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笔记).doc_第1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笔记).doc_第2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笔记).doc_第3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笔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一)提出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政治变革的前导恩格斯深刻揭示了黑格尔哲学以及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背景和作用。一方面,德国古典哲学处于资产阶级政治变革的前夜,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谋取政治统治的要求,起到了为未来政治变革作意识形态准备的先导作用。另一方面,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作用又有着自己突出的特点,其哲学革命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十分隐蔽、曲折的形式。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当落后的德国开始自己的资本主义发展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质已经在法国和英国中暴露出来;当德国资产阶级起来反对自己的老敌人封建势力时,其背后已经站立着自己的新敌人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因此,与英法资产阶级不同,德国资产阶级一开始就具有既要求革命又害怕人民的两面性。法国大革命中人民群众的暴力行动更是吓坏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历史特点,决定了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性。(二)分析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恩格斯认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在于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恩格斯分析了黑格尔提出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个著名命题,揭示了其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及其哲学的真实意义。即“绝不是一切现存的东西都无条件的也是现实的、合理的,而只有那些具有必然性的东西才具有现实性,否则即使是现存的东西也不能说是具有现实性和合理性的”。现实性绝不是某种社会状态或政治状态在一切环境和一切时代所具有的属性。随着发展,现存的事物都会因其丧失其必然性而变成不现实的、不合理的东西并逐渐衰亡辖区;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即使现在还不存在,也一定会代替正在衰亡的东西而成为现实的东西。这就是新生事物一定会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所以,这个命题实际上也就变成了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黑格尔辩证法的真实意义说革命性质就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揭示了人的认识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从低级上升到高级的历史过程,不存在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 黑格尔哲学中过分茂密的保守的体系窒息了他的革命方法。他并没有明确的按照自己的方法得出革命的结论,其原因在于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同其唯心主义体系之间的矛盾。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人类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一切社会制度都是暂时的。而他的哲学体系则硬要给人类认识一个终点即绝对真理,硬要把君主立宪的普鲁士王国当做历史发展的顶峰。这样,革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窒息。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根源于德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而这也就必然导致黑格尔革命的思维方法产生了及其温和的政治结论。尽管如此,黑格尔的体系包括了以前任何体系所不可比拟的广大领域。一方面,他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中以最宏伟的形式概括了以往哲学的全部发展;另一方面,他的辩证法不自觉的给哲学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哲学家们不能再去追求无所不包的绝对真理体系,而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现有条件去发现那些可能达到的相对真理黑格尔哲学方法和体系的矛盾,为容纳各种极不相同的实践的党派观点留下了广阔场所。外化为注重体系的老年黑格尔派和注重方法的青年黑格尔派。其中费尔巴哈哲学的产生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但是,费尔巴哈虽然打破了黑格尔的体系,但只是简单的把它抛在一旁,在抛弃其唯心主义体系的同时连同辩证法一起丢掉了。因此,正确的对待黑格尔哲学,必须“扬弃”它,批判的消灭它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过这个形式获得的新内容。“批判它的唯心主义体系,改造和发展它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真正完成这项工作的新哲学。(三)分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作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他批评黑格尔的“绝对观念”是变相的哲学化的宗教理论。并且提出了基本正确的观点“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人类的思维和认识,只不过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这种纯粹的唯物主义,构成了费尔巴哈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试图把哲学的立足点从抽象的观念转向感性存在的人,是其最值得重视的优点。但同时,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一是机械性,用纯粹机械的原因解释一切现象;二是形而上学性,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中的物质;三是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尽管力图用援引生理学和心理学来代替机械力学作为自己的科学基础,设想从唯物主义的基础出发往前进。但最终未能摆脱形而上学和唯心史观的局限。二、提出并论述了哲学基本问题(一)总结以往全部哲学史,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家们都提出过这个问题,但他们都没有系统阐述过这个问题,尤其是没有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阐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和深刻内涵。直到恩格斯提出并深刻论述之后,哲学基本问题才真正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显示出巨大的哲学意义。(二)提出并阐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本原,即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凡是认为精神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属于唯物主义。特别要指出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术语,只是在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不同回答的意义上使用,离开了这个基本点,随意滥用就会造成思想上和理论上的错误。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关于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即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这个问题揭示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原则和标准。凡是断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就是可知论;相反,就是不可知论。(三)把实践观引入哲学基本问题并揭示哲学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实践是在认识指导下进行的,如果在实践中获得了预期的成果,就说明指导实践的认识是正确的,也就说明了客观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从而也就彻底驳倒了不可知论。由此,恩格斯不仅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发展,揭示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涵,而且明确了它不仅仅具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意义,同时也包含着实践论和价值论的内涵,使之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意义。