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庐山地理学综合实习报告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学 生 实 习 报 告实 习 名 称: 专 业 班 级 : 姓名(学号): 2013年 10 月 5 日概述 2013年9月5日城市与环境学院11级全体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庐山。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包括九江市、庐山和庐山南北麓的星子县、九江县的大部分,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邻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此次实习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地貌、植物、气象、土壤、人文五个部分,庐山上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直观的展示了它们在各个领域的独特形态。1、 实习目的 一、总体实习目的(1)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和合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每天都会走大约30公里左右的山路,十分的累,很多同学也因此受伤,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过,也没有人因此而停留,我们都在坚持我们应该做的和能够做到的,而我们也确实证明只要坚持我们就能够做到。(2)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在做样方和挖土的过程中我们才会清晰地记住各个环节的流程,并且将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达到了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同时也在合作过程中加强了与同学的交流。(3)增长地理知识与见识,扩宽知识面。比对理论与实际状况的不同与相同。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各科具体实习目的(1)地貌观察、比较、分析各种地貌的特征、成因、发育情况等。通过实地考察,对各种地貌有更加理性的认识。调查,探讨庐山第四纪冰川的否存在。(2)植物观察、比较、分析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植物,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通过对植物群落地带性分布的分析,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土壤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通过调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掌握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提高对地理事物的理性认识。 (4)气候分析庐山地区的气候类型,气候现象和气候特征,通过对庐山诸多气象景观如云海、瀑布云等的观察分析庐山气候与气象现象的成因及在庐山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前提下,分析庐山山地、水域、城市等因素条件下的小气候现象以及其形成机制。 (5)人文通过自然、人文景观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树立审美观。理解庐山独特的旅游资源价值所在。二、实习内容 (1)地貌(1)了解庐山地区的整体地形地貌概况,分析庐山独特地貌的成因。(2)了解牯岭镇具体位置、地形情况、形成机理。 (3) 结合地形及资料和老师讲解分析如琴湖和大、小天池现状、成因。(4) 运用流水地貌知识分析庐山地区的三叠泉、黄龙潭、乌龙潭的形成和演化趋势。观察河流流向及河流地貌发育。重点观察河流袭夺地点的特征,结合地形实际情况分析河流袭夺的形成原因。(5) 综合书本知识和老师讲解,观察冰川学派关于U型谷等冰川地貌的形态。 (2)植物(1)沿途观测庐山地区的植被类型、组成。分析植被分层差异。(2)进行植被群落调查,记录植被种类组成、数量特征、密度、盖度、频度、高度、优势种等结果。(3)观察不同区域的植物分布情况,分析地形、坡度、坡向、温度、水分对植被的影响。(4)结合具体的区域植被的差异性,分析植物演替过程及趋势以及人为因素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3)土壤(1)土壤调查的基本方法 (2)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色森林土、山地沼泽土、山地草埔土等主要土壤类型的特征、发生、分类、和分布。 (3)土壤垂直分布规律 (4)庐山地区土壤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气候(1)切身感受从庐山山脚九江市到庐山牯岭街过程中气温的变化。(2)结合庐山降水,云雾,湿度等气候现象,分析其形成原因。根据沿途植被树冠判断庐山盛行风向。(3)考察黄龙寺,分析该地特殊地形中的小气候的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5)人文(1)结合庐山实地情况分析其经济区位和交通条件。(2) 通过人文景观如白居易草堂、仙人洞、太上老君殿、毛主席故居、美庐别墅、周恩来纪念堂、庐山会议旧址、黄龙寺和自然景观如月照松林、如琴湖、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险峰、龙首崖、大天池、剪刀峡的观测考察了解庐山作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圣地的原因所在。