这么干。但在以往,他的作息时间却是另外一种怪象:每天下午两点入睡,晚上十点起床办公。幕僚或下属有事,一般都在半夜前来谒见,谒见不了的,就要等到第二天早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孙中山曾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请回答:(1)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致命弱点是什么?(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如何评价?(3)材料三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引下,中国民主政治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4)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解析:第(1)问的关键信息是“遗其体而求其用”。第(2)问,从材料二中归纳出康有为的变法意图,既有维护清王朝统治的一面,也有挽救民族危亡的一面,然后分别展开评价。第(3)问考查孙中山的理论和实践贡献。第(4)问要把握三则材料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答案:(1)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2)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朝统治。评价:其“救亡图存”的变法主张在当时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又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3)思想: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重大成果: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说明了政治民主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仁人志士的思想探索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1(2015西城区模拟)“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c)a编著四洲志,引导国人关注了解世界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c编制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d提出了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a项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b项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和实践,d项是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的主张。所以排除a、b、d三项,选c项。2(2015海淀区模拟)以下言论属于郑观应的是(b)a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b民间有能纠集公司、精心制造者,地方官即应奏明国家,为之保护c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兴民德d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解析:a项强调自强、练兵、军事制造,应为洋务派的观点,故a项错误;b项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应为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的观点,故b项正确;c项主张开民智,应为严复的观点,故c项错误;d项宣扬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故d项错误。3(2015宜宾期末考)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理解最恰当的是(d)a推翻君主政体 b废除不平等条约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4(2015嘉兴期末考)中国近代某人物传记中的前言这样表述:他是我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启蒙思想家,他又是一位划时代的、独具特色的翻译家,正是通过翻译,他把当时先进的欧洲思想文化系统地输入中国。这个人物最有可能是(c)a林则徐 b梁启超c严复 d陈独秀5(2014朝阳区模拟)20世纪初的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中国(c)a民主革命的进程 b政体频繁的更替c社会思潮的演进 d社会风俗的嬗变解析: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展开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三十年来之制造派”指在洋务思潮影响下的洋务运动、“十年来之变法派”指在维新变法思潮影响下的维新变法运动、“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指在民主共和思潮影响下的辛亥革命。6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进行认真研究,特别关注西方议会制度,并为中国建立共和制度和实行议会政治绘制了蓝图的是(c)a严复 b梁启超c宋教仁 d孙中山解析:宋教仁经过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认真探究,对他们的议会政治特别关注和欣赏,翻译了有关英、美、法政治制度方面的著作,为在中国建立共和制度和实行议会政治描绘了他的理想蓝图。所以选c项。7(2015保定模拟)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b)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c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解析: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产生与中国国情密切相关,故a项错误;正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使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民主思想产生并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引入国家既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产生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并不大,故d项错误。8(2014衡阳联考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鸿章说:“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惟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商为承办,官为维持事体重大、有裨国计民生,故须官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苑书义的李鸿章传材料二欧洲各国,动以智勇相倾,富强相尚,我中国与之并立,不得不亟思控制,因变达权。故公法、约章宜修也,不修则彼合而我孤;兵制阵法宜练也,不练则彼强而我弱;枪炮器械宜精也,不精则彼利而我钝;轮船、火车、电报宜兴也,不兴则彼速而我迟;天球、地舆、格致、测算等宜通也,不通则彼巧而我拙;矿务、通商、耕织诸事宜举也,不举则彼富而我贫。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亟宜开国会,立宪法,团结民心,同御外侮。郑观应盛世危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鸿章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说明郑观应的思想主张与李鸿章有何不同?请简要评析郑观应对中国时局以及对西学的认识。解析:本题考查李鸿章的洋务思想、郑观应的早期维新思想。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惟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得出李鸿章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达到“求富”;“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得出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商为承办,官为维持事体重大、有裨国计民生,故须官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得出鼓励兴办民营企业,并要求政府给予扶持。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可知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科技而不变革中国的社会制度,主张君主立宪;第二小问可根据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不断深入的背景以及进程回答。答案:(1)主张: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鼓励兴办民营企业,并要求政府给予扶持。(2)不同:郑观应要求变革政治,实行君主立宪。评析:郑观应认为中国面临西方列强威胁,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先进,而中国学习西方实行中体西用,难以与列强抗衡。郑观应打破了对西方的狭隘认识,认为不仅要学习西方的“长技”,还要学习其政治和思想;表达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和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符合历史潮流和时代需要;郑观应对西学的评价及其含义的理解,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突破。9(2015南京、盐城模拟)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逐步认识、学习西方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惟皇上振刷纪纲,一转移间耳,此无待于夷者也。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制洋器议材料二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三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材料四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请回答:(1)与传统的“华夷观”相比,材料一的作者是如何认识西方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四中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结合传统的“华夷观”可知,作者从鄙视西方认识到了西方科技的先进。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的信息“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可知,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是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第二小问,即考查了康有为的思想主张,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列举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的信息“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的启蒙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里的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