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十二章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本章要求 1 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原理 原则和方法2 掌握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 3 掌握尺寸链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应用它来分析和解决实际工艺问题4 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技术要求分析 2 概述本章首先介绍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然后重点讨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包括定位基准的选择 加工路线的拟订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等 最后对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CAPP 原理和工艺过程的经济性分析进行简要说明 3 应牢牢把握住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原理 原则和方法 如选择定位基准的原则 选择加工方法的原则 工序划分及工序顺序安排的原则 确定余量的原则和方法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方法 工艺尺寸链原理及应用等 并通过一定的实践掌握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4 第一节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概述学习要点 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掌握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了解常用毛坯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5 一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其作用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定义根据规定和经验将 正确 的零件机械加工过程用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规定下来 反过来指导生产的工艺文件称为工艺规程将制订好的零 部 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按一定的格式 通常为表格或图表 和要求描述出来 作为指令性技术文件 即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6 二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类型及格式包括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为说明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工艺文件 工序卡 对每道工序作详细说明 可直接用于指导工人操作的工艺文件 检验工序卡 对成批或大量生产中重要检验工序作详细说明 指导检验的工艺文件 机床调整卡 大批量生产中对由自动线 流水线上的机床以及由自动机或半自动机完成的工序 为调整工提供机床调整依据的工艺文件 7 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格式不同的生产类型对工艺规程的要求不同 1 单件小批生产由于生产的分工比较粗糙 通常只需说明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 即其加工工序顺序 填写工艺过程卡 见表 8 2 对于大批量生产 因其生产组织严密 分工细致 工艺规程应尽量详细 要求对每道加工工序的加工精度 操作过程 切削用量 使用的设备及刀 夹 量具等均作出具体规定 因此除了工艺过程卡外 还应有相应的加工工序卡 见表 此外 必要时还需要检验工序卡和机床调整卡 9 3 中小批量生产经常采用机械加工工艺卡 见表 其详细程度介于工艺过程卡和加工工序卡之间 10 4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主要技术文件 是指挥现场生产的依据 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新产品投产前 进行有关的技术准备和生产准备的依据 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新建 扩建或改建厂房 车间 的依据 11 三 工艺规程设计的原则与步骤1 设计原则1 编制工艺规程应以保证零件加工质量 达到设计图纸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为前提 2 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基础上 应使工艺过程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成本 3 应充分考虑和利用现有生产条件 尽可能作到平衡生产 4 尽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保证安全生产 创造良好 文明劳动条件 5 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 力争减少材料和能源消耗 并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12 2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所需的原始资料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 需具备下列原始资料 1 产品的全套装配图及零件图 2 产品的验收质量标准 3 产品的生产纲领及生产类型 13 4 零件毛坯图及毛坯生产情况 