(3)理解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的实质内涵(4)分析庐山的人地关系和土地利用状况,为和谐旅游提供依据。三、实习路线1、9月5日:牯岭镇庐山气象站月照松林2、9月6日:牯岭镇飞来石如琴湖花径公园锦绣谷仙人洞 大天池龙首崖石门涧3、9月7日:牯岭镇庐山会议旧址黄龙寺黄龙潭乌龙谭电站大坝 芦林湖博物馆4、9月8日:牯岭镇东谷大月山青莲寺谷地三叠泉5、9月9日:牯岭镇含鄱口五老峰庐山植物园6、9月10日:牯岭镇望江亭小天池别墅群四、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一、庐山地貌概况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形成的断块中山(1000m)。庐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约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河谷地貌特殊,此外,还有尚在争议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1、构造地貌 庐山地貌形体在山体的北部和南部有明显差异:1)山体南部构造地貌特征南部以断裂构造地貌为主,山体中谷地狭窄深邃,谷底尖锐。山体以独立山峰为主,山顶尖锐,山坡陡峭险峻。2)山北部构造地貌特征庐山北部以褶曲构造地貌为主,断层构造地貌亦很发育。(如图一所示) 庐山的褶曲构造地貌 图一褶曲构造地貌 在本区属于静态构造地貌。本部表现为背斜山,向斜谷等原生地貌(顺地貌),如大月山,东谷等;次成地貌有单斜谷,单斜山,甚至存在倒置地貌,如莲花谷向斜山。有岭谷平行相间的地貌特征。断层构造地貌 属于动态构造地貌。第四纪以来,庐山主要沿东南侧的温泉大断层和西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强烈抬升,下盘上升形成陡峭的断层崖,最高处达1000米以上,阶梯状断层崖亦发育完好;压性断裂谷深窄一线令人窒息,悬崖绝壁,蔚为壮观。庐山仍然处于断裂上升运动中。 2、流水地貌庐山山体为流水侵蚀中山地貌,谷地地貌在1000米上下有显著的形态差异,以上表现为宽谷或者谷中谷形态,说明曾经历过流水强烈的侧向侵蚀作用;以下是深切峡谷,沿途多见急流瀑布、壶穴深潭和岩槛裂点,说明正在经历流水的深向侵蚀作用,峡谷两侧分布有阶地。1000米高度左右,河流现象有多处存在,说明向源侵蚀作用和深向侵蚀作用的强度。庐山山体外围地区,谷地宽广,阶地,扇形地,河漫滩发育,说明流水搬移和沉积作用的盛行。升以前,曾经历外力长期剥蚀夷平过程。山体断块抬升,同一时期夷平面在“山上”、“山麓”并存。 3、冰川地貌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根据冰川作用遗迹,确定庐山在第四纪曾发生过三次冰川,并以此划分为三个冰期,即鄱阳冰期、大姑冰期和庐山冰期。以鄱阳冰期为最老,庐山冰期为最新。鄱阳冰期冰川到达山下,冰川作用以及因受长期破坏而保留无几;大姑冰期冰川也到达山麓形成冰汛,形状如肺叶;而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是始于山麓广布的红色泥砾堆积物,这些堆积物大小混杂、飘砾远扬、具有痕石和冰溜面,这些均是冰川的特点。冰川地貌主要包括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这里我们主要去的是冰碛地貌:飞来石;以及冰蚀地貌:三逸乡冰窖,天桥冰溢口,锦绣谷、冰川U形谷、含鄱岭冰川刃脊。图二为飞来石,又为重叠石,属于冰桌,冰桌又称为冰台,是指在U形谷中或山麓地带聚集的巨大冰川漂砾横置于其它冰川漂砾之上的现象。西谷冰川U形谷中的冰桌,下部的巨大漂砾长8.9m、宽6.1m、高4.5m;上部的巨大漂砾长5.6m、宽4.5m、高2.9m其位于庐山西谷上部,庐山中学附近。 图二由于它的岩性与周围的岩石性质大相径庭,因此可以断定它是从别处通过某种作用搬运而来,才故名为飞来石。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将其称为冰桌,认为石第四纪冰川遗迹。但人们对此也有很多疑问,主要有三种观点:a、有的人认为飞来石是泥石流搬运而来的;b、有的认为是大月山发生山体崩塌搬运来的;c、还有的是认为第四纪冰川作用下遗留下来的。飞来石的底部为石英砂岩,磨圆度较好,而顶部主要是石英片岩(变质岩),呈片麻状且有方向,表面有云母片;因两部分的岩性不同,可推测出两者形成的时间不同,又因在岩石上发现“丁”字擦痕和压抗这些冰川作用的关键证据。因冰川搬运能力相当的大,又无分选性,它能使上万吨的巨大岩石随冰川一起移动,因此能搬运300余吨的飞来石是很有可能的,所以我认为飞来石是第四纪冰川作用下形成的。 4、湖岸地貌庐山东麓紧邻鄱阳湖,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湖面广阔,由平原、丘陵地貌环绕。因此,湖湾、沙嘴、泻湖、湖滩、湖蚀崖、湖蚀柱、湖岸阶地等地貌发育良好。 5、岩溶地貌庐山外围地区分布有震旦、奥陶、石炭系石灰岩,在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地下岩溶洞穴、地上岩溶丘陵和岩溶谷地、洼地地貌。 二、实习目的实际观察和研究各种地貌实体、地貌组成物质、地质构造与地貌发育,地貌空间组合及其分布规律、地貌类型,研究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及现代地貌过程,分析地貌成因和区域地貌的发育历史。 三、实习内容1、锦绣谷锦绣谷,位于江西省庐山,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春时杂英百千种,灿烂如炽,至冬初苍翠不剥,丹枫缀之,亦自满眼雕缋。”四时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故名锦绣。