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1页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2页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3页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4页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软 件 技 术 专 业教 学 大 纲 (专业代码: 590108)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计算机教研室目 录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践教学大纲10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13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大纲22中文Access及应用教学大纲27中文Access及应用实践教学大纲39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43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大纲49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教学大纲52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实践教学大纲60软件文档与标准教学大纲64软件文档与标准实践教学大纲70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72数字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大纲79ASP技术教学大纲82ASP技术实践教学大纲89Java程序设计教学大纲93Java程序设计实践教学大纲99LINUX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103LINUX操作系统实践教学大纲109数据结构教学大纲112数据结构实践教学大纲117操作系统教学大纲121操作系统实践教学大纲128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大纲130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大纲138软件测试教学大纲142软件测试技术实践教学大纲146.NET编程技术(C#)实践教学大纲157软件工程教学大纲163SQL Server数据库教学大纲168SQL Server数据库实践教学大纲176JSP网络编程教学大纲179JSP网络编程实践教学大纲186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大纲189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践教学大纲199平面设计(PhotoShop)教学大纲202平面设计(PhotoShop)实践教学大纲213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专业课 时 数:总学时:90 理论学时:30 实践学时:60 一、说明1本课程性质和目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常用应用软件的一门课程,是全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已经变得非常重要。作为21世纪的新型人才,应用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素质、知识、能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系列课程中的启蒙课程,为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为学生继续学习计算机的其他课程奠定了基础。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与上机实验,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两方面目标:知识方面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了解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的基本知识及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因特网(Internet)及电子邮件(E-mail)的初步知识,掌握因特网(Internet)及电子邮件(E-mail)的简单应用。技能方面 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熟练掌握Windows文件(文件夹)的相关操作及功能设置;熟练掌握Word文档编辑、排版的操作;熟练掌握Excel表格及图表的操作;掌握PowerPoint文稿版式、色彩方案;动画效果等操作;熟练掌握Internet的接入、网页浏览下载及E-mail收发等操作;掌握建立网站、设计网页、发布网站的操作。3考核办法采用卷面考试与上机考核相结合的考察方法,平时成绩占40%,考试与上机成绩占60%,重点考核Windows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使用和常用软件的使用。分值的大致分布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占5%;Windows操作系统,占15%;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使用,占50%;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占15%;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占10%;系统维护,占5%。二、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一)讲授大纲第l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理论:4学时)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2、 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4、 数制与编码;多媒体基本概念。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计算机的特点、应用领域、性能指标;2、掌握二进制的概念,二进制数与十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数之间的转换;3、掌握基本术语及概念:位、字节、字长、容量、内存空间、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机计算机系统;4、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5、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6、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理解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的概念。