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废墟的召唤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历史,理解废墟对现实的指向。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2、能说出和理解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和“年轻人”的矛盾心理。3、理解句子的含义。 3、能说出题目“废墟的召唤”的“召唤”的确切含义,领悟文章的主旨。4、 理解拟人手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重点:1、结合语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领悟文章的主旨。难点:1、理解文中“年轻人”的矛盾心理;2、理解拟人手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一、永远的伤口,屈辱的历史(背景)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就是这样一座享有“人间天堂”美称的万园之园却于1860年化为一片灰烬。 在十九世纪的这场大火中,圆明园所有的辉煌所有的骄傲来不及哀鸣一下,就被吞没了。他的身体被分成零碎的一点一点,运到了外国的博物馆。 现在的圆明园废墟常年沉睡着,它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眼里,就有一种现实指向。指向什么? 明确:圆明园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口,代表着一段屈辱的历史。 二、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宗璞,当代女作家,1928年7月生于北京。主要作品有弦上的梦三生石宗璞小说散文选丁香结等。宗璞出生于书香门第,深受中外文化的熏陶,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她的父亲是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她的文风素以典雅著称于文坛,作者自言:“我自己在写作时遵循两个字,一曰诚,二曰雅。”废墟的召唤是作者写于1979年的散文力作,充分体现了她的真挚情感和语言美感。她凭吊这片废墟的时候有着自己的特有的感受和深沉的思考。1979年时值党的改革开放的号角如春雷般在神州大地回响,时代正呼唤着改革和振兴。 三、生字识记廓(ku):1广阔。如:廓落。 2扩展,扩大。如:廓张。 3物体的外缘。如:耳廓。本文取此义。藻(zo):1藻类植物。如:水藻。本文取此义。 2华丽的文辞。如:辞藻。瀛(yng):大海。如:瀛海。胄(zhu):1古代称帝王或贵族的子孙。如:贵胄。2古代打仗时戴的保护头部的帽子。如:甲胄。本文取此义。观:1(gun)观看。如:坐井观天。景象或样子。如:奇观。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如:悲观。2.(gun)道教的庙宇。本文取此义。嗫嚅(ni r):形容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迤逦(y l):曲折连绵。窸窣(x s):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绮(q):1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如:绮罗。2美丽,美妙。如:绮丽。本文取此义。蘸(zh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四、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 1、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 作品的开篇,作者用一种近乎凄怆的笔调,描绘了在冬日斜阳无力的向笼罩下的圆明园废墟的概貌,描绘了干皱的田地中点缀着的断石残碑,以及那枯荷衰草。好一派荒凉衰败的景象。 2、作者是什么季节来到圆明园凭吊的?面对废墟,作者是怎样的情感态度?明确:冬日,心情沉重 3、作者是单纯地描绘废墟吗?还是有什么目的? 作者渲染这一派荒凉衰败的景象,绝不仅仅是凭吊这一历史的遗迹,发思古之幽情,而是通过这荒芜景象的描写,抒发内心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作者渴望改变这一切,可以说,这种情感贯穿于整个作品之中。 4、“废墟”召唤的是什么? “废墟上,不愿永久停泊。”“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啊。”废墟在呼唤,其实是作者在呼唤,召唤全社会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之中。(生命的短暂,自然的永恒,历史的沧桑,总会令人不禁唏唏感叹,但是除了感叹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如果没有忧国忧民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么人的感叹就只能是浅薄和虚华。 所以“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做出努力,应是每一个“我”的责任。) 整理课文的写作思路:第一部分(13段)对圆明园废墟进行整体描绘,突出其凝固、停滞的现状,透视出作者面对圆明园废墟所表现出的忧患和惆怅,抒发了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第二部分(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第三部分(1120段)作者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由前面自我情感的直接表达,转而全社会呼唤尤其是对青年人的呼唤。第四部分(20、22段)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散文主要写自己冬日漫游圆明园遗址,先写眼前的所见,表达作者对历史的凭吊;然后借对风声的描绘引出聆听到废墟的召唤,即由实景实写到虚景虚写。最后又由废墟的召唤而引发深沉的思考,阐释改变废墟这一疑固历史所应承担的责任,从而点明主题。即全文的思路引子凭吊召唤思考,思路清晰。凝重沉郁,蕴藉深远 本文作者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一个百废待兴、渴望变革、期待新生的废墟。并通过画面蕴涵的意象,传达出一种积极改革,寻求新的建设和发展的时代精神。5、 和年轻人说过哪些对话?你能否理解年轻人的矛盾心理? 明确:“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身旁的年轻人在自言自语。