锦绣谷袭夺西谷(图三)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向南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西流的锦绣谷袭夺。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因为裂点上溯不远,且西谷内由晚更新世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尚未受明显破坏。河流袭夺原因分析: 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 图三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西南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东西向东西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所以不论下切或溯源侵蚀的速度均大于老河流,因此袭夺了东北流向或西南流向的古老河流。 河流袭夺标志(以锦绣谷袭夺西谷为例): 第一、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棕黄色砂砾层及棕洪色网纹洪土风化壳。 第二、天桥袭夺湾及裂点,裂点上为宽谷(西谷),下为峡谷(锦绣谷)。此外还有阶地和反向河等标志。 2、西谷西谷(如图四):在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是以纵向断裂和软弱岩性为基础的单斜构造谷地,发育在南沱组(Zy1 n21)长石石英砂岩、偶夹薄层石英砂岩,岩性软弱的次成谷地。 宽谷西谷(图四)3、大校场及西谷次成谷 大校场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西谷在虎背岭与牯岭之间,二者是由于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强烈侵蚀破坏而形成的,地势特别低。4、大校场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是以纵向断裂和软弱岩性为基础的单斜构造谷地,该谷地普遍覆盖有棕红色和棕黄色堆积物。前者厚度一般为1-2米,砾石有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无巨砾,呈次圆、次棱角状,深度风化。5、东谷支流袭夺大校场河该小河切穿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改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7、三叠泉河袭夺七里冲原来的七里冲向北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三叠泉河袭夺,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七里冲上溯了2Km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8、龙首崖在天池寺附近,形似两块巨石,一块直立,深不见底,一块卧其上,直插天池山腰。是典型的断层陡崖地貌。9、石门涧石门涧面对峰崖,隔涧耸立,结成危楼险阙。最窄处的“小石门”,两崖之间仅存一缝,游人入“门”须侧身才能通过。是典型的狭谷地貌。 10、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它与莲谷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东谷向西南倾斜。 11、大月山 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最高达1451米,长1000米,向东北和西南倾斜,两端窄而低,中间宽而高,由南沱组片麻状含砾石英岩偶夹石英片岩组成,岩性坚硬,山体高大雄伟。12、三叠泉三叠泉(如图五)形成于七里冲宽谷与九叠峡谷相交的“裂点”上,并循着冰川琢成的“冰阶”转折成叠。号称“庐山第一奇观”,全长百余米。是受横向节理密集带控制而发育形成的大型峡谷。 图五 图六13、含鄱口含鄱岭海拔1286米,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含鄱口西侧,为著名的冰川角锋“犁头尖”(如图六)活象一块犀利的犁头,耕耘着茫茫云海。含鄱口对面为庐山最高峰“汉阳峰”,北面为庐山第二高峰“大月山”,南面为庐山第三高峰“五老峰”,山麓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湖光山色,相互比美。 14、五老峰单面山它是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南翼因断层落于山南,峰高1358米。岩性为大月山粗砂岩。15、五老峰断层崖因庐山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1000米,向东北向递降。断层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16、小天池小天池座落于庐山北部,从牯岭街出发,沿山北公路约行一公里,即可抵小天池山下。小天池中的水是由地下裂隙水供应的,久旱不涸,久雨不溢。17、庐山第四纪冰川的讨论现在对于庐山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有两派观点:一派是以李四光先生为代表的冰川学派,他们认为,庐山是存在第四纪冰川的。因为庐山发现有很多的冰川遗迹,例如:大坳冰斗,王家坡U形谷,三逸乡冰窖,含鄱岭冰刃脊,飞来石,芦林冰漂砾等。这些都证明:庐山在第四纪时,曾经有过冰川;而以施雅风为代表的反对派则认为,这些地形和沉积物与冰川遗迹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并非冰川作用所成,而是河流和泥石流的产物,也就是说庐山并不存在第四纪冰川。 此次实习,我们也对许多的“疑是冰川地貌”进行了观测,我认为这些地貌确为冰川作用的产物无疑,而且在庐山的东谷西谷冰漂砾上可以找到很多具有擦痕的砾石。