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 第七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全方位突破教考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 第七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全方位突破教考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 第七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全方位突破教考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 第七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全方位突破教考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 第七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全方位突破教考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环境问题考情分析此考点常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考查学生关注热点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考题印证1(2011天津高考)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下图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学生经过分析确定,污染物主要来自()a城镇b牧区c林区 d矿区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污染物来源问题,同时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选a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根据图例信息的分布可知,污染物主要来自湖泊周边的城镇。2(2012安徽高考节选)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命题立意:本题以苍山洱海地区土地利用为切入点,考查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同时考查学生关注热点问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解析:读图可知,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和人文环境。大规模建设住宅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从以上几个方面,结合图示信息进行分析。答案: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考情分析此考点常以图文材料为载体,以全球变暖、生态农业、清洁生产等全球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以及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同时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考题印证(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1、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命题立意:本题以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为背景,重点考查循环经济系统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特点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关注生活意识、读图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解析:1.d2.c循环经济是工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具体来说,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是清洁生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是生态农业。第1题,只要弄清楚该地区农业科技园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联系即可。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农业科技园属于乳畜业,而决定乳畜业的因素主要是市场和饲料,农业科技园自身的种植业提供饲料,而与外界联系的只有销售环节。3(2012浙江高考)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推广太阳能、核能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增加森林面积提高单位gdp能耗a bc d命题立意:本题以联合国气候大会为背景,考查我国对缓解全球变暖的实际行为措施,同时考查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关注身边地理现象的意识,难度较小。解析:选b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应推广新能源,降低单位gdp能耗,降低化石燃料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增加森林的面积。4.(2012天津高考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1)下图中甲省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请列举两条原因。a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2)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a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命题立意:本题借助多项背景材料,考查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解析:第(1)题,由图中甲省是山西省,可知该省为全国能源基地,二氧化碳排放量大;题干问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推知另一条原因和山西省经济水平低有关。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旅游业的意义在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减少对能源消耗和污染物质的排放,对改善环境有重要作用。答案:(1)甲省是全国能源基地(多火电厂;重工业或耗能工业比重大;第二产业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甲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产业部门为主),gdp相对较低。(2)社会效益: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文化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优化产业结构)。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5(2010广东高考节选)中国是贸易大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口商品生产的碳排放问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材料1:“2006年中国商品出口示意图”。材料2: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1)20002006年,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_分之一(填整数),该时期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量总体呈_趋势。(2)中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如何减少co2排放?命题立意:以我国出口商品及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量图示材料为背景,考查我国生产中的碳排放问题,考查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及图表资料的阅读和信息提取能力。难度中等。解析:第(1)题,据图可以看出,20002006年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4%左右,即三分之一,而出口商品的co2排放量除2004年略有下降外,总体呈上升趋势。第(2)题,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减少co2排放的思路是:调整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减少高耗能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发展节能减排技术,更新设备及生产工艺,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答案:(1)三上升(2)调整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减少高耗能产品生产和出口;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更新生产设备与工艺,节能降耗;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6(2010浙江高考)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下图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下表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地区发展支持系统东部地区121.2中部地区113.3西部地区110.2注:1995年全国为100.0(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4)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命题立意:本题以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为背景,考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内容、意义等,同时考查学生对持续发展的理解,以及知识迁移运用和归纳能力,难度较大。解析:第(1)题,先读懂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折线分布趋势,再回答有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第(2)题,前半题先看清图例,找到折线,读懂趋势,再回答生存支持系统变化特点。后半题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从材料中得出“生存资源禀赋、农业投入、资源转化效益”及政府政策等方面分析。第(3)题,前半题解法同第(2)题,后半题主要是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当今世界发展主题: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第(4)题,此题设问比较明确,题干中也有提示:“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性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成本”有关。我国东、中、西部的三次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各不相同,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对本地区发展支持系统的贡献也不相同。答案:(1)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2)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较快上升,2004年后平稳发展。