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堂训练 苏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堂训练 苏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堂训练 苏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堂训练(苏教版必修1)一、本文选自 ,是“ ”的第一篇。作者 ,字 ,是 朝人。本文第一段写平日的游览之盛的作用是 ,平日的游览是漫无目的的,由“ ”这句可以看出,表现了作者 的心情,所以他“倾壶而醉”也只是 。至第二段西山的卓尔不群,振奋了作者的精神,“引觞满酌,颓然就醉”,是作者 于景色中,表现他 的心情。作者说“游于是乎始”就是因为: 。二、注音:惴 _ 栗_ 施施 _ 僇 _遂_ 缘_斫_榛_焚_茅茷_箕_踞_遨_衽_垤_攒_蹙_遁_萦_缭_颢_觞_酌_冥_二、解释词义始得_宴游_ 僇人_“僇”通_ 是州_ 隙 _ 施施_ 披_ 更_ 极_未始_ 怪特_ 意_ 恒_ 惴栗_ 漫漫_ 更 _ 异态 _ 其徒 _望_指_异_遂_缘_斫_焚_穷_箕踞_遨_衽席_势_攒蹙_遁隐_如一_是山_特立_类_悠悠乎_颢气_洋洋乎_造物者_穷_引觞_满酌_向_未始_涯_心凝_形释_万化_冥合_于是_以志_为之文_日之入_就醉_所见_为类_尺寸_三、给生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生字:l( ) 惴( ) 斫( ) 榛( ) 衽( )f( ) 垤( ) 攒( ) 蹙( ) 颢( )pu( ) 觞( ) 颓( ) 冥( ) 萦( )四、解释加点的字:始指异之: 缘染溪: 箕踞而遨: 若垤若穴: 攒蹙累积: 外与天际: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悠悠乎与颢气俱: 引觞满酌: _ 颓然就醉: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游于是乎始: 五、古今异读:施:今读为( ),文中读为( )培:今读为( ),文中读为( )六、按提示默写并翻译:(1)写出西山形式高峻的语句: 翻译: (2)写出西山气象阔大的语句: 翻译: (3)西山美景让作者有怎样的独特感受: 翻译: 七、语段(一)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 ,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西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僇: 隙:穷: 遨:2、文段中暗点题旨的一句是 _ ,正点题旨的一句是 _ 。3、写作本文时,作者被贬到柳州当司马,当时他为了暂时摆脱现实的困扰,遍游名山胜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 _ ”。本文中作者自你“僇人”,表达出他对自无端获罪有 _ 之意。4、翻译下列两个句子。(1)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2)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5、“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一句与孔子“ _ ”有异曲同工之妙;与“望西山,始指异之”中的“异”相照应的一个词语是_。(二)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及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自余为僇人 僇:_(2)居是州 是:_ (3)漫漫而游 漫漫:_(4)而未始知 未始:_2用现代汉语翻译列句子。(1)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译文:_(2)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译文:_3.文段中最后一句话“以为西山之怪特。”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此句还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一哲理的理解。答:_(三)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 ,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西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2003广州)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语。(1)始指异之 异:(2)遂命仆过湘江 遂:(3)缘染溪 缘:(4)斫榛莽 斫:(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是: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穷山之高而止 译文:(2)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译文:3、请分析“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一句,在文中有哪两层意思?答:第一层:第二层:八、理解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表现被贬到永州后怎么样的心情?_2、“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用何修辞?描写了怎么样的心情?_3、“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在文中作用?4、找出描写登山艰难的语句:_5、找出对西山高峻发表议论的语句: _6、找出描写宴饮之乐的语句: _7、找出描写物我相融感受的语句: _8、找出表现文章主旨的语句: _9、找出描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的语句:_10、比照与映衬的手法体现在文中的哪几方面?九、翻译题1、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翻译: 2、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