所以,我是赞成第一种观点的,但又不完全赞同。 我的观点是:庐山的U形谷、冰斗、悬谷等地形主要由流水和风化作用造成,而冰川仅把原来地形,略略加以改变而已。现在的某一种地形,是由多种营力造成的,我们决不能把某一种营力(例如,冰川作用)孤立地来观察。我认为上述这些谷地,冰斗的形成,首先是由于构造作用形成向斜或是单斜谷,再经过河流的侵蚀和风化作用。后来才是冰川的侵蚀修饰,才成为目前的形状。而且从上面的分析也可以得出:庐山的河流在下游几乎都是幽深狭隘的峡谷,但是到了上游,则谷地较宽。这也是流水和构造作用的结果:山地因断层上升,河流的下游迅速向下切割,造成幼年期的深狭峡谷,并迅速向源侵蚀,把峡谷逐渐向上游推进,破坏原来的壮年谷地。只有在向源侵蚀还没有到达的地方(即裂点以上),壮年谷地保存较为完好。这也更加说明了,构造和流水作用对这些谷地、冰斗形成的重要作用。五、庐山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一、植被概况 庐山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类型,植被垂直分布比较明显。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海拔700m以下,由于人类活动频繁,破坏十分严重,目前仅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涧、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一1000m。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海拔1300m以上,往往为次生灌丛和山地草甸所占据。庐山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初步统计出,本区分布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004种,隶属于843属187科,其中获类植物39科84属255种,种子植物148科759属1 759种。本区分布有丰富的第三纪古热带区系的残遗成分,并且为不少热带区系成分(如鳝藤(Anodendron),瓜馥木属(Fissistigma),山龙眼属(Helicia)等)分布的北缘,表明本区系具有深远的古热带亲缘关系。 二、庐山植物地理实习要求1、掌握庐山地区的植被类型及其地带性植被,了解山地植被的演替现象,通过观察庐山不同区域的植被,了解植被与环境的关系;2、学会采集植物标本以及在野外进行样方调查的方法;3、认识50种植物。 三、庐山植物地理调查使用的仪器工具皮尺、手持GPS、海拔仪、气压仪、地质罗盘、工兵铲、美工刀、签字笔、笔记本 四、庐山植物地理实习路线调查 1、月照松林月照松林(如图七)在牯牛岭脊背间,倚靠东西两谷高处,由街心公园延绵到林间小道,便达此处。这里盘 岩悬露,纵横叠置,嶙峋怪特,上下左右全是松树,夺空拔起,宛如一支浩瀚天兵集结,翠影婆娑,石壁上有陈三立题的“虎守松门”和“松涛虎啸”等石刻,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这里是观赏皓月的胜地。 图七 图八 2、如琴湖如琴湖,建于1961年,面积约110000平方米,蓄水量约1000000立方米。因湖面形如小提琴,故名。湖座落西谷,峰岭围抱,森林蓊蔚,环境幽雅。湖心立岛,岛内有许多人工饲养的孔雀,所以名为孔雀岛,曲桥连接,上缀水榭,形成绿水青山,相映成趣,临立岛上纵览四周妙处横生。如琴湖水环境修复技术生态浮岛生态浮岛又称“植物浮岛湿地”,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氮、磷含量的人工浮岛。此次实习中,在如琴湖中分布有生态浮岛,如图九、十: (1)生态浮岛构成:生态浮床由浮床载体和浮床植物组成。浮床载体主要由环保、材质轻的物质组成;目前用于生态浮床的植物主要有水生美人蕉、菖蒲、芦苇、水花生、千屈菜、风车草及蓼科植物,有向种植湿生灌木及经济作物(如空心菜及花卉)发展。(2)生态浮岛的作用:净化水体;供观赏,美化环境; 种植经济作物,产生经济效益;为鱼类及水禽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图九 图十 3、大月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最高达1451米,长1000米,向东北和西南倾斜,两端窄而低,中间宽而高,由南沱组片麻状含砾石英岩偶夹石英片岩组成,岩性坚硬,山体高大雄伟。此处样方调查结果见附图一。 4、五老峰五老峰(如图八)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它根连鄱阳湖,峰尖触天,海拔1436米,虽高度略低于大汉阳峰,但其雄奇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全山形势最雄伟奇险之胜景。 在此处我们也做了样方调查,具体结果见附图二。5、植物园庐山植物园占地300公顷,有3400余种植物,飞翠溢绿,郁郁葱葱。庐山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裸子植物丰富,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庐山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杜鹃花种类繁多,这个是庐山植物园的两大特点。 庐山植物园辟有松柏园、国际友谊杜鹃园、温室区、草花区、树木区等。自1934年建立以来,从国内外相继引种3千余种植物,现已与世界上60多个园家近300个单位建立了种籽交换等关系,使庐山植物增添了许多外来成分,总数达到3000余种。在植物园中我们参观了很多很多植物室,也认识了很多植物,以下50中就是我们在植物园中所见的,就其名称、科属、分布及其用途做了简单的归纳介绍:序号名称科属分布用途1罗汉柏柏科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武汉、井冈山、福州、上海、南京、青岛、庐山、杭州观赏2豆瓣绿胡椒科西印度群岛、巴拿马、南美洲北部观赏、药用3鹅掌楸木兰科江南、越南地区观赏、木材4鸡爪槭槭树科江南,原产日本观赏5东北红豆杉红豆杉科黑龙江、吉林、辽宁。