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1(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d.民主革命派解析:材料主张商战,挽回利权,最早提出此主张的是早期维新派,故选b项。洋务派的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项;康梁维新派也主张商战和挽回利权,但晚于早期维新派,排除c项;民主革命派直接主张民族独立,比商战和挽回利权更进步,排除d项。答案:b2.康有为在1888年的上清帝第一书中说:“日本崎区小岛,近者君臣变法兴治,十余年间,百废具举,南灭琉球,北辟虾夷,欧洲大国,睨而不敢同。”康有为如此说的目的在于()a.模仿日本,变法强国b.标榜日本变法的成功c.提醒皇帝防止日本侵略d.模仿日本,对外扩张解析:从材料的出处来看,这是康有为上书皇帝时所说的话,再结合所学可以判断,康有为的主要目的是游说皇帝向日本学习,实现变法强国的宏愿。故选a项。答案:a3.下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c.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解析:明信片中图画的内容是列强将一张写有“china”字样的地图扯烂,这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真实写照。答案:b4.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解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著作,它们以孔子为旗号,利用孔子的权威论证资产阶级维新理论的合理性,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答案:d5.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改革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解析:由“效英之存虚君”“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可知,该人士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故选b项。答案:b6.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我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解析: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主张向日本学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他们大量翻译日本书籍,掀起了向日本学习的高潮。答案:d7.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解析:“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否定了中国是天下之中的传统观念,强调地球是圆的,中西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这实际是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材料并没有直接提到维新变法、向西方学习和科学救国的相关信息,排除a、b、c三项。答案:d8.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依材料及李鸿章开展的洋务活动,李鸿章可以接受的维新派的主张应包括()创办新式学堂改革中央机构建立新式军队实行民主政治a.b.c.d.解析: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六部诚可废”说明他赞成中央机构的改革。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反对实行民主政治,赞成创办新式学堂和新式军队。答案:d9.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以上材料反映出戊戌变法()a.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c.彻底扭转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状态d.冲破了封建思想观念的束缚解析:引进西方机器,发展工业,这仅能表明戊戌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但其作用不可高估。答案:a10.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一成一败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系统理论指导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而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a.b.c.d.解析:当时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支持变法,只不过力量不如日本的改革力量强大,错误;不符合史实。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11题12分,第12题26分,第13题22分,共60分)11.(2014山东文综,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材料二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4分)(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8分)参考答案:(1)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12.读材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回答问题。图1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足”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至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2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两位“秀才”共谋国事,开始了一场“现代化”运动。图3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1)图1中“已成定局的悲剧”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图1所示历史事件及其影响。(6分)(2)为什么说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14分)(3)图3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6分)参考答案:(1)悲剧: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事件:“公车上书”。影响: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2)原因:从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目的(政治上期望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挽救民族危机等)、变法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变法性质等角度说明是一场现代化运动。失败原因: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且依靠了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3)中国的现代化并未终止,如后来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13.近年来,对中日两国改革的研究角度愈加新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学者强调中日在政治权力集中程度上的巨大差异,认为这对两国近代的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地主阶级革新派、洋务派乃至于维新派如果得不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都很难有所作为,低层次改革也很难为高层次改革创造充足的条件;而日本半独立的诸藩能够推行同中央政府相抵触的藩政改革,由此进一步加强它们对幕府的半独立地位,当某些藩的下级武士改革派掌握藩政实权后,其所在藩就成为倒幕的根据地,这是日本近代低层次改革迅速推向高层次改革的一个重要条件。丁日初、杜恂诚十九世纪中日资本主义现代化成败原因材料二日本实行世袭、门阀制,使得有才能的下级武士不能进入高层。在幕末,则促使下级武士走向与旧政治制度决裂,为倒幕维新创造了必要条件;而中国的科举制度则将全国各地、各民族的地主和土地权力、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三位一体的代表人物(也包括被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才)吸收到中央政府中来,加强了专制统治,统治者利用这一制度成功地钳制了众多读书人的思想。马家骏、汤重南日中近代化的比较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日两国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8分)(2)材料二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