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与雷达》-徐淑红.doc_第1页
《蝙蝠与雷达》-徐淑红.doc_第2页
《蝙蝠与雷达》-徐淑红.doc_第3页
《蝙蝠与雷达》-徐淑红.doc_第4页
《蝙蝠与雷达》-徐淑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蝙蝠与雷达山东昌乐特师附属聋哑学校徐淑红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聋哑学生2学科:语文3课时:第2课时4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教学课题:蝙蝠与雷达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三册的第十一课。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认识我国几种珍稀的动物蝙蝠,以及保护蝙蝠的意义。2技能目标:会通过百度搜索有关信息及其查找他信息源。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三次试验方式及试验结果,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蝙蝠探路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教学方法互联网搜索法、多媒体演示法、自主探究法、表格导学法、讲授法,阅读法(朗读)。教学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活动准备:利用“百度搜索”、图书查阅等形式搜集资料;搜集有关蝙蝠和雷达的图片、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设疑导读1、出示蝙蝠视频/u18/v_MzQ0MTg5NDg.html教师: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2、出示雷达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9%9B%B7%E8%BE%BE%E5%9B%BE%E7%89%87&ie=utf-8&in=31291&cl=2&lm=-1&st=&pn=1&rn=1&di=171495683550&ln=1799&fr=ala1&fm=ala1&fmq=1363403343594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1&di171495683550&objURLhttp%3A%2F%2F%2Fattachments%2Fimages%2F200909%2F20090923%2F20090923_f66dc4613f908cf4cab6se7FbE0HN2Hg.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f7vwt_z%26e3B6j15vg_z%26e3Bv54AzdH3F15og-lbml_z%26e3Bip4s&W800&H568&T12118&S140&TPjpg/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9%9B%B7%E8%BE%BE%E5%9B%BE%E7%89%87&ie=utf-8&in=18943&cl=2&lm=-1&st=&pn=135&rn=1&di=47913510800&ln=1799&fr=ala1&fm=ala1&fmq=1363403343594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35&-1&di47913510800&objURLhttp%3A%2F%2F%2Fy%2Fd%2F%25e5%259f%25ba%25e7%25a1%2580%25e5%259b%25be%25e5%25ba%2593%2F%25e7%258e%25b0%25e4%25bb%25a3%25e7%25a7%2591%25e6%258a%2580%2F%25e5%2585%25b6%25e4%25bb%2596%2Fa%2Fjpg%2Fm-%253beofhAAsd%2520%252862%2529.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4yrf1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1jpwtsAzdH3F%3F8dcll9&W600&H426&T12784&S128&TPjpg/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9%9B%B7%E8%BE%BE%E5%9B%BE%E7%89%87&ie=utf-8&in=21063&cl=2&lm=-1&st=&pn=46&rn=1&di=21580637550&ln=1799&fr=ala1&fm=ala1&fmq=1363403343594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46&-1&di21580637550&objURLhttp%3A%2F%2F%2F20100124%2F3702423_111706021781_2.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gtrtv_z%26e3Bv54AzdH3Ffi5oAzdH3F8AzdH3Fn8AzdH3Fbbuw8nnawla0mllw_z%26e3Bip4s&W1024&H846&T7559&S182&TPjpg教师:这是什么?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3、教师: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们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为什么会用“和”把它们连起来,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弄清楚这个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层层设疑,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知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二)初读感知,把握要点。1、快速浏览课文,/2010/03/4baab95f3c667.shtml教师:从文中找出能说明蝙蝠和雷达有联系的一句话?2、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1)让学生针对这句话,提出问题。(2)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随着科学家一起去探究发现的过程。(三)课文朗读,合作探究1、扫除障碍理解文意(1)默读课文,思考:科学家是怎么发现蝙蝠探路方法的?(2)学生汇报:科学家通过蝙蝠的认真观察,发现了它飞行的本领强,然后做了三次试验,又经过反复研究,得出了探路方法。教师:那么蝙蝠飞行时有什么本领?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它的特殊本领?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2、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进行理解。A夜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天黑、猎物小、准确);B无论(也);即使(极细)也(灵巧)教师追问:无论怎么飞是怎样飞呢?极细能有多细?3、指导朗读:教师:刚才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味,知道了蝙蝠夜行的本领真是够大的!你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吗?4、(出示句子)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100多年前,科学家们已经做了很多次试验。(四)自主探究,介绍试验。(学生分组学习、讨论)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手中的表格自学课文的4-6自然段。试验次数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教师:假如你现在就是科学家,你能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吗?【设计意图:以表格导学,化难为易,使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成为自主探究试验的过程,再让学生交流发言,及时检验自学效果。不仅突破了教学重点,也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了扎实有效的训练。】3、 教师:做完第一次试验,我们发现与眼睛无关,那到底与什么有关呢?于是科学家又带着疑问,做了后两次试验。激发想象:那同学们想想科学家就只做了这三次试验吗?学生集体交流。教师小结:你们知道科学家们经历了多长时间才研究出结果的吗?(1)出示资料:蝙蝠为什么能够在黑暗中自如地飞行呢? /question/239003612.html(2)谈感受:读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然而对于这个艰辛的探索过程文中并没有做具体的表述,只用一句话进行了总结。请你将这句话找出来读一读。(3)理解重点词:你能结合重点词说说你对“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这句话的理解吗?教师:由此,你能感受到什么?教师小结: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往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摘下科学王冠上一颗颗闪光的宝珠。(4)什么是超声波?演示超声波,/view/32371.htm帮助孩子理解超声波的原理。【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了解超声波,及蝙蝠探路的秘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复述能力。】(5)过渡:科学家又是怎样模仿蝙蝠发明雷达的呢?A自由读第八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雷达工作原理的句子(第二句),边划边读,理解句意。B让学生画出蝙蝠探路的秘密与雷达工作的原理。C比较雷达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雷达工作的原理,再让学生通过蝙蝠探路的方法与雷达工作原理的对比,就可以顺利地突破教学难点。】(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1、教师小结:正是根据蝙蝠的特性,科学家们发明(板书:发明)了雷达,装在飞机上,才能使它在夜间也能安全的飞行。不仅如此,雷达的发明还给我们的生活其他方面也带来了方便,你还知道哪些应用雷达的例子吗?/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C0%D7%B4%EF%D4%DA%C9%FA%BB%EE%D6%D0%B5%C4%D3%A6%D3%C3%CD%BC%C6%AC2、教师小结:可见,雷达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的便利,让我们接受信息更加快捷,知道的领域更加宽泛。这真要感谢蝙蝠呀!当然,我们人类还通过研究生物某些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从中得到启示并进行模仿,从而研究出了更多对生活有用的发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question/145389899.html(六)回顾全文,感知结构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为生活提供了方便。那你想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想观察哪些动植物,想发明出什么新成果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思考,走向大自然,希望你能有新的发明。【设计意图: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课外,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以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反思:1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的每一教学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表现机会。关注到每个学生个体,交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开展活动时,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充分运用百度引擎进行教学活动支持,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教师充分运用百度引擎查阅相关资料,弥补了这一不足和局限,有利于教材内容之外的拓展,有利用学生利用信息资源进行知识构建和能力训练。可以说充分运用百度引擎进行教学活动的支持,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3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整节课,学生都在“动”,都在“做中学”,师生通过百度搜索搜集大量的与蝙蝠、雷达相关的资料,丰富了课堂内容,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的了解科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快乐,培养了学生通过百度搜索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差异,由学生自主选择所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了解蝙蝠的知识、雷达与蝙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