药用、木材6云片柏柏科长江流域观赏7山茶山茶科重庆、浙江、四川、江西及山东;日本、朝鲜半岛也有分布。 观赏8洒金桃叶珊瑚 山茱萸科 台湾及日本 观赏9圆头柳杉杉科 观赏10银边绣球虎耳草科 观赏11交让木 交让木科 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台湾、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药用12金边蔓长春花夹竹桃科 观赏13红狮花爵床科 14金脉沿阶草百合科 亚洲东部药用15青榨槭槭树科华中、西南、华南、中南纤维、有糖16三叶海棠 蔷薇科 华东、华南、鄂、湘、黔、川、陕、甘、辽,朝鲜,日本 药用、叶代茶17千手观音 天南星科 观赏18长柱紫茎 山茶科 浙、晋、皖、鄂、湘观赏 国家保护植物19龟背竹天南星科 墨西哥,在欧美、日本观赏20银边万年青天南星科 药用21虎眠万年青天南星科 非洲南部观赏22君子兰石蒜科 南非观赏 23紫叶扎酱草 24假叶树天门东科 欧洲南部 观赏25红花竹节秋海棠 秋海棠科 巴西药用26白豆杉 红豆杉科 浙、赣,华南 油脂、观赏27玉树景天科 非洲南部观赏28黄衫 杉科 湘、鄂、西南 材用29巴东栎壳斗科 湘、鄂、赣 淀粉、单宁、木材30 厚叶石莲花景天科 墨西哥 观赏31鸡冠石莲花景天科 墨西哥观赏32大理罗汉松 罗汉松科 云南 观赏33水晶掌百合科南非观赏34点纹十二卷百合科 非洲南部观赏35条纹十二卷百合科 非洲南部观赏36南洋杉杉科 澳大利亚诺和克岛观赏37粉柏柏科北美洲及亚洲观赏38云锦杜鹃杜鹃花科陕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东北部药用、观赏39锁链掌仙人掌科 观赏40金琥仙人掌科 产墨西哥中部圣路易波托西至伊达尔戈干燥炎热的沙漠地带。 观赏、药用41木本番茄 茄科 秘鲁观赏、食用42天女木兰木兰科 闽、浙、皖、赣、辽 观赏、药用43手树五加科 南洋 药用、观赏44紫薇 千屈菜科 赣、闽、粤 药用、观赏45华南苏铁苏铁科 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北部、越南、缅甸、印度及非洲的马达加斯加观赏46金边龙舌兰科 西南、华南 药用、观赏47海通 马鞭草科 赣、湘 药用48枸桔 芸香科 中部 药用49石虎 芸香科 中部、南部、中南部 药用50线柏柏科 华北 观赏五、庐山植被垂直带的基本特征(如图十一) 图十一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 山地针叶林。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分布于海拔600米(西北坡)或7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宽度和面积。常绿阔叶林是这一带稳定性较大、广泛分布的植物群落。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 2、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于海拔600米(西北坡)或700米(东南坡)900米(西北坡)或1000米(东南坡)之间,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混交林。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在这一带下部和沟谷中,常绿阔叶成分往往占优势,向上和山坡则逐渐为落叶阔叶成分占优势。这一带是常绿阔叶林与落叶带之间的过渡性地带。 3、落叶阔叶林:东南坡大致在1000米1300米之间,西北坡则在900米1250米左右,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局部地方亦有针叶林山松出现,有些地区已营造了成片的针叶林,如日本柳杉林、日本扁柏林等。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4、山地针叶林:分布在海拔1250米或1300米以上。这里气温偏低,湿度较大,云雾多,风力大,所以出现了较为耐寒的针叶林。少量的灌丛和草甸,是非地带性的植被类型。六、庐山土壤地理实习报告 一、庐山地区土壤概况 庐山地区在气候上,基带属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山地土壤垂直地带谱的特征。本区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特色,同时,山地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水热状况存在着垂直差异,并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的特征。因此,就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类型而言,庐山属于湿润型。 庐山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为: A、红壤,广泛分布于山麓地带、山体外围平原地区; B、黄壤及山地黄壤,黄壤发育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山地黄壤分布在9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C、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D.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E.山地沼泽土,主要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例如仰天坪、大校场一带;F.浅色草甸土,分布在江河、湖泊低平地段,母质为河流冲积物或湖积物,植被为草甸;G.水稻土,在山麓、岗丘和江、湖平原有分布,它是由自然土壤经人工耕种而成。 