零件毛坯图通常由毛坯车间技术人员设计 机械加工工艺人员应研究毛坯图并了解毛坯的生产情况 如了解毛坯的余量 结构工艺性 铸件的分型面和浇冒口位置 模锻件的出模斜度和飞边位置等 以便正确选择零件加工时的装夹部位和装夹方法 合理确定工艺过程 14 5 本厂 车间 的生产条件 应全面了解工厂 车间 设备的种类 规格和精度状况 工人的技术水平 现有的刀 夹 量具规格 以及专用设备 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能力 等等 6 各种有关手册 标准等技术资料 7 国内外先进工艺及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15 3 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步骤1 分析零件工作图和产品装配图阅读零件工作图和产品装配图 以了解产品的用途 性能及工作条件 明确零件在产品中的位置 功用及其主要的技术要求 2 工艺审查主要审查零件图上的视图 尺寸和技术要求是否完整 正确 分析各项技术要求制订的依据 找出其中的主要技术要求和关键技术问题 以便在设计工艺规程时采取措施予以保证 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16 3 确定毛坯的种类及其制造方法常用的机械零件的毛坯有铸件 锻件 焊接件 型材 冲压件以及粉末冶金 成型轧制件等 零件的毛坯种类有的已在图纸上明确 如焊接件 有的随着零件材料的选定而确定 如选用铸铁 铸钢 青铜 铸铝等 此时毛坯必为铸件 且除了形状简单的小尺寸零件选用铸造型材外 均选用单件造型铸件 对于材料为结构钢的零件 除了重要零件如曲轴 连杆明确是锻件外 大多数只规定了材料及其热处理要求 这就需要工艺规程设计人员根据零件的作用 尺寸和结构形状来确定毛坯种类 如作用一般的阶梯轴 若各阶梯的直径差较小 则可直接以圆棒料作毛坯 重要的轴或直径差大的阶梯轴 为了减少材料消耗和切削加工量 则宜采用锻件毛坯 常用毛坯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见表 17 4 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这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核心部分 其主要内容有 选择定位基准 确定加工方法 安排加工顺序安排热处理 检验和其它工序等 见本章以后各节 18 5 确定各工序所需的机床和工艺装备工艺装备包括夹具 刀具 量具 辅具等 机床和工艺装备的选择应在满足零件加工工艺的需要和可靠地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的前提下 与生产批量和生产节拍相适应 并应优先考虑采用标准化的工艺装备和充分利用现有条件 以降低生产准备费用 对必须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机床 专用或成组工艺装备 应在进行经济性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设计任务书 19 6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 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7 确定切削用量8 确定各工序工时定额9 评价工艺路线对所制定的工艺方案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并应对多种工艺方案进行比较 或采用优化方法 以确定出最优工艺方案填写或打印工艺文件 Mj212 13 20 第二节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一 零件图的审查 1 零件图与装配图的分析通过分析 了解产品的用途 性能要求 工作条件及功能 分析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与技术难点 寻求最佳方案加以解决 21 零件图分析的内容1 零件图的完整性与正确性 结构上的合理性2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合理性尺寸精度 形状精度位置精度 热处理 等3 零件材料的选择是否合理 22 2 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的结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 零件表面的组成和基本类型根据机械零件不同表面的组合形成零件结构上的特点 就可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加工方法和加工路线 例如外圆表面通常由车削或磨削加工 内孔表面则通过钻 扩 铰 镗和磨削等加工方法获得 机械零件不同表面的组合形成零件结构上的特点 在机械制造中 通常按零件结构和工艺过程的相似性 将各类零件大致分为轴类零件 套类零件 箱体类零件 齿轮类零件和叉架类零件等 23 2 主要表面与次要表面区分根据零件各加工表面要求的不同 可以将零件的加工表面划分为主要加工表面和次要加工表面 这样 就能在工艺路线拟定时 做到主次分开以保证主要表面的加工精度 24 3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所谓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制造该零件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功能相同的零件 其结构工艺性可以有很大差异 所谓结构工艺性好 是指在现有工艺条件下 既能方便制造又有较低的制造成本 表12 3 25 对于零件机械加工结构工艺性 主要从零件加工的难易性和加工成本两方面考虑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一般对零件的技术要求应尽量降低 同时对零件每一个加工表面的设计 应充分考虑其可加工性和加工的经济性 使其加工工艺路线简单 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并尽可能使用标准刀具和通用工装等 以降低加工成本 26 此外零件机械加工结构工艺性还要考虑以下要求 1 设计的结构要有足够的加工空间 以保证刀具能够接近加工部位 留有必要的退刀槽和越程槽等 2 设计的结构应便于加工 如应尽量避免使钻头在斜面上钻孔 3 尽量减少加工面积 如对大平面或长孔合理加设空刀等 4 