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陶探源.doc_第1页
北京青陶探源.doc_第2页
北京青陶探源.doc_第3页
北京青陶探源.doc_第4页
北京青陶探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方青瓷探源作者姓名:赵建国内容提要:“南青北白”虽是共识,但,北方不完全烧造白瓷,对青瓷的烧造也有相当长的历史。这个问题从古代的遗存中不难看出,特别是通过本人的实地考察更坚定了这个想法,再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这种不需要更多科技含量的烧造技术的青瓷,证实北方的先民完全有能力和智慧把它烧造出来。关键词:窑址 古代遗存 陶和瓷 烧造 青瓷 “南青北白”是陶瓷行里面的一句共识,但北方不全都是烧造白瓷,同时也烧造青瓷,所以说北方青瓷是不可忽视的,随着现代科技和制瓷业的发展,人们对陶瓷的认识和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国家博物馆的兴起和民间的收藏热升温,对认识和理解陶和瓷这门古老的艺术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想进入这个领域,就必须对它进行实地的考察、考古、发掘和探究,才能真正的了解和弄清楚古代文明和文化的内函,只有明白了这些,才能真正的去了解、认识、欣赏,才能从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为传统文化的探索和发现打下良好基础,了解北方的青瓷也不例外。北方青瓷的发展也有它特殊的土壤,如赤峰附近也有很多古代的窑口遗址,烧造青瓷的主要算左旗白音高洛窑,就是很多烧造青瓷窑口之一,笔者是对陶瓷的爱好,对青瓷的初步了解和探寻就是在此。第一:窑址和遗存。抱着对青瓷的爱好和探究之心来到了赤峰北部旗县左旗,走访了已退休的文物馆馆长金永田先生,在2008年我们驱车到了白音高洛窑遗址,下车后天虽然很冷,但是老馆长却热心的给我们介绍了古窑址地地貌特征和基本情况,在古窑口附近随处都能找到一些青瓷瓷片,有的田埂上也堆积着大量的古瓷碎片。在金先生的指导下我们拾到了一些不同釉色不同年代的瓷片,在交谈中,我了解了有瓷片的地方很多,但不一定都是古代窑址,怎么样来确定是古代窑址呢?金馆长说:要想确定是否是古代窑址,必须具备几个条件:1、必要的原料产地,如瓷土和木柴。因为这里有很多的紫色风化土,这里的植被也很丰富。2、从遗址的废墟中可以找到匣钵,我们在这里找了很多匣钵的碎片,这也说明了这里不但烧粗陶,而且也烧精致瓷(放匣钵的目的是防止柴火直接烧到器物上)3、支烧的支钉,在遗址的废墟里我们捡到了很多,像纺锤型的支钉和圆型的三足型支钉(支钉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器物底部与窑之间粘连)。4、在窑址的附近还有很多不同釉色的瓷片,不同器型的器物的瓷片。只有具备了这几个条件,我们就能断定他是古代遗存的古窑遗址,虽然我们通过一些瓷片不能断定北方青瓷的年代,但有一些对古瓷有研究的人,他们对青瓷的断代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说五代时期在北方就有了青瓷,器型很美观,这些虽然不能证明北方青瓷是从五代开始,但北方青瓷一定像其它青瓷一样有他特殊的生存土壤,早在红山文化的夏家店下层彩陶文化中就不难看出,他对后期的青瓷文化一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有了陶,后面才有了瓷器,瓷器是在陶器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而且精美的彩陶红、白、黑、灰的彩和磨光陶,为后来的瓷器发展提供了可能。北方青瓷的发现是人们在烧陶的实践中认识到的,如在实践中什么样情况下的坯体抗温和不抗温,于是就发明了加沙和不加沙的陶红泥陶,在北方不同的土质烧来出来的是不同颜色的胎质,抗温的程度也不同,在不断的烧造过程中,人们掌握了不同胎体的抗温性能,这样就为发现釉提供了可能,加沙陶的胎体抗温在1000-12000C,而不加沙的在10000C就溶化,溶化的胎体又有光泽,这样人们就会本能的利用了这种原理,把它运用到烧釉上,这样瓷器就出现了,因为这种原理没有什么科学性,就是把低温的胎体和成泥浆,浇在加沙的坯体上,烧至12000C就会在坯体的表面出现一层光泽的釉面,也就是后业说的青釉。以前古老的人们发现的这种现像不像今天这样的心切,而且他们的发明是更单纯,更适用,为什么叫青瓷,因为北方这种土壤里含氧化铁和氧化铜较高,所以器物的表面呈现出青绿色,这种不确切的釉色,人们称它为青釉,这样一来北方青瓷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了他的身影,但数量很少,仅限于一些富人享用,北方青瓷的繁荣和发展有他不可缺少的自然条件,1、从料上看,北方窑它都是接近原料产地,以白音高洛窑为例,在窑址的附近有几种土质,如:山顶上有白干土,山半坡有风化的紫色土,沟下有雨水冲涮的泥沙,山北坡有黄土,山上植被也比较丰富,(这样为烧造瓷提供了方便的原料条件),我们从遗址分别取了一些各种土的标本和瓷片的标本做了大量的分析和实验,在瓷片的分析和实验中,如石英的含量、钙的含量、长石的含量、高岭石的含量、铁的含量等一些矿物质分析,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出以下结论,胎质在形成泥干湿标准的情况下进窑烧至9000C呈红色,表面无光泽,吸水性强,烧至900-11000C时,胎质呈紫色,半瓷化,吸水性弱,烧至12000C以上时全瓷化,有不泽、不吸水,胎质呈灰色,不变形。