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荷塘月色》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荷塘月色》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荷塘月色》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荷塘月色》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 塘 月 色【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文意,概括出鉴赏意境美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研习和活动体验,鉴赏文本的意境美,结合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实现文本的个性化阅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评价作者在文中流露的“不平静”的心情。【学习重点】 鉴赏文本的意境美,概括出鉴赏的方法。【学习难点】 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放声朗读课文两遍。2、记下在朗读中读不准的字词,自查词典解决。3、摘抄文中精彩的句子。4、以行踪为线索列出课文的提纲。在院子里想起荷塘去荷塘的路上到荷塘赏景想起采莲的事情回到家门5、了解写作背景(1)时代背景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之中,他在那里走一文中这样写道:“在旧时代正在崩溃,新时局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方法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我既然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以故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古典文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但他毕竟是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现实的黑暗,又不能安于这种“超然”, “心里颇不宁静”,在1927年7月写下了这篇写景抒情散文荷塘月色。(2)家庭背景朱自清于1920年北大毕业以后,一直在江浙一带教书,但家境日渐惨淡,经济贫困,家庭失和,父子关系一直不是很好。朱自清每月寄钱回家,往往得不到回信。在背影一文中提到“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但是尽管这样,家庭矛盾依然没有解决,1927年7月,朱自清本想回扬州(古人把扬州也看作是在江南),但是又怕难以和父亲和解,犹豫不定,而这时的自己已经是五个孩子的父亲,爱妻武钟谦又是疾病缠身,因而也“心里颇不宁静”。(二)课堂学习1、说出一句关于咏荷或咏月的诗句。关于咏荷的诗句:(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 爱莲说) (2)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3)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4)泉眼无声溪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关于咏月的诗句:(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3)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5)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6)大漠沙似雪,燕山月如钩。李贺马(7)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9)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1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过渡:这些都是古人笔下的荷和月亮,那么月下的荷花和荷塘上的月色又有着怎样的美丽呢?今天,我们就与朱自清先生相约清华园的月下荷塘。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第91页,我们一起学习荷塘月色。2、放声朗读,感知文本,初步感受写景抒情散文的优美。 文章写得很美,主要在于作者以优美的文笔给我们创设了美好的意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意境是作家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互渗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简单地说就是:意(情)境(景)=意境我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就是鉴赏文本的意境美。3、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并进行交流反馈。 (1)文中所写景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景物的?答:静谧、清幽、朦胧、淡雅等在取材上:选择典型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荷叶:繁盛茂密 荷花:洁白袅娜羞涩 荷香:幽微清雅 流水:脉脉含情在修辞手法上:运用比喻、拟人、通感、对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在表现手法上:运用动静结合、远近高低相融、虚实相生、工笔细描等手法,营造出勾人心魄的意境。在选用词语上,精当生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动词的选择、叠词的使用等,不仅描写形象,而且十分传神。过渡:“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欣赏荷塘月色时是怎样的心情?淡淡的喜悦(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课文具体说明。答:开头是心里颇不宁静、寂寞独处求静一无所有无福消受美景惦记江南回到现实。不宁静和寂寞(淡淡的哀愁)欣赏荷塘暂时忘却尘世的喜悦想起采莲事情的神往回到现实的孤寂。(3)文中的情与景是如何交融在一起而构成优美的意境的?在荷塘月色中,荷叶田田、荷花点点、荷香幽幽、月色淡淡、流水脉脉,一片静谧朦胧之中,作者享受着暂且忘却烦恼的淡淡喜悦,但全文又笼罩着挥之不去的淡淡哀愁和苦闷,情与景和谐统一,作者缘情而观景,情随景而生,景尽而情归,给人带来阅读的审美愉悦。热点探究:(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妻子,有何作用?答: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密和谐。 在内容上,妻子作为作者生活中最亲近的人,却不理解自己,突出自己的苦闷、孤寂之深。(2)如何理解第3段中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句话?答:这句话表层意思是月色下可以“想与不想”,就觉得自由,深层意思可以理解为“在这美好的月色中,可以忘却尘世的纷扰、时代的苦闷,可以摆脱各种烦恼和责任的束缚,获得心灵的自由”。 4、课堂实践,结合课本第98、99页的文学评论材料,请以我眼中的荷塘月色为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提示:可以从意境美出发,侧重于境(景)或意(情)某一方面。)一个人的孤寂 我眼中的荷塘月色丁爱华朱自清是一个人。人原本是自由的。然而随着妇一道、子一道两大绳索的捆缚,“人”就成了“夫”。此时,朱先生已是一个有父母、有妻子和一群儿女的大丈夫,是一根必须承担三级伦理责任的家庭顶梁柱,生活的重压使得他无处申说,无处倾诉,他想挣脱,想逃避,想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无边的荷香月色给了他一个暂时的去处。朱自清不只是一个人。作为一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惶惶然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在国学中找着的题目不足以让他获得真正的超脱,可是往哪里走?静谧的荷塘不会给他明确的答案。就这样,面对家庭的纷扰,伦理的负担,时代的阴影,前途的怅惘,荷塘月色下的片刻逍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