二、庐山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庐山土壤的垂直结构类型比较简单,自山麓至山顶,依次分布着红壤和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如图十二) 庐山土壤垂直分布图 图十二1) 400米以下的山麓及附近岗丘地区属中亚热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及草类,广泛分布着纬度地带性的红壤和黄壤;2) 400-900(800)米,气候湿润暖热,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及杉木等,发育着一种具有明显富铝化特征的山地黄壤;3) 海拔900(800)1100(1200)米,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发育着具有山地黄壤性质,又具有山地棕壤特征的山地黄棕壤;4) 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区,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和灌丛,分布着山地棕壤;5) 山顶由于气温低,风速大,木本植被少,多灌丛,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形成山地草甸土;局部洼地,排水不良,生长喜湿植物,形成山地沼泽土。三、庐山土壤实习的剖面及其分析 1、大月山水库 大月山地理位置为2956307N,1159836E,海拔为1207m,气压880.2百帕,水位不高,水源主要是地表汇流,水质清澈见底,呈蓝绿色,水体中含有较多矿物质,在附近采的土样情况为(图十一): 时间:2013.9.8地点:大月山水库 地理位置:(1155845E,29348N) 海拔:1187m 气压:878hPa 坡向:西北 308层 次代 号深 度(cm)颜 色质 地结 构孔 隙湿度松紧度10-10黑色壤质粘土细粒状细 小潮润很松210-20灰棕色壤质粘土细粒状细 小湿润松320-30褐 色粉砂质粘土粒状小润紧 可看出该地土类为山地棕壤;土纲为淋溶土刚;亚纲为温湿淋溶土亚纲;亚类为山地棕壤:土属为坡积大月山石英砂岩山地棕壤土属;土种为厚层坡积大月山石英砂岩山地棕壤土种。2、五老峰五老峰(如图五)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它根连鄱阳湖,峰尖触天,海拔1436米,虽高度略低于大汉阳峰,但其雄奇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全山形势最雄伟奇险之胜景。 在此处采图样具体情况为:时间:2013.9.9地点:五老峰地理位置:(116034E,293253N) 海拔:1226m气压:874hPa 坡向:西北 296层 次代 号深 度(cm)颜 色质 地结 构孔 隙湿度松紧度10-10黑色壤质粘土细粒状细 小湿松210-20灰棕色粉砂质粘土粒状细 小潮润较松320-30黄 色粉砂质粘土小块状小湿润紧七、庐山气象实习报告一、庐山气象概述庐山是一座中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季风区域,其气候状况,受大范围气候制约, 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与山下同纬度九江、星子平原地区相比,又具有东亚季风控制下的独特山地小气候特色。并在不同地形中受特殊地形等自然因素对气候的反馈作用,表现出不同微气候特点。庐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气象总体特征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具有鲜明的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达1900多毫米,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多500毫米; 庐山相对湿度亦大,达78%;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因而终年云雾弥漫;气候温和宜人,盛夏季节亦是避暑胜地。庐山由于海拔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使得其是长冬短夏。 (1)庐山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 庐山地处长江中下游的酷暑地区,但它由于地势高耸,夏季凉爽宜人,成为著名的避暑胜地,“云中山城”牯岭是庐山的标志,它的年平均气温为11.5,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低56;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2.6,比山下的九江低7左右。 (2)庐山降水比同纬度的山下平原多 降水量大,云雾多也是庐山气候清凉的原因之一。庐山地处我国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暖湿空气以来自东南太平洋的气流为主,兼以依山傍湖,蒸发量大,携有大量水分的空气沿山地上升,形成地形雨。庐山年降水量为1838.6毫米,较周围地区多出1000余毫米,最高年份曾达3362.6毫米。 (3)庐山相对湿度山上山下也有差异 庐山是云雾的世界,使庐山雾日最高年份达221天,最少年份也有158天,年平均雾日为191天,这与山下九江年平均雾日只有8天,形成天壤之别。云雾多,与庐山空气湿度大,气温低密切相关,饱含水分的空气,在山谷中不易消散,遇冷即凝为云雾。云雾多能有效地降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对地面温度的增高起着抑制作用。 (4)庐山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同一地点垂直递减率的变化,因季节、天气、高度差异等而不同。一般气温直减率夏季大于冬季,晴天大于阴天。受山地不同地形部位影响,经常出现与常规理论不同的变化现象,也因此影响着不同山地坡向上不同气候带带谱垂直高度和厚度的变化。