从提高生产率的角度考虑 在结构设计中应尽量使零件上相似的结构要素 如退刀槽 键槽等 规格相同 并应使类似的加工面 如凸台面 键槽等 位于同一平面上或同一轴截面上 以减少换刀或安装次数及调整时间 5 零件结构设计应便于加工时的安装与夹紧 27 零件切削加工的结构工艺性示例 示例1 示例2 示例3 示例4 示例5 示例6 示例7 示例8 示例9 示例10 示例11 示例12 示例13 28 3 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零件图样上的技术要求 既要满足设计要求 又要便于加工 而且齐全和合理 其技术要求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 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 形状精度和表面质量 2 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3 工件的热处理和其它要求 如动平衡 镀铬处理 去磁等 零件的尺寸精度 形状精度 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对确定机械加工工艺方案和生产成本影响很大 因此 必须认真审查 以避免过高的要求使加工工艺复杂化和增加不必要的费用 29 在认真分析了零件的技术要求后 结合零件的结构特点 对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便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 表面粗糙度和有无热处理要求 决定了该表面的最终加工方法 进而得出中间工序和粗加工工序所采用的加工方法 如 轴类零件上IT7级精度 表面粗糙度Ra1 6 m的轴颈表面 若不淬火 可用粗车 半精车 精车最终完成 若淬火 则最终加工方法选磨削 磨削前可采用粗车 半精车 或精车 等加工方法加工 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基本上决定了各表面的加工顺序 30 箱体类零件结构 技术要求 31 二 毛坯的确定毛坯的确定 不仅影响毛坯制造的经济性 而且影响机械加工的经济性 所以在确定毛坯时 既要考虑热加工方面的因素 也要兼顾冷加工方面的要求 以便从确定毛坯这一环节中 降低零件的制造成本 32 1 毛坯的种类的确定 毛坯的种类很多 同一种毛坯又有多种制造方法 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毛坯有以下几种 1 铸件形状复杂的零件毛坯 宜采用铸造方法制造 2 锻件机械强度要求高的钢制件 一般要用锻件毛坯 锻件有自由锻造锻件和模锻件两种 加工余量较大 而且零件的结构必须简单 33 3 型材型材按截面形状可分为 圆钢 方钢 六角钢 扁钢 角钢 槽钢及其它特殊截面的型材 型材有热轧和冷拉两类 热轧的型材精度低 但价格便宜 用于一般零件的毛坯 冷拉的型材尺寸较小 精度高 易于实现自动送料 但价格较高 多用于批量较大的生产 适用于自动机床加工 34 4 焊接件焊接件是用焊接方法而获得的结合件 焊接件的优点是制造简单 周期短 节省材料 缺点是抗振性差 变形大 需经时效处理后才能进行机械加工 除此之外 还有冲压件 冷挤压件 粉末冶金等其它毛坯 35 毛坯种类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1 零件材料及其力学性能零件的材料大致确定了毛坯的种类 例如材料为铸铁和青铜的零件应选择铸件毛坯 钢质零件形状不复杂 力学性能要求不太高时可选型材 重要的钢质零件 为保证其力学性能 应选择锻件毛坯 36 2 零件的结构形状与外形尺寸形状复杂的毛坯 一般用铸造方法制造 薄壁零件不宜用砂型铸造 中小型零件可考虑用先进的铸造方法 大型零件可用砂型铸造 一般用途的阶梯轴 如各阶梯直径相差不大 可用圆棒料 如各阶梯直径相差较大 为减少材料消耗和机械加工的劳动量 则宜选择锻件毛坯 尺寸大的零件一般选择自由锻造 中小型零件可选择模锻件 一些小型零件可做成整体毛坯 37 3 生产类型大量生产的零件应选择精度和生产率都比较高的毛坯制造方法 如铸件采用金属模机器造型或精密铸造 锻件采用模锻 精锻 型材采用冷轧或冷拉型材 零件产量较小时应选择精度和生产率较低的毛坯制造方法 4 现有生产条件确定毛坯的种类及制造方法 必须考虑具体的生产条件 如毛坯制造的工艺水平 设备状况以及对外协作的可能性等 5 充分考虑利用新工艺 新技术和新材料 38 2 毛坯形状和尺寸的确定在零件需要加工的表面上 加上一定的机械加工余量 即毛坯加工余量 毛坯制造时 同样会产生误差 毛坯制造的尺寸公差称为毛坯公差 毛坯加工余量和公差的大小 直接影响机械加工的劳动量和原材料的消耗 从而影响产品的制造成本 所以现代机械制造的发展趋势之一 便是通过毛坯精化 39 三 定位基准的选择学习要点 定位基准的选择是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的重要问题 要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粗基准及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并会灵活地使用这些原则 拟订加工路线的第一步是选择定位基准 定位基准的选择合理与否 将直接影响所制订的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质量 基准选择不当 往往会增加工序 或使工艺路线不合理 或使夹具设计困难 甚至达不到零件的加工精度 特别是位置精度 要求 则提出了如何正确选择定位基准的问题 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准之分 40 1 粗基准的选择用毛坯上未曾加工过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 则该表面称为粗基准 粗基准选择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保证相互位置要求原则如果首先要求保证工件上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要求 则应以不加工面作为粗基准 2 余量均匀分配原则如果首先要求保证工件某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时 应选择该表面的毛坯面作为粗基准上述两个原则是选择粗基准时最主要的原则 这两个原则常常是相互矛盾的 需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41 例如下a图加工时 