7、了解计算机安全、病毒及其防治的措施;了解多媒体的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的构成。教学重点与难点二进制、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第2章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理论:4学时)教学内容1、操作系统的概述;2、Windows 2000的界面及Windows 2000的基本操作;3、Windows 2000的文件及资源管理器;DOS界面切换;4、控制面板的功能;管理工具的使用;Windows 2000帮助功能的使用。教学要求1、了解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的安装、特点、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方法;2、熟悉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磁盘管理、环境设置和系统配置等。3、理解“所见即所得”,熟悉使用各种“帮助”功能。教学重点与难点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器、控制面板。第3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0(理论:6学时)教学内容1、 Word 2000概述;2、 文档的基本操作;3、 文档的排版档打印。教学要求1、表格与图形;页面排版及文件;2、了解Office软件的安装,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包括文字的处理、段落的处理、页面的处理、表格的处理、图形的处理及打印机设置等。教学重点与难点Word 2000的字、页、段格式设置、表格、图形。第4章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Ql 2000(理论:6学时)教学内容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 Excel2000概述;3、 Excel2000的基本操作;4、 公式与函数的使用;5、 Excel 2000的数据清单;6、 Excel 2000的数据与图表。教学要求1、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熟悉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2000的基本操作、图表处理等;3、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学会处理简单的电子表格。教学重点与难点单元格数据的输入、格式设置、公式与函数使用。第5章 演示文稿处理软件PowerPoint 2000(理论:4学时)教学内容1、 演示文稿的概述;2、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3、 动画及超链接技术;4、 演示文稿的放映;5、 演示文稿的打包及打印。教学要求掌握演示文稿处理软件PowerPoint 2000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幻灯片创建、自定义动画的设置。第6章 计算机网络(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服务功能;2、 局域网的组成与应用;3、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接人方式;4、 因特网的应用;5、 电子邮件的管理。教学要求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及分类,2、 了解Internet的基本知识;3、 掌握浏览器、电子邮件的使用;4、 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与难点网络的基本知识、局域网的构成、因特网的功能、IE的使用、电子邮件。第7章 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 FrontPage 2000基本知识;2、 建立网站;设计网页;3、 发布网站。教学要求介绍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使学生了解简单的网页制作知识。重点与难点网站的创建与发布、网页元素的添加。第8章 信息(数据)安全(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 信息安全的概述;2、 信息安全技术;3、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4、 职业道德及相关法规。教学要求1、 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领域目前采用的主要技术2、 掌握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方法、计算机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安全防范措施、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二)实践环节教学大纲1、实践教学的要求通过上机实训,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操作技能,完成大纲内各项实训任务,客观认真地填写实习报告,记录操作过程。每次实习报告应及时上交老师,以便进行考核和评分。实习前学生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在实习中进行操作,最终能熟练操作Windows系统,会对文字和简单电子表格进行处理以对网络地的使用,能进行简单的网页设计。2、实践内容及学时安排实验一、认识计算机及键盘操作(2学时) 实验二、windows2000的基本操作及文件管理(2学时) 实验三、windows2000的其它应用(2学时) 实验四、Word 2000的基本操作及文档的编辑(2学时) 实验五、Word 2000的版面设计(2学时) 实验六、Word 2000的表格制作及图形操作(2学时) 实验七、Excel 2000的基本操作(2学时) 实验八、公式与函数的应用(2学时) 实验九、数据管理与工作表管理(2学时) 实验十、Powerpoint 2000的基本操作(2学时) 实验十一、Powerpoint 2000的高级编辑技巧(2学时) 实验十二、 ProntPage2000网页制作的基本操作(2学时)实验十三、WW及浏览器IE(2学时) 实验十四、软件的使用(2学时) 实验十五、Internet连接(2学时) (三)学时分配学 时 分 配 表章 次内 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总学时1计算机基础知识4482Windows2000操作系统4483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66124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066125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4486计算机网络基础2247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248信息安全2249实训(一周)3030总 