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常受亚洲高压冷气流影响,气温较低,山地上部更是如此。庐山的牯岭(一月)多年平均气温(-0.2)比山下同纬度平原地区约低5,而庐山西北坡麓的九江市(4.3)比东南坡的星子县(4.6)仅低0.3。同时,山地降水也存在着垂直分布,一般在迎风坡一定高度范围内有随海拔升高递增趋势,达最大降水高度后有随海拔增高而递减。根据亚热带东部湿润季风区域特征,共可划分6种气候类型,分别1、东亚季风气候 庐山地处我国东部地区,受到东亚大气环流以及东部海域气流影响和控制,冬季低温、寒冷、干燥、少雨,夏季高温、湿润、多雨。 2、山地气候 庐山平均海拔1000m左右,从山麓到山顶,随山地海拔高度增大,各气候要素垂直变化明显,形成在东亚季风气候下控制,由600-800m以下中亚热带,渐变成900-1100m以下山地暖温带气候,900-1100m以上山地温带气候,三个不同气候带组成的山地垂直气候带谱。山地气候主要表现在辐射、气温、降水、云雾、湿度、风等气候要素随山地海拔高度的变化。 3、谷地气候 庐山山地中的谷地,受周围山地的阻挡,谷内气流很难与其上自然大气交换,因此谷内气温较同海拔其他地方高,晚上冷空气下滑,气温又较同海拔其他地方低,谷地气温日变化、日较差大。例如,在黄龙寺一带本应为山地暖温带,却形成了中亚热带气候。4、城市气候 位于庐山西北坡的九江市受到城市格局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城市气候,比较典型的城市热岛现象,冬夏气温比平原其他地方高。 5、水域气候 坐落于鄱阳湖边的星子县受到了水域对其气候的明显调节作用,出现了水域小气候现象。因此,星子夏季(迎风面)气温增高不明显,冬季(背风面)受山地作用,出现明显的焚风效应和水域的双重影响,本因增高的气温不明显 6、其他气候(沙山气候)沙山位于庐山东南麓鄱阳湖岸边的沙山,处于中亚热带气候带。本应郁郁葱葱,却为一片沙山、沙丘、沙滩。沙山处终年以偏北风为主,大风5080天(4-6级),3340天(8级以上)。沙山处年均温较星子县高,七月平均气温最高可达55,甚至更高绝对气温差异变化大。总体来说,庐山气候的分布特征是多种气候类型集聚一地,并存在明显的垂直带与水平气候带特征(主要包括热量、水分等)的差异。 三、庐山气候形成因子分析1954年底,江西省气象部门在牯牛岭最高点(1165米)设立气象观测站,进行系统的气象观测,记录有完整的气象观测资料,为研究庐山气候提供了科学的基本数据。1956年,中国科学院在庐山设立了云雾研究所。综合来看,庐山气候的形成有多方面的作用因素: 1、气温 气温高低与大区域地理纬度、海陆分布与海拔高度及局部地形有密切联系。盛夏季节,常因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长江流域河谷、盆地出现酷暑天气,一般以气温 超过35为炎热天气。据多年统计资料,武汉炎热日数平均每年有22天,南京17.1天,九江为25天,安庆为21.8天。在这期间,上述各地早晚气温可达2830作业,早餐室内气温反比室内高,极端最高气温在40上下,例如武汉为41.3,南京41.7,九江40.2,加以河流众多,河谷空气密度大,相对湿度高,异常闷热。庐山正处于我国夏热中心之一的长江中下游河谷与鄱阳湖盆地之间,却与上述各地形成鲜明对照:山上7月平均气温比山下九江、星子低7。山上牯岭早晚气温只有20作业,很少超过25,极端最高气温只有32。同时,还犹豫山上空气密度较小,空气与地面热量交换过程较快,云雾多,植被茂盛以及环绕庐山的长江、鄱阳湖源源不断地输送具有冷却功能的水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庐山的气候显得凉爽宜人,成为避暑胜地。九江与庐山牯岭夏天最高气温的巨大温差除了海拔高度外,与九江处于东南季风控制下的庐山背风坡形成的“焚风效应”及九江市的“人工热岛”效应有一定关系。由此可见,山地气温的变化要比平原地区为复杂,而这种情况对山地自然环境、生态平衡都有某种程度的影响,在生产实践上也有一定的意义。 2、 降水与云雾庐山襟三江而带五湖的特殊地理位置,价值来自东部的大量潮湿气流遇山地抬升成云致雨,故庐山常年烟雨蒙蒙。多年平均降水量达2118.2mm,多年平均降水日数达190.4天(图十三)。据资料显示,庐山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前后,原因是在北纬270-340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的缘故。梅雨天气的主要特征是,雨量充沛、降水多、连续性强,还会出现阵雨和雷雨,且常出现大雨或暴雨。山下九江的最大降水强度维209.6毫米/24小时(1969年6月24日);山下星子的最大降水强度为235毫米/24小时,(1967年6月19日)。可见,山地的降水强度要比山下平原大的多,显示出地形对降水分布和强度的影响。另外,梅雨季节相对湿度大、云多、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小。7月上旬后,随着太平洋高压进一步北移,雨带中心北移到黄淮流域,长江中下游进入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干燥而晴热的盛夏,庐山地区的降水量日渐减少,常有对流性热雷雨和冷锋雨出现,降水时间较短。至9月下旬后,则进入一年中的相对枯水季节。 庐山的云雾主要有两种成因。一是,主要由于地形原因形成。春末夏初,每年3-6月中旬前后,庐山先后受华南准静止锋、梅雨锋的影响,空气水汽含量显著增多,潮湿的气流循一系列峡谷或谷地抬升,并伸入到山体内部形成浓雾和云海,山上为云雾所笼罩,云雾线的高度较低,大致在600-700米。二是,系统性天气,尤其是在静止锋的天气系统影响下,形成的层状云系。云层高度在800-1000米。当云层薄,云层高度只有数百米时,则山地上部在云层之上,山上出现晴天,山下呈现阴天。此时会出现云海。 图十三3、 风 风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大气环流的运动状态。受东亚季风气候区大范围气流活动影响,盛行风向随季节的转换十分明显。但山上山下差别巨大。