若以不加工外圆表面1作粗基准定位 如用三爪卡盘夹外圆 则加工后内孔2与外圆1同轴 可以保证零件壁厚均匀 但加工面 内孔 2加工余量不均匀 见图b 若以零件毛坯孔3作粗基准定位 如用四爪卡盘夹外圆1 以毛坯孔3直接找正 则加工面 内孔 2与毛坯孔3同轴 可以保证加工余量均匀 但加工面 内孔 2与不加工面外圆1不同轴 即壁厚不均匀 见图c 42 以1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内孔 内外圆同轴其小圆柱段壁厚均匀 但加工余量不均匀 以内孔3作为粗基准加工2 保证余量均匀但小圆柱段壁厚不均匀 43 例如车床床身加工 导轨面是床身的重要表面 不但精度要求高 而且要求材料的组织致密 金相组织均匀 为此在铸造时 置导轨面于下方 并采取激冷措施 这时若以导轨面为粗基准加工底面 再以底面为基准加工导轨面 即可保证其余量均匀 见图a 否则若以底面为粗基准加工导轨面 见图b 就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44 除上述两个原则外 选择粗基准时还要考虑以下两点 3 便于工件装夹原则要求选用的粗基准面尽可能平整 光洁 且有足够大的尺寸 不允许有锻造飞边 铸造浇 冒口或其它缺陷 也不宜选用铸造分型面作粗基准 4 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因为粗基准本身是毛坯表面 精度和粗糙度均较差 如果在两次装卡中重复使用同一粗基准 就会造成两次加工出的表面之间出现较大的位置误差 45 2 精基准选择原则选择精基准的两条主要原则1 基准重合原则应尽量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 即谓 基准重合 原则 这样可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定位误差 在对加工面位置尺寸和位置关系有决定性影响的工序中 特别是当位置公差要求较严时 一般不应违反这一原则 46 2 统一基准原则当工件以某一表面作精基准定位 可以方便地加工大多数 或全部 其余表面时 应尽早地将这个基准面加工出来 并达到一定精度 以后大多数 或全部 工序均以它为精基准进行加工 47 常见统一精基准的形式在实际生产中 经常使用的统一基准形式有 1 轴类零件常使用两顶尖孔作统一精基准 2 箱体类零件常使用一面两孔 一个较大的平面和两个距离较远的销孔 作统一精基准3 盘套类零件常使用止口面作统一精基准 4 套类零件用一长孔和一止推面作统一精基准 需要指出 采用统一基准原则常常会带来基准不重合问题 此时 需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精基准 48 选择精基准的其他原则3 互为基准 原则对某些位置精度要求高的表面 可以采用互为基准 反复加工的方法来保证其位置精度 这就是 互为基准 的原则 前端7 24锥孔 图中3 对支承轴径 图中1 2 的同轴度要求很高 为保证这一要求 采用互为基准的原则进行加工 49 50 4 自为基准 的原则对一些精度要求很高的表面 在精密加工时 为了保证加工精度 要求加工余量小而且均匀 这时可以已经精加工过的表面自身作为定位基准 这就是 自为基准 的原则 5 便于装夹原则所选择的精基准 尤其是主要定位面 应有足够大的面积和精度 以保证定位准确 可靠 同时还应使夹紧机构简单 操作方便 51 四 工艺路线的拟定mj112 8学习要点 掌握加工经济精度的概念 了解常见表面的典型加工方法与加工路线 理解并掌握加工阶段的划分原则 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 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的特点及其应用 52 工艺路线的拟订是制订工艺规程的关键 它制订的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到工艺规程的合理性 科学性和经济性 工艺路线拟订的主要任务是 1 选择各个表面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 2 确定各个表面的加工顺序以及工序集中与分散的程度 3 合理选用机床和刀具 确定所用夹具的大致结构等 关于工艺路线的拟订 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已总结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工艺设计原则 但在具体拟订时 特别要注意根据生产实际灵活应用 53 一 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1 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及表面粗糙度为了正确选择表面加工方法 首先应了解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和掌握加工经济精度的概念 任何一种加工方法可以获得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均有一个较大的范围 54 55 外圆加工方案 56 57 孔加工方案 58 接上表 59 60 平面加工方案 61 2 选择表面加工方案时考虑的因素选择表面加工方案 一般是根据经验或查表来确定 再结合实际情况或工艺试验进行修改 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 应同时满足加工质量 生产率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 具体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62 选择能获得相应经济精度的加工方法例如加工精度为IT7 表面粗糙度为Ra0 4m的外圆柱面 通过精细车削是可以达到要求的 但不如磨削经济 零件材料的可加工性能例如淬火钢的精加工要用磨削 有色金属圆柱面的精加工为避免磨削时堵塞砂轮 则要用高速精细车或精细镗 金刚镗 63 工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例如对于加工精度要求为IT7的孔 采用镗削 铰削 拉削和磨削均可达到要求 但箱体上的孔 一般不宜选用拉孔或磨孔 而宜选择镗孔 大孔 或铰孔 小孔 64 生产类型大批量生产时 应采用高效率的先进工艺 例如用拉削方法加工孔和平面 用组合铣削或磨削同时加工几个表面 对于复杂的表面采用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等 