计306090三、附录1、主要参考书(1)计算机应用基础,陈桂林等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2)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钱峰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3)大学计算机教程,陈国龙等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4)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孙家启等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5)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实验教程,王忠仁等编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6)计算机文化基础,徐惠民等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9月。(7)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篇,袁津生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2月。2、附加说明(1)本大纲依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而制定。(2)本大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参照实践教学大纲。(3)完成本大纲教学的学时数为60学时,信息工程系各专业有1周的实训,教考分离,考试采用一级无纸化上机操作考试。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践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2课程性质必修3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专业4先修课程无5总 学 时60学时二、实践教学目标计算机基础实验是我院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是: 通过训练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及计算机发展的状况,使学生具备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能力以及Office 2000中的word 、Excel、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具有初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实践内容与要求 1、实习内容与要求(30学时)实验一、认识计算机及键盘操作(2学时) 实验二、windows2000的基本操作及文件管理(2学时) 实验三、windows2000的其它应用(2学时) 实验四、Word 2000的基本操作及文档的编辑(2学时) 实验五、Word 2000的版面设计(2学时) 实验六、Word 2000的表格制作及图形操作(2学时) 实验七、Excel 2000的基本操作(2学时) 实验八、公式与函数的应用(2学时) 实验九、数据管理与工作表管理(2学时) 实验十、Powerpoint 2000的基本操作(2学时) 实验十一、Powerpoint 2000的高级编辑技巧(2学时) 实验十二、 ProntPage2000网页制作的基本操作(2学时)实验十三、WW及浏览器IE(2学时) 实验十四、软件的使用(2学时) 实验十五、Internet连接(2学时)2、实训内容(30学时):序号实训内容实训时间1输入计算机教材第一章内容星期一2对计算机教材第一章进行编辑,符合第一章中的格式等要求星期二3用EXCEL建立一个同学成绩管理系统星期三4把前面所做的内容制成幻灯片。星期四5用幻灯片回答老师的提问。撰写实训报告星期五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1教学文件(1)实践指导书钱峰、郑尚志、程桂林、孙家启编著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安徽大学出版社,实验报告学生自拟。(2)实践报告(3)实践记录(4)实践成绩(5)实践总结2教学形式本课程实验为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指导书,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方法,并做针对性指导,具体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3实践报告说明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写清楚每次实验的日期时间、节次、班级、姓名、实验的名称、目的、实验的内容、实验步骤。详细上机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写出对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1实践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为:(1)平常考勤、遵纪守则等情况;(2)实验完成情况;(3)实训完成情况;(4)实践报告。2实践成绩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3实践成绩计入课程期末总成绩。4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安徽考区)一级计算机等级考试。六、 说明1本大纲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制定。2实践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作相应调整。3教学参考书(1)计算机应用基础,陈桂林等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2)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钱峰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3)大学计算机教程,陈国龙等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4)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孙家启等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5)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实验教程,王忠仁等编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6)计算机文化基础,徐惠民等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9月。