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3)变化缓慢,近几百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原因: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4)三次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结构:东部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呈过渡性特征。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和环境问题考纲下载考纲解读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环境问题。1.识记: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3应用:运用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一、地理环境决定论1产生背景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2核心思想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3评价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二、人类中心论1产生背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2核心思想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3评价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结果是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三、人地伙伴论1产生背景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2核心思想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具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3实践意义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动漫演示更形象见课件光盘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造成的,对其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解,可从以下方面进行: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箭头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降。箭头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2准确把握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温馨提示正确区分环境问题中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分析方法(1)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有时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课件演示更形象见配套光盘例1(2012安徽高考节选)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获取和解读信息解析解决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结合图例,明确图示地区存在哪些相关事物;二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和人文环境两部分。大规模建设住宅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从以上几个方面结合图示信息进行分析。答案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表现尤为突出。1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略)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酸雨成因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中氟氯烃增多自然:地形、大气运动。人为: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出大量的so2、no等分布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上空西欧、北美、日本和我国南方危害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加,损害人的免疫力、危及海洋生物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酸雨腐蚀建筑物对策禁止或减少氟氯烃的排放,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国际合作减少人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加强国际合作2.全球性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成因自然原因:气候变干,降水减少;人为原因:滥伐、滥垦、滥牧,植被破坏,不合理灌溉自然原因:暴雨、地形起伏大、土质疏松;人为原因:滥垦、滥牧、植被破坏分布中亚、西亚、北美和我国西北等降水量大且集中的山地、丘陵地区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退化,面积减少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水库、河床,加剧洪涝灾害对策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水资源,构筑防护林体系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水库和防护林体系3资源短缺问题表现原因对策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开源”“节流”相结合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耕地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2(2011广东高考)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2)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c煤炭消耗量过大 d第三产业发达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的是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辽宁、山东,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广东、福建、云南、湖北、重庆、海南,两者都满足的即选b。第(2)题,山西和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主要是由于山西、内蒙古两地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建成的火电厂消耗大量的煤炭,导致co2排放量过大。答案(1)b(3)c“读图析图能力多增分”系列之(十四)地理漫画图的判读图表特征概览漫画是一种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等独特的表现方式,寓抽象于形象之中,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警示的效果。地理漫画的表现主题多集中在资源、人口、环境、粮食等重点问题上,用以反映人口问题以及由于人类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展示人地关系及其协调途径。如酸雨的危害、臭氧层空洞、森林资源的破坏等。近年来“地理漫画”类题目在各种地理考题中频频出现,既考查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又考查学生对漫画作为一类特殊图表的判读技巧。应用“五步法”读图典例(2012北京东城区模拟)下图为“我国规划中的粤赣运河漫画”。下列关于粤赣运河叙述正确的是()a连接长江流域的赣江和珠江流域的北江b可发展航运、养殖等,有百利而无一害c穿越武夷山脉,有利于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d占用沿线大量的土地,延缓当地经济的发展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漫画的特点和类型是一眼洞穿的,但是漫画揭示的图示主题或主要内容是隐含较深的。题目中的“我国规划中的粤赣运河漫画”,其关键词是“粤赣运河”。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作为漫画类图示,一般没有图例和点线,该步骤可以省略去。但是我们在本步中应初步分析和揭示漫画的主题内容和用意等。从典例图中人物的衣着和动作上,可以知道粤赣运河是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该类问题设计的题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反映的问题或主体、产生原因、影响、危害或治理措施。图示本身像其他图表一样,有解决题目所用的文字、数据及变化等信息,关键的解题思路多隐藏在题目当中。本题主要考查粤赣运河的概况和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第四步:析原理,找方法从上述题目分析中可以看出,本题就知识层面来说,要利用“中国主要河流水系”的概况和影响;就能力角度看,要辩证分析运河对沿线经济的发展,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或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第五步:组答案,防失误当我们明确所考查知识和能力、知道所用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后,发挥理论联系实际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对设置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答。从图示和名称上可以看出,粤赣运河就是连接长江流域的赣江和珠江流域的北江,a项正确;运河建成后,可以发展航运、养殖等,但是对沿线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不可能是百利而无一害,b项错误;南岭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因此该运河应该穿越南岭,武夷山脉是赣江与闽江分水岭,c项错误;运河会占用沿线大量土地,但是也会带动当地农业、航运、养殖、旅游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发展,因此会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d项错误。于是我们得出正确答案a。答案:a读漫画“小草的哀求”,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反映了我国的_的_现象。(2)图中所揭示的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为()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3)简述图中揭示的不良现象造成的危害有哪些?(4)分析解决此种不良现象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解析:解释漫画反映的问题是解题的关键。由题干图名“小草的哀求”和图中四只羊尽情啃食小草的情形,可以判断该图示揭示的是过度放牧、超载放牧的问题。这种现象在我国内蒙古牧区比较严重,会导致草场退化,进而形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应从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方面做出努力。答案:(1)牧区草场超载放牧(2)d(3)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4)依法加强管理、建设人工草场、安排合理的载畜量。