2、实验釉方面:将黄土磨成泥浆,浇在以烧成的胎体上,这样通过黄土釉的实验得到以下结论,在烧至的9000C时,器表外面呈黑色,不发光,烧至11000C时半溶状态,器表呈灰色状,烧至12000C以上全溶,器表承青绿色。3、白干土实验结果,温度在10000C,白色不变,温度在11000C半溶状态,温度在12000C以上全溶状态,而且微泛黄色透明,有缩釉现象。7、红土实验,烧至9000C时半溶,呈黑色,烧至1000-12000C全溶,呈紫色酱釉,半透明。从以上的实验中看出不同的土质反映的釉色是不同的,但主体泛青是不变的,因为黄土烧成温度在器物表面的反应都是不透明的或半透明的,随着釉的厚度变化,在色彩上的反应是深浅不一的,所以说最初的青釉都是很溥一层,后来随着对人们对釉色的原理掌握和了解,釉的层溥才有了很大的变化,也烧出了一些美观大方而又适用的器物。第二:器形,北方器形有它独道的一面,器形不论大小,都给人以粗广豪放的感觉,且有着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特征,如盅、碗、盘、壶、穿戴壶、扁壶、长颈瓶、鸡腿瓶、牛腿瓶、梅瓶等,从搜集的标本中可以看出白云高洛窑的瓷片中都能找到以上器物的残片。它的制作方法主要是以陶轮拉坯为主,也有部分模具的印制(如碗和盘等),早期的青陶器形中不浇化妆土,因为当时人们还没有发现单纯的釉色,所以烧成的温度胎中泛青,釉中泛黄,呈黄绿色。以上的这些器形在社会生活中比较适合游牧民族的使用,如穿带系列瓶和壶可以随着游牧民族的迁徙,可以将这些器物系以马背上,捆在车厢内,比较稳定,方便使用,鸡腿瓶和牛腿瓶细高,腹部较丰满,口颈能做封闭式,可以防止液体的流淌,同时也比较讲究。在器形方面刻花、剔花、印纹、堆纹等装饰如有龙柄的提梁壶、凤柄提梁壶以植物根径为造型的提梁壶,壶嘴有龙嘴、凤嘴和各种兽嘴的造型,很生动形象,制做的既美观众又适用,纹饰也多种多样,都表现的是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面的内容。第三:北方窑炉,北方窑炉的烧造技术不断提高,他以馒头型窑为主,但烧造的成功率也很低。从遗址的各种残片中就可以看出,在民窑的烧造中不是很精致的,都是一些民间的粗制的日用品,有很多的残片都烧粘在一起,这说明了这个时期烧造技术需要改进。一般对陶瓷的烧造了解的人都知道在烧造中稍有不甚,如起火快就造成很大的损失,器物就在窑里爆裂,如果不细心观察,火候过了也会烧堆、烧流、变形,也会造成很大的遗憾,所以说早期的瓷器成功率很小,而且人工烧窑提温特慢,特别是烧到8000C以后,升温更慢,有时连烧几天才能达到应有的温度,很多的时候出窑时成品少,废品多,可以想像窑工们轮流烧窑几天下来结果是成品少,废品多,该是怎样的一个心情!在几百次、上千次的实验中人们在烧窑总结出来了一些经验,他们懂得了火会产生什么效果,小火会产生什么效果,火急受热不均就会爆裂,火小受热均匀成功率就会高,成品就会多一些。因为用得是木柴烧,窑内火焰的大小很难掌握,特别是上釉后就会产生更多的问题,烧成后的器物与窑底粘连,器物与器物的粘连问题,这样致使成品率也较低。怎么才能提高成品率,这是窑工们需重点解决的问题,他们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想了一个办法,叫支烧,这样就解决了粘连的问题,支烧使成品率提高,但支烧也有很大的缺陷,使器物的表面留下了很多的窑粘,这样也很不美观,特别是在烧精品的时候,更是担心它的成功率,怎么才能使器物烧的更完美,窑工们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想出了一个高超的烧造办法,那就是用匣钵烧造法,在遗址中找到了很多这样的匣钵碎片,可以证明这一点,通过匣钵烧造可以大大提高了器物的精美程度,同时也提高了他的成功率。以上是白音高洛窑遗址的一些实验和分析过程,虽然白音高洛窑遗存至今仍然是一片废墟,但仍然传递着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产、生活的信息,北方青瓷的点滴遗存,它也许在告诉着人们南方青瓷成就是那样的伟大,但北方青瓷也默默无闻的为着北方人类的生产生活尽着自己的那份天职,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有谁能知道还有这样的一个窑址曾经为了北方少数民族贡献着这些美丽的青瓷呢?就像彩陶一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彩陶都公布于众的时候,而在中国的北方红山文化中的夏家店下层彩陶才初露头角,它的轰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因为它的纹式恰恰是与中原青铜文化的饕餮文,那样惊人的相似,所以人们把后发掘的红山文化的历史年代提前了几千年,从彩陶的产生、发展和使用以及到中原文化的青铜器的产生,发展和使用都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岁月,人们在使用中改进和提高它的装饰性,使它的器型、纹饰都达到了比较完美的程度。然而有谁能想到北方的彩陶纹饰竟然和中原青铜器的纹饰惊人的相似呢?而且它们的纹饰的变化具像形和抽像形的变化都是那么相似,这说明了北方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发展也有非常大的影响。我相信北方的青瓷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它的发掘和整理,使北方青瓷文化像北方彩陶文化一样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并期待有新的发现新的突破。参考文献:1983年美术第一期青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