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8).doc_第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8).doc_第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8).doc_第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8).doc_第4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8).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八)考查范围:第八单元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不包括()a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b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c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d生产组织的规模扩大2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下列材料,据此该小组得出结论最准确的是()朝代南方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北方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西汉2 470 68519.8%9 985 78580.2%唐代3 920 41543.2%5 148 52956.8%北宋11 224 76062.9%6 624 29637.1%a.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c中国古代人口政策的变革d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4“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曲礼中这段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形态()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5请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瓷器出现的顺序()定窑孩儿枕越窑青瓷粉彩瓷 青花瓷a bc d6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钩。这主要反映了()a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d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7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c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8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a流通领域出现纸币b大量商业市镇兴起c生产领域出现私人作坊d出现东市、西市商业区9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宋代()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b手工艺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c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d商帮势力崛起10据记载,明朝“山西大同一带虽然寒冷,但陆驮水航之物,藏山隐海之珍,靡不辐辏而至者,而转贩之力也”。这段材料突出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明朝山西成为全国经济中心b明朝山西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明朝长途区域性贸易发展迅速d明朝政府改变了对商业的政策11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仕宦为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对商人实行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 b限制商人c禁止经商 d反腐倡廉12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a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材料二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图(a)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唐宋时期哪些商业发展方面的信息?(4分)材料三马嘎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代表理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清政府对马嘎尔尼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嘎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马嘎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2)分析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深层次原因。清政府为什么拒绝马嘎尔尼的要求?(8分)(3)材料三中马嘎尔尼得出“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的结论,客观上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8分)14(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吕氏春秋上农(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2)依据材料二,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泛起了微澜”的表现。(6分)材料三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3)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并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8分)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八)1d解析 小农经济的内容包括: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经验、耕作技术的提高;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精耕细作是小农经济的一个重要表现,而小农经济本身的封闭性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得社会分工表现得不明显。据此本题a、b、c三项属于原因,d项说法错误。2c解析 小农经济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人们终生劳动,才能勉强维持饱暖。3b解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人口户数及占全国比例的变化,从西汉至北宋呈现出北方逐渐减少和南方不断增加的趋势,其变化主要是因为自唐末以来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d项与此题材料无关,故排除;a项表述错误。4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西周手工业性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礼记曲礼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西周的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根据所学西周采取工商食官,其手工业形态应该是官营。5c解析 是白瓷,定窑孩儿枕出现于北宋。原始青瓷,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东汉时成熟。的粉彩瓷在清朝康熙后期就已问世,乾隆年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青花瓷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瓷成为瓷器的主流。6a解析 根据材料,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点,中国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大量产品远销亚欧国家,因此中国享有“丝国”和“瓷器大国”的美誉。7c解析 魏晋时期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货币更换频繁,从而造成物物交换成为交易的主要手段。8a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宋代,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商品经济得到很大发展,被外国史学家称为“商业革命”,其含义主要是指纸币的出现,故选a项。商业市镇和私人作坊出现于明清时期,b、c项不符合题意;东市、西市商业区的出现是在唐朝,故d错误。9b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宋代时期,我国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突破了时空限制。太原的刀“如水”与苏州的盐“胜雪”,一则体现手工艺的提高,二则体现专业市镇的兴起。10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明朝时期商业发展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转贩之力”和所学史实,由于晋商的努力,各地商品汇集山西,反映的是长途贩运弥补了区域经济的缺陷。11b解析 根据材料汉初商人不能穿丝绸、乘车,吕后时强调商人的子孙不能当官、吏,反映了当时对商人实行“限制商人”的政策。a项休养生息不属于商业政策;c、d两项明显错误。12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正确选项是d。13答案 (1)扬州是唐朝重要的商业城市,夜市繁荣;宋代商贩以歌唱的形式叫卖商品;政府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地点;“草市”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2)原因: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经济上:中国是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政治上:大国心理,防范外来势力的干扰。(3)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统治腐朽;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文化上,文化专制政策,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解析 本题以唐宋及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为主题,考查了考生的历史阐释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要根据材料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进行归纳。第(2)问要从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析,找准回答的切入点。第(3)问可从清政府时期的特点找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外交等方面的切入点进行回答。14答案 (1)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封建统治。另一方面,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2)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商业都市繁盛;海外商贸发展迅速;宋词元曲等市民文化兴起等。(3)变化: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理解:明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