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大成目标】(目标解读、课堂组织2分钟)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重点)2、搜集奥斯维辛的相关资料;3、学生自己生成问题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使用说明】基础案的相关背景知识请到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查询,并在课上交流, 阅读课文后完成自学检测。升华案小组合作完成知识点拨与问题探讨,重在细部揣摩,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会课文特色;巩固案要求当堂完成并做交流。建议一课时完成 基础案(8分钟)预习阅读,交流展示。 概述导入 知识链接1、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奥斯威辛集中营:普利策新闻奖:2、字词积累:毛骨悚然( ) 和煦( ) 废墟( ) 不寒而栗( ) 踉跄( ) 祈祷( ) 呆滞( )升华案(30分钟)精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分组展示。 整体感知(8分钟)思路导引:快速浏览,勾画地点及感受反映的词句。快速浏览课文感受新闻内容,思考: 1、参观者参观游览了哪些地方? 参观毒气室和焚尸室死囚牢女牢房试验室纪念长廊绞刑室 2、是作者亲自参观这些地方吗?如果不是,记者的眼光又是落在什么上面的? 勾画出人们参观时表情变化的句子,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众多的参观者(游客)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遗迹,从而产生感受、反应;记者(罗森塔尔)观察他们的感受和反应。 思维点睛:小组从修辞手法方面讨论探究,注意主题内容。细部研析(10分钟) 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为什么作者罗森塔尔或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 分析: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语。因为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这种手法叫做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一倍增其哀情,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有一种沉重的感觉的原因。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 思维点睛:从结构上、内容上两方面思考回答。2、“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这一段与第一自然段是不是重复了,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分析:从结构上看,文章最后一段再次照应首段,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从内容上看,最后一段是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之上再次描写的,这就深化了沉重、悲哀的感情。 以乐景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悼,同时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里描写“雏菊花在怒放”这个小细节,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分析: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教师小结(2分钟) 细节描写是耐人寻味的。文章没有阴森恐怖的镜头,没有血腥的画面,只是重现了新闻的事实真相,但透过细节却能引发人们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更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 小窍门:文章反复陈述的内容多是从主题及表达效果体现特色。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0分钟)1、作者在文章中反复说,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报道,请在原文中找出来,为什么?是不是矛盾? 第六自然段:“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2、但作者还是写了不是新闻的新闻,为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第六自然段:“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 此时的他已被深深地震撼,感到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否则的话,就对不起逝去的那些人,并以此祭奠亡灵,揭露罪恶,反省人性。 思路导引:从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报道内容及情感倾向方面区别比较。3、这篇新闻与一般的新闻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一般报道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时效性 最新发生的事件 时效性不强 报道内容 客观事件 个人感受 情感倾向 客观 个人情感浓厚 这就是题目为什么叫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原因,但是它还是一篇新闻,只不过是一篇不同于一般新闻的新闻。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现在我们以它的颁奖词来结束今天课文的学习: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巩固案(15分钟)课外写作训练,阅读知识拓展。写作训练.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这位可爱的姑娘会在想些什么呢?展开你的联想,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拓展阅读奥斯维辛委员会集会,施罗德强调德国应负责据新华社电国际奥斯威辛委员会25日在柏林举行集会,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在纪念集会上发表讲话,强调德国将牢记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的特殊历史责任,呼吁与反犹主义和极右主义作坚决斗争。他说,纳粹的意识形态及其暴行完全是一场人祸。尽管今天活着的绝大多数德国人都与纳粹大屠杀无关,但德国人负有特殊的责任他指出,纳粹在奥斯维辛等集中营实施的暴行,无论是规模、根源还是造成的伤害,都是空前的。这已经与德国及欧洲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德国及欧洲文化和文明史上最惨痛的一页。这个历史负担虽然沉重,却是必须严肃承担的责任。他强调说,德国必须直面过去,“尽管遗忘和排斥的诱惑是巨大的,但我们绝不能屈服”。施罗德呼吁对反犹主义和极右主义行径作坚决的斗争。他指出,反犹主义依旧存在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坚决与其斗争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绝不能允许反犹分子的丑恶行径得逞。从1996年起,德国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解放日1月27日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日媒体对奥斯维辛报道独特,轻描淡写错误历史近日,世界各国媒体都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日。记者发现日本的同行们却在以“敏锐独到”的眼光,报道着这一人类当代历史长卷中极不平凡的事件。24日,第59届联大召开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特别会议。读卖新闻在25日的晚刊,朝日新闻在26日的日刊以很小的篇幅予以了“关注”,这两家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不约而同”将报道聚焦在“阿拉伯国家缺席这一特别会议”上;产经新闻在26日的日刊中以较大篇幅对27日将举行的纪念活动做了报道,但它的重点是分析欧洲的扩充前景及影响。日本媒体对此“独到”的报道,仅仅只是显示了他们独特的新闻观吗?日本驻联合国大使大岛贤三,在此次联大特别会议上表示,日本对其所造成的“巨大伤害和痛苦”表示懊悔和道歉,但那时日本也有所善举日本驻立陶宛使馆的一名官员曾经通过签发签证救了近千名犹太人,而且战后的日本已经从联合国的敌人变成了对联合国做贡献最多的国家之一。其言外之意,今天的日本已经完全超脱了那段历史,成为了一个充满功德的国家。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当然都是否定的。所谓的“独特”、“功德”,其根源正在于对历史的浅层反思,对错误的轻描淡写。如果说日本已深刻认识到其过去的滔天罪行,那么它就不会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一意孤行,不会在教科书编写上篡改历史,不会对毒气弹、慰安妇事件闪烁其辞。“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再次站在善和恶的门槛前,日本到底是“择其善者而从之”,还是继续与撒旦为伍呢? (文学)惟有保持与人类苦难记忆的联系,它才是道德的、人性的、人生的;惟有这样,它才可能返回人类的心灵,获得为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