单件小批生产时 宜采用刨削 铣削平面和钻 扩 铰孔等加工方法 避免盲目地采用高效加工方法和专用设备而造成经济损失 现有生产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工艺手段 发挥工人的创造性 挖掘企业潜力 创造经济效益 65 2 加工阶段的划分划分方法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 都应划分加工阶段 一般划分为粗加工 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 如果零件要求的精度特别高 表面粗糙度很细时 还应増加光整加工和超精密加工阶段 各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 粗加工阶段主要任务是切除毛坯上各加工表面的大部分加工余量 使毛坯在形状和尺寸上接近零件成品 因此 应采取措施尽可能提高生产率 同时要为半精加工阶段提供精基准 并留有充分均匀的加工余量 为后续工序创造有利条件 66 2 半精加工阶段切除一定的余量 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 并保证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 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作准备 同时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 如紧固孔的钻削 攻螺纹 铣键槽等 3 精加工阶段切除少量余量 主要任务是保证零件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技术要求 jd1 67 4 光整加工阶段 切除极少或不切除余量 对精度要求很高 IT6以上 表面粗糙度很小 小于Ra0 2 m 的零件 需安排光整加工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减小表面粗糙度或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 jd3 68 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1 保证加工质量的需要2 合理使用机床设备的需要3 及时发现毛坯缺陷 便于及时修补或决定报废 以免继续加工后造成工时和加工费用的浪费 4 便于安排热处理 69 说明 1 在零件工艺路线拟订时 一般应遵守划分加工阶段这一原则 但具体应用时还要根据零件的情况灵活处理 例如对于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较低而工件刚性足够 毛坯精度较高 加工余量小的工件 可不划分加工阶段 又如对一些刚性好的重型零件 由于装夹吊运很费时 也往往不划分加工阶段而在一次安装中完成粗精加工 2 将工艺过程划分成几个加工阶段是对整个加工过程而言的 不能单纯从某一表面的加工或某一工序的性质来判断 例如工件的定位基准 在半精加工阶段甚至在粗加工阶段就需要加工得很准确 而在精加工阶段中安排某些钻孔之类的粗加工工序也是常有的 70 3 工序的划分工序集中就是零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工序内完成 而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内容却比较多 工序分散则相反 整个工艺过程中工序数量多 而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内容则比较少 1 工序集中的特点 有利于采用高生产率的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 如采用多刀多刃 多轴机床 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等 从而大大提高生产率 减少了工序数目 缩短了工艺路线 从而简化了生产计划和生产组织工作 减少了设备数量 相应地减少了操作工人和生产面积 减少了工件安装次数 不仅缩短了辅助时间 而且在一次安装下能加工较多的表面 也易于保证这些表面的相对位置精度 专用设备和工艺装置复杂 生产准备工作和投资都比较大 尤其是转换新产品比较困难 71 2 工序分散特点 设备和工艺装备结构都比较简单 调整方便 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低 可采用最有利的切削用量 减少机动时间 容易适应生产产品的变换 设备数量多 操作工人多 占用生产面积大 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各有特点 在拟订工艺路线时 工序是集中还是分散 即工序数量是多还是少 主要取决于生产规模和零件的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 在一般情况下 单件小批生产时 多采用工序集中 大批量生产时 既可采用多刀 多轴等高效率机床将工序集中 也可将工序分散后组织流水线生产 72 4 工序顺序的安排1 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 基准先行零件加工一般多从精基准的加工开始 再以精基准定位加工其它表面 因此 选作精基准的表面应安排在工艺过程起始工序先进行加工 以便为后续工序提供精基准 例如轴类零件先加工两端中心孔 然后再以中心孔作为精基准 粗 精加工所有外圆表面 齿轮加工则先加工内孔及基准端面 再以内孔及端面作为精基准 粗 精加工齿形表面 73 先粗后精精基准加工好以后 整个零件的加工工序 应是粗加工工序在前 相继为半精加工 精加工及光整加工 按先粗后精的原则先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主要表面 即先粗加工再半精加工各主要表面 最后再进行精加工和光整加工 在对重要表面精加工之前 有时需对精基准进行修整 以利于保证重要表面的加工精度 如主轴的高精度磨削时 精磨和超精磨削前都须研磨中心孔 精密齿轮磨齿前 也要对内孔进行磨削加工 74 先主后次根据零件的功用和技术要求 先将零件的主要表面和次要表面分开 然后先安排主要表面的加工 再把次要表面的加工工序插入其中 次要表面一般指键槽 螺孔 销孔等表面 这些表面一般都与主要表面有一定的相对位置要求 应以主要表面作为基准进行次要表面加工 所以次要表面的加工一般放在主要表面的半精加工以后 精加工以前一次加工结束 也有放在最后加工的 但此时应注意不要碰伤已加工好的主要表面 75 先面后孔对于箱体 底座 