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地理 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课件.ppt_第1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地理 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课件.ppt_第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地理 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课件.ppt_第3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地理 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课件.ppt_第4页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地理 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 地球与地图 是考试说明中单独列出的部分 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基础 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等 难度较大 题目呈现形式往往利用最新新闻事件创设一个情景 让学生利用经纬网定位 并结合地球运动示意图判断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物体影子长短变化 进而考查自转和公转知识 地图的 考查 集中在比例尺和方向的判读 还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培养学生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及普通地图的能力 养成在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一 经纬网的判读1 认识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从不同角度观察经纬网 经线和纬线的形状不同 但是所有经线等长 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不等长 赤道最长 实地长约4万千米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 到极点缩为1个点 2 经纬度的判读 首先 应确定经纬网中 何为经线 何为纬线 经线上的度数是东经还是西经 纬线上的度数是北纬还是南纬 其次 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 向北增加是北纬 n 向南增加是南纬 s 向东增加是东经 e 向西增加是西经 w 1 方格状的经纬网 判读的关键是分清东南西北 自左向右即自西向东 自下向上即自南向北 例如 a 140 e 0 b 180 40 n c 140 w 40 s 2 侧视位的经纬网 先根据极点找出南北方向 指向北极点就是北 指向南极点就是南 再由南北方向判断东西方向 例如 a 45 w 30 n b 0 30 s c 90 e 0 3 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 先明确极点是南极还是北极 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 纬线全是北纬 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 纬线全是南纬 再根据地球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和 北逆南顺 的原则判读东西经 例如 a 45 w 30 s b 90 w 60 s c 135 e 30 s d 45 e 30 n e 90 e 60 n f 135 w 30 n 二 东西半球的判读1 数字法判断 分以下三种情况 1 凡是小于20 的经度数都在东半球 0 经线在东半球 2 凡是在160 180 之间的经度数都在西半球 180 经线在西半球 3 凡是介于20 160 之间的经度数 东经的在东半球 西经的在西半球 2 图形法判断 划分界线 20 w和160 e组成的经线圈 20 w 0 160 e属于东半球 160 e 180 20 w属于西半球 可以借助下图理解 例1读图完成表格 170 e 40 n 北温带 北半球 西半球 170 e 0 热带 赤道上 西半球 180 20 s 热带 南半球 西半球 170 w 60 n 北温带 北半球 西半球 答案 a 170 e 40 n北温带北半球西半球 b 170 e 0 热带赤道上西半球 c 180 20 s热带南半球西半球 d 170 w 60 n北温带北半球西半球 判断经纬度的关键是先确定图中哪些线是经线 哪些线是纬线 然后根据向北增加是北纬 n 向南增加是南纬 s 向东增加是东经 e 向西增加是西经 w 判断各点经纬度 最后根据纬度判断温度带和南北半球 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 例2 2017 无锡中考 读下面的经纬网图 回答 1 2 题 1 图中d点的经纬度是 a 30 n 90 w b 30 n 90 e c 30 s 90 w d 30 s 90 e 2 根据这幅经纬网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点位于东半球b d点位于南半球c m所在的经线和n所在的纬线长度相等d n所在的纬线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解析 第 1 题 图中纬度的间隔是30 因此d点为30 n 图中经线的间隔也是30 因此d点的经度是90 e 所以 b选项正确 第 2 题 读图可知 c点的经纬度为 60 s 60 w c点位于西半球 故a错误 d点位于赤道以北 纬度为30 n 位于北半球 故b错误 m所在的经线和n所在的纬线长度不相等 故c错误 n位于赤道上 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故d正确 答案 1 b 2 d 三 地球的运动1 产生四季更替的原因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每年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然后开始向北移动 夏至日达到最北点北回归线 再开始南移 秋分日移回到赤道 之后继续南移 冬至日达到最南点南回归线 继而再向北移动 于第二年春分日回到赤道 3 昼夜长短的变化 当太阳光照如a图时 可以观察到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夜 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枣庄市昼最短夜最长 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 因此包括其在内的12 1 2月为枣庄市的冬季 当太阳光照如b图时 可以观察到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 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夜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此时为北半球 的夏至日 枣庄市昼最长夜最短 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多 因此包括其在内的6 7 8月为枣庄市的夏季 当太阳光照如c图时 可以观察到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为枣庄市的春分或秋分 枣庄市得到的热量适中 我们把包括春分日在内的3 4 5月定为春季 把包括秋分日在内的9 10 11月定为秋季 4 太阳高度的变化 读下图可以看到夏至日太阳高度最高 地面得到的光热最多 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 地面得到的光热最少 春分 秋分日太阳高度适中 地面得到的热量也适中 例3 2017 济宁中考 我国 长征七号 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搭载的货运飞船 天舟一号 与我国 天宫二号 空间实验室第一次交会对接的时间是2017年4月22日12时23分 结合下面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完成 1 3 题 1 天舟一号 与 天宫二号 第一次成功对接时 地球运行在哪两个节气之间 a b c d 2 此时 济宁市昼夜长短的状况是 a 昼短夜长b 昼长夜短c 昼夜等长d 无法判定 3 地球公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同时还产生了 现象 a 昼夜更替b 板块运动c 四季变化d 海陆变迁 解析 第 1 题 图中 是春分 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 是夏至 在每年的6月22日前后 所以2017年4月22日应在 之间 第 2 题 每年的春分之后 秋分之前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夜短 所以济宁应该是昼长夜短 第 3 题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更替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时间的差异 由于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变化 答案 1 a 2 b 3 c 四 地图1 山谷 山脊巧判断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表示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表示山谷 判断的方法是 沿着山脊或山谷走向线作一条垂线 例如图中abc线 efm线 观察此地形中间部分与两旁地区孰高孰低 因为b点海拔高于a c点 故此处为山脊 f点海拔低于e m 故此处为山谷 2 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水库修建 库址应选在有利于集水的小盆地 如图中a处 坝址应建在工程量小 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 尽量少淹良田 少迁居民等 如图中b处适合建大坝 河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河流一般形成于山谷 山脊处是河流的分水岭 不能形成河流 如图中乙处画出河流就错了 引水渠 应遵循水可自流的原则 由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引流 如图中向疗养院引水 方案 就比方案 更合理 道路修建 山区道路多沿等高线或山谷修建 地势尽量要低 地形尽量要平坦 尽量少打隧洞 如图中公路丁的修建 例4 2017 福建中考 图1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图2为某同学绘制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地形部位名称 a是 b是 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不低于米 2 a地位于王庄的方向 若两地图上直线距离为4厘米 则实地水平距离为千米 3 图2是沿图1中 aa 或bb 绘制而成的地形剖面图 4 b c两处河段 流速较快的是 判断理由是 解析 第 1 题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a处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中间高 四周低 为山顶 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 为山谷 读图可知 此图的等高距是50米 陡崖顶部的海拔应不低于150米 第 2 题 此图没有指向标 也没有经纬线 所以应根据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辨别方向 此图的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2千米 所以4厘米为8千米 第 3 题 图中沿bb 剖面线经过山谷 山脊 山谷 山脊 山谷 山脊 而沿aa 线地势是逐渐降低的 第 4 题 b c两处河段 b处等高线较密集 坡度较陡 河流落差较大 流速较快 答案 1 山顶山谷150 2 西北8 3 bb 4 bb处等高线较密集 坡度较陡 河流落差较大 流速较快 3 指向标平移法判断方向 如图判断a在b的什么方向 步骤 将指向标平移到参考点b点 再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确定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连接a b两点 即可得出a点在b点的东北方向 同一条等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