一、单项选择题(2013无锡模拟)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a崇拜b依赖c征服 d友好2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a bc d解析:1.c2.b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人类社会任意开发环境,人类一味地盲目征服自然。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据图分析可知,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类社会对地理环境进行开发,是人地伙伴论思想。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3上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发展4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危害环境污染a bc d解析:3.b4.a图示内容为人类大规模开垦耕地,反映了征服自然的人地关系思想。不考虑实际,无节制的开垦土地易造成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生态问题。(2013扬州模拟)读“江苏省沿海海域污染图”,回答56题。5江苏省沿海海域污染程度的分布特点是()a由沿海向内陆递减b由陆地向海洋递增c由沿海向外海递减d由沿海向外海递增6下列保护江苏省沿海生态环境的措施,错误的是()a加强海洋环境监测b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c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d停止实行“伏季休渔制”解析:5.c6.d第5题,据图分析可知,江苏省沿海海域污染程度由沿海向外海递减。第6题,题目要求的是“错误的”,可以实行“伏季休渔制”保护江苏省沿海生态环境。(2012南京模拟)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78题。7有关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a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b当地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煤炭含硫量高c气候大陆性显著,降水的季节变化大d地形起伏大、气候干旱、土质疏松8与图中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a工业排放的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c汽车排放的废气d建筑工地扬尘解析:7.a8.d第7题,据图分析可知,为世界沙漠主要分布区,其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为欧洲西部酸雨主要分布区,当地以石油为主要能源,在非洲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向热带草原气候过渡区,为南亚的北部和喜马拉雅山南坡,降水较为丰富。第8题,建筑工地扬尘与酸雨的形成无关。二、双项选择题(2013扬州模拟)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910题。9图中箭头a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引起()a滑坡、泥石流b酸雨危害c臭氧层空洞d荒漠化、水土流失10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引起()a土壤污染 b盐碱化c公害病 d水土流失解析:9.ad10.ac第9题,图中a箭头表示人类社会从环境获取资源,可能会引起滑坡、泥石流、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第10题,图中箭头b表示人类活动把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可能会引起土壤污染和公害病等环境污染。(2012盐城模拟)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出现了严重的重金属镉污染事件,并波及下游柳江。结合广西西江水系示意图,完成1112题。11对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有色金属资源丰富b岩溶地貌广布c落叶阔叶林广泛分布d回族是该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12为防止此类事件再度发生,应釆取的合理措施是()a禁止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b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c促进污染企业向河流下游转移d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环保意识解析:11.ab12.bd第11题,图示区域为我国的西南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和岩溶地貎广布。第12题,防止重金属镉污染事件再次发生,可适度开采和冶炼有色金属,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对排放污染企业实行达标排放,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环保意识。三、综合题13读“人类社会演化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下列问题属于乙图中箭头引起的是_,属于箭头引起的是_。a太湖蓝藻污染b海洋渔业产量下降c野生华南虎踪迹难觅d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频频发生e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f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一方面人类从环境中不断索取资源,但如果索取资源的速度过快或强度过大,则易造成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的破坏;另一方面人类又把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但如果超过了环境的容纳和自净能力,则会带来环境的污染。答案:(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3)b、c、e、fa、d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历史上,三江源曾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然而近些年,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场退化、湿地消失,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已严重恶化。2011年青海计划再投资10亿元保护三江源生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从2005年正式启动以来,实施了退牧还草、封山育林、黑土滩治理、鼠害防治、生态移民等20个子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引起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的自然原因有哪些?(2)读图,将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填入空格内:a草场退化 b过度放牧c畜产品需求增加 d人口增加_;_;_;_。(3)针对三江源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解析:第(1)题,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的变化和鼠害。第(2)题,从入手,逐步分析,往前推导。第(3)题,结合当地实际,从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建保护区和饲草基地等方面分析。答案:(1)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加剧,气候干旱;鼠灾严重。(2)dcba(3)大力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减轻草场压力;建立饲草基地,加强牧场基本建设等。第二讲可持续发展考纲下载考纲解读可持续发展。1.识记: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人类走可持续之路的必然性。3应用:对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等循环经济实例进行判断分析。一、理解可持续发展1什么叫可持续发展?答案: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生态持续发展(基础)。(2)经济持续发展(条件)。(3)社会持续发展(目的)。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阶段性原则。温馨提示(1)可持续发展四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阶段性”侧重的是责任。(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1可持续发展历程(1)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2)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3)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了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会议提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战略与措施。2中国可持续发展行动1994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全球第一个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四、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1提出背景(1)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中责任重大。(2)中国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2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3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有哪四大战略?答案:人口战略、资源战略、环境战略和稳定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原则含义要求例证公平性原则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应体现公平。时间上的公平,即“代际公平”,空间上的公平又称“代内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我国“八五”期间扶贫攻坚计划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在各个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牧场轮封轮牧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国家和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来共同推进全球环境保护阶段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不同,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不同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发达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世界银行为我国荒漠化治理提供贷款例12011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闭幕,会议最终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绿色气候基金等方面达成多项协议。下图为“2005年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图”。读图回答(1)(2)题。