支架等类零件 平面的轮廓尺寸较大 用它作为精基准加工孔 比较稳定可靠 也容易加工 有利于保证孔的精度 如果先加工孔 再以孔为基准加工平面 则比较困难 加工质量也受影响 工序安排 基面先行 先主后次 先粗后精 先面后孔 76 2 热处理工序的安排热处理可用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改善工件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消除内应力 其安排主要是根据工件的材料和热处理目的来进行 热处理工艺可分为两大类 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 1 预备热处理预备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加工性能 消除内应力和为最终热处理准备良好的金相组织 其热处理工艺有退火 正火 时效 调质等 77 退火和正火 退火和正火用于经过热加工的毛坯 含碳量高于0 5 的碳钢和合金钢 为降低其硬度易于切削 常采用退火处理 含碳量低于0 5 的碳钢和合金钢 为避免其硬度过低切削时粘刀 而采用正火处理 退火和正火尚能细化晶粒 均匀组织 为以后的热处理做准备 退火和正火常安排在毛坯制造之后 粗加工之前进行 78 时效处理 时效处理主要用于消除毛坯制造和机械加工中产生的内应力 为减少运输工作量 对于一般精度的零件 在精加工前安排一次时效处理即可 但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 如坐标镗床的箱体等 应安排两次或数次时效处理工序 简单零件一般可不进行时效处理 除铸件外 对于一些刚性较差的精密零件 如精密丝杠 为消除加工中产生的内应力 稳定零件加工精度 常在粗加工 半精加工之间安排多次时效处理 有些轴类零件加工 在校直工序后也要安排时效处理 79 调质 调质即是在淬火后进行高温回火处理 它能获得均匀细致的回火索氏体组织 为以后的表面淬火和渗氮处理时减少变形做准备 因此调质也可作为预备热处理 由于调质后零件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对某些硬度和耐磨性要求不高的零件 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工序 80 2 最终热处理最终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硬度 耐磨性和强度等力学性能 淬火 淬火有表面淬火和整体淬火 其中表面淬火因为变形 氧化及脱碳较小而应用较广 而且表面淬火还具有外部强度高 耐磨性好 而内部保持良好的韧性 抗冲击力强的优点 为提高表面淬火零件的机械性能 常需进行调质或正火等热处理作为预备热处理 其一般工艺路线为 下料一锻造一正火 退火 一粗加工一调质一半精加工一表面淬火一精加工 81 渗碳淬火 渗碳淬火适用于低碳钢和低合金钢 先提高零件表层的含碳量 经淬火后使表层获得高的硬度 而心部仍保持一定的强度和较高的韧性和塑性 渗碳分整体渗碳和局部渗碳 局部渗碳时对不渗碳部分要采取防渗措施 镀铜或镀防渗材料 由于渗碳淬火变形大 且渗碳深度一般在0 5 2mm之间 所以渗碳工序一般安排在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之间 其工艺路线一般为 下料一锻造一正火一粗 半精加工一渗碳淬火一精加工 82 当局部渗碳零件的不渗碳部分 采用加大余量后切除多余的渗碳层的工艺方案时 切除多余渗碳层的工序应安排在渗碳后 淬火前进行 83 渗氮处理 渗氮是使氮原子渗入金属表面获得一层含氮化合物的处理方法 渗氮层可以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 耐磨性 疲劳强度和抗蚀性 由于渗氮处理温度较低 变形小 且渗氮层较薄 一般不超过0 6 0 7mm 因此渗氮工序应尽量靠后安排 常安排在精加工之间进行 为减小渗氮时的变形 在切削后一般需进行消除应力的高温回火 84 3 检验工序的安排检验工序一般安排在粗加工后 精加工前 送往外车间前后 重要工序和工时长的工序前后 零件加工结束后 入库前 4 其它工序的安排1 表面强化工序如滚压 喷丸处理等 一般安排在工艺过程的最后 2 表面处理工序如发蓝 电镀等一般安排在工艺过程的最后 3 探伤工序如X射线检查 超声波探伤等多用于零件内部质量的检查 一般安排在工艺过程的开始 磁力探伤 荧光检验等主要用于零件表面质量的检验 通常安排在该表面加工结束以后 4 平衡工序包括动 静平衡 一般安排在精加工以后 85 第三节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的确定在选择了毛坯 拟订出加工工艺路线之后 工艺路线确定之后 就需要安排各个工序的具体加工内容 更重要的是确定各工序的工序尺寸及上下偏差 工序公差 86 一 加工余量的概念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从加工表面切除的金属层厚度称为加工余量 加工余量分为工序余量和加工总余量 总加工余量 指由毛坯变为成品的过程中 在某加工表面上所切除的金属层总厚度 即毛坯尺寸与零件图设计尺寸之差 工序余量 是指为完成某一道工序所必须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即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 87 1 加工余量 总余量Z0 Z1 Z2 Zn 工序余量2 工序余量 单边余量 图a 双边余量 图b 图c 88 工序余量计算公式设某加工表面上道工序 工步 的尺寸为a 本道工序 工步 的尺寸b 则本道工序 工步 的基本余量Zb可表示成 对于被包容表面 Zb a b对于包容表面 Zb b a 89 最大余量 最小余量 平均余量 余量公差余量作为尺寸 也有基本尺寸 上 下偏差和公差 即有基本余量 余量基本尺寸 最大余量 最小余量和余量公差 余量变动量 其计算公式为最大余量 Zmax amax bmin 被包容尺寸 Zmax bmax amin 包容尺寸 最小余量 Zmin amin bmax 被包容尺寸 Zmin bmin amax 包容尺寸 平均余量 Zm am bmZm bm am余量公差 TZ Zmax Zmin Ta Tb 90 说明 1 由于毛坯尺寸和各工序尺寸不可避免地存在公差 因此无论是加工总余量还是工序余量实际上是个变动值 因而加工余量又有基本余量 最大余量和最小余量之分 通常所说的加工余量是指基本余量 2 加工余量 工序余量的公差标注应遵循 入体原则 即 毛坯尺寸按双向标注上 下偏差 被包容表面尺寸上偏差为零 也就是基本尺寸为最大极限尺寸 如轴 对包容面尺寸下偏差为零 