(7)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篇,袁津生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2月。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适用专业:计算机通信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课 时 数:126 理论学时:64 实践学时:62 一、说明1本课程性质和目的C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性很强。通过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树立程序设计的思想,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C语言程序的设计、调试、运行的方法,加深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理解,从中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技巧。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程序结构、基本语句,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熟悉Turbo C的编译环境,通过上机实验的训练和一些简易小程序的开发设计,掌握C语言中函数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指针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C语言中结构体与联合的定义和使用方法、位运算和文件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思想,为以后的程序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该课程的先修课是计算机基础,后续课程为毕业设计。3考核办法配合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实行阶段考核、实训考核及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最终总成绩达到或超过60分为通过。期末总成绩阶段总成绩(作业、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20实验实训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60。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二、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一)讲授大纲第一章 C语言的结构 (4学时)教学内容:1、程序结构、Main函数和其它函数2、头文件、数据说明、函数的开始和结束标志3、源程序的书写格式4、C语言的风格教学要求:1、熟悉程序结构、掌握Main函数和其它函数;2、掌握头文件、数据说明、函数的开始和结束标志;3、掌握源程序的书写格式;4、了解C语言的风格。教学重点:Main函数;头文件、数据说明、函数的开始和结束标志;源程序的书写格式教学难点:Main函数第二章 数据类型及其运算(8学时)教学内容:1、基本数据类型及其常量的表示法(字符和字符串常量),各种数制(八、十、十六进制)的整数型数和长整型数、实数型(float和double)2、各变量的类型说明及初始化3、运算与表达式(1)算术、逻辑、关系运算、赋值运算及其它运算(位、三目条件运算等)(2)运算符的优先级、结合规则和目数的概念(3)类型的自动转换和强制类型转换(4)表达式的组成、求值和赋值的概念教学要求:1、了解数据类型的;2、掌握各种数据类型的定义;3、掌握变量的说明和初始化;4、掌握算术、逻辑、关系运算、赋值运算及其它运算的优先级、结合规则和目数。教学重点:1、基本数据类型及其常量的表示法(字符和字符串常量),各种数制(八、十、十六进制)的整数型数和长整型数、实数型(float和double)2、运算与表达式教学难点: 类型的自动转换和强制类型转换第三章 C语言的语句流程控制(8学时)教学内容:1、顺序结构(1)表达式语句、空语句和复合语句;(2)数据的输入和输出以及输入/输出函数(printf()/scanf())的调用;2、选择结构(1)ifelse语句(2)switch和break语句(3)选择结构嵌套3、循环结构For语句、while语句和dowhile语句4、break语句、continue语句和goto语句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表达式语句、数据的输入和输出以及输入/输出函数(printf()/scanf())的调用。2、熟练掌握ifelse语句、switch和break语句。3、熟悉掌握For语句、while语句、dowhile语句、break语句、continue语句和goto语句教学重点:1、数据的输入和输出以及输入/输出函数2、ifelse语句、switch和break语句3、For语句、while语句、dowhile语句、break语句、continue语句和goto语句。教学难点 :1、输入和输出以及输入/输出函数2、选择结构嵌套。第四章 数组的定义和引用(4学时)教学内容:1、一维数组和多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2、字符串和字符串数组教学要求:1、了解数组的含义; 2、掌握一维数组和多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3、了解字符串的含义4、掌握字符串和字符串数组。教学重点:一维数组和多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字符串和字符串数组教学难点: 一维数组和多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 第五章 函数(12学时)教学内容:1、库函数的正确调用2、函数的定义方法3、函数的类型和运算值4、形式参数与实在参数,参数的传递5、函数的正确调用、嵌套调用、递归调用6、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7、变量存储类型的概念及各种存储类型变量的生存期和有效范围8、外部函数和内部函数教学要求:1、了解库函数和自定义函数的方法;2、掌握函数的类型和运算值;3、掌握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定义方法;4、掌握变量存储类型的概念及各种存储类型变量的生存期和有效范围;5、了解外部函数和内部函数。6、掌握形式参数与实在参数,参数的传递教学重点:1、函数的类型和运算值;2、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定义方法; 3、变量存储类型的概念及各种存储类型变量的生存期和有效范围。教学难点:形式参数与实在参数,参数的传递第六章 指针(10学时)教学内容:1、指针与指针变量的概念、指针与地址运算符2、变量、数组、字符串、函数、结构体的指针以及指针变量、数组、字符串、函数、结构体的指针变量。通过指针引用以上各类型数据。