三、揭示和批判了费尔巴哈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一)论述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及其唯心主义实质。一方面费尔巴哈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心灵关系看做是宗教的本质,在反对有神的、宗教的同时主张建立以两性之爱为核心的新宗教,他把人理解为脱离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人,不懂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只是现实的社会关系、政治关系的反映,不能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看待人们之间的现实的感情关系,而是把宗教和人的感情混为一谈,以为人们的感情关系只有用宗教神圣化才会获得完整的意义。另一方面,费尔巴哈把宗教的变迁看做是划分人类历史各个时期的决定性因素。这种观点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不是宗教的变迁决定历史的发展,而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历史的发展决定着宗教的变迁。在人类某些时期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这种色彩是由该时期的特殊的历史条件和阶级状况决定的。(二)论述费尔巴哈的道德观及其极度贫乏性费尔巴哈的伦理学在形式上是现实的,内容上却是抽象的,他虽然把人作为出发点,但是这个人始终是抽象的人。费尔巴哈在这个问题上缺乏辩证的观点。他不了解道德的历史性和具体性,不了解阶级社会中道德的阶级性,他把“对已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作为伦理学的基本准则,企图把这一准则运用于一切时代和民族,是抽象人性论的具体表现;他在利益直接对立的阶级社会里鼓吹抽象的、超阶级的人类之爱,就使得他的“道德是完全适合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他哲学中的最后一点革命性也消失了。(三)论述费尔巴哈没有找到从抽象的人走向现实的人的道路的根源恩格斯进一步揭示了费尔巴哈陷入唯心史观的根源,认为费尔巴哈之所以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根源就在于他不是从现实的人而是从抽象的人出发来看待历史。他强调自己的哲学是一种感性的哲学,但是他仅仅把感性理解为“感性的对象”而不是“感性的活动”,他强调自己的出发点是“自然界和人”,但是他仅仅把二者的关系归结为“自然基础上的人”,看不到联结二者的是社会实践。因此,他的“人本学的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不过是一种抽象的人本主义,无法摆脱历史唯心主义的束缚。四、科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恩格斯认为,在黑格尔哲学解体的过程中,青年黑尔格派思想家都没有真正突破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虽然树立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是并没有批判地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没有摆脱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一方面,它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吸收了其革命方面即辩证法内核,经过唯物主义的彻底改造,重新唯物的把人们头脑中的概念,看做是现实事物的反映,把意识形态上的颠倒重新颠倒过来,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改造成为最好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即唯物主义辩证法。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继承,进一步克服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局限,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在批判包括黑尔格和费尔巴哈在内的德国古典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新的哲学世界观,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二)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不仅吸取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同时也建立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及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使人们对自然过程的相互联系的认识大踏步的前进,人们能够理解和阐明自然界各个领域中的过程之间的联系,从而也就不需要自然哲学通过观念的和幻想的联系来解释自然界,自然哲学的使命就终结了,代之而起的乃是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整个自然界的各个领域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构成了一幅相互联系的图画;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一切事物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事物的发展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有的时候会出现暂时的倒退,但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三)比较系统的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人类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动规律。虽然在社会历史领域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但是这些无数单个愿望的单个行动相互冲突,行动的目的往往与结果背离,这样,在历史领域内就造就了一种同没有意识的自然界中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完全相似的状况。即有客观的内在规律。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要深入探索这些历史发展规律,就不能停留在人们表面的动机上,而必须深入到动机背后去探究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更多的关注那些使广大群众、整个民族、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以及那些持久的、引起重大历史变迁的行动,这是探索历史规律的唯一途径。其次,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愿望和动机,归根到底是由其所处的阶级地位决定的。只有具体的考察社会各阶级思想动机的动因和结果,才能在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恩格斯通过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历史实践的梳理和分析,明确提出:在资本主义时代,经济关系已经非常简化,阶级之间的斗争和它们之间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再次,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表面上可以归结为政治原因或暴力掠夺,实际上是由于纯粹经济的原因;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就是由于生产方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新的生产力推动了交换条件和交换需要的发展,二者的发展同旧的社会制度、秩序不相容,发生了冲突,于是代表新生产力的阶级就会起来反抗旧的社会制度、社会秩序。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就是这样发生的。也就是说,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建立其上的上层建筑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这是矛盾必然要求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来使生产力摆脱桎梏。这表明,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构成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状况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生产关系也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最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切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尽管必然具有政治形势,但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利益进行的,只有经济关系的领域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国家、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包括似乎离社会经济基础更远的哲学、宗教等都是从属于它的东西。他们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还是由经济关系引起的。当然,国家政权、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在其产生后,也具有自己独立的历史发展和自身特点,并对经济基础起着反作用。但这种独立性只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