“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啊。” “匹夫有责。”年轻人是敏锐的,他清楚的说出我嗫嚅的话,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允许每一个我尽责任?“他微笑,笑容却介于冷和苦之间。 “他不是画家”年轻人评论道:“他只是爱这景色” “我也许可以想一想,想一想这废墟的召唤。”年轻人忽然微笑说,那笑容仍介于冷和苦之间。 本段话,“介于冷和苦之间”的笑容,神态和语言,无不反映出“年轻人既有责任意识又存疑虑情绪的矛盾心理。明确:“我”与年轻人的对话:对话情景是假设的,但对话内容却是作者和当代“年轻人”真实心境的写照。作者希望 年轻人在时代大变革之际,积极投身变革,为民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热情。当然,面对时代的变革,不是每个人的利益都可以得到满足的,也不是第个人的愿望都可以实现的,况且承担社会责任就意味着要牺牲和放弃一些个人利益。但是,为了民族的腾飞,青年人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所以作者写年轻人的笑介于冷和苦之间。五、理解拟人手法、景物描写及重要句子的作用。(1)、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 作用: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这永不变化的废墟,使人感到历史似乎在这里停滞了,凝固了。其中蕴含着作者对更新变革的渴望。 (2)、 “风又从废墟上吹过,依然发出留留的声音。我忽然醒悟了。它是在召唤!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 作用: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不仅表现了作者内心时不我待的情怀,而且是在召唤人们尽“每一个我”的责任,号召人们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大潮,读来耐人思索。 (3)、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 作用:(空中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粉结色的西天与暗影下的废墟对比,既是写实景,又把人们的视线由地面引向透着美丽夕阳的空中。作者的心情由阴转晴,表达了作者对变革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万千气象的向往和憧憬。) (4)、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作用:(铺天的锦霞,象征着百废俱兴,重新腾飞的祖国的前程,这里作者用漫天的紫藤萝之美,来表达她的美好希望和赞美。同时,作者用“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呼唤每一个人都要在民族振兴之际做出自已的贡献。) (5)、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为了什么呢?为了凭吊这一段凝固的历史,为了记住废墟的召唤。(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废墟记录着历史,更呼唤一切爱国这士在不忘历史的同时,更要呼应时代的召唤,投身到伟大的变革中,去奋斗,去建设新的一切。) (6)、文章前面说“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后文却说“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这瀛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断桥,也可以的”,这样行文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前面说的是改造历史,后面说的是不忘记历史,两者相辅相成。作者就是在告诫人们,在不忘记历史的同时,更要响应时代的召唤,投身到伟大的变革中去,去奋斗,去建设新的一切。 六、写作特色。.融情于景是本文主要的写作特色。作者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一起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并通过画而蕴含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 前一部分的景物描写,作者着重渲染荒凉衰败的景象,将内心渴望改革的激情蕴含在其中,这种感情甚至贯穿全篇。 后半部分的景物描写,情调和色彩有了明显变化。如作者描绘西山落日的景象:远景近景互相配合,色彩互相映衬,构成一幅色调凝重,意旨深远的油画。画面中远处娇红艳丽的晚霞和如酒如梦的朦胧山色,与近处的枯树残荷、断碣寒冰,在色调上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落霞的美丽娇艳,突出地反衬了废墟的荒芜和清冷。这里,绝不仅仅是逼真形象的客观描绘,它既传达了作者改变现实的迫切心情,也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可谓是有景有情,有物有我。这种寓意深远的景物描写把自然属性的美引向了一种更深更高的境界。 .作者在写景中还多次穿插了富有寓意的议论。如结尾处作者希望保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料沙石运输合同书
- 商场租赁合同
- 学生实习劳动合同
- 公司场地出租合同
- 营销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和反窃电技能竞赛参考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 手房合同补充条款
- 医疗器械委托研发合同
- 金融信息数据交易合同
- 绿桐种植合同范本
- 市政市容工程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风力发电工程监理服务合同示范文本3篇
- 老旧厂区改造项目申请报告
- AI技术助力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案例分析
- 企业火灾应急处置
- 旅游专业考试题
- 《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800字
- 2024年基层法律工作者工作总结(3篇)
- 哈登课件教学课件
- 食品安全审核
- 西门子S7-1500 PLC技术及应用 课件 第7章 S7-1500 PLC 的上位机WinCC RT
- 房产中介业务管理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