3、用指针做函数参数4、返回指针值的指针函数5、指针数组、指出指针的指针,MAIN函数的命令行参数教学要求:1、掌握指针与指针变量的概念;2、掌握变量、数组、字符串、函数、结构体的指针;3、掌握指针数组、指出指针的指针,MAIN函数的命令行参数;4、掌握返回指针值的指针函数;5、掌握指针数组、指出指针的指针,MAIN函数的命令行参数教学重点:1、指针与指针变量的概念;2、变量、数组、字符串、函数、结构体的指针; 3、指针数组、指出指针的指针,MAIN函数的命令行参数。教学难点:指针与指针变量的概念;指针数组、指出指针的指针,MAIN函数的命令行参数第七章 结构体与联合(6学时)教学内容:1、结构体与共用体类型数据的定义方法和引用方法2、用指针和结构体构成链表,单向链表的建立、输出、删除与插入教学要求:1、掌握结构体与共用体类型数据的定义方法及引用方法2、掌握单向链表的建立、输出、删除、插入方法教学重点:1、结构体与共用体类型数据的定义方法及引用方法2、单向链表的建立、输出、删除、插入方法教学难点:结构体与共用体类型数据的定义方法及引用方法第八章 C的编译预处理(4学时)教学内容:1、预处理的概念与特点2、定义符号常数和带参数的宏3、#include命令和include文件的使用教学要求:1、了解预处理概念与特点2、掌握定义符号常数和带参数的宏3、掌握#include命令和include文件的使用教学重点:定义符号常数和带参数的宏;#include命令和include文件的使用教学难点:#include命令和include文件的使用第九章 位运算(2学时)教学内容:1、位运算的含义及使用2、简单的位运算教学要求:了解位运算的含义,掌握位运算的使用和简单的位运算教学重点:位运算的使用和简单的位运算教学难点:简单的位运算第十章 文件(6学时)教学内容:1、文件的基本概念2、文件类型指针(file类型指针)3、文件的打开与关闭(fopen,fclose)4、文件的读写(fputc,fgetc,fputs,fgets,fread,fwrite,fprint,fscanf函数)和文件定位(rewind,fseek函数)教学要求:1、了解文件的基本概念2、掌握文件的类型指针(file类型指针)3、掌握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文件的读写以及文件定位函数教学重点:文件的类型指针;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文件的读写以及文件定位函数的使用教学难点: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文件的读写以及文件定位函数的使用(二)实践环节教学内容1实践教学的要求:通过实践,使学生熟悉C语言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树立程序设计的思想,学会用C语言来开发具体功能的应用程序,掌握C语言的实际编程、调试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编码、编译、调试和分析的能力,初步具备开发小型应用系统的初步经验和技能,增强学生程序设计开发的技能。2实践内容及学时安排实验一:C语言运行环境(2学时)实验二:数据类型及顺序结构实验(2学时)实验三: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实验(2学时)实验四: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实验(2学时)实验五:数组实验(4学时)实验六:字符数据处理实验(2学时)实验七:函数(1)实验(4学时)实验八:函数(2) 实验(4学时)实验九:指针(1) 实验(2学时)实验十:指针(2) 实验(2学时)实验十一:结构体实验(2学时)实验十二:文件实验(4学时)课程设计(30学时)(三)学时分配学 时 分 配 表序 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理论实践小计1C语言的结构4262数据类型及其运算883C语言的语句流程控制86144数组的定义和引用46105函数128206指针104147结构体与联合6288C的编译预处理449位运算2210文件641011课程设计3030总 计6462126三、附录1、主要参考书(1)谭浩强著C语言程序设计试题汇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严蔚敏、吴伟民著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3)谭浩强著C程序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4)吴国凤 编C语言程序设计,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2、附加说明(1)本大纲依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而制定。(2)本大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参照实践教学大纲。(3)完成本大纲教学的学时数为126学时,可依具体情况作相应幅度的调整。(其中:软件技术专业的理论学时为60,实践学时为30;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计算机通信专业的理论学时为64,实践学时为32,另外计算机通信专业还要做课程设计30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2课程性质必修3适用专业计算机通信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4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5总 学 时62学时二、实验实践教学目的通过实践,使学生熟悉C语言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树立程序设计的思想,学会用C语言来开发具体功能的应用程序,掌握C语言的实际编程、调试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编码、编译、调试和分析的能力,初步具备开发小型应用系统的初步经验和技能,增强学生程序设计开发的技能。三、实验项目及基本要求(一)实验内容与要求(32学时)序号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学时1C语言运行环境实验了解TC环境的组成;了解C语言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运行并得到运行结果的过程2学时2数据类型及顺序结构实验C语言赋值语句和基本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编写顺序结构程序并运行2学时3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实验学习分支语句if和switch的使用方法2学时4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实验学习循环语句for、while和do-while语句的使用方法;学习用循环语句实现各种算法,例如穷举法、迭代法等2学时5数组实验掌握数组的定义、赋值和输入输出的方法;学习用数组实现相关的算法(如排序、求最大和最小值、对有序数组的插入等)4学时6字符数据处理实验掌握C语言中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处理函数的使用;掌握在字符串中删除和插入字符的方法2学时7函数(1)实验掌握通过参数在函数间传递数据的方法;熟悉TC集成环境对包含函数调用的程序的调试方法4学时8函数(2)实验掌握含多个源文件的程序的编译、连接和调试运行的方法;学习递归程序设计,掌握递归函数的编写规律、调试函数程序的方法4学时9指针(1) 实验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与引用。