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四单元 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四单元 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四单元 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四单元 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题库 第四单元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2012咸阳市高二教学调研)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解决财政困难,加强军事力量b消除割据势力,强化中央集权c打击官僚地主,抑制土地兼并d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解析:选a。本题属于不完整表述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准确认识,解答的关键是明确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基本出发点,旨在解决“冗兵”“冗官”“冗费”现象,以改变长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不符,c项是方田均税法的主要目的,d项是青苗法和免役法的直接意图。(2012青岛一中月考)某同学在阅读王安石变法研究史时发现一句评价:“这一措施有利于稳定市场物价促进商品交流”。这一措施是()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 d保甲法解析:选c。市易法有利于稳定市场物价促进商品交流。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a培养选拔变法人才b注重官员的实际能力c精简机构,提高效率d克服“恩荫”泛滥的弊端解析:选a。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和选拔变法人才。(2012潍坊一中月考)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a都促进社会制度的改变b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c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d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解析:选c。a项和d项是商鞅变法的特点,b项是王安石变法的特点,只有富国强兵是二者共同点。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话说改革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主题发言:王安石变法与民生发言引用了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请回答:(1)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法令?(2)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解析:紧扣“民生”的内涵思考答案,即突出变法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农业生产方面的作用。答案:(1)募役法、方田均税法。(2)实行募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一、选择题“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段材料说的是()a农田水利法b募役法c市易法 d青苗法解析:选d。依据材料内容分析,“王安石”“金融管制的办法”指的是青苗法,因为青苗法在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是“金融管制的办法”。王安石说:“举天下之役人人用亩,苟不得其人而行,故免役之法成,则民时不夺而民均矣。”王安石所说的变法措施()a促进了邻里和睦 b放松了人身控制c增加了人民的收入 d繁荣了商业经济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故免役之法成”,可知答案为b项。(2012阳谷一中高二测试)王安石变法一度收到了“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他在变法中实行了()a青苗法 b免役法c市易法 d均输法解析:选a。备选项中具有平抑物价、增加农民收入,从而限制兼并功能的以青苗法最显著。故选a。(2012泰安一中月考)王安石变法前,某地主只需向政府交纳379缗的地税。王安石变法时,他却要向政府缴纳1553缗的地税。这主要是因为()a王安石提高了赋税征收的标准b方田均税清查出了原先隐瞒的地产c政府借变法向地主们勒索财富d王安石把政府土地分配给地主耕种解析:选b。变法前后同一地主上交地税大增,依据变法内容分析,受方田均税法的影响可能性最大。王安石在感事一诗中写道:“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百姓)。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为解决以上问题,他变法时采取的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a bc d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是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的措施,故排除。(2012青州高二模块测评)青苗法实行之后,韩琦从大名府上疏宋神宗,指出青苗法的实行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对此,宋神宗说:“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宋神宗的态度表明他()a重视收集地方官员对变法的看法b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c已经对王安石的变法失去了信心d对保守派的反对意见仍置之不理解析:选b。“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表明宋神宗要对变法的措施采取审慎的态度,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2012南京高二检测)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他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a平息人民的反抗斗争b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c进一步加强专制皇权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解析:选a。本题属于情境材料式因果关系选择题,主要考查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解答的关键是准确提取和理解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保甲法的主要职能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旨在把农民组织起来维护地方治安,从而巩固北宋政府的封建统治秩序,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保甲法的基本内涵及其主要作用不符。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改善了北宋积弱的局面改善了北宋积贫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连年有余abc d解析:选b。本题为组合选择题,从材料内容分析,王安石变法改善了北宋积贫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非选择题(2012徐州高二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行矣。王安石材料2: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苏辙栾城三集材料3:臣以为,苛能摧制兼并、理财不患无财。王安石请回答:(1)材料1中的“兼并之家”和“豪民”主要指哪些人?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吗?试略加分析。(2)苏辙与王安石的对立属于什么矛盾?(3)综合材料1和材料3,指出王安石实施青苗法政策的实质。解析: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挽救北宋封建统治的危机,为此其牺牲大地主、大官僚的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