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石楼中学高中地理《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石楼中学高中地理《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石楼中学高中地理《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石楼中学高中地理《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石楼中学高中地理《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导学学习目标:1 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 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3 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学习重点:1. 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和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2. 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和形成。3.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学习难点: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及其区别;河谷的形成过程;三角洲的形成原因。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协作探究 图文分析学习过程: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 ,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 和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 有关。 (一) 侵蚀地貌时期(部位)作用过程地貌类型发育初期(上游山地)以向 和向 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 和 。 型谷中期(中游)向 的侵蚀作用减弱,向 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 侵蚀, 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展成熟期(中下游平原)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为主 型谷思考:1.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观中有“攻位于讷”(讷: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这种风水观有其科学性吗?2.长江三峡是怎样形成的?(二) 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 减弱的情况下,会 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包括 、 和 三种类型。部位(位置)形成过程地貌类型地貌特点山区(山麓地带)当水流流出 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 ,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 ,河流搬运的物质在 堆积下来,形成 地貌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 ,堆积物颗粒由 变 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在 堆积,形成 。 、的面积不断扩大,在 露出水面,形成 。 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 。 地势平坦、宽广河流入海口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 ,河水流速 ,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 。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思考:根据黄河三角洲的案例推断一般形成三角洲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二、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类型人口主体规模形成早晚乡村聚落农业人口为主较小较早城市聚落非农业人口为主较大较晚 思考:1. 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2.我国南北方的乡村聚落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3.在山区河谷中的聚落如何分布,为什么?4.平原低地的聚落一般怎样分布,为什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2010淄博模拟)读下图,完成13题。1图中所示的区域,应是 ()a冲积平原 b河谷平原 c流域 d低地2形成该区域的作用,主要是 ()a地质作用 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 d流水作用3图中字母n表示的地理事象是 ()a分水岭 b山脊 c刃脊 d等高线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景观图的判读。该区域主要表示河流的河水范围,为河流流域;该区域主要由流水作用形成;流域的分界线为分水岭。答案1.c2.d3.a(2010南京调研一)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地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46题。4从图中看出这里的岩层明显呈层状分布,它们最可能属于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5有关该地河谷地形的成因,正确的说法是 ()a背斜顶部受张力,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c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d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6图中城镇形态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是 ()a条带状,受地形的影响b团块状,受交通线延伸方向影响c条带状,受气候条件影响d团块状,受地质构造特点影响解析第4题,选项中四种岩石只有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第5题,通过图示可以看出河谷两侧岩层一致,而河谷沉积物下的岩层与两侧岩块顶部岩层一致,说明河谷所在地区早期因断裂下陷,后来由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第6题,受山地地形及河流走向的影响,确定其城镇形态特点是条带状。答案4.b5.c6.a7(2008广东地理)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a bc d解析从图上看河流是曲流,河水对河岸的侵蚀不仅受河湾处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还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受上述两种力叠加影响的河岸,侵蚀较重。答案a(2009湖南师大附中联考)瀑布,地质学上叫作跌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流动的河水突然地、近于垂直地跌落,这样的地区就构成了瀑布。瀑布地带河流中断。这种瀑布主要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另一种由流水的侵蚀和溶蚀等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此外,冰川对岩石的刨蚀也可造成瀑布。结合下图回答89题。8材料中说:“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c侵蚀作用 d全球气候变暖9有利于图中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 ()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断层构造带河流径流季节变化褶皱起伏a b c d解析瀑布是由于流水流经地区下游岩性较弱易受侵蚀造成,但随着流水下蚀及溯源侵蚀瀑布最终会消失,瀑布易发生在落差大且易受侵蚀河段。答案8.c9.a(2010南宁市高三期中考试)下图表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据此回答1012题。10该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 ()a冲积平原b山麓冲积扇c沙洲d三角洲11该河流的丰水期一般在 ()a夏秋两季 b春夏两季c秋冬两季 d冬春两季12在b处向下钻探,发现由黏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岩层,并含有大量芦苇化石,该地层中的岩石最可能是 ()a玄武岩 b花岗岩c页岩 d变质岩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河流位于中国的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在夏秋季节,所以丰水期也主要为夏秋季节,河流流出山口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水在北半球右偏,且该河段为曲流,因此,b处堆积作用强,而对岸侵蚀作用强。沉积岩中的页岩组成颗粒较细,往往在河边形成,且含有古生物化石。答案10.b11.a12.c(2009枣庄质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1314题。13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b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d从至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特点分析和读图能力。处为断层处,不易建水电站,故a项是错误的。处为冲积扇,是河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故b项是错误的。由于该区域基带为落叶阔叶林,且有针叶林,应在中高纬度地区,而梅雨是在中纬度的长江流域,故c项是错误的。d项,山上为针叶林,山下为阔叶林,是由于热量变化引起的垂直地域分异,故选d。答案d14在图中河段,较符合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的图形是 ()解析河段位于河流下游,河面广阔,河床呈槽形;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岸(右岸)侵蚀较北岸强烈,河床较深。c项为“u”型谷,属冰川侵蚀地貌。答案d(2009厦门质检)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516题。15靠近水源、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 ()a b c d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城镇b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中的所有居民点c图中河流干流从西北流向东南d由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耗体力解析第15题,图中四个居民点均位于沿河地带,都靠近水源,其中三地位于河谷平原地区,地势较低,易受水患影响,而地位于地势稍高的鞍部地带,受水患影响较小。第16题,图中最易发展成城镇的点应是位于河流交汇处的地;m点与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故b选项不正确;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河流的干流从西南向东北流,由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时先穿越山脊再经过河谷,地势起伏很大。答案15.a16.d二、综合题(共36分)17(2010浙江五校联考一)模拟实验法是探究地理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下面是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探究学习过程,请你根据有关地理知识,完成相关实验项目。(18分)实验过程(1)研究方法:模拟实验法。(2)研究目的: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通过模拟实验感悟地质变化过程。(3)实验材料:4 cm30 cm的竹片2片(也可以用木片、三合板替代)。(4)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形变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形变过程比较相似。(5)实验过程和现象:在方框内画出对应的地质构造示意图。(6)研究结论褶皱、断层和地震都属于作用。背斜容易形成山谷的原因是_ _。地球是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是_ _ _。解析这是一道规律探究性实验题。在解答问题时必须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第一,内力作用是促进地壳运动形成地质构造的主要能量;第二,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构造类型及形成机制;第三,明确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答案(5)(6)内力顶部因张力作用,岩石比较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山谷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的断层处)18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图中的比例尺是12 000 00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图中可能会形成冲积扇平原的地方是 ()a b c d(2)请根据图中等高线与等潜水位线的特征,分别说明甲、乙两处的河流特征。(3)判断图中a区地形,并说明其在防洪方面的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