掌握指针与变量、指针与数组的关系。掌握用数组指针作为函数参数的方法。熟悉TC集成环境的调试指针程序的方法2学时10指针(2) 实验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与引用。掌握指针与变量、指针与数组的关系。掌握用数组指针作为函数参数的方法。熟悉TC集成环境的调试指针程序的方法2学时11结构体实验掌握C语言中结构体类型的定义和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和引用。掌握用结构指针传递结构数据的方法。熟悉TC集成环境的调试结构程序的方法2学时12文件实验掌握C语言中文件和文件指针的概念;掌握C语言中文件的打开与关闭及各种文件函数的使用方法;调试文件程序的方法4学时(二)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30学时)1、基本要求题目从下列5个题目中选择其中2个进行实验。(1)简单计算器请编写一个程序计算表达式:data1 op data2的值。其中,op为运算符、*、/。(2)打印出所有的“水仙花数”所谓“水仙花数”是指一个3位数,其各位数字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例如,153是一水仙花数,因为:153=13+53+33 。(3)字符串处理函数编写三个函数:求字符串长度函数(函数原型为:int strlen(char *p)),字符串复制函数(函数原型为:void strcpy(char *p1,char *p2)),字符串比较函数(函数原型为:int strcmp(char *p1,char *p2),返回值为第一个不相同字符的ASCII码差。)。要求:在主函数中根据用户需要调用不同的函数功能。(4)编一程序,实现将输入的一个无符号整数转换为二进制和八进制表示,分别存入字符数组中并输出。(要求:算法采用模拟人工法。)注:计算机模拟人工是编程中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编程者首先分析在人工方式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找出步骤和规律,然后编写程序,按照人工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规律进行操作。(5)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数组中的成员(用二分法查找)已知数据a中一共有10个已排序的整数(由小到大排列)。现在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数,判断这个数是否是数组a中的数,如果是的话,打印出此数在数组a中的位置来,否则打印“找不到“。(要求:设待查找的数为x,设三个位置变量l、m、h分别代表查找范围的顶部、中间位置和底部,m=(l+h)/2,把数分成以am为中点的两段范围。判断x 是否等于am,若是,则找到。若大于am,则x必在后半段范围,即在am+1至ah。则舍弃前半段,再在后半段重新划分两段范围,定出l、m和h,重复以上步骤,逐步缩小查找范围。)2、综合设计题目(每位同学必做)题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要求:有N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数据包含学号(不重复)、姓名、三门课的成绩及平均成绩,试设计一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使之能提供以下功能:(1)主菜单学生成绩管理系统1、 成绩录入2、 成绩查询3、 成绩统计4、 退出(2)各菜单项功能 成绩录入:输入学生的学号、姓名及三门课的成绩; 成绩查询:(至少一种查询方式)。v 按学号查询学生记录。v 查询不及格学生的记录。成绩统计:v 计算学生的平均分;v 根据学生的平均分高低,对学生的数据进行排序后输出;v 对学生单科成绩排序,输出学生姓名与该科成绩;退出系统:退出整个系统(即主菜单)。(3)结构体数组:define N 30struct studentint num; /* 定义学号*/ char name20; /* 定义姓名*/float score3; /* 定义存贮三门课成绩的数组*/float average; /* 定义平均成绩*/;struct student stuN; /* 定义结构体数组,存贮多个学生的记录*/附:随机数发生器函数 random()用法 函数原型: int random(int num); 程序例: #include /*包含库函数random()的头文件*/#include /* prints a random number in the range 0 to 99 */ int main(void) int n;randomize(); /*初始化随机数发生器*/n= random (100); /*产生一个0-100的随机数。*/ printf(Random number in the 0-99 range: %dn,n); ; 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1教学文件(1)实践指导书吴国凤主编 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教程实验指导与习题解答,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2)实践报告(3)实践记录(4)实践成绩(5)实践总结2教学形式本课程实验为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指导书,编写程序,指导教师应应做针对性指导,具体上机调试和结果分析、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3实践报告说明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写清楚每次实验的日期时间、节次、班级、姓名、实验的名称、目的、实验的内容、实验步骤。详细上机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写出对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1实践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为:(1)平常考勤、遵纪守则等情况;(2)实验完成情况;(3)课程设计成果;(4)实践报告。2实践成绩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3实践成绩计入课程期末总成绩。六、说明1本大纲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制定。2实践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作相应调整。(只有计算机通信专业做课程设计内容)3教学参考书(1)谭浩强著C语言程序设计试题汇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严蔚敏、吴伟民著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3)谭浩强著C程序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4)吴国凤 编C语言程序设计,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中文Access及应用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Access及应用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课 时 数:94 理论学时:32 实践学时:62 一、说明1本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设计对所学的知识综合练习、融会贯通。