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典题演练夯基提能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典题演练夯基提能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典题演练夯基提能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典题演练夯基提能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方案】2014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典题演练夯基提能 新人教版选修11(2013东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的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要“从上面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他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结合史实,说明“谣传是不公正的”。这对俄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围绕农奴制的废除问题这一主题展开。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为了解决阶级矛盾,亚历山大二世要废除农奴制;第(2)问,首先肯定废除农奴制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其次说明其局限性。答案:(1)问题:农奴制问题。原因:阶级矛盾的尖锐(或农奴的反抗)。(2)史实:农民名义上获得了自由,但要出高价赎买土地,并仍受村社的控制。影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2013无锡质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俄罗斯的经济无法支持沙皇的扩张主义,而克里米亚战争清晰地反映了以不自由劳动力为基础的农业经济的脆弱。军事上的挫败迫使沙皇政府重新评估俄罗斯的社会秩序,并实施了大范围的改组计划。在19世纪后30年的时间里,反政府的抗议和革命活动有所增加。新全球史材料2:1868年,一位新天皇即位,他名叫睦仁,根据日本人的习惯,他的统治时期称为“明治”,明治时代(18681912年)是日本现代化的伟大时代。工业和金融的现代化与政治革命同时进行从根本上讲,他们接受属于西方文明的舶来品,是为了保护他们内在的实质和他们日本文化。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请回答:(1)据材料1并结合史实,当时俄罗斯沙皇实施的“改组计划”的关键是什么?当时的俄罗斯政府还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努力?这些努力产生了什么影响?(2)据材料2并结合史实,明治时代在“政治革命”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日本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有何特点?(3)材料1、2的作者在论述19世纪的俄罗斯和日本改革时都采用了哪一历史观点?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日本资产阶级改革。第(1)问考查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领域及影响:关键在于恢复自由劳动力,调整生产关系解放农奴,涉及的领域根据所学包括政治、司法、文教,影响从积极方面:思想解放,经济发展;局限性:未触动君主专制政体,农民仍受村社剥削,有大量封建残余。第(2)问考查的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政治改革措施及指导思想特点。措施根据所学可以从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调整阶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四民平等;法制建设:1889年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加以归纳。指导思想的特点根据材料2提供的“接受属于西方文明的舶来品,是为了保护他们内在的实质和他们的日本文化”信息,归纳为“和魂洋才”就好像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既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又要维护日本传统思想)。第(3)问是对于史观的考查,根据对材料2的理解应该是现代化史观。答案:(1)关键:解放农奴。方面:政治、司法、文化教育。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西方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但未从根本上触动俄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新旧矛盾日益激化。(2)措施:废除旧体制(废藩置县);宣布“四民平等”;颁布1889年日本宪法(或日本帝国宪法)。特点:和魂洋才(或既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又要维护日本传统思想)。(3)现代化史观(或近代化史观)。3(2013江苏百校一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梦蕉亭杂记材料2: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共发布各种谕旨三百余件,平均每天颁布三道变法诏令。这些诏令可以说是不分轻重缓急,雪花般地狂飞而下,改革官制、改革法律、改革军事、改革经济、改革文教、改革人才选拔制度等等,齐头并进。摘编于字林西报材料3: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康有为遗稿材料4: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请回答:(1)依据材料1、2,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4观点的正确性。(3)综合材料3、4,他们的观点给我们怎样的现实启示?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重在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第(1)问从材料1、2中概括,每则材料概括出一点即可。第(2)问作答时紧扣材料中的缺乏“政治和经济力量”,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回答。第(3)问回答时紧扣材料及观点得出。答案:(1)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急于求成,低估了改革的困难。(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政治:民族资产阶级虽已登上政治舞台,但力量尚弱。(其他史实,言之成理即可)。(3)改革不能照搬别国模式,要结合自身的国情;改革必须从多方面、积极地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4(2011高考福建文综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6天皇裁可法律。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11天皇统率陆海军。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材料2: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官员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普鲁士宪法(1850年)(1)根据材料1、2,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如:行政权、军权等;第二小问,差异在于君主的实际权力不同,“天皇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第(2)问,主要考查日本近代宪政的局限性,可从政治、经济、军事、对外等角度分析论证。答题时注意逻辑严谨,点到为止即可。答案:(1)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在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统率陆海军。天皇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2)日本虽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灾难。5(2013郑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2:戊戌变法一开始,康有为就把改革的通盘计划公开于世,并把矛头公开明确地直指他所认为的政敌与传统的官僚体制。当军机处诸大臣问及应如何变法时,康有为首先主张“宜变法律,官制为先”的基本原则。光绪皇帝在103天的时间内,发布了两三百条涉及选拔人才、农工商业、裁汰官员、废除科举、财政经济、法律制度、文化教育、军事国防几乎所有方面的上谕。康有为力图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办法,来强调孔子的进化性、平等性、兼爱性与世界大同精神,以现代性的价值观的要求,从实际政治来进行变法的动员。萧功秦戊戌变法之政治激进主义的再反省 (1)依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变法的主要意图。 (2)依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中“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表明此时民族危机严重、“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表明维护皇权及康有为的变革主张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2中“把矛头公开明确地直指他所认为的政敌与传统的官僚体制”“103天的时间内,发布了两三百条”“强调孔子的进化性、平等性、兼爱性与世界大同精神,以现代性的价值观的要求”等分析。答案:(1)挽救民族危亡;维护清王朝统治;建立君主立宪制度。(2)主要原因:先声夺人的改革声势引起反对派的忌恨;改革措施没有章法、不顾实施条件,使变法停留在形式上;对孔子的重新解读,引起当时绝大多数士绅精英的反感。6(2013豫北七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材料2: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3: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1)据材料1和材料2,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材料3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 “论”者及“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试对此阐明你的看法。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中“依据英国模式建设参照法国模式变革,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