(1)人均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及其原因是()a中国经济水平高b印度居民环护意识弱c美国工业发达,能源消耗量大d俄罗斯经济总量大(2)若图中某国家退出京都议定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其违背了()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获取和解读信息由图可知人均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日本、俄罗斯等。中国、印度排放总量大,但人均排放量小。解析第(1)题,人均碳排放量的大小与能源消耗有直接关系。第(2)题,退出京都议定书意味着放弃参加共同应对全球变暖的行动,违背了共同性原则。答案(1)c(2)c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循环经济(1)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指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它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2)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生态农业。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适度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_讲坛选粹 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战略工程,它需要社会各领域广泛参与。,请思考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不同的区域采取怎样的发展措施?答案:(1)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2)发展科技,加速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4)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5)促进对外开放。(6)发展教育,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8)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例2(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1)、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小农经营b集约化程度低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获取和解读信息解析循环经济是工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具体来说,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是清洁生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是生态农业。第(1)题,只要弄清楚该地区农业科技园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联系即可。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农业科技园属于乳畜业,而决定乳畜业的因素主要是市场和饲料,农业科技园自身的种植业提供饲料,而与外界联系的只有销售环节。答案(1)d(2)c“读图析图能力多增分”系列之(十五)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概览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地理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它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关联图可以作为背景材料,也可以是问题情境。考查的地理知识与能力主要表现在: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某一国家或区域突出的地理特征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某一企业、公司的原材料来源、生产流程、市场销售网络图;某一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治理措施;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演变过程、发展趋势及治理措施;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粮食问题、贫困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有的关联示意图会留几个空框要求考生填空或选择填空,在推理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当已知条件逐渐增多时,再推理其他空白处的内容就相对容易了。判读关联图时一定要在完成了各框内容之后,利用所掌握的概念、原理、分布规律等将所填内容验证一遍,确保其正确性。应用“五步法”读图典例(2012郑州二模)下图为“某地区夏季生态农业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北地区 d四川盆地(2)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大豆和豆制品加工 b棉花和纺织工业c水稻和米皮加工 d油菜和油料加工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的主题是什么,搞清各个框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题干中明确指出这是“某地区夏季生态农业示意图”,可以体会出三点内容:“夏季”说明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季节性明显、“生态农业”表明图中显示两个重点:各框中主要是农业要素、各框之间主要体现生态关系。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判读这类图示,对每一个框和箭头都要进行梳理,在头脑要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找出突破口。例题中外围的三个条件:“向市场提供产品获得资金”表明该农业生产是商品农业,“资金用于大规模农业机械化”“资金用于实现农田水利化”表明该地区适于机械化生产、农业生产需要灌溉或排涝。图示左侧信息:小麦主要供给面粉厂,秸秆用于喂养牲畜、制造沼气。沼气池一方面提供燃料,另一方面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充分体现了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生态特征。右侧体现类似的关联性。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分析题目要求,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从自己最有把握的框入手。本题考查点包含两个方面判断所在地区、填出预留框的内容。比较选择项给的四个地区,结合步骤二的判读,具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商品性高的地区应是我国东北平原地区。连接p框的箭头中,一个重要的突破点是指向耕地的“固氮”作用,应该是大豆。而以大豆为原料进行加工的,自然属于豆制品加工。第四步:析原理,找方法以生态农业为背景和线索的关联图,可以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在联系:生产活动互为提供的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活动之间(农业之间、工农业之间投入产出)的联系、生产活动的综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分析各框之间的联系,理清逻辑过程,选择适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上述括号内的要点)。例题图示和问题体现了东北平原上农业生产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之间在生产条件、投入产出上的联系。第五步:组答案,防失误将已经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起来,检查一遍,再次联系题目涉及的条件和结果,进行比较和补充,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准确性。比如图中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经济作物是大豆,与东北地区的作物类型相符。黄土高原大豆种植较少,长江中下游和四川盆地夏季主要作物是水稻。答案:(1)c(2)a(2012苏北四市模拟)读“某区域工业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图”,回答12题。1该地的主导产业最有可能是()a电力工业 b采掘工业c冶金工业 d建材工业2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主要目的是()a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b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社会效益c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d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解析:1.c2.d第1题,分析关联图,该地企业主要是对金属冶炼企业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因而冶金工业是其主导产业。第2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促进了可持续发展。一、单项选择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后,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和研究,也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12题。1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a生态属性b社会属性c经济属性 d环境属性2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a增加绿地面积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c发展教育,减少并消除文盲d预防和治理污染解析:1.c2.c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三个系统,材料所给巴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侧重于经济属性。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所研究的范畴中,发展的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发展教育,减少并消除文盲;增加绿地面积,预防和治理污染属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范畴;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范畴。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用瘦肉精喂养的“健美猪”最终流入河南双汇肉制品厂事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期待厂家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据此回答34题。3肉制品厂家用牺牲人们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4“绿色食品”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等a bc d解析:3.a4.b第3题,危害人们身体健康违背了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性原则。第4题,“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不能使用剧毒农药和添加剂、防腐剂等。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