采用中文教材,在讲授、做练习和课程设计时,尽量加入专业英语的内容。最后的课程设计考核,对用英文设计和叙述的,在成绩上要考虑加分。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掌握关系型数据库ACCESS的设计、开发,为后续课程的应用打下基础。该课程的先修课是计算机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后续课程为专业课程、毕业设计等。3考核办法配合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实行阶段考核、实训考核及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最终总成绩达到或超过60分为通过。期末总成绩阶段总成绩(作业、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20实验实训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60。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二、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一)讲授大纲第一章 初识Access(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数据库的概念2、数据库的发展历史3、关系数据库的概念4、Access 2002 简介5、Access 2002 的新特性6、Access 2002 的6种对象7、启动Access数据库8、退出Access数据库教学要求:1、掌握Access数据库的启动和退出;2、理解数据库的概念、关系数据库的概念、Access 2002 的6种对象及它们间的关系;3、了解数据库的概念和发展历史以及Access 2002 的新特性教学重点:Access 2002 的6种对象;启动Access数据库; 退出Access数据库教学难点:Access 2002 的6种对象。第二章 创建表(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表的概念2、表的设计原则3、创建数据库4、使用表向导创建表5、使用表设计器创建表教学要求:1、掌握创建数据库;2、掌握使用表向导创建表;3、掌握使用表设计器创建表;4、理解表的概念;5、理解表的设计原则。教学重点:创建数据库;使用表向导创建表;使用表设计器创建表。教学难点: 使用表设计器创建表。第三 表的高级使用(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设定表之间的关系2、数据库结构的修改3、表结构的修改4、数据表的使用与编辑教学要求:1、 掌握设定表之间的关系;2、 掌握修改数据库结构、修改表结构;教学重点:设定表之间的关系;修改数据库结构;修改表结构;数据表的使用与编辑。教学难点:修改表结构。第四章 查询(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查询的概念2、查询的种类3、使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教学要求:1、掌握四种使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的方法;2、理解查询的概念、种类;教学重点:使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教学难点: 使用交叉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第五章 使用查询设计器进行查询(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查询设计器的基本布局2、查询设计器的中表的编辑3、查询设计器的中字段的编辑4、使用查询设计器进行查询教学要求:1、掌握添加、修改、删除表的方法;2、掌握在查询中添加、修改、删除、移动查询的字段的方法;3、掌握使用查询设计器进行简单查询的方法;4、理解使用合计查询、使用参数查询、使用交叉表查询和使用操作查询的设计方法;5、了解查询设计器的基本布局。教学重点:查询设计器的中表的编辑;查询设计器的中字段的编辑;使用查询设计器进行查询。教学难点:在查询中添加、修改、删除、移动查询的字段;使用合计查询的设计。第六章 报表(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报表的概念2、报表的设计方法3、使用向导创建报表4、报表预览和打印教学要求:1、掌握报表向导创建报表2、掌握使用简便方法创建报表3、掌握使用报表设计视图创建报表4、掌握使用向导创建标签和图表5、理解报表的概念和功能;6、理解报表预览和打印;教学重点:使用向导创建报表教学难点:使用向导创建标签和图表。第七章 报表高级内容(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报表设计器的设计工具2、使用报表设计器创建报表3、子报表的创建教学要求:1、掌握创建字段文本框;2、掌握控件的剪切、复制、粘贴、删除;3、掌握页面页脚、报表页眉、报表页脚的设置;4、理解分组的设置;5、理解报表设计器的设计工具;6、理解子报表的创建;了解报表布局。教学重点:使用报表设计器创建报表;子报表的创建。教学难点:子报表的创建第八章 窗体(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窗体的概念2、窗体的设计方法3、使用向导创建窗体教学要求:1、掌握使用窗体向导创建窗体;2、掌握使用简便方法创建窗体;3、掌握使用向导创建图表;4、理解窗体的概念;教学重点: 使用向导创建窗体。教学难点:使用向导创建窗体。第九章 窗体高级内容(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窗体设计器的设计工具2、使用窗体设计器创建窗体3、子窗体的创建教学要求:1、掌握创建字段文本框;2、掌握控件的剪切、复制、粘贴、删除;3、掌握窗体背景图片、窗体页眉、窗体页脚的设置;4、掌握控件字体、颜色和特殊效果的设置;5、掌握控件的对齐6、理解窗体设计器的设计工具;7、理解子窗体的创建;8、了解窗体布局。教学重点:使用窗体设计器创建窗体;子窗体的创建。教学难点:子窗体的创建。第十章 宏(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宏的概念2、宏的设计3、宏的运行4、具体实例教学要求:1、掌握创建宏的方法;2、掌握运行宏的方法;3、理解创建宏组的方法;教学重点:在宏中填加操作;设置宏的操作参数;设置宏的操作条件;直接执行宏;从窗体、报表或控件中运行宏。教学难点:设置宏的操作参数。第十一章 模块(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模块的概念2、模块的功能3、模块的组成4、模块的分类5、Visual Basic的基础知识教学要求:1、掌握基本数据类型及基本操作;2、掌握变量、常量、数组的声明方法;3、理解模块和过程的概念;教学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