山地苫布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超过120度,而山下九江、星子除7月份盛行偏南风外,其余各月多偏北风,此种现象和地形密切相关。庐山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而长江河谷在九江附近由西北转折成东北,九江一下长江河谷段走向与庐山山体基本一致,运动的气流则顺应地形变化,全年表现为偏北风为主,可知,特殊的山地、水域等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造成山地与平原、平原间不同区位下的风向发生根本改变的主要原因。4、垂直气候带一般规律,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降低,降水随海拔的增长而增多,气温与降水及其相互结合情况,表征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对山地来说,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变化必然导致气候上的差异,从而形成垂直气候带。气候的冷与暖,通过气温高低来说明,气候的干与湿,以水分多少来反映,地表热量与水分分异,形成水分气候一一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等等。对山地而言,热量的垂直分异状况,取决于山地所处的地理纬度及其相对高度,即纬度愈低,相对高度愈大,热量的垂直分异愈显著。 四、庐山地区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庐山独特的气候条件保证了庐山牯岭镇的正常生活所需,同时也为庐山的旅游开发建设 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就目前情况,庐山的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至善至美的利用。经过虽然为期不长的5天实习考察,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庐山的资源还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开发。1、 水资源的利用由于庐山牯岭地区降水丰富,相对于蒸发量而言几乎各月都有结余, 所以使庐山水库大量储水成为了可能,保证了居民和游客的生活用水等。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水体受到的污染还是不容小觑,应注意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2、特殊景观的持续开发庐山较低的气温有利与水汽的凝结,形成了壮观的云海和云 雾,1000m以上的庐山经常突兀于云雾、云层之上,云海或波浪翻滚,或顺着斜坡迅猛下滑形成云瀑布,这一奇特景观需充分开发。 3、新兴旅游和度假的发展庐山山体由于海拔高,夏季凉爽,7月的平均气温比山下低7度,宜人的天气给酷暑难当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可把庐山别墅群作为新兴的旅游形式有倾向性地发展并扩大起来。 4、经济作物的培植茶适合种植在阴坡,生长相对比较缓慢。而庐山阴凉的气候再加上多云雾缠绕,空气湿度比较大,光线以漫反射为主,对茶的品质相当有利,所以,庐山也以其特产“云雾茶”而著称。但是,据了解庐山茶园的管理有所欠缺,有若干茶园被废弃。我认为,在这样天然优势的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块六商务交往礼仪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桂城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命题预测及题型示例英语试题含解析
-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中外文化交流(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医学创新思维训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生物学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扬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半期联合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水印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石油学院《商务文化与礼仪》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BIM技术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高性能计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电子商务师真题试题及答案
- 撬装式承压设备系统安全技术规范
-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 课件全套 第1-10章 绪论-新品种的审定与推广繁育+实训
- 2025-2030中国免洗护发素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优化算法解析》 课件 第6章-基于群智能的智能优化算法
- 2024山西三支一扶真题及答案
-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真题2024
- 技术经纪人(初级)考试试题(附答案)
- 《红岩》中考试题(截至2024年)
- 幕墙UHPC施工专项方案 (评审版)
- 华为IAD132E(T)开局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