也就是基本尺寸为最小极限尺寸 如内孔 91 3 加工余量大小与加工成本有密切关系 加工余量过大不仅浪费材料 而且增加切削工时 增大刀具和机床的磨损 从而增加成本 加工余量过小 会使前一道工序的缺陷得不到纠正 造成废品 从而也使成本增加 因此 合理地确定加工余量 对提高加工质量和降低成本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2 影响加工余量大小的因素最小余量构成加工余量主要取决于前一工序加工面 或毛坯面 的状态 为保证本工序的加工精度 需将前一工序加工面 或毛坯面 的缺陷部分去除 因此 最小加工余量应包括1 上一工序产生的表面粗糙度Ry 表面轮廓最大高度 和表面缺陷层深度Ha 93 最小加工余量构成 94 各种加工方法的表面粗糙度Ry和表面缺陷层Ha的数值 m 95 2 上一工序留下的形位误差ea 3 本工序的装夹误差 b 包括定位误差和夹紧误差 这项误差直接影响被加工面对于切屑刀具的相对位置 因此也应该包含在最小余量之中 最小余量的计算公式由于上述2 3 项误差具有方向性 其和应按矢量加法进行计算 再取其模计入最小余量 于是得到最小余量计算公式 平面加工时 轴 孔加工时 96 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1 分析计算法在影响因素清楚 统计分析资料齐全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分析计算法 用上式计算出工序余量 计算时应根据所采用的加工方法的特点 将计算式合理简化 如 1 采用浮动镗刀镗孔或浮动铰刀铰孔或拉刀拉孔 由于这些加工方法不能纠正位置误差 故式简化为 97 2 无心磨床磨削外圆时无装夹误差3 对于研磨 珩磨 抛光等加工方法 其主要任务是去掉前一工序所留下的表面痕迹 因而最小余量只包含一项Ry值 即分析计算法确定加工余量的过程较为复杂 多用于大批量生产或贵重材料零件的加工 对于成批单件生产 目前大部分工厂都采用查表法或经验法来确定工序余量和总余量 98 查表法查表法是根据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提供的资料查出各表面的总余量以及不同加工方法的工序余量 方便迅速 使用广泛 需要注意的是 1 目前国内各种手册所给的余量多数为基本余量 基本余量等于最小余量与上一工序尺寸公差之和 即基本余量中包含了上一工序尺寸公差 2 各种手册提供的数据不一定与具体加工情况完全相符 余量值大多偏大 须根据工厂的具体情况加以修正 3 各种铸 锻件的总余量已由有关国家标准给出 并由热加工工艺人员在毛坯图上标定 对于圆棒料毛坯 在选用标准直径的同时 总余量也就确定 因此 用查表法确定加工余量时 粗加工工序余量一般应由总余量减去后续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工序余量之和而求得 99 经验法经验法是由一些有经验的工艺设计人员或工人根据经验确定余量 这种方法大都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100 工序尺寸确定在加工过程中 多数情况属于基准重合 此时 可按如下方法确定各工序尺寸和公差 1 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 2 从最终加工工序开始 即从设计尺寸开始 逐次加上 对于被包容面 或减去 对于包容面 每道工序的加工余量 可分别得到各工序的基本尺寸 3 除最终加工工序取设计尺寸公差外 其余各工序按各自采用的加工方法所对应的加工经济精度确定工序尺寸公差 4 除最终加工工序按图纸标注公差外 其余各工序按 入体原则 标注工序尺寸公差 5 一般毛坯余量 即总余量 已事先确定 故第1道加工工序的由毛坯余量 总余量 减去后续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工序余量之和而求得 101 例某机床主轴箱体的主轴孔设计尺寸要求为mm 粗糙度为Ra0 8 m 若采用加方法为 粗镗 半精镗 精镗 浮动镗刀块镗 试确定各加工工序的加工余量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102 主轴孔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推算毛坯尺寸及公差 由工艺手册查取 103 思考题 某轴直径尺寸为mm 精度IT6 粗糙度为Ra0 8 m 材料为45钢 试确定加工方案及各加工工序的工序尺寸及公差 104 答案 1 若采用加工方法为 粗车 半精车 粗磨 精磨 2 用查表法确定加工余量由工艺手册查得 精磨余量 0 1mm 粗磨余量 0 3mm 半精车余量 1 1mm 粗车余量 4 5mm 2 计算各工序基本尺寸精磨基本尺寸为50mm 粗磨基本尺寸为50 0 1 50 1mm 半精车基本尺寸为50 1 0 3 50 4mm 粗车基本尺寸为50 4 1 1 51 5mm 毛坯基本尺寸为51 5 4 5 56mm 3 确定各工序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查有关表格可确定 精磨精度 IT6 Ra0 4 m 粗磨精度 IT8 Ra1 6 m 半精车精度 IT11 Ra3 2 m 粗车精度 IT13 Ra12 5 m 锻件毛坯公差为 2mm 4 根据经济加工精度查公差表 并将公差按 入体原则 标注在工序基本尺寸上 计算结果汇总于下表 105 轴的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106 12 4数控加工工艺概述 一 数控加工工艺的概念 数控加工工艺是使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一种工艺方法 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通过数控加工的适应性分析 确定进行数控加工内容 2 结合表面的特点和数控设备的功能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3 设计数控加工工艺 4 根据编程的需要 对零件图形进行数学处理和计算 5 编写加工程序 6 检验修改加工程序 7 编制数控加工工艺技术文件 107 二 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 1 工艺内容十分具体 2 工艺设计非常严密 3 注重加工的适应性 108 三 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设计仅限于几道数控加工工序的工艺过程 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 工序的划分方法如下 按安装划分一次安装为一个工序 按刀具划分每换一把刀为一个工序 按加工部位划分每一个部位为一个工序 按粗 精加工划分 按设备划分 109 2 加工顺序的安排保证定位夹紧时工件的刚性和加工精度 按下述原则进行 上道工序的加工不影响下道工序的装夹 先进行内型腔加工 后进行外表面加工 同装夹方式或同一刀具加工的工序采用集中连续加工 同一次安装中的加工内容 对工件刚性影响小的先行 3 数控加工工艺过程与普通加工工艺的衔接 110 2 加工顺序的安排保证定位夹紧时工件的刚性和加工精度 按下述原则进行 上道工序的加工不影响下道工序的装夹 先进行内型腔加工 后进行外表面加工 同装夹方式或同一刀具加工的工序采用集中连续加工 同一次安装中的加工内容 对工件刚性影响小的先行 3 数控加工工艺过程与普通加工工艺的合理衔接 111 四 数控加工工序的设计工序设计的主要任务是 确定工序的加工内容 切削用量 装夹方式 刀具运动轨迹 选择刀具 夹具等工艺装备 为编制加工程序做好准备 在设计工序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进给路线的选择 2 工件的装夹方式 3 刀具的选择 4 对刀点与换刀点的确定 5 切削用量的确定 112 切削用量选择原则 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充分发挥刀具切削性能 保证合理的刀具耐用度 充分发挥机床的性能 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 降低成本 五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实例 1 选择加工方法 2 确定加工顺序 3 确定装夹方式 4 选择刀具 5 选择切削用量 113 12 5成组技术与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一 成组技术 1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成组技术的实质是将工厂产品的所有零件 根据其形状 结构及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相似性进行分类编组 对同一组的零件制定统一的加工方案 并在同一机床组中稍加工调整后加工出来 114 2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如图12 16编码系统的结构形式 由名称类别码 形状及加工码 辅助码三部分共15个码位组成 每一码位包括从0到9的10个特征项 1 2位为类别 如是回转还是非回转体 3 9位表示形状与加工特征 10 15表示材料 毛坯 热处理 尺寸精度等级有关的信息 其中第15位精度码主要反映不加工 低精度 高精度和超高精度四档 115 116 3 成组工艺过程设计成组工艺是为一组零件设计的 因此该工艺过程应具有高质量和高覆盖性 成组工艺设计方法有两种 1 复合零件法 是利用一种所谓复合零件来设计成组工艺的方法 如图12 17 117 图12 17 118 2 复合工艺路线法 是在零件分类成组的基础上 选取一个最复杂的零件工艺路线作为代表 然后比较 删减而形成的 4 成组生产的组织形式 1 单机成组生产单元 2 多机成组生产单元 3 流水成组生产单元 119 二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CAPP 1 CAPP的概念 是在成组技术的基础上 通过向计算机输入被加工零件的几何信息和加工工艺信息 由计算机自动地输出零件的工艺路线和工序内容等工艺文件的过程 2 CAPP系统的工作原理 分三类 派生型 创成型 综合型 3 CAPP的结构 1 输入模块 2 生成工艺规程模块 3 输出模块 4 修改模块 5 存取模块 6 控制模块 7 各类库存信息 120 4 CAPP的功能 1 接收输入或生成零件图的各种信息 2 检索标准工艺文件 3 选择加工方法 4 安排加工路线 5 选择机床 刀具 夹具等 6 选择切削用量 7 计算切削参数 加工时间和加工费用 8 进行工艺流程优化 切削用量优化 9 确定工序尺寸 公差及选择毛坯 10 绘制工序图 11 产生刀具运动轨迹 自动进行NC编程 12 模拟加工过程 显示刀具运动轨迹 121 一 装配的概念机器的装配是整个机器制造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 它包括装配 调整 检验 试验 油漆和包装任何机器都是由若干零件 组件和部件组成 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 将零件 组件和部件进行配合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系绳物体的浮力问题-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讲练(原卷版)
- 知识产权保护承诺书
- 美丽的颐和园导游词(33篇)
- 物流运输车辆租赁合同(35篇)
- 粗砂垫层试验段的施工方案及试验段总结
- 23.1 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同步练习
-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建筑电工(建筑特殊工种)考试试题题库
-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 摄影入门课程-摄影基础与技巧全面解析
- 25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导学案)(原卷版)
- 2024浙江绍兴市人才发展集团第1批招聘4人(第1号)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幼儿园说课概述-课件
- XX有限公司人员分流方案
- 冠状动脉介入风险预测评分的临床应用
- 35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
- 苏科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湖南金叶烟草薄片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药剂科运用PDCA循环减少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PDCA成果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