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工程复合地基检测方案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检测单位: 编制日期: 工程名称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案一、工程概述拟建的(项目名称),位于(项目地址),采用桩复合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复合地基设计参数详见表1。根据国家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本工程需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的试验。二、检测依据2.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2.2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2.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2.4 设计图纸和委托单位的要求三、试验检测用仪器设备3.1静载试验设备3.1.1 加载设备:超高压电动油泵、液压千斤顶。3.1.2 荷载与沉降量测仪器仪表:JCQ-503A静力载荷测试仪、容栅式位移传感器和测力传感器。3.1.3 其它设备:钢梁、基准梁、堆重平台。3.2 低应变反射波法用设备采用上海瑞欣生产的LPT型桩身完整性测试仪。四、检测方法、目的和抽检数量检测方法和目的(1)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的方法检验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的方法检验CFG桩复合地基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 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验CFG桩的桩身结构完整性。4.2抽样检测依据及数量 复合地基承载力验收检测据GB 50202-2002和JGJ 79-2012的规定,对CFG桩复合地基,检验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检验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均不应少于3点。桩身完整性验收检测依照JGJ 106-2014和JGJ 79-2012的有关规定和设计图纸的要求,采用低应变动力试验检测CFG桩的桩身完整性,依据图纸和规范要求抽检不少于总桩数的10%,且每个柱下承台检测桩数不应少于1根。本工程检测拟抽样数量根据JGJ 79-2012、GB 50007-2011、JGJ 106-2014和GB 50202-2002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本工程CFG桩的单桩和复合地基测点的抽检数量详见表1。各被检桩位的具体位置应根据国家规范的规定、地质勘察报告和施工情况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现场认定。表1 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及抽检数量工程名称设计参数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桩长(m)桩径(mm)总桩数(根)单桩承载力特征值(kN)桩间距(m)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复合地基检测点压板面积(m2)单桩检测数量(根)低应变检测数量(根)五、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静载试验的反力方式和压板尺寸采用堆重平台上配置重物的方式提供静载试验所需的反力。根据复合地基的设计要求,CFG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采用1.44m2(1.2m1.2m)的正方形刚性承压板。加载和测量方法通过一台液压千斤顶、一台电动油泵、一台JCQ-503A静力载荷测试仪和测力传感器进行荷载的施加和加荷量大小的控制;采用4个容栅式位移传感器进行承压板沉降量的测量,位移传感器安装固定在相对不动的基准梁上。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加载设备布置详见下图。图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示意图加荷量的确定和荷载分级依据JGJ 79-2012有关规定,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的最大加荷量不应少于设计要求值的2倍。沉降测读时间和沉降稳定标准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当一个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试验终止条件1) 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2) 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3) 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量已达到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确定1) 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该比例极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2) 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点,当满足极差不大于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六、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静载试验的反力形式和加荷方法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采用堆重平台上配置重物的方法提供试验所需的反力。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 通过一台液压千斤顶、一台电动油泵、一台JCQ-503A静力载荷测试仪和测力传感器进行荷载的施加和加荷量大小的控制;采用2个容栅式位移传感器进行桩顶沉降量的测量,位移传感器安装固定在相对不动的基准梁上。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加载设备布置详见下图。图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示意图加荷量的确定和荷载分级根据GB 50007-2011、JGJ 79-2012有关规定,每级加载量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8,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最大加载量为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沉降测读时间和沉降稳定标准根据JGJ 106-2014、GB 50007-2011、JGJ 79-2012的有关规定,试验采用逐级加载的方法,桩顶沉降的测读时间间隔为: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0、15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读一次,累计一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读一次数,直到桩顶沉降达到稳定标准时可以施加下一级荷载。沉降稳定标准为:每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在每小时内小于0.1mm, 并连续出现两次。每级卸载量的确定:每级卸载量为分级加载量的2倍。卸载后隔15min测读一次,读两次后,隔半小时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小时再测读一次。试验终止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可终止加载:(1) 当荷载-沉降(Q-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2)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小时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3) 已达到最大加载量;(4) 桩身破坏,桩顶变形急剧增大;(5) 当桩长超过25m,Q-s曲线呈缓变形时,桩顶总沉降量大于60mm80mm;(6) 验收检验时,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七、桩身完整性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原理及资料分析检测桩身完整性的低应变反射波法,其原理是建立在波动理论、声波检测技术、土体动力学、最优化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之上,通过对由力锤激振而采集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及时域分析,对桩身的完整性进行无损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试验设备是由撞击工具(手锤)、高灵敏度的加速度计、特殊用途的动测信号采集器(桩身完整性测试仪)、处理机(计算机)和输出装置(打印机)组成的。图 低应变反射波法现场试验流程图这种测试工作是通过一种胶粘材料把加速度传感器与桩顶耦合起来,用于锤在桩顶作若干次的敲击,以产生“低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资料主管培训
- 一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 六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A family outing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少版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教案设计归纳总结6
- 一世龙门-【2022年暑假预习】云名著《世说新语》之“德行”卷
- 全国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设置循环播放的背景音乐》教学设计
-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4Unit 2 Working the land教案及反思
- 九年级体育 技巧 足球教学设计2
-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5.色彩的调和教学设计
- 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教程(本科)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啤酒废水(UASB+AO)毕业设计说明书
-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重点达标名校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 GB/T 23821-2022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 MT/T 199-1996煤矿用液压钻车通用技术条件
- GB/T 4814-2013原木材积表
- GB/T 2430-2008航空燃料冰点测定法
- 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
- 第6-2章生料粉磨和熟料粉磨
- GA 634-2006消防员隔